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刘素芬;孙秀云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疾病。2000年1-12月,我院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确诊。观察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3~79岁,平均(61.37±9.42)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61.90±9.12)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和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相差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孙秋虹;韩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肿瘤细胞转移扩散是-包含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复杂过程[1]。CD44v基因是目前人们研究为深入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5例食管癌组织中C1944v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来源 65例食管癌样品取自我院1996年12月-1998年12月食管癌根治术切除的肿瘤标本,正常食管粘膜组织30例取自距肿瘤边缘5cm以上部位,均经病理证实。取材后用70%酒精固定,低温保存。65例肿瘤患者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38~68岁,平均54岁。经病理证实,全部肿瘤组织均为鳞状细胞癌。按国际TNM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a期35例,Ⅱb期11例,Ⅲ期17例;肿瘤分化程度:Ⅰ级11例,Ⅱ级46例,Ⅲ级8例。
作者:郝孟辉;王秀艳;平育敏;杜喜群;左连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94年2月-1999年12月,对收治的23例23眼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应用无环鸟苷点眼联合氟美松加聚肌胞结膜下注射治疗,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7~52岁,平均36.2岁。右眼10例,左眼13例。初发型5例,复发型18例,溃疡位于中央或旁中央18例,位于周边5例,病变侵犯角膜深层,基质层水肿,浸润,一部分患者伴有后弹力层皱褶及内皮层混浊。发病时间短21d,长达1年。多数患者视力较差,视力在此期间0.3以下17例,占73.9%。1.2 治疗方法0.1%无环鸟眼药水点眼,4~6d,氟美松0.5mg加聚肌胞0.5mg,结膜下注射,1/d,连续3d,然后减为隔d1次,角膜水肿消退后,改为0.25%强的松龙点眼,1~2d,连续1~2周后停药,用药期间为了预防细菌感染,同时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口服消炎痛、VB2、VC、VA丸等药物,1%阿托品散瞳,热敷。
作者:张孟祥;李爱光;马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前列腺素E1(PGE1)对心、肺等器官的保护作用已为较多动物研究所证实[1,2],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也确有疗效[3]。1998年9月-2000年3月我们将其应用于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旨在研究其作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15~45岁,平均(30.5±16.7)岁。病因:毒蛇咬伤8例,蜂蜇伤6例,严重感染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例,肾毒性药中毒4例,创伤2例,人工流产术后3例,狼疮性肾炎2例。病程:治疗前少尿或无尿3~20d,平均(12.8±8.52)d。均为少尿或无尿型。肾功能:血Bun(28.6±5.68)mmol/l,scr(582.70±16.081)μm01/1。
作者:杨发奋;林栩;王小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腔的疾病,是膈疝中常见的一种。疝入腹腔脏器又以胃为多见,约占48%。据1990-1998年我院不完全统计,已相继发现本病例96例。其中经胃镜证实53例,外科手术修补10例,余均依赖X线钡餐确诊。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6例中,年龄50岁以上30例。均以消化道症状而就诊,其中胸骨后或剑突下不适61例,压迫感15例,嗳气13例,反酸32例,吞咽困难3例,食物潴留1例。既往史:体形肥胖10例,胃癌术后3例,食管下段憩室2例。外科体检除8例有剑突下压痛外,其余均无阳性发现。
作者:王希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73年在水利工地民工中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以来,疫区逐渐扩大,流行强度不断增强,成为山东省的重点疫区。1985年建监测点,对临沂市定点、定期监测EHF疫情、鼠情、带病毒情况、控制效果等进行定期监测,获得了大量资料,为控制全市EHF流行起了积极作用。
作者:顾玉芹;刘淑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测定了50例异位妊娠(EP)患者血清hCG水平,以评估其在EP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1994年10月-1997年10月共收治50例EP患者,除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外,均测定血清和尿hCG水平及B超检查确诊。其中手术治疗35例,经病理证实破裂型16例,未破裂型19例,保守治疗15例,均为输卵管妊娠,入院时妊娠囊直径<3.0cm,无明显的腹腔内出血征象,血清hCG<300U/L,应用5-氟尿嘧啶和中药治疗。1.2 方法所有EP患者入院时均测定血清hCG水平,24~48h复测一次,待病情稳定后每周测一次,查到hCG降至正常(<15ng/ml),同时测定40例正常宫内孕患者hCG水平作为对照。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作者:姜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27岁,汉族。主因鼻塞头痛1年半,伴涕血、听力减退半年,鼻变形于2000年2月15日入院。患者于1年半前出现鼻塞、头痛,按副鼻窦炎治疗,无缓解,于半年前症状加重伴涕中带血,双耳听力逐渐减退,2个月前出现低热,体温37~38℃,鼻逐渐变形,鼻梁下陷,呈鞍鼻,无皮疹、关节痛。既往体健。查体:T 37℃,P 88/min,R 18/min,BP 17/11kPa,发育营养良好,精神佳,皮肤淋巴结无异常,头颅无畸形。鼻:畸形呈鞍鼻(鼻梁下陷,鼻尖上翘,鼻翼外翻)。鼻道分泌物潴留,有结痂,鼻中隔后缘肿胀,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咽隐窝有脓性分泌物,清除分泌物后见粘膜充血肿胀,鼻咽顶部隆起肉芽样组织,耳:双耳通气差、电测听左耳传导性耳聋,口咽无异常。颈软,气管居中,无血管杂音。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吸气有明显粗大干鸣,心脏检查无异常。
作者:赵静;赵顺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小儿大面积烧伤早期的主要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与病死率,为进一步了解大面积烧伤早期患儿SIRS与MODS的发生及预后,达到提高救治大面积烧伤患儿成活率的目的,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0年7月收治的36例大面积烧伤患儿SIRS及MODS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周俊峰;冯超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有效治疗脑梗死和降低其致残率成了目前临床上研究重要的课题。我院采用胰岛素加路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并与单独应用路路通组进行对照,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97年5月-2000年5月发病在6~36h内、经头颅CT检查发现脑梗死病灶,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定位体征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35~78岁,平均61岁。即往有高血压病32例,房颤5例,糖尿病6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8例,脑叶22例,脑干1例,小脑5例。对照组:男37例,女39例,年龄42~80岁,平均5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42例,房颤2例,糖尿病10例,颈椎病2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2例,脑叶30例,脑干1例,小脑3例。
作者:王贺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吸烟与乳腺癌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学者在国内公开发表的8篇有关吸烟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一致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比值比(0R)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I)。结果吸烟与乳腺癌之间总的合并0R为1.56,其中95%CI 1.09~2.24,按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与乳腺癌关系合并的0R值及95%CI分别为1.67(0.45~6.22)和1.65(1.10-2.30),但主动吸烟与乳腺癌的联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阎子海;肖永红;张文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97年1月-2000年4月从临床各科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臭鼻克雷伯菌,现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本院耳鼻喉科诊断为急慢性鼻炎患者的鼻分泌物中检出78株,检出率为11.8%,痰中检出74株,脓汁及尿液中各检出2株。1.2 生化试验生化管用上海医学化验所试剂厂,培养基为本室自制,并用标准菌株检验合格方才使用。
作者:刘占芹;刘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应用非诺特罗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住院患儿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岁3个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按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毛细支气管炎的标准诊断[1],均有咳嗽、气急、呼吸困难、双肺闻及哮鸣音,X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表现。两组患儿年龄、病情相差均无显著性(P>0.05)。
作者:段全纪;李祥芳;李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历报告 例1,男,78岁。1996年12月6日因黑便间断腹泻入院治疗,胃肠镜等检查未见异常,予对症处理好转出院。1997年4月21日因心悸2h再次入院,摄X线胸片发现左上肺第5肋间可见直径约1.0cm致密影,查胸部CT见位于左肺上叶舌段约2.0cm×1 5cm孤立结节影,边界清晰,有浅分叶,无毛刺,其中可见点状钙化及偏心小透亮区,病灶接近侧胸壁处,见胸膜凹陷,周围无卫星病灶,而纵隔内气管前及主动脉窗见多个淋巴结。临床诊断:左上肺癌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行左上肺叶楔形切除术。病理诊断:不典型类癌。术后行肺门纵隔放疗,共60Gy,术后半年复查胸部CT无复发,但前列腺B超示左侧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示前列腺高分化腺癌,行双侧睾丸切除术,随访2年,仍健在。
作者:袁亚军;张进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尿中红细胞的大小及其改变,对鉴别肾小球和非肾小球血尿来源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相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和测定尿中红细胞的电泳时间,以此鉴别血尿的来源[1-3]。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难以推广应用。我们采用K-4 5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值,对鉴别血尿的来源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传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采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IFN-α),联合备劳特、爱喘乐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为我科1999年10月-2000年5月的住院患儿,按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的毛支诊断标准[1],临床诊为毛支71例,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均在5d以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5d~9个月。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发病至人院治疗时间,经统计学处理相差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吕道海;汪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lble angina pectoris, UAP)是冠心病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重要意义在于本病易转为AMI或猝死[1],我院1996年6月-2000年5月对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UAP分型沿用1979年WHO及参照国内文献[2],将下列心绞痛划归UAP,即初发型劳力型(1个月内),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个月内),自发型心绞痛及AMI后1个月内心绞痛,常规12导联ST段的偏移和T波倒置或动态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证据,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心绞痛能缓解者,本组30例UAP均符合上述标准。
作者:陈郁文;杨辉;王方宁;夏俊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人工流产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为了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减轻术中疼痛,减少人工流产术中引起的综合反应,我们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的方法实行无痛人工流产,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0年7月,收治妊娠6~11周要求终止妊娠无手术禁忌证者200例,年龄19~43岁,平均26.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初孕者36例(36%);两次以上妊娠未产妇32例,经产妇32例(32%)。对照组中初孕者40例(40%);两次以上妊娠未产妇30例(30%);经产妇30例(3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刘洁;刘安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历报告 患儿,男,出生9个月,体重11kg。因反复腹泻10d,以急性肠炎入院,大便4~5次/d,为黄色糊状不消化便,无脓血,发病期间发热,以午后、夜间为重,T 37.0~39.0℃,哺乳尚好,尿量正常,入院后持续腹泻、发热。查体:T 38.6℃,发育正常,轻度贫血貌,无脱水貌,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闻异常,腹软、不胀,肝于肋下2cm,质软、边锐利,脾肋下可触及边缘,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血WBC 14.6×109/L,血红蛋白99g/L,血小板209×109/L,出、凝血时间各90s,血电解质正常,CO2CP正常,血糖、肾功能正常,血胆红素正常,ALT 7.9U/L,TP 68.5U/L,LDH 310U/L,血沉75mm/h,CRP 96μg/L,IgG 7.0g/L,IgA 0.84g/L,IgM 1.27g/L。查便常规(4次),WBC 5~20个/HP,无红细胞,尿常规正常,便培养2次,均为阴性。OT试验阴性,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外裴反应阴性,X线胸片、心电图正常,经抗炎、补液治疗,入院第6d腹泻渐好转,便常规无白细胞。出现右眼睑红肿,左面颊部有一约6cm×6cm皮下结节,随后左下肢、左上臂先后出现,局部皮肤呈淡红、暗红色,质硬,与局部皮肤粘连,伴压痛。皮肤病理活检: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组织变性坏死,其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可见泡沫状细胞,诊断为结节性脂膜炎。
作者:苏莉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包括碎吸、抽吸)术是近十几年来开展的治疗颅内血肿的新方法。因对全身干扰小、脑组织损伤轻、操作简便、安全而成为部分颅内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1]。临床上在血肿定位、定向方法上通常有3种:①利用立体定向仪定位、定向;②CT引导下定位、定向;③利用定位尺行简易定位、定向:即根据CT平片上显示的血肿位置,选大血肿层面为穿刺平面,以OM线高度测量定位,以血肿中心距颅骨的近距离为穿刺点,根据CT平片中的标准尺测量换算成实际厘米数后,用定位尺标记于头皮上。我院自1995年1月开始应用简易定位、定向法行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复查CT发现部分手术病例引流管偏离血肿中心(5~15mm),提示锥颅方向偏离血肿中心,影响了手术效果,为此我们对定向方法作了改进。
作者:王福强;张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