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肌电图诱发电位改变

张传英;陈秀英;张磊;冯安慧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肌电图, 脑干诱发电位, 检查, 脊髓诱发电位, 系统治疗, 临床资料, 尿潴留, 年龄, 报告
摘要:我院自1997-1999年收治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糖尿病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25~75岁,平均49.3岁。经系统治疗者20例,60例全部检查肌电图(EMG),40例检查脑干诱发电位(BAEP),20例经B超证实有尿潴留者进行脊髓诱发电位检查。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吸烟与女性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吸烟与乳腺癌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学者在国内公开发表的8篇有关吸烟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一致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比值比(0R)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I)。结果吸烟与乳腺癌之间总的合并0R为1.56,其中95%CI 1.09~2.24,按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与乳腺癌关系合并的0R值及95%CI分别为1.67(0.45~6.22)和1.65(1.10-2.30),但主动吸烟与乳腺癌的联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阎子海;肖永红;张文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前列腺素E1在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前列腺素E1(PGE1)对心、肺等器官的保护作用已为较多动物研究所证实[1,2],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也确有疗效[3]。1998年9月-2000年3月我们将其应用于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旨在研究其作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15~45岁,平均(30.5±16.7)岁。病因:毒蛇咬伤8例,蜂蜇伤6例,严重感染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例,肾毒性药中毒4例,创伤2例,人工流产术后3例,狼疮性肾炎2例。病程:治疗前少尿或无尿3~20d,平均(12.8±8.52)d。均为少尿或无尿型。肾功能:血Bun(28.6±5.68)mmol/l,scr(582.70±16.081)μm01/1。

    作者:杨发奋;林栩;王小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以呕血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1例

    1 病历报告 女,15岁。因反复呕血半天于2000年6月5日来诊。共呕出鲜血及咖啡色胃内容物约800ml。感头晕、乏力、上腹不适。3d前因患上感,口服复方大青叶片,3片/次,2/d。既往体健。查体:T 37℃,P 92/min,R 20/min,BP 14/10kPa,贫血貌,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及斑疹,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实验室检查:Hb 75g/L,PLT 210×109/L,大便潜血+++。拟诊为急性胃粘膜病变,给予法莫替丁、氢氧化铝凝胶等治疗,病情无好转。第2d开始,面部、四肢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瘀点,大小不等,左右对称,因此想到Henoch紫癜可能。于禁饮食6h后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窦体粘膜布满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点,有多处点片状糜烂、渗血。后诊断为Henoch紫癜,经抗组织胺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1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邢向梅;秦荣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闭合性小肠损伤的诊治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过去14年间收治的闭合性小肠损伤患者87例,总结对腹部临床表现变化的观察与反复腹腔穿刺的临床诊断效果。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呕吐67例,体温超过37.5℃82例,具有典型腹膜刺激征61例,经观察腹痛加重或腹膜刺激征范围扩大19例;全部病例中,行腹腔穿刺81例,阳性率71.6%,反复腹穿19例,阳性增加16例,总阳性率达91.45%。全部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证实小肠损伤的诊断。行肠切除、肠吻合30例次,其余行肠修补术。

    作者:王凤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9例

    我院介入治疗科自1995年10月起应用腹腔动脉、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9例。现将1995年10月-1997年6月经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9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1991年《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分册中临床诊断标准,选择Ⅲ期[1]原发性肝癌(HCC)病例50例,预计生存期均为3~6个月,其中29例患者自愿接受插管免疫化疗(观察组),21例以全身化疗(对照组),两组均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男23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3.8:1。年龄51~86岁,中位年龄54岁,对照组:男18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6:1,年龄30~76岁,中位年龄58岁。

    作者:姜辉;高中度;王月芹;蒋霆辉;茅爱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疾病。2000年1-12月,我院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确诊。观察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3~79岁,平均(61.37±9.42)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61.90±9.12)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和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相差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孙秋虹;韩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纤支镜冲洗灌注药物治疗肺结核空洞菌阳的疗效观察

    肺结核空洞菌阳患者是结核杆菌的主要携带者和传播者,其治疗比较困难,我院采取了全身化疗结合纤支镜局部冲洗、灌注药物治疗,并与单行全身化疗进行对照研究,以期在缩短痰菌阴转及空洞闭合时间上,找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1996年1月-2000年8月共诊治肺结核空洞菌阳息者115例。X线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性渗出及增殖样改变,且均为肺内有空洞患者,其中CF示肺内有空洞者46例,薄壁空洞41例,厚壁空洞5例。胸部正、侧位片示肺内有空洞者69例,薄壁空洞61例,厚壁空洞8例。以上病例均经晨起留痰查找结核菌为阳性的患者。其中7例因链霉素皮试阳性,4例因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纤支镜检查,余104例为研究对象。男71例,女33例,年龄16~70岁。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年龄及发病时间相差均无显著性(P>0.05)。

    作者:刘晓平;自孝海;陈信;张营均;李长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500例头位难产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

    以科学态度选择解决头位难产的助产方式,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尽可能把母婴并发症降到低程度,以保证围产期母婴安全。1 临床资料 我院收集头位难产病例500例,其中初产妇412例,经产妇88例,剖宫产380例,占76%,阴道助产120例,占24%。2 结果 产科出血:剖宫产占18%,阴道助产占25%。软产道裂伤:剖宫产占0.6%,阴道助产占16.6%。羊水栓塞:剖宫产占0.8%,阴道助产占0.3%。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占5.26%,阴道助产占30%。新生儿颅内出血:剖宫产占1.3%,阴道助产占2.6%,新生儿产伤:剖宫产占0,阴道助产占2.6%。

    作者:刘丽萍;李菊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尿红细胞体积与宽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尿中红细胞的大小及其改变,对鉴别肾小球和非肾小球血尿来源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相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和测定尿中红细胞的电泳时间,以此鉴别血尿的来源[1-3]。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难以推广应用。我们采用K-4 5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值,对鉴别血尿的来源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传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疗效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为了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减轻术中疼痛,减少人工流产术中引起的综合反应,我们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的方法实行无痛人工流产,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0年7月,收治妊娠6~11周要求终止妊娠无手术禁忌证者200例,年龄19~43岁,平均26.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初孕者36例(36%);两次以上妊娠未产妇32例,经产妇32例(32%)。对照组中初孕者40例(40%);两次以上妊娠未产妇30例(30%);经产妇30例(3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刘洁;刘安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 男,16岁,学生,因反复发作性双下肢力弱2年,于2000年7月5日就诊,平均每年发作约5次,大多于受冷、剧烈活动后发生,每次持续时间1~2d,可逐渐自行缓解。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相同病史及其他遗传病史。查体:血压18/11kPa,T 36.8℃,心率56/min,律齐。双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应答准确,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容积正常,双下肢肌力4级,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腓肠肌有轻度压痛。浅深感觉正常,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CPK 29U/L,LDH 145U/L,血钾6.7mmol/L,BUN4.2mmol/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56/min,T波高峰,呈高血钾改变。肌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双脚放人冷水中检查可出现双下肢肌肉轻度僵硬。给予高糖饮食、补钙、利尿治疗,病情迅速缓解。

    作者:刘慧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发生完全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控制TIA是神经内科的重点之一。我科对1998年10月-1999年1月收治的46例TIA患者,采用意大利Alfa Wasserrnann大药厂生产的低分子肝素(LMWH,商品名为栓复欣)进行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39~78岁,平均61.2岁。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作者:王秀艳;刘淑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90例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抗生素、补液、纠酸及助消化等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黑龙江庆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剂量为10mg/(kg·d)静脉滴注。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用药48h大便次数<2次/d,性状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②有效:用药72h大便次数<2次/d,性状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减轻。③无效:用药96h以后,大便性状、症状和体征变化不明显。

    作者:朱康花;何建勇;林玉兰;王建羡;朱根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右上腹及背部疼痛、低血压、少尿一临床病例讨论

    1 病历报告 男,60岁,因右上腹及背部疼痛Ih于2000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h上厕所时突然出现背部剧痛,并迅速波及右上腹,为持续痛,呈撕裂样,不伴胸闷、心悸,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稍感头晕,含化速效救心丸后30min,症状不缓解,故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4年,但未系统诊治;无糖尿病、冠心病史,无肝炎、肾炎史,无药物服用史,无烟酒嗜好。查体:T 36.8℃,P 70/min,R 20/min,BP 10/7kPa。神志清晰,痛苦貌,消瘦,皮肤无出血点,巩膜轻度黄染,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左侧扩大,心音低顿,70/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剑下2cm,质软,触痛,肝区叩痛,腹部听诊未及杂音,双下肢1度水肿,克氏征(-),巴氏征(-)。实验室检查:WRC 6.6×109/L,N 0.83,BPC 111×106/L,Hb120 g/L。尿常规PRO(+),BLD(+++)。大便常规(-)。BUN16.9mmo]/L,Cr 264μmol/L,血糖4.99mmol/L,血钾6.71mmol/L,血钠134.8mmol/L,血氯95.0mmol/L,血CO2-CP24.8mmol/L。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235U/L(60~133),a-羟丁酸脱氢酶(AHBDH)121U/L(65~165),肌酸肌酶(CK)136U/L(15~130),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5.1U/L,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12.2U/L(0~25)。心电图:V3R、V4R、V1呈QS型,V7-9呈qR型,ST段无抬高,T波低平。入院后给予肌注度冷丁、VK3,静滴生脉、多巴酚丁胺、氧氟沙星及能量合剂治疗,患者疼痛消失,右上腹仍有持续胀痛,程度减轻,血压回升至(14/10~16/10)kPa左右,饮食尚可,但入院2d来,尿量偏少,每d 200~300ml,复查血BUN升高至32.5mmol/L。

    作者:吴国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尿激酶联合甘露醇治疗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出血是眼科常见严重影响视力的疾病。为了挽救视力,必须采取积极治疗措施。1990年2月-2000年12月,我们应用尿激酶玻璃体内注射[1],并联合20%甘露醇静滴,治疗玻璃体出血2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28眼)中,男19例,女9例。均为单眼患者,年龄9~68岁,其中外伤性玻璃体出血2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例。本组病例均为出血较多,1周内出血无明显吸收,且玻璃体内有血凝块者。治疗前视力<0.05者21例,<0.1者7例。

    作者:栾绍纲;张希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椎管内囊肿诊治8例

    椎管内囊肿进展缓慢,多以疼痛、麻木与肢体无力发病,有效的治疗是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现将我院收治的8例椎管内囊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从1984-1995年共收治8例椎管内囊肿,占同期230例椎管内肿瘤的3.5%。男5例,女3例,年龄11~65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60个月。均位于胸腰段。术前经椎管碘剂造影。考虑为硬脊膜外、下或髓内肿瘤的诊断。7例作奎肯氏试验,4例示蛛网膜下腔不全阻塞,1例完全阻塞,2例通畅。所有病例均行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

    作者:王世印;王海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无环鸟苷联合氟美松聚肌胞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

    我院1994年2月-1999年12月,对收治的23例23眼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应用无环鸟苷点眼联合氟美松加聚肌胞结膜下注射治疗,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7~52岁,平均36.2岁。右眼10例,左眼13例。初发型5例,复发型18例,溃疡位于中央或旁中央18例,位于周边5例,病变侵犯角膜深层,基质层水肿,浸润,一部分患者伴有后弹力层皱褶及内皮层混浊。发病时间短21d,长达1年。多数患者视力较差,视力在此期间0.3以下17例,占73.9%。1.2 治疗方法0.1%无环鸟眼药水点眼,4~6d,氟美松0.5mg加聚肌胞0.5mg,结膜下注射,1/d,连续3d,然后减为隔d1次,角膜水肿消退后,改为0.25%强的松龙点眼,1~2d,连续1~2周后停药,用药期间为了预防细菌感染,同时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口服消炎痛、VB2、VC、VA丸等药物,1%阿托品散瞳,热敷。

    作者:张孟祥;李爱光;马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B超诊断急性胃扩张1例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7岁,腹痛腹胀3d。当地县医院X线胸腹透视未见异常,腹部X线平片报告为乙状结肠囊肿,B超报告:肝胆脾未见异常,诊断:①肠梗阻?②肿瘤?③肝硬化?,行腹腔穿刺术,穿出咖啡色液体,镜检示红细胞(+),脓细胞(++),脂肪球(++),食物残渣(+++),行灌肠,抗炎处理无好转,于2000年10月26日转入我院。门诊查体见全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全腹压痛,腹肌稍紧张,移动性浊音(+),胸部X线透视:隔下未见游离气体,肠管内无液平面。B超检查:胃区及整个下腹部被一巨大囊性包块所占据,下达盆腔,囊壁薄,均匀一致,内见大量液性回声及散在不定形强回声,并不时来回流动;包块右上方见小段显著瘀张肠管回声,肠管内径达6.8cm,内容物亦不时流动;肝脏上移,肝下间隙见少量积液。超声提示:①腹腔巨大囊性包块(首先考虑为极度扩张之胃);②腹腔少量积液。临床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手术所见:胃极度扩张,几乎占据整个腹腔,前壁有两处0.2cm×0.2cm大不穿孔,胃壁活力差,在胃小弯距幽门约5cm处有约3cm长的浆膜撕裂口,胃腔内有4 000ml液体,含大量食物残渣,腹腔渗液约200ml。术后诊断:急性胃扩张,胃穿孔。

    作者:白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附96例分析)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腔的疾病,是膈疝中常见的一种。疝入腹腔脏器又以胃为多见,约占48%。据1990-1998年我院不完全统计,已相继发现本病例96例。其中经胃镜证实53例,外科手术修补10例,余均依赖X线钡餐确诊。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6例中,年龄50岁以上30例。均以消化道症状而就诊,其中胸骨后或剑突下不适61例,压迫感15例,嗳气13例,反酸32例,吞咽困难3例,食物潴留1例。既往史:体形肥胖10例,胃癌术后3例,食管下段憩室2例。外科体检除8例有剑突下压痛外,其余均无阳性发现。

    作者:王希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385例甲状腺切除术后护理

    我院1989-1998年间共收治甲状腺肿瘤和功能亢进患者385例,均行手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5例,女323例,男62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22例,腺瘤211例,囊肿98例,结节性肿19例,腺癌35例。行次全切45例,单纯腺叶切除或次全切251例,单纯性囊肿摘除术58例,腺癌腺叶切除颈部淋巴清扫术31例。2 护理体会2.1 术前准备手术前给患者适量镇静剂或安眠药,保证充分睡眠,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甲亢患者手术前均应行抗甲亢治疗,待症状基本控制,再服用碘溶液2周后手术,可减轻术后危象的发生。

    作者:陈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