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85例甲状腺切除术后护理

陈伟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 腺叶切除, 手术治疗, 护理体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 颈部淋巴清扫术, 甲亢患者, 次全切, 囊肿摘除术, 抗甲亢治疗, 甲状腺肿瘤, 腺癌, 术前准备, 术后危象, 临床资料, 恐惧心理, 基本控制, 镇静剂, 结节性, 碘溶液
摘要:我院1989-1998年间共收治甲状腺肿瘤和功能亢进患者385例,均行手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5例,女323例,男62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22例,腺瘤211例,囊肿98例,结节性肿19例,腺癌35例。行次全切45例,单纯腺叶切除或次全切251例,单纯性囊肿摘除术58例,腺癌腺叶切除颈部淋巴清扫术31例。2 护理体会2.1 术前准备手术前给患者适量镇静剂或安眠药,保证充分睡眠,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甲亢患者手术前均应行抗甲亢治疗,待症状基本控制,再服用碘溶液2周后手术,可减轻术后危象的发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996-1999年唐山市路北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居民死因分析是研究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的一种手段,又是评价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的卫生保健成效和制定卫生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1,2],引,为了解恶性肿瘤死亡对该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我们采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 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orking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WYPLL)等指标对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立;徐应军;庞琳;陈秀清;李成林;王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80年代初由法国Roussed-Uclaf公司首先合成的,为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米非司酮研制成功后,很快应用于抗早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展,本文对其应用范围、用药剂量以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情况作一总结。1 抗早孕 米非司酮竞争性地与孕酮受体结合,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一般应用于妊娠7周以内的妇女,国外有用于妊娠8周以内的。孕期越短,完全流产率越高,出血量越少。米非司酮单独应用于停经<7周的妊娠妇女,效果并不理想。完全流产率为60%~85%,与前列腺素(PG)制剂配伍后,由于PG加强子宫收缩,抗早孕作用明显增强,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

    作者:刘霁辉;李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抢救重危患者的急救手术。细致而有效的护理可防止术后并发症。现将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环境温、湿度适宜,一般温度在18~20℃,湿度在90%以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内套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一般每隔4~6h清洗消毒内套管一次。外套管要防止阻塞或脱出,如有脱出,要配合医师重新插管。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分泌物较多,须勤吸痰,根据病情给氧输入。 严密观察局部病情变化,防止术后并发症。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病房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 拔管前先堵管1~2昼夜,待呼吸平稳即可拔管。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不仅要有严密的操作,更要有高度责任心。良好的护理可以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作者:王晓爱;陆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发生完全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控制TIA是神经内科的重点之一。我科对1998年10月-1999年1月收治的46例TIA患者,采用意大利Alfa Wasserrnann大药厂生产的低分子肝素(LMWH,商品名为栓复欣)进行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39~78岁,平均61.2岁。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作者:王秀艳;刘淑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风心病患者分娩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1例

    1 病历报告 患者,25岁,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3年,妊娠足月,初产妇,于产前2周住产科。查体: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律,左心房肥大,心功能代偿良好,于自然分娩中,当胎头娩出时,突然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口唇发绀,听诊心音快而规律,频率数不清,杂音亦听不清,立即高流量吸氧,胎儿娩出,测血压10/5kPa,两肺底闻及少许小水泡音,心音同前,心电图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HR 220/min,立即静脉推注西地兰0.4mg,静滴多巴胺+间羟胺各20mg。40min后患者症状缓解,血压14.3/10.0kPa,心电图仍示室上速,遂静脉推注异博定5mg+25%葡萄糖20ml,发作仍未停止,10min后又重复1剂,注后3min室上速发作中止转为窦性心律,5h临床恢复正常。

    作者:李桂明;李巍;韩淑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静脉麻醉下无痛人工流产的探讨

    我院采用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全静脉麻醉方法实施人工流产,其镇痛效果好,起效快,苏醒迅速彻底,副作用小,深受患者及医生的欢迎。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9月-2000年9月在我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无痛人工流产者106例,年龄20~43岁,平均(28±1.3)岁,停经天数39~80d,平均(48±4.6)d,体重42~70kg,平均(53.2±4.3)kg。患者术前行常规体格检查,血常规和心电图正常,既往否认有心肝肾疾病史,ASA分级1~2级。

    作者:施勤;安舟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机体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而产生肺动脉高压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HAPE的发生基本原因[1],HAPE的发生可能与体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有关[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esis,NOS)催化L-精氨酸而生成的一种脂溶性气体物质。因NO特有的舒血管特性而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调节,其在血管壁通透性调节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收治的34例HAPE患者在治疗前和治愈后血清中NO及NOS含量变化的观察,并与高原健康人作对比研究,以探讨NO、NOS的变化与高原肺水肿的关系。

    作者:符中明;江萍;李宏;任雨笙;彭顺舟;舒娅;吕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尿激酶联合甘露醇治疗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出血是眼科常见严重影响视力的疾病。为了挽救视力,必须采取积极治疗措施。1990年2月-2000年12月,我们应用尿激酶玻璃体内注射[1],并联合20%甘露醇静滴,治疗玻璃体出血2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28眼)中,男19例,女9例。均为单眼患者,年龄9~68岁,其中外伤性玻璃体出血2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例。本组病例均为出血较多,1周内出血无明显吸收,且玻璃体内有血凝块者。治疗前视力<0.05者21例,<0.1者7例。

    作者:栾绍纲;张希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伤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52例临床分析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伤寒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0年来共收治1 684例伤寒患者有152例发生MOF,发生率8.9%,早出现于病程第5d,第1周、第2周、第3周病死率分别为78.12%、40.79%、27.65%,P<0.05,说明MOF出现时间越早,则死亡率越高。病死率与衰竭器官数目有关,2,3,4,5,6个器官衰竭的病死率分别为36.6%、70.4%、81.8%、100%、100%,P<0.05,衰竭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 伤寒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持续性菌血症,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大单核细胞的浸润和高度增生,形成伤寒结节,由于病灶中炎症反应,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的内源性致热源,坏死组织释放和各种有毒物质使炎症反应应答增加,过度的免疫反应,引起体液介质的全身性释放和激活,造成失控的炎症反应,产生MOF。伤寒是持续性的菌血症,释放内毒素,内毒素可致DIC,DIC更易诱发MOF。伤寒的主要并发症是肠出血,大量出血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减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微循环衰竭,器官功能减退而发展衰竭,休克与DIC互为因果,易继发感染,在诱发MOF中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伤寒的后期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易出现感染,加重MOF。

    作者:刘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闭合性小肠损伤的诊治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过去14年间收治的闭合性小肠损伤患者87例,总结对腹部临床表现变化的观察与反复腹腔穿刺的临床诊断效果。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呕吐67例,体温超过37.5℃82例,具有典型腹膜刺激征61例,经观察腹痛加重或腹膜刺激征范围扩大19例;全部病例中,行腹腔穿刺81例,阳性率71.6%,反复腹穿19例,阳性增加16例,总阳性率达91.45%。全部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证实小肠损伤的诊断。行肠切除、肠吻合30例次,其余行肠修补术。

    作者:王凤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死76例疗效分析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有效治疗脑梗死和降低其致残率成了目前临床上研究重要的课题。我院采用胰岛素加路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并与单独应用路路通组进行对照,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97年5月-2000年5月发病在6~36h内、经头颅CT检查发现脑梗死病灶,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定位体征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35~78岁,平均61岁。即往有高血压病32例,房颤5例,糖尿病6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8例,脑叶22例,脑干1例,小脑5例。对照组:男37例,女39例,年龄42~80岁,平均5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42例,房颤2例,糖尿病10例,颈椎病2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2例,脑叶30例,脑干1例,小脑3例。

    作者:王贺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纤支镜冲洗灌注药物治疗肺结核空洞菌阳的疗效观察

    肺结核空洞菌阳患者是结核杆菌的主要携带者和传播者,其治疗比较困难,我院采取了全身化疗结合纤支镜局部冲洗、灌注药物治疗,并与单行全身化疗进行对照研究,以期在缩短痰菌阴转及空洞闭合时间上,找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1996年1月-2000年8月共诊治肺结核空洞菌阳息者115例。X线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性渗出及增殖样改变,且均为肺内有空洞患者,其中CF示肺内有空洞者46例,薄壁空洞41例,厚壁空洞5例。胸部正、侧位片示肺内有空洞者69例,薄壁空洞61例,厚壁空洞8例。以上病例均经晨起留痰查找结核菌为阳性的患者。其中7例因链霉素皮试阳性,4例因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纤支镜检查,余104例为研究对象。男71例,女33例,年龄16~70岁。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年龄及发病时间相差均无显著性(P>0.05)。

    作者:刘晓平;自孝海;陈信;张营均;李长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疾病。2000年1-12月,我院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确诊。观察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3~79岁,平均(61.37±9.42)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61.90±9.12)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和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相差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孙秋虹;韩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椎管内囊肿诊治8例

    椎管内囊肿进展缓慢,多以疼痛、麻木与肢体无力发病,有效的治疗是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现将我院收治的8例椎管内囊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从1984-1995年共收治8例椎管内囊肿,占同期230例椎管内肿瘤的3.5%。男5例,女3例,年龄11~65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60个月。均位于胸腰段。术前经椎管碘剂造影。考虑为硬脊膜外、下或髓内肿瘤的诊断。7例作奎肯氏试验,4例示蛛网膜下腔不全阻塞,1例完全阻塞,2例通畅。所有病例均行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

    作者:王世印;王海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 男,16岁,学生,因反复发作性双下肢力弱2年,于2000年7月5日就诊,平均每年发作约5次,大多于受冷、剧烈活动后发生,每次持续时间1~2d,可逐渐自行缓解。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相同病史及其他遗传病史。查体:血压18/11kPa,T 36.8℃,心率56/min,律齐。双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应答准确,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容积正常,双下肢肌力4级,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腓肠肌有轻度压痛。浅深感觉正常,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CPK 29U/L,LDH 145U/L,血钾6.7mmol/L,BUN4.2mmol/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56/min,T波高峰,呈高血钾改变。肌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双脚放人冷水中检查可出现双下肢肌肉轻度僵硬。给予高糖饮食、补钙、利尿治疗,病情迅速缓解。

    作者:刘慧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锥颅脑内血肿穿刺定向方法的改进(附86例报告)

    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包括碎吸、抽吸)术是近十几年来开展的治疗颅内血肿的新方法。因对全身干扰小、脑组织损伤轻、操作简便、安全而成为部分颅内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1]。临床上在血肿定位、定向方法上通常有3种:①利用立体定向仪定位、定向;②CT引导下定位、定向;③利用定位尺行简易定位、定向:即根据CT平片上显示的血肿位置,选大血肿层面为穿刺平面,以OM线高度测量定位,以血肿中心距颅骨的近距离为穿刺点,根据CT平片中的标准尺测量换算成实际厘米数后,用定位尺标记于头皮上。我院自1995年1月开始应用简易定位、定向法行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复查CT发现部分手术病例引流管偏离血肿中心(5~15mm),提示锥颅方向偏离血肿中心,影响了手术效果,为此我们对定向方法作了改进。

    作者:王福强;张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6例疗效观察

    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方案除了传统的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DA方案外,尚有许多不同的组合方案,米托蒽醌(Mit)与阿糖胞苷(Ara-C)的联合应用也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诱导治疗方案之一,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2月间采用MA方案治疗AML 36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36例AML均按国内统一标准诊断和分型[1],其中M1 8例,M2 13例,M4 3例,M5 8例,M6 4例。按给予MA方案前是否接受过化疗分为初治组和复治组。①初治组:为发病后首次接受化疗者,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59岁,平均34岁。②复治组:患者均接受过2个以上疗程的化疗(包括HA、DA等)未获CR或CR后复发者,本组共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39岁。

    作者:吴光启;王迎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lble angina pectoris, UAP)是冠心病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重要意义在于本病易转为AMI或猝死[1],我院1996年6月-2000年5月对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UAP分型沿用1979年WHO及参照国内文献[2],将下列心绞痛划归UAP,即初发型劳力型(1个月内),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个月内),自发型心绞痛及AMI后1个月内心绞痛,常规12导联ST段的偏移和T波倒置或动态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证据,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心绞痛能缓解者,本组30例UAP均符合上述标准。

    作者:陈郁文;杨辉;王方宁;夏俊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糖尿病肌电图诱发电位改变

    我院自1997-1999年收治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糖尿病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25~75岁,平均49.3岁。经系统治疗者20例,60例全部检查肌电图(EMG),40例检查脑干诱发电位(BAEP),20例经B超证实有尿潴留者进行脊髓诱发电位检查。

    作者:张传英;陈秀英;张磊;冯安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前牙根尖周脓肿用暂封材料的探讨

    在治疗前牙根尖周脓肿时对窝洞进行暂封尤为必要,否则会延长治疗时间,增加复诊次数。目前常用的暂封材料为牙胶和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对这两种材料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 本文收集24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牙胶暂封窝洞,共10例;B组用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暂封窝洞,共14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0.61岁、32.12岁。消毒根管用H2O2、CP荡洗根管,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吹干,CP加碘仿捻置人根管再封暂封材料。

    作者:韩伟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