学术投稿

踝关节骨折55例

赵相森;丁蕊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胫腓下关节分离, 骨折复住
摘要: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我们总结了1995-2002年住院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5例,重点讨论其骨折的分类、胫腓下关节分离及骨折处理方面的问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39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摔倒扭伤34例,机动车撞伤及高处摔伤19例,其他原因致伤2例.骨折情况:根据LaugeHanSen分型分类[1]:旋后-外旋型骨折31例,旋后-内收型骨折3例,旋前-外旋型骨折9例,旋前-外展型骨折8例,踝关节开放性骨折2例,垂直压缩型骨折2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干梗死50例临床分析

    在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幸存者中的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2/5,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脑干包含着重要的神经核团;有广泛的网状结构,对维持生命活动及意识状态起重要作用.我院神经内科2002-2003年收治脑干梗死患者50例,探讨脑干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并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减少其发病率、致残率,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邓孝纯;李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应用清胰汤行中西医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62例

    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2例,采用清胰汤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龄20~60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6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提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分类和诊断标准[1].其中SAPⅠ级52例,Ⅱ级10例.1.2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54例,治疗采用:①禁食,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时间长15d.

    作者:刘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心房颤动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8例

    本文收集以心房颤动为首发症状的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48例,就其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老年甲亢的认识.

    作者:侯波;朱先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73例婴幼儿颅内出血的超声随访观察

    颅内出血是小儿时期较严重的疾患,其后遗症是存活儿神经系统障碍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婴幼儿颅内出血后遗症的康复已逐渐引起了家庭、社会和儿科医生的普遍关注.现对我院1991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73例婴幼儿颅内出血B超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B超指导本病的治疗和预后价值.

    作者:刘庆华;姜忠强;宋曰宏;伊长英;王景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78例诊治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老年人常见的急腹症,居老年急腹症的第二位,张中声[1]统计老年急性阑尾炎占同期各年龄组的4.7%.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功能低下,且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所以,如何提高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依然是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作者:马凤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并发心肌受损98例

    手足口病(HFMD)以发热、手、足、口腔等处皮疹为主要特点,部分病例可发生心脏、肺、脑等脏器损伤,本组1998年6月-2003年8月收集HFMD 212例,观察心肌受损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

    我院用中药制剂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10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2003年共确诊的慢性咽炎100例,年龄9~56岁,病程3个月~3年.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检查可有咽粘膜充血,咽侧索肥厚,滤泡增生,分泌物增多等.1.2治疗方法在一般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双黄连1.2g加生理盐水50ml稀释后加氢化可的松50mg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及饮食,勿食辛辣及烟酒,做超声雾化1次/d,30min/次,7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作者:宋晓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机械通气后应用甲氰咪胍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应激性溃疡是危重患者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早期阶段症状多不明显,特别是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后的患者,由于原发病的掩盖,往往临床医生不能够认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一旦病情发展,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加之原发病,病情就更加严重,病死率相当高.因此,对上机后的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尤为重要,我们对54例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中应用甲氰咪胍预防应激性溃疡的3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逄健;赵增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的CT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常预示病变急骤活动,病情危重,预后不良,但如及时治疗,症状可以完全缓解.需要提出的是,SLE在使用激素治疗过程中,有时患者可突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这时必须分清是狼疮继续活动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狼疮性脑病,还是由于激素应用过量而引起的精神症状.这种区分和鉴别,对患者的治疗用药和预后十分重要.而区分和鉴别的主要依据是血清免疫学化验和CT检查.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AFP与AFU、GGT三项联检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评价

    一直以来血清甲胎蛋白(AFP)作为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其阳性率可达79%左右,而且特异性较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仍有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呈阴性,而且卵巢癌、畸胎瘤及孕妇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诊断原发性肝癌在检测AFP的同时,进行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及r-谷氨酰转肽酶(GGT)测定,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符合率,2002年4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AFP,AFU加GGT三种方法联合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瑞丽;邵国庆;关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白家庄煤矿工人高血压病调查

    为了解长期从事井下作业对煤矿工人血压的影响,2003年我们对1 324名煤矿工人进行了高血压病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事井下作业的采煤、掘进工829人,井下机电、运输、通风工235人,井下作业年限3~21年,平均11.3年.地面工种(包括充电工、煤炭运输工、高空作业的电工、井下安全检查员)260人.年龄27~52岁,平均38.5岁.

    作者:陈建业;耿引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51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应用降压药物分析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控制好血压,可降低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1].本文对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药物利用分析.

    作者:杨素芹;张熙洁;张丽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随着对疼痛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我们已逐步认识到术后疼痛的危害性.虽然目前人们在患者自控镇痛(PCA)领域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单纯依靠药物常常不能获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1].鉴于疼痛并非简单的感觉而且具有主观特性[2],因此,运用药物-心理综合镇痛法已成为术后镇痛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旨在评价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何相好;郭霞;王振英;杨利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鼻咽癌3例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鼻咽癌临床表现相似,甚至一些特殊类型在病理上也难以区分.因此,鼻咽部NHL常被误诊为鼻咽癌,现报告3例如下.

    作者:孙志强;李卓江;景本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胰岛细胞瘤2例诊治分析

    1病例报告例1,男,29岁,军人,反复右上腹疼痛一年,于2003年4月16日入院,查体:发育良好,神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中腹深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肝脾不大,肝肾区无扣击痛,莫菲征(-).实验室检查:WBC 8.8×109/L,N 0.77,Hb164g/L.空腹血糖2.4mmol/L,B超检查见胰头部实性包块,大小6.5cm×6.1cm,轮廓规整,回声不均,呈强、中、低回声.上消化道检查十二指肠圈扩大,约11cm×10cm,十二指肠降段上抬.CT检查见胰头部类圆形块影,边缘清晰,约7cm×6.5cm× 6.1cm大小,密度不均,CT值32~38HU.增强边缘环形强化,中心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34~102HU,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腹膜后及肝门区未见肿大淋巴结.手术探查见胰头部肿物包膜完整,内为囊性液体、混浊性液体和坏死组织,部分实性占位.术后恢复顺利,病理诊断:胰头体部胰岛细胞瘤.

    作者:何莉梅;王盛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宫腔镜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糜烂251例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宫腔镜锥形切除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251例(中度宫颈糜烂83例,重度宫颈糜烂168例),术后随访3~31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8min,术中平均出血11.8ml.术后2个月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为98%,90%的宫颈恢复正常大小,宫颈表面润泽,光滑.结论宫腔镜锥形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治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申爱荣;杨淑玲;封全灵;杨雪峰;李根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严重肝病患者维生素K纠正试验后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下降(≤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前提条件之一,由于严重肝病(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重度慢性肝炎、肝癌等)患者均可有不同程度的PTA降低,所以在肝病诊治过程中进行PTA的动态观察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观察78例严重肝病患者在VK1静滴治疗前、后PTA值的变化情况,对VK纠正试验与PTA变化的关联性和其在严重肝病鉴别诊断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鸿林;王婕;张兴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膝关节开放伤治疗分析

    膝关节开放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处理困难且愈后较差,严重者可致关节功能障碍.在临床工作中,这种损伤的治疗措施有别于其他部位.1998年3月-2004年1月我院治疗此类损伤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文进;张立峰;王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性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眼部疾病,在抗青光眼手术中,我们采用晶状体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和联合小梁切除的方法,结果比较满意,且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矽肺并发难治性肺部感染21例

    我院1996-2002年共收治21例矽肺并发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现就其病因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均为1996-2002年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观察室治疗的男性矽肺患者.年龄55~76岁,其中Ⅰ期矽肺2例,Ⅱ期矽肺10例,Ⅲ期矽肺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①临床上有咳嗽、咳痰、气促等肺部感染的症状,体检两肺散在大量干湿性罗音,胸部X线显示双肺纹理增多粗乱,证实有肺部感染.②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2周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病情恶化,或于治疗过程中因肺部感染而死亡.③短期抗生素治疗后有明显疗效,但半年内同一部位再次发生急性感染.

    作者:张朝峰;鞠光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