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与内毒素释放

梁晋全

关键词:抗生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霍乱弧菌, 有害物质, 全身炎性反应, 内毒素, 病理生理改变, 由内向外, 启动因子, 严重感染, 死亡, 实验动物, 上世纪末, 绿脓杆菌, 化学成分, 肺炎杆菌, 毒性成分, 大肠杆菌, 脂多糖, 障碍层
摘要:人类对内毒素的认识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当时Richard Pfeiffer发现热活的霍乱弧菌溶解物中含有一种毒性成分,能引起实验动物休克和死亡。为了与活霍乱弧菌所分泌的不耐热外毒素相区别,他将这种热稳定的物质称为内毒素(endotoxixin,ET)[1]。ET是G-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外膜的一种大分子物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2]。1 ET的作用G-菌胞壁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电镜上可见三层。由内向外分别是内膜、粘肽及外膜。LPS在菌体表面形成一个疏水的障碍层,限制有害物质(如胆盐、消化酶以及某些抗生素等)的进入,使细菌能够避免很多宿主固有的防卫因子(如补体、溶菌酶、阳离子、蛋白质等)的作用[1]。G-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很容易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恶化则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后走向死亡。现已认识到这种进展的病理生理改变的启动因子就是ET。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护理体会

    1一般资料脑脊液漏的原因是术中硬脊膜损伤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所致。我科于1994年5月~1 998年6月诊治9例脑脊液漏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均治愈出院。2 护理体会2.1 做好心理护理 护士应说明外渗脑脊液类似于血浆,身体每天都可以自生,对今后的劳动、生活无影响。

    作者:吴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与HLA-DRB1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创伤后MODS与HLA-DRB1相关性。方法 用PCR对37例创伤后MODS患者18对HLA-DRB1基因引物进行扩增,用ELISA进行IL-10测定。结果创伤后MODS患者DR2(DRB1*1501-DRB1*1502)基因频率显著升高。DR2+较DR2-的MODS患者血浆IL-10水平和病死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创伤后MDDS与HLA-DR2(DRB1*1501-DRB1*1502)呈正相关。

    作者:王连福;苏枭;袁宝军;李宏芬;高景利;李晓岚;闫秀纵;马宇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常见医学名词术语规范使用(9)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目的 观察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关系。方法 通过复式超声确诊CAS患者78例,并根据CAS程度将患者分为轻、重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测定Ox-LDL含量。结果CAS组Ox-LDL含量为(1.46±0.46)nmol/ml。CAS轻组Ox-LDL含量为(1.30±0.37)nmol/ml。CAS重组Ox-LDL含量为(1.88±0.60)nmol /ml。对照组Ox-LDL含量为(0.39±0.25)nmol/m1。CAS组Ox-L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AS重组Ox-LDL含量显著高于CAS轻组(P<0.01)。结论 Ox-LDL水平可反映CAS的程度。

    作者:于凯;王拥军;温玫;卫华;周茗;杨静芳;董秀敏;武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0例疗效分析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亦称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肌氧供的自发减少是产生不稳定心绞痛的基础,而冠脉痉挛和自发性的血小板聚集是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血栓形成的关键,目前已经公认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是由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所致,我院1996年4月~1999年4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华;齐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外出打工人员精神疾病26例分析

    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为了解此类患者的发病特点,我们对26例患者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为1997年3月~1999年3月入院的外出打工人员患精神疾病者,由二位医生按CCMD-Ⅱ-R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共26例。其中男6例,女20例,城镇居民9例,乡村农民17例;年龄14~26岁,20岁以下19例(73.08%);文化程度:文盲1例(3.85%),小学19例(73.08%),初中5例(19.23%),大专1例(3.85%);未婚23例(88.46%),已婚3例(11.54%)。1.2 发病情况 急性起病(2周内)16例(61.54%)、亚急性(2周~2个月)6例(23.08%),缓慢(2个月以上)4例(15.38%);阳性精神病家族史3例(11.54%)。

    作者:陈振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34例临床观察

    随着术后镇痛技术的发展,单一流量的镇痛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观察比较静脉及硬膜外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性30例,女性4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及静脉组,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平均32.09岁。包括择期及急诊手术。麻醉方法为臂丛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麻醉。严重全身感染,局麻药过敏,凝血功能异常,不能正确理解术后镇痛的除外。常规监测ECG、SaO2及血压。麻醉药物2%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素。

    作者:张英俊;刘平水;柳顺锁;马建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再婚夫妻高血压流行病学现况研究

    目的 探讨共同生活环境因素对再婚夫妻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赵各庄矿区392对再婚夫妻进行高血压现况调查。结果未发现夫妻间的高血压患病率随共同生活时间延长而趋向一致。随着共同生活时间的延长,未发现再婚夫妻血压有相关性。结论共同生活的环境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作者:张之玮;武英;赵晓曦;刘瑛;张连元;董淑芸;韩向午;王荣耀;段秀萍;韩俊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患者,男,36岁。自述1991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身、目及尿俱黄,经治疗有好转,治疗方法不详,后在上海市长海医院行ERCP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999年11月12日收入本院消化科治疗。查体:T38.4 C,巩膜及全身皮肤粘膜均黄染,呈黄绿色;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罗音;HR 90/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肿大,肝肋下3指,脾肋下5指;双下肢微有水肿;神经系统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WBC 9.7×109/L,N 0.75,L 0.25,Hb 94g/L,甲~戊型肝炎指标均阴性,其他指标ALT110 10U/L,AST 152U/L,AKP 367U/L,总胆汁酸201μmol/L,总胆红素553μmol/L,直接胆红素223μmol/L,间接胆红素330.1μmol/L,免疫指标IgG 19.0g/L,IgA 6.62g/L,lgM4.98g/L,补体C30.82g/L,免疫复合物0.060,总花环95.0%。两胁胀疼痛,发热,纳差,小便黄,大便尚调;舌红苔少.脉细数。

    作者:李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椎管内肿瘤8例误诊原因分析

    椎管内肿瘤临床上并不少见,如能早期及时诊断、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但因多种原因常导致误诊,而影响治疗。我院1993~1998年间共收治的椎管内肿瘤患者76例,误诊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

    作者:张强;刘斌;赵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患者,男,28岁。因胸部X线片发现纵隔肿块阴影于1999年1月10日来院求治。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胸部X线片示前上纵隔有一软组织阴影,边缘较光整,有分叶。胸部CT扫描:前纵隔见-8.6cm×6.7cm×4.4cm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密度均质,CT值42HU。增强扫描后病灶略有强化,CT值约51HU。入院诊断:恶性胸腺瘤。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劈开切口手术探查,见前上纵隔肿物,形状不规则,无完整包膜,侵及右侧纵隔胸膜,后部与心包粘连,上极侵及部分左无名静脉。术中避开左无名静脉,将肿瘤及累及纵隔胸膜、心包一并切除。病理诊断:纵隔精原细胞瘤,术后应用放疗及化疗,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刘曙光;颜士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灌洗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碱性磷酸酶组化显示

    血液中单核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kline phosphatase,AKP)呈阴性。本文对灌洗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以偶氮偶联法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对其碱性磷酸酶的阳性反应进行探讨,并从肺泡巨噬细胞的获取、固定时间及孵育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摸索。

    作者:田艳霞;高俊玲;郑玉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肾管囊肿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患者,女,46岁。因右上腹及右肾区钝痛不适10年,加重约1年于1998年11月30日入院。查体: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右肾区叩击痛阳性,未触及包块。辅助检查:结核抗体阴性.ESR 12mm/h。B超:右肾下极可见4.3cm×4.1cm的无回声,右肾轻度积水。CT:在右肾门内侧、下腔静脉后方及右膈肌脚内侧,有4.5cm×3.5cm×10em囊状病灶,右输尿管受压外移.CT值不均约12.0Hu。KUB及IVU示右侧上段输尿管狭窄伴右肾积水。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一),拟诊为右肾囊肿。于1998年12月7日在全麻下行右侧腹膜后探查术,取经右侧第12肋切口进入腹膜后,术中见在右肾及下腔静脉后方、脊柱的右侧前方有一形态欠规整的薄壁囊肿,大小约5cm×3.5cm×9cm。内部充满金黄色液体,囊肿壁与下腔静脉粘连紧密.其他部位粘连不紧密。将囊肿予以游离,与下腔静脉粘连的1.0cm×1.5cm部分剥离困难,吸净囊肿内液体,剪去游离的大部分囊壁,搔刮基底,局部用碘伏消毒。探查脊柱无病损区。反复冲洗术野,拭净。在肾内侧原囊肿处及肾外侧各置一引流管,术后愈合良好。

    作者:严博泉;董秀哲;刘少青;权昌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插胃管致环杓关节脱臼1例

    胃管临床应用较广泛,其并发症并不多见。我院遇1例因插胃管致环杓关节脱臼者,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男,50岁。因胆囊息肉于1 988年3月7日入院,3月1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前插胃管时,患者出现咽喉部憋,不能讲话,当即取出胃管重新插入。术后第4d拔除胃管,但患者遗有声音嘶哑,无其它不适。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发音嘶哑,右侧声带松弛,闭合差,右杓状软骨活动受限,低于左侧,其它未见异常,诊断为环杓关节脱臼,于1988年5月3日在粘膜麻醉下行环杓关节拨动术。术后发音恢复正常,于5月7日治愈出院。

    作者:杨新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甲硝唑致意识障碍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女性,66岁,因发热腹痛6d以急性胆囊炎入院。入院前服用利胆片、吡哌酸。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甲硝唑注射液、哌拉西林静滴,在静滴0.2%甲硝唑注射液约100ml时突然述头痛、恶心,随即出现意识障碍,小便失禁。体检:BP22 13kpa,呼吸带鼾音,浅昏迷状态,球结膜水肿,双瞳孔3mm,颈略抵抗,心肺无异常,四肢肌张力增高。立即停用甲硝唑,予以吸氧,静推氟美松、甘露醇约30min后神志清,呼吸平稳,BP 20/11kpa,球结膜无水肿,颈无抵抗。继续用哌拉西林无异常。次日再次静滴甲硝唑注射液约60ml时又出现上述表现,经上述治疗好转,停用甲硝唑未再复发。

    作者:徐承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开搏通、多巴胺联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EHF)近年来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治愈率明显提高,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尤其重症患者肾功能恢复较慢,病情迁延不愈。为此,我们对伴有较重肾功能损害的EHF患者.在综合观察的基础上加用开搏通和多巴胺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选择180例住院患者,并经血清特异性IgM抗体确诊。尿蛋白(++~+++),血尿素氮(BUN)>8.82mmol/L。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男59例,女31例;年龄21~68岁,平均49.6岁。中型64例,重型21例,危重型5例。入院时分期:发热期18例,低血压期9例,少尿期45例,发热期与低血压期重叠6例,发热期与少尿期重叠12例。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20~69岁,平均46.5岁。中型66例,重型20例,危重型4例。入院时分期:发热期19例,低血压期8例,少尿期46例,发热期与低血压期重叠10例,发热期与少尿期重叠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入院时病程和肾功能损害等方面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卫国;沙振云;魏堃;王树青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测定

    脑梗死患者存在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国内已有报道,并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1],而脑出血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关系国内报道尚少,我院1997年1月~1998年12月对住院的7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血糖和胰岛素测定,旨在探讨脑出血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变化规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37~82岁,平均(63.11±8.05)岁。排除有糖尿病史。全部病例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证实。其中基底节区出血58例、脑叶出血5例、脑干出血4例、小脑出血3例。根据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型组格拉斯哥评分≥7分及重型组格拉斯哥评分<7分,轻型组43例,重型组27例。治疗2周后存活58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17.14%。对照组50例为无糖尿病史、无心脑肾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41~76岁,平均(61.92±7.18)岁。

    作者:郝立科;于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育龄妇女铁营养状况调查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和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WHO报告,世界孕妇贫血患病率平均为51%,我国为3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IDA [1]。孕妇息IDA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而且还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怀孕妇女体内铁储存缺乏是孕期IDA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与孕前体内铁储存有关。许多妇女在开始妊娠时体内铁储存已较少,因此,了解育龄妇女的铁营养状况及体内铁储存水平,并在孕前及时纠正铁缺乏,对于预防孕期IDA,保护母儿健康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关于育龄妇女铁营养状况的评价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调查了209名婚检妇女铁营养状况,以便为开展育龄妇女IDA的预防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作者:闫红;唐咏梅;任爱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用PCR-SSCP分析P53基因突变与HPV感染的关系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基因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认为肿瘤形成与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明显关系。实验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基因有明显抑止肿瘤形成的作用。目前对P53基因已有广泛研究。但在宫颈癌中HP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的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本文意在阐明HPV感染、P53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形成之间的关系。

    作者:孙续国;李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胃肠道肿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并且手术后短期内不能进食,通过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支持及护理,使患者增加抵抗力,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其主要采用穿刺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置管配制三升代的方法。置管前详细了解病情,并做好消毒准备工作。穿刺点选择胸锁乳突肌外缘及锁骨上缘夹角平分线顶点后移0.5~1.0cm,穿刺成功后置管12~15cm,注意见回血后给予输液,24h内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警惕气胸发生。

    作者:姜艳华;曲娟;马晓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