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博泉;董秀哲;刘少青;权昌益
医院感染管理是目前医院管理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用物品、医护人员手消毒不合格是造成医源性感染众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全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单位的消毒情况,我站于1998年7月和1999年7月对全县三级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对全县541个个体诊所、36个乡镇医院及3个县级医院的灭菌后备用的注射器、针头、器械、使用中的消毒液、体温表及医护人员手进行监测,测定其菌落总数。
作者:阎子海;肖永红;佟志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为了解此类患者的发病特点,我们对26例患者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为1997年3月~1999年3月入院的外出打工人员患精神疾病者,由二位医生按CCMD-Ⅱ-R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共26例。其中男6例,女20例,城镇居民9例,乡村农民17例;年龄14~26岁,20岁以下19例(73.08%);文化程度:文盲1例(3.85%),小学19例(73.08%),初中5例(19.23%),大专1例(3.85%);未婚23例(88.46%),已婚3例(11.54%)。1.2 发病情况 急性起病(2周内)16例(61.54%)、亚急性(2周~2个月)6例(23.08%),缓慢(2个月以上)4例(15.38%);阳性精神病家族史3例(11.54%)。
作者:陈振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人类对内毒素的认识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当时Richard Pfeiffer发现热活的霍乱弧菌溶解物中含有一种毒性成分,能引起实验动物休克和死亡。为了与活霍乱弧菌所分泌的不耐热外毒素相区别,他将这种热稳定的物质称为内毒素(endotoxixin,ET)[1]。ET是G-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外膜的一种大分子物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2]。1 ET的作用G-菌胞壁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电镜上可见三层。由内向外分别是内膜、粘肽及外膜。LPS在菌体表面形成一个疏水的障碍层,限制有害物质(如胆盐、消化酶以及某些抗生素等)的进入,使细菌能够避免很多宿主固有的防卫因子(如补体、溶菌酶、阳离子、蛋白质等)的作用[1]。G-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很容易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恶化则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后走向死亡。现已认识到这种进展的病理生理改变的启动因子就是ET。
作者:梁晋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生殖器念珠菌病是性病门诊多发病,我们于1997年5月~1999年5月对198例男性生殖器淋病患者进行念珠菌检测.共检出42例,检出率为21.2%,在治疗淋病的同时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年龄:18~岁11例,25~岁25例,35~45岁6例;婚姻状况:已婚33例,未婚9例,均有不洁性交史:文化程度:小学4例,中学26例,大专以上12例;职业:个体商人7例,采购员12例,司机10例,工人5例,干部3例,农民2例,其他3例。42例患者中急性淋病11例,慢性淋病31例.并发包皮过长21例。
作者:侯萍;郭晓光;赵文慧;武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胃肠道肿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并且手术后短期内不能进食,通过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支持及护理,使患者增加抵抗力,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其主要采用穿刺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置管配制三升代的方法。置管前详细了解病情,并做好消毒准备工作。穿刺点选择胸锁乳突肌外缘及锁骨上缘夹角平分线顶点后移0.5~1.0cm,穿刺成功后置管12~15cm,注意见回血后给予输液,24h内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警惕气胸发生。
作者:姜艳华;曲娟;马晓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各科需要在X线透视引导下实施的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操作越来越多。本文结合文献及临床实践经验,探讨X射线防护的方法和必要性。1 X射线防护的必要性1.1 X射线的基本性质 X射线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①电离作用:可使受照射物体的原子或分子电离。②萤光作用:可使受照射物体的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状态,当这些原子或分子回复基态时,发出萤光或磷光,是射线透视成像的原理。③光化学作用:可使受照射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是X线摄片的原理。④生物效应:X线在生物体内引起电离和激发,从原子和分子水平干扰组织细胞的代谢与功能,是形成放射治疗和放射防护的必要条件。⑤贯穿作用:X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可穿透多种物质,是无创性放射影像学检查的基础。
作者:高中度;茅爱武;徐志明;蒋聚奎;张丽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肺切除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整体护理在其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有其特点,而出院时的合理指导,能大可能尽快使患者得以康复,并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1 临床资料本文总结了我院1996年1月~1999年7月肺癌切除146例,通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均得到临床治愈,满意度99%。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5%、84%、62%、42%。
作者:郭红梅;李爱玲;范永红;宋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一般资料脑脊液漏的原因是术中硬脊膜损伤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所致。我科于1994年5月~1 998年6月诊治9例脑脊液漏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均治愈出院。2 护理体会2.1 做好心理护理 护士应说明外渗脑脊液类似于血浆,身体每天都可以自生,对今后的劳动、生活无影响。
作者:吴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酸碱平衡失调可继发于临床多种疾病,其中碱中毒常为医源性所致。碱中毒一旦发生,纠正较酸中毒难。为了减少碱中毒的发生,防止其发展,分析了我院15例患者碱中毒的原因及相应处理和护理在防治碱中毒中的作用。1 原因分析15例碱中毒继发于5种疾病,通过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分析治疗经过,胃液、尿液观察,结合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的多次追踪检测确认为碱中毒,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赵世英;吴显和;梁建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和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WHO报告,世界孕妇贫血患病率平均为51%,我国为3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IDA [1]。孕妇息IDA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而且还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怀孕妇女体内铁储存缺乏是孕期IDA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与孕前体内铁储存有关。许多妇女在开始妊娠时体内铁储存已较少,因此,了解育龄妇女的铁营养状况及体内铁储存水平,并在孕前及时纠正铁缺乏,对于预防孕期IDA,保护母儿健康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关于育龄妇女铁营养状况的评价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调查了209名婚检妇女铁营养状况,以便为开展育龄妇女IDA的预防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作者:闫红;唐咏梅;任爱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糖尿病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54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IL-4、TNF-a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IL-4平均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且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347.P<0.05)。TNF-a含量略高于时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功能调节失衡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邹吉敏;袁宝军;吴俊艳;周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下腰椎疼痛的一种常见疾病,尽管手术并发症多,但仍然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采用多的方法。我院于1984年3月~1998年1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136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36例中男87例,女49例,年龄17~72岁,并发腰椎管狭窄23例,S1~S2硬脊膜外囊肿1例,侧隐窝狭窄30例。有外伤史91例。从事体力劳动112例,主要症状为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107例,并发间歇性跛行23例。主要体征:腰椎侧屈受限姿势改变40例,腰骶部椎旁压痛并有放射痛,患侧下肢皮肤感觉减退,胫前肌力Ⅰ~Ⅱ级,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96例。L4,5椎间盘突出86例,L5S1椎间盘突出3例,L3,4椎间盘突出19例。椎管造影3例,CT检查133例。
作者:王方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前,成人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仍是棘手的难题之一,有效治疗的探讨及推广十分必要。我院于1995年1月~1999年1月应用米托蒽醌(Mx)、阿糖胞苷(A)、足叶乙甙(E)组成的MxAE方案联合新鲜脐血输注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21例ANLL均为住院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1 5~58岁,中位年龄32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难治性14例(M12例,M2 5例,M41例,M54例,M 6 1例,慢粒白血病急粒变1例),在用本方案治疗前均经DA、HA、HDA方案诱导2~3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复发性7例(M11例,M2 3例,M41例,M5 2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白血病化学治疗讨论会制订的标准[1]。
作者:魏玉静;刘爱云;赵阳;夏德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对煤矿职工家属身体健康影响很大.为摸清流行规律,掌握疫情,给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提供客观依据。为此,由结防所牵头对枣庄矿区六个单位的职工家属进行了肺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现将流调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内容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按照流调实施方案的要求,调查的对象为矿区职工家属。职工包括国有工、集体工、临时工、离退休职工(除去外出3个月以上者),家属以长期在矿居住(3个月以上)为准,包括农业户口长期住矿的家属、待业青年、学龄前儿童、托儿所及在校学生均为受检对象。
作者:王景常;徐凯华;朱兴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 病历报告患者,女性,66岁,因发热腹痛6d以急性胆囊炎入院。入院前服用利胆片、吡哌酸。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甲硝唑注射液、哌拉西林静滴,在静滴0.2%甲硝唑注射液约100ml时突然述头痛、恶心,随即出现意识障碍,小便失禁。体检:BP22 13kpa,呼吸带鼾音,浅昏迷状态,球结膜水肿,双瞳孔3mm,颈略抵抗,心肺无异常,四肢肌张力增高。立即停用甲硝唑,予以吸氧,静推氟美松、甘露醇约30min后神志清,呼吸平稳,BP 20/11kpa,球结膜无水肿,颈无抵抗。继续用哌拉西林无异常。次日再次静滴甲硝唑注射液约60ml时又出现上述表现,经上述治疗好转,停用甲硝唑未再复发。
作者:徐承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易患的一种疾病[1],大多数为Ⅱ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由于长期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异常,造成肾、心脑血管方面并发症,已成为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主要问题[2]。本文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因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行持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在脂质代谢方面的变化,旨在探讨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1.1 对象 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三组:①对照组:30例健康人,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6~80岁,平均68岁。符合中华老年医学会健康老人标准。②观察1组Ⅱ型糖尿病患者30例,男17例,女1 3例。年龄55~75岁,平均65岁。
作者:赵砚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1~1999年我们对86例流行性出血热肾脏损害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将86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以综合治疗为主。观察组46例,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东莨菪碱1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分别静脉滴注,1/d。治疗结果:肾脏超声恢复时间:对照组平均为(12±2.6)d,观察组为(10±1.5)d。BUN:观察组平均持续恢复时间为(8.41±4.82)d,对照组为(10.63±4.29)d。Cr:观察组平均持续时间为(6.40±4.12)d,对照组为(8.62±5.1 3)d。尿蛋白消失病日:观察组平均为(7.40±3.82)d,对照组为(9.64±3.87)d。少尿发生率:观察组为86%;对照组为88%。少尿病日恢复平均时间:观察组为(3.52±2.01)d,对照组为(4.63±2.8)d。多尿期治疗病日:观察组平均为6.21d,对照组为(9.7±3.62)d。少尿时尿量:观察组平均为(260±30.0)ml/24h,对照组平均为150ml/24h。结果比较:肾脏超声提示肾弥漫性影象消失观察组比对照组提前2d。
作者:王日洪;樊国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85~1999年,我院对541例诊断阑尾炎的女性患者施行手术,术中发现系妇科急腹症误诊为阑尾炎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全部为女性,年龄16~43岁,平均27.6岁。术前病程6h~3d。9例均有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5例伴发热,4例伴(呕吐等)消化道症状。9例术后诊断:盆腔炎4例,宫外孕破裂出血3例,右黄体囊肿破裂1例,右出血性输卵管炎1例。2 讨论本组4例盆腔炎均以持续性下腹痛发病,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医生忽视了急性阑尾炎的两个重要特点:即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点局限。而盆腔炎或附件炎则压痛位置低,弥散,内诊有宫颈举摆痛等体征可资鉴别。
作者:吴想军;杨朝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40岁,因家庭纠纷饮白酒一瓶(约500ml)12h后.深度昏迷,二便失禁,脑部疾病,呼吸表浅,各种检查未见异常,考虑为饮酒引起,应用呼吸兴奋剂常规剂量静滴。抢救效果不满意,同时进行血液检测分析,提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安定类药物(安定、氯丙嗪),临床考虑患者酒后服用大量安定类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重症呼吸衰竭。故应用大剂量呼吸兴奋剂(可拉明2.25mg,洛贝林18mg,回苏灵48mg,仍多次出现呼吸停顿,潮氏呼吸,人工呼吸后复苏再次出现停顿,即用可拉明4.5mg,洛贝林36mg,回苏灵96mg+5%葡萄糖液500ml静滴,并采用可拉明1支,洛贝林1支,回苏灵1支1/3min,静推共5次,出现呼吸增快,25/min,呼吸兴奋剂即开始减量,后应用常规量维持,痊愈出院,随访2年一切正常。
作者:段先豪;彭天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在生理条件下血液是-流动的液体,处于凝血和抗凝的动态平衡,如这一平衡破坏血液将会在血管内凝固。为了解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即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水平.设计了一系列检测血液凝固状态的实验。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依靠实验数据来评价,实验数据是观察血液凝固状态的唯一依据,检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如何控制采血对血凝结果的影响还未见有报道。为防止由于采血对结果造成误差,我们对同一患者标本加入不同比例的抗凝剂,利用同一实验仪器同时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的变化。
作者:刘金平;杜伟;孙续国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