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尿红细胞体积与宽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姚传华

关键词:尿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分布宽度, 测定, 血尿, 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细胞计数仪, 肾小球, 鉴别, 相差显微镜, 显微镜观察, 红细胞形态, 诊断价值, 推广应用, 临床意义, 电泳时间, 检测, 国内, 光学, 报告
摘要:尿中红细胞的大小及其改变,对鉴别肾小球和非肾小球血尿来源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相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和测定尿中红细胞的电泳时间,以此鉴别血尿的来源[1-3]。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难以推广应用。我们采用K-4 5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值,对鉴别血尿的来源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85例甲状腺切除术后护理

    我院1989-1998年间共收治甲状腺肿瘤和功能亢进患者385例,均行手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5例,女323例,男62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22例,腺瘤211例,囊肿98例,结节性肿19例,腺癌35例。行次全切45例,单纯腺叶切除或次全切251例,单纯性囊肿摘除术58例,腺癌腺叶切除颈部淋巴清扫术31例。2 护理体会2.1 术前准备手术前给患者适量镇静剂或安眠药,保证充分睡眠,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甲亢患者手术前均应行抗甲亢治疗,待症状基本控制,再服用碘溶液2周后手术,可减轻术后危象的发生。

    作者:陈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发生完全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控制TIA是神经内科的重点之一。我科对1998年10月-1999年1月收治的46例TIA患者,采用意大利Alfa Wasserrnann大药厂生产的低分子肝素(LMWH,商品名为栓复欣)进行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39~78岁,平均61.2岁。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作者:王秀艳;刘淑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前列腺素E1在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前列腺素E1(PGE1)对心、肺等器官的保护作用已为较多动物研究所证实[1,2],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也确有疗效[3]。1998年9月-2000年3月我们将其应用于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旨在研究其作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15~45岁,平均(30.5±16.7)岁。病因:毒蛇咬伤8例,蜂蜇伤6例,严重感染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例,肾毒性药中毒4例,创伤2例,人工流产术后3例,狼疮性肾炎2例。病程:治疗前少尿或无尿3~20d,平均(12.8±8.52)d。均为少尿或无尿型。肾功能:血Bun(28.6±5.68)mmol/l,scr(582.70±16.081)μm01/1。

    作者:杨发奋;林栩;王小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附10例报告)

    1985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共收治睾丸扭转患者10例,诊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年龄4~40岁,平均24岁。睾丸扭转位于左侧8例,右侧2例。10h内就诊4例,1~2d就诊3例,3d以上就诊3例。在夜间睡眠中发病6例,有阴囊外伤史1例。全组均有突发阴囊疼痛,睾丸肿胀、触痛,并向同侧腹股沟放射,4例伴恶心、呕吐。我院初诊确定诊断5例,误诊2例,3例系外院误诊为附睾炎、睾丸炎,经抗炎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

    作者:郭保伟;刘艳梅;王有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误诊为败血症1例

    1 病历报告 患儿,男,6岁。因发热8d,嗜睡、尿少1d于1997年12月13日入院。患儿入院前8d无诱因出现发热,T 39℃以上,两眼结膜充血,颜面、颈部及腋下皮肤潮红。在外院对症治疗8d无好转,后出现嗜睡、尿少、口渴转我院救治。查体:T38.9℃,R 56/min,P 156/min,BP 10/6kPa。患儿嗜睡状,四肢稍凉,无水肿,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压痛,颜面部、腋下可见暗红色出血点,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苍白,皲裂,舌苔黑,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HR 156/min,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RBC 2.7×1012/L, WBC 23×109/L, N 0.45, L 0.55, BPC 101×109/L。尿常规:WBC+/HP, RBC +/HP,蛋白(++)。 K+ 5.6mmol/L,Na+ 131mmol/L, C1- 96.5mmol/L。 BUN 25.4mmol/L, Cr 750μmol/L, CO2CP 21mmol/Lo 入院诊断:败血症并发肾功能损害。入院后予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扩容等。12月14日晨患儿出现咯血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虽经吸痰、升压等抢救,仍无效死亡。1周后血培养阴性,抗汉坦病毒(HV-IgM)阳性(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作者:林玉兰;朱根庭;吕贤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椎管内囊肿诊治8例

    椎管内囊肿进展缓慢,多以疼痛、麻木与肢体无力发病,有效的治疗是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现将我院收治的8例椎管内囊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从1984-1995年共收治8例椎管内囊肿,占同期230例椎管内肿瘤的3.5%。男5例,女3例,年龄11~65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60个月。均位于胸腰段。术前经椎管碘剂造影。考虑为硬脊膜外、下或髓内肿瘤的诊断。7例作奎肯氏试验,4例示蛛网膜下腔不全阻塞,1例完全阻塞,2例通畅。所有病例均行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

    作者:王世印;王海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90例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抗生素、补液、纠酸及助消化等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黑龙江庆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剂量为10mg/(kg·d)静脉滴注。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用药48h大便次数<2次/d,性状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②有效:用药72h大便次数<2次/d,性状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减轻。③无效:用药96h以后,大便性状、症状和体征变化不明显。

    作者:朱康花;何建勇;林玉兰;王建羡;朱根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骨转移的CT表现 (附6例报告)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女4例,男2例。年龄29~77岁,平均60.25岁。发病部位为颅骨、颈椎、髂骨、股骨。6例中5例因外伤急诊来院,X线发现溶骨性破坏人院。1例因颈部痛、双下肢无力来院。病程1d~9个月。病理诊断滤泡状癌3例,腺癌3例。1.2 CT表现以囊状扩张、皮质变薄、中心区-扫光4例。囊状扩张中心区有残留骨或瘤骨2例。并发压缩性骨折1例。软组织形成瘤块2例。2 讨论甲状腺癌组织学分乳头状腺癌、滤疱状腺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可经血行转移至肺、骨。其CT表现:低度恶性甲状腺癌骨转移,在松质内较缓慢形成囊状膨胀性破坏,中心区可无结构,皮质变薄,边不规则。恶性高度则表现为混合性破坏、多发、斑状、边不锐利,常并发病理骨折,颅骨常以囊状破坏为主,后期肿瘤侵犯软组织,形成瘤块。B超可确定甲状腺癌部位、周围关系,对诊断有助,但微小癌帮助不大。放射核素扫描对甲状腺癌及骨转移有一定帮助。

    作者:周惠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衰临床观察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1998年1月-2000年1月入院病例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病程10~20年,平均58岁。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57岁,病程8~20年,上述原发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止咳、平喘、吸氧、强心、利尿、纠酸治疗。观察组采用酚妥拉明20mg加入5%葡萄糖300ml中,每min10滴左右,1/d,15d为1个疗程。1.3 疗效判定①显效:呼吸困难、紫绀消失、水肿消退、肝脏回缩、肺罗音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缓解,尿量增加,水肿减轻;③无效:症状无改善。

    作者:潘晓文;胡菱;陈久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吸烟与女性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吸烟与乳腺癌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学者在国内公开发表的8篇有关吸烟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一致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比值比(0R)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I)。结果吸烟与乳腺癌之间总的合并0R为1.56,其中95%CI 1.09~2.24,按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与乳腺癌关系合并的0R值及95%CI分别为1.67(0.45~6.22)和1.65(1.10-2.30),但主动吸烟与乳腺癌的联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阎子海;肖永红;张文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支气管类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 病历报告 例1,男,78岁。1996年12月6日因黑便间断腹泻入院治疗,胃肠镜等检查未见异常,予对症处理好转出院。1997年4月21日因心悸2h再次入院,摄X线胸片发现左上肺第5肋间可见直径约1.0cm致密影,查胸部CT见位于左肺上叶舌段约2.0cm×1 5cm孤立结节影,边界清晰,有浅分叶,无毛刺,其中可见点状钙化及偏心小透亮区,病灶接近侧胸壁处,见胸膜凹陷,周围无卫星病灶,而纵隔内气管前及主动脉窗见多个淋巴结。临床诊断:左上肺癌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行左上肺叶楔形切除术。病理诊断:不典型类癌。术后行肺门纵隔放疗,共60Gy,术后半年复查胸部CT无复发,但前列腺B超示左侧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示前列腺高分化腺癌,行双侧睾丸切除术,随访2年,仍健在。

    作者:袁亚军;张进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ELISA法测定中几种曲线拟合法的比较

    在ELISA法定量测定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曲线关系,因而标准曲线拟合就非常关键。不同方法拟合的曲线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很大差异。如何判断曲线拟合的优劣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以癌胚抗原(CEA)、胎儿甲球蛋白(AF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b)定量测定为例,用Point to Point、 Cubic Spline、 Akima、 Polynom、 Logit Log、 4Parameter 拟合并予以评价,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CEA试剂盒由新传公司提供,标准液浓度为0、4、10、30、60、120、240ng/ml。按说明书操作。1.2 AFP试剂盒由新传公司提供,标准液浓度为0、10、50、100、200、400ng/ml。按说明书操作。

    作者:范秀芹;段志玲;蒋莹;桑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隆病(Crohn'sDisease)同属炎症性肠病(IBD),UC在我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然而,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其免疫学机制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肠道粘膜免疫系统起着重要作用。有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结肠粘膜的炎症反应,并构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相互作用[1]。 一般认为,异常的免疫反应或正常免疫调节的破坏是UC发病的重要环节。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可在UC的结肠粘膜中查到,而上述免疫细胞的功能是受细胞因子的调节。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在过去的几年中被公认的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能介导UC发病的细胞因子,它们均可以产生对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的趋化作用,吸引其进入肠道病变部位,而引起一系列的肠道病变,如结肠上皮的损伤、小血管炎、隐窝脓肿等,终造成UC的发病。

    作者:李琪佳;徐敏;宫恩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30例分析

    我院1988年至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所致原发不孕、继发不孕患者30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从1988年11月-2000年11月门诊收治30例,已婚,年龄26~38岁,病程2~11年,男方精液检查正常。患者以下腹部坠、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月经失调、易疲劳、不孕症等。病程长,劳累、月经前后及性交后,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肛门时有坠胀加重,所有病例均作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可触及附件单侧或双侧明显增粗,呈片状增厚,或扪及包块,压痛明显,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硬,压痛,患者均经B超探查,血常规化验,输卵管通液检查。发现盆腔炎性改变、炎性包块,积液及输卵管不通。

    作者:何凤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闭合性小肠损伤的诊治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过去14年间收治的闭合性小肠损伤患者87例,总结对腹部临床表现变化的观察与反复腹腔穿刺的临床诊断效果。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呕吐67例,体温超过37.5℃82例,具有典型腹膜刺激征61例,经观察腹痛加重或腹膜刺激征范围扩大19例;全部病例中,行腹腔穿刺81例,阳性率71.6%,反复腹穿19例,阳性增加16例,总阳性率达91.45%。全部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证实小肠损伤的诊断。行肠切除、肠吻合30例次,其余行肠修补术。

    作者:王凤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疾病。2000年1-12月,我院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确诊。观察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3~79岁,平均(61.37±9.42)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61.90±9.12)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和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相差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孙秋虹;韩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lble angina pectoris, UAP)是冠心病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重要意义在于本病易转为AMI或猝死[1],我院1996年6月-2000年5月对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UAP分型沿用1979年WHO及参照国内文献[2],将下列心绞痛划归UAP,即初发型劳力型(1个月内),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个月内),自发型心绞痛及AMI后1个月内心绞痛,常规12导联ST段的偏移和T波倒置或动态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证据,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心绞痛能缓解者,本组30例UAP均符合上述标准。

    作者:陈郁文;杨辉;王方宁;夏俊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疗效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为了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减轻术中疼痛,减少人工流产术中引起的综合反应,我们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的方法实行无痛人工流产,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0年7月,收治妊娠6~11周要求终止妊娠无手术禁忌证者200例,年龄19~43岁,平均26.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初孕者36例(36%);两次以上妊娠未产妇32例,经产妇32例(32%)。对照组中初孕者40例(40%);两次以上妊娠未产妇30例(30%);经产妇30例(3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刘洁;刘安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T型硅橡胶扩张管在喉狭窄中的应用及护理

    我院1980-1999年间共收治喉狭窄患者104例,男40例,女64例,年龄7~55岁。104例喉狭窄患者均应用T型硅橡胶扩张管治疗。1 方法 ①局部常规消毒,全麻下行喉裂开术,并将形成之瘢痕组织切除;②将术前备好之转移皮瓣或筋膜瓣修补创面;③将T型管置于喉腔,其上端超出声门约2~3mm,下端在气管内,支管放在原气管切开处,妥善扩张喉腔;④缝合甲状软骨板数针。并经切口两侧皮肤、甲状软骨板、硅橡胶管前壁用细钢丝固定,以免喉腔滑动。然后缝合软组织和皮肤。104例患者采用T型硅橡胶扩张管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耳鼻喉科;刘素芬;孙秀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α-干扰素联合备劳特、爱喘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IFN-α),联合备劳特、爱喘乐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为我科1999年10月-2000年5月的住院患儿,按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的毛支诊断标准[1],临床诊为毛支71例,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均在5d以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5d~9个月。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发病至人院治疗时间,经统计学处理相差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吕道海;汪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