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络欣通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疗效观察

崔裕昌;郝士峰;胡汝峰;付莉;刘力纲

关键词:络欣通, 治疗方法, 血管性痴呆, 患者, 智能障碍, 能量表, 脑血栓, 长谷川, 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 银杏叶制剂, 定向力障碍, 阿尔采默病, 主治医师, 主任医师, 治疗药物, 药物疗效, 文化程度, 受试对象, 量表评分
摘要: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脑血管病导致脑卒中而继发的一种智能障碍,是老年期一种主要的痴呆疾病。随着人口的H益老龄化,痴呆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1999年8月-2000年6月用银杏叶制剂络欣通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小56岁,大82岁,平均67岁。高血压18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20例。既往均有脑血栓史,脑血栓2次以上20例。智能检查30例患者均有记忆力、计算力及定向力障碍。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用长谷川和夫智能量表(hastgawa dementia scale HDS)评分均在正常值以下。所有受试对象应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鉴别,积分均在7分以上可除外阿尔采默病。颅脑CT检查:30例患者共扫描72次,共有梗死灶116个,大多分布在双侧内囊、基底节区及丘脑。病灶多8个。4例有脑叶梗死,分别位于左侧及右侧额叶。2例有较广泛性脑萎缩。1.2 治疗方法 络欣通片(山西瑞福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d,每次2片。3个月1疗程。 有并发症的患者不停用对其并发症的治疗药物。 治疗结束后,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4名主治医师分别对每位患者用长谷川智能量表评分,取其均值评价药物疗效。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时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抢救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危急情况,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年1月-1999年9月经剖宫产娩出有窒息的新生儿38例,现将抢救复苏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出生1min Apgar评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1]。1.2 剖宫产儿窒息的发生率 1997年1月-1999年9月我院共行剖宫产612例,发生窒息38例(男22例,女16例),发生率6.2%,其中轻度窒息24例(63.16%),重度窒息14例(36.84%)。1.3 剖宫产指征 胎儿宫内窘迫12例,脐绕颈10例,过期妊娠5例,妊高征4例,前置胎盘2例,其他5例。1.4 麻醉选择 所有病例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5ml,确认有麻醉平面无脊髓麻醉现象后追加麻药至麻醉效果满意。所有病例从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前均不用具有呼吸抑制的药物如安定等。1.5 抢救复苏步骤 ①剖宫产术前均备好新生儿喉镜、吸痰管、面罩正压呼吸器、氧气及常用药物。②娩出儿头后不急于娩肩,术者用手在鼻根和下颌间相对挤压,将鼻咽部的大部分羊水挤出,断脐后用吸痰管进一步吸净上呼吸道羊水和粘液。如羊水粘稠或混有胎粪时,应经气管插管吸净咽部和气管内的羊水,必要时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气管,并将其清理干净。本组共有20例经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③经上述处理后仍未建立有效呼吸者,应立即用面罩气囊呼吸器进行正压给氧人工呼吸,如效果仍不好时,改用气管插管下人工呼吸。本组中有6例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④本组中还有25例辅以5%碳酸氢钠8ml加等量的10%葡萄糖脐静脉注射,30例辅以纳洛酮0.2mg脐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作者:卢占斌;邓艳萍;齐虹;李利萍;卢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自拟通络止痛散治疗肋间挫裂伤疗效观察

    肋间挫裂伤在临床上较常见,治疗方法较多。迅速去除病痛,是治疗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以自拟通络止痛散外敷治疗肋间挫裂伤6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大74岁,小18岁,全部病例均有外伤史,左侧损伤27例,右侧损伤29例,双侧7例。1.2 病程 本组病程短6h,长2个月,其中1周以内21例,1~4周33例,1周~2个月9例。1.3 临床表现 急性期胸肋部疼痛剧烈、呼吸时加重。病程长者疼痛随气候变化而加剧,舌苔薄白,脉多沉弦或弦紧。

    作者:王洪岗;史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CT导引经胸肺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研究

    我院自1995年8月-1999年8月,应用CT导引经胸肺穿刺96例,做病理组织学及涂片细胞学诊断,诊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72例,女性24例,年龄32~78岁,平均51岁。病变位于上叶45例,中舌叶18例,下叶33例。1.2 临床症状 咳嗽77例,胸背疼痛26例,伴发热9例,全身乏力12例,无症状12例,其中89例共查痰267次,均未查到癌细胞。35例行纤支镜检查未发现异常。CT:病灶大3.5cm× 5cm,小1.5cm×1.8cm。1.3 操作方法 术前测定出凝血时间,行CT检查,观察病灶情况,决定患者体位。然后在病灶局部行CT薄层扫描确定进针位置,方法,深度。在进针部位皮肤标记行消毒、铺巾、局麻,作皮肤小切口。穿刺针采用BAUER公司18G自动切割针,将穿刺针送至病灶边缘,CT扫描核实针尖已达病灶后将针芯推入病灶内,抽吸部分组织,将其放入10%甲醛溶液内固定,针尖及套管内成分制涂片2张,常规行HE染色后作病理组织学及涂片细胞学检查。需要时加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术后平卧12h并观察。

    作者:史青;杨振中;高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硬膜外术后镇痛所用药物及其评价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均可导致全身应激反应。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积极作用,而过度的应激反应则对机体有害。术后疼痛不仅引起感觉不适,而且影响机体功能,从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有利于患者康复。其中硬膜外腔注药是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其所用的药物概述如下。1 阿片类1.1 吗啡 自从70年代初证实脑和脊髓内部有阿片受体存在之后,Behar将吗啡注入硬膜外腔治疗顽固性疼痛获得成功。十多年来硬膜外腔注药镇痛在国内外应用日趋广泛,对硬膜外腔注药镇痛的研究亦日趋深入[2]。 吗啡是FDA早认可用于椎管内注射的阿片类药物。硬膜外可以间断推注或持续输注给药。大量研究显示间断推注吗啡平均剂量7~13mg/d以及持续输注吗啡平均产剂量6~14mg/d时,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500、1/5 000[3]。新近一项临床研究表明硬膜外持续输入吗啡的镇痛质量优于间断推注给药[4]。1.2 哌替啶 哌替啶为术后常用镇痛药,传统上多用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Yarnel等比较研究了哌替啶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制硬膜外镇痛(PCEA)和肌肉注射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前者24h哌替啶的用量显著减少,视觉模拟(VA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不良反映无明显差异。Rosaeg等研究结果表明哌替啶PCEA镇痛效果不如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Cade等[5]对剖宫产术后PCEA与静脉内给药患者自控镇痛(CIA)的研究显示,后者患者满意度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1.3 芬太尼 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目前尚有争议。有研究表明硬膜外或静脉注射芬太尼在镇痛质量,副作用发生率,每d用量及用药后24h的血浆浓度等方面相似[6,7]。因此,临床上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并不优于静脉注射。

    作者:王太;高维东;王慧焱;孟庆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顺铂联合环磷酰胺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顺铂联合环磷酰胺(PC)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情况,为其临床用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31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状况。结果化疗前的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断裂所形成的彗星出现率及彗星样尾长与对照人群相比,相差无显著性;经联合化疗后的卵巢癌患者比化疗前及对照组的彗星出现率明显增加,彗星样尾长明显加长,分别达化疗前的10.19倍和2.23倍,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顺铂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卵巢癌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产生一定的损伤。

    作者:韩萍;邢军;石正英;侯灵彤;张艳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路铳伤21例治疗体会

    路铳是山区猎人设置在路旁捕猎野兽的铁砂火药枪,由于距离及高度比较固定,人受伤的部位及致伤程度、范围、性质有以下的特点及规律,误伤部位大都在膝关节周围。损伤复杂,治疗也较复杂。我院自1987-1998年共收治21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均为男性,年龄15~65岁,平均37.6岁,伤后到入院时间3~18h。损伤情况:股动静脉下段3处,腘动静脉5处,大隐静脉2处;坐骨神经4处,胫神经3处,腓神经8处;股骨下段骨折3处,股骨髁及胫骨髁骨折8处,腓骨头骨折2处,髌骨骨折3处。血管损伤病例中有6例并发失血性休克。1.2 治疗1.2.1 血管损伤 对并发血管损伤的9例11肢均在抗休克好转后4~12h内分别行不同的手术。6个肢体在清创后行血管充分分离后行端端吻合,2处股动脉断裂及2处腘动脉损伤行大隐静脉移植。1处腘动脉损伤行修补。除1处股动脉断裂行大隐静脉移植后3d出现栓塞,行人造血管移植,患肢出现缺血性肌挛缩外,均恢复良好。1.2.2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大部分为挫伤,9处行外膜切开减压,血肿清除及铁砂取出,经保守治疗,2周后功能开始恢复,3个月后除1例出现坐骨神经灼性痛外,功能完全恢复。2例坐骨神经断裂,行外膜吻合,1例功能3个月恢复,1例出现足下垂,后行踝关节融合。3例胫神经及1例腓总神经断裂经外膜吻合,3个月功能恢复。1.2.3 骨折治疗 3处并发股骨下段骨折,用L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8处股骨髁及胫骨平台骨折,骨块较大,选用螺丝钉固定;骨块小,则选用钢丝或丝钱固定骨块;髌骨折均用钢丝固定,腓头骨折行手法复位。所有骨折均选择性地加用牵引或石膏托外固定。术后9例膝关节部分受限,15°~40°,但不影响劳动,3例1年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行膝关节融合术。

    作者:黄树才;詹义芳;王一可;曹涤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干扰素α-2b静滴及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疗效观察

    我科应用由重组DNA技术生产的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2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10月-2000年3月,我科按毛支的诊断及分类标准[1],共收治毛支患儿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64d~20个月。轻型24例,重型34例。随机将58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轻型11例,重型17例)。对照组30例(轻型12例,重型18例)。入院前病程均≤4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型及入院前病程等方面均有可比性(P>0.05)。1.2 方法 观察组用美国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公司生产的重组DNA干扰素α-2b,5~7万IU/(kg·d),加到0.9%盐水中静滴,浓度1.5~2万IU/ml,用药前、后分别静滴0.9%盐水10min,速度200ml/h,1/d。剩余干扰素α-2b分两次(10万IU/次)加到蒸溜水与0.9%盐水各10ml液中,2/d雾化吸人,每次20min。对照组予鱼腥草10~20ml+5%葡萄糖液100~150ml静滴,1/d。其他应用抗生素、激素、吸氧及对症治疗相同。

    作者:崔振玲;刘凤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12月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比较,收到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按全国第2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确诊,并经CT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基底节梗死12例,大脑中动脉梗死7例,脑叶梗死3例,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12例,丘脑梗死6例。对照组:基底节梗死14例,大脑中动脉梗塞8例,脑叶梗死2例,多灶性腔隙性梗死11例,丘脑梗死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相差无显著性。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纳洛酮1.2mg加5%葡萄糖液250ml(或0.9%氯化钠250m1),静滴,1/d,20d为1疗程。对照组采组低分子右旋糖酐50ml加入维脑路通0.4g,静滴,1/d,疗程同观察组。1.3 疗效标准判定 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6级。

    作者:姚力;罗助荣;汪怀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宫颈妊娠16例临床分析

    宫颈妊娠很少见,但它是异位妊娠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孕卵在子宫颈内着床和发育。早期诊断较困难,常易误诊。如能早期确诊,则可为保留生育功能提供机会。本文对16例宫颈妊娠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0年3月-2000年3月共收治宫颈妊娠16例,年龄18~49岁;初产妇3例,经产妇13例。术前确诊9例,误诊7例,其中误诊为先兆流产2例,难免流产5例。停经时间40~86d,均有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其中大量出血4例,少量淋漓出血,血性分泌物12例;有组织排出4例,伴下腹隐痛3例。妇科检查均发现宫颈软、着色、水肿、与子宫体不成比例的增大,可大于或等于宫体的大小,子宫体正常大小或稍饱满。超声检查:宫颈管内可见胎囊无胎芽5例,不规则回声团块9例,有胎芽并有搏动2例。血β-hCG 589.1~5 232.5mIU/ml。1.2 治疗方法 ①先行MTX、5-FU治疗9例。其中4例局部注射MTX 20mg1~2次,加5-FU 500mg静滴,1/d,共7d;5例MTX 30mg肌注,共4次,隔d1次,治疗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记录阴道出血、组织脱落情况,隔日超声监测。化疗后7~8周来月经,超声监测胎囊明显萎缩。宫颈局部轻度充血,正常大小,外口无明显扩张。②4例化疗后8周行刮宫术,术中少许出血,刮出物为少许灰白或灰红色组织,个别可见少许绒毛样组织,并送病检。药物治疗中无明显副反应。误诊7例行清宫术,其中2例因大出血行宫颈碘仿纱布填塞止血,2例经阴道行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术。③3例因出血无法控制而行子宫全切术。4例化疗后刮出物病检均有变性的绒毛组织及少许的宫颈腺体。误诊的7例中,4例刮出物病检均有完整绒毛或胚胎,3例全切的子宫腔内无绒毛组织。

    作者:黄菊英;黄伟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瘀血发热论治

    发热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发热历来多指虚热,如阴虚、阳虚、血虚、气虚发热等。近年来普遍增加了对肝郁发热和瘀血发热的认识。特别是对瘀血发热的认识为临床诊治内伤发热开一蹊径。1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9岁。以反复低热1年余,久治不愈而就诊。症见:热势起伏,以下午为甚(上午37,4℃,下午37.6℃),面色黯黑,肌肤粗糙,口唇色暗、舌有紫斑、脉弦细涩,询知胁肋胀满,时痛如刺,自觉腹满、口渴,不欲饮。体检:心肺(-),肝肋下一横指,脾未触及,腹部扣诊并不膨胀,实验室及B超检查排除结核、风湿及肝胆疾患等。病史:一年前曾患肝炎已治愈;胁肋处受轻度外伤,现X线检查未示异常。治疗:一年中曾以疏肝利胆、滋阴清热、益气和营、解毒泻火诸多方治,肝炎、外伤渐愈,但低热终未蠲除。

    作者:周奇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高尿酸血症与中老年常见病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血尿酸(SUA)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m)作为多种中老年常见病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为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几种中老年常见病的关系,对我院1995年10月-1999年10月158例40岁以上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尿酸测定,分析其与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8例分为Hum组80例和非Hum组78例。Hum组:男58例,女22例,男:女=2.6:1,年龄大84岁,小40岁,平均(61.3±15.6)岁;非Hum组:男54例,女24例,男:女=2.3:1,年龄大82岁,小41岁,平均(62.2±15.1)岁。1.2 方法 所有病例检测前均予以低蛋白(20~40g/d)和低嘌呤(10g/d)膳食3d,在未用任何药物前晨起空腹静脉采血,测定S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和肌酐(Cr)。以上生化指标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AU-600)型,由日本产)。入院期间常规做心电图、心脏远达片。1.3 诊断标准 ①高尿酸血症:根据有关文献报道[1,2],SUA值男性2次>488μmol/L;女性2次>387μmol/L定为高尿酸血症;②冠心病:参照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会议制订的标准,均有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等的明确改变;③脑梗死:均有颅脑CT或MRI扫描证实;④糖尿病:根据1980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⑤高脂血症及痛风:参考内科学第四版的诊断标准。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推荐的汉化EPⅡNFD软件编程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测定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作者:尤月明;孙建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激光荧光光谱诊断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激光是本世纪60年代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以其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等突出特点,广泛运用于农业、通讯、医疗、军事等各个方而,并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领域里,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激光荧光光谱技术用于诊断疾病具有灵敏、快速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荧光光谱诊断肿瘤的研究相当活跃,特别是早期诊断肿瘤方面已获得了一定进展,成为医学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荧光分为原子荧光、分子荧光、自发荧光、外源性荧光。1 激光荧光光谱在诊断上的应用1.1 激光荧光光谱仪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氙离子激光、氮分子激光、氪离子激光、可调染料激光等均作为激励光源,可观察并记录肿瘤组织的特征荧光,激光荧光光谱仪由激励光源、专输光纤及荧光检测记录系统三部分组成。1.2 使用荧光药物诊断肿瘤 用激光荧光谱技术诊断肿瘤的方法早在70年代初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获得新发展,肿瘤荧光辐射有两种类型:是由肿瘤组织本身经紫外光激发的,称自体荧光;另一种是聚集在肿瘤组织上荧光物质作光敏剂经激发后发出,然后根据荧光光谱对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使用荧光药物诊断肿瘤为其中的一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荧光物质主要有荧光素钠盐,血卟啉衍生物,即HPD(Hematoporphy rin Dirivative)。

    作者:翟力平;李世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酚妥拉明尿激酶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

    肺心病心衰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常规的洋地黄和利尿剂效果不佳。我们采用酚妥拉明和尿激酶治疗42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取得了明显疗效,并与对照组36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观察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48~~78岁。平均62岁;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51~76,平均60岁。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病例均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衰Ⅲ度患者。

    作者:韩松岩;赵立志;滕玉峰;张云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56例诊治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上较常见,而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 injury,DAI)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是引起死亡及伤残率较高的脑外伤类型之一。因此,充分认识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我院1992-1998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者410例,诊断DAI 56例(13.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7例,女9例,年龄小5岁,大71岁,其中20~45岁者,占72%左右。1.2 受伤情况 汽车撞伤35例,摩托车伤11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4例。1.3 临床表现和诊断 意识状态:入院时呈深昏迷状态并持续存在者40例,呈中度昏迷者13例,伤后有短暂清醒者3例。入院时GCS评分均<8分。脑干反射及瞳孔变化:脑干反射消失达中脑以下平面者31例,双瞳孔散大22例,单侧瞳孔散大9例,5例患者出现双眼下斜视或强迫下视。影像学特点:入院后56例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24例患者出现脑白质及脑室旁、胼胝体区小出血灶,直径<2cmm,不伴有周围占位效应;9例患者出现薄层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余患者CT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汪洪江;刘永亮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腮腺深叶肿瘤53例临床分析

    腮腺肿瘤大部分发生于浅叶,有关报道较多,而腮腺深叶因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给腮腺深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收集了53例腮腺深叶瘤病例,就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做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985年7月-1999年3月,我科共收治腮腺肿瘤患者365例,其中53例发生于深叶,占腮腺肿瘤的14.5%,男性38例,女性15例,年龄23~74岁,平均45岁。大多数患者就诊时为无症状的耳垂后下方或口内肿块,少数伴有其他症状。25例患者术前做了针吸活检,40例患者做了局部灰阶超声检查,49例做了CT扫描检查,5例做了术中冷冻检查,28例做了局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上述5项诊断技术中,接受2项(含2项)以上检查的患者43例,1项10例。全部患者均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其中,腮腺全切除+肿瘤切除术46例,经下颌骨入路腮腺扩大切除术7例,腮腺扩大切除术后二期行选择性颈清扫术1例,腮腺扩大切除术+治疗性颈清扫术1例,7例患者术后做了放疗。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对全部患者进行了随诊,时间6个月~6年。

    作者:吕昌惠;缪爱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4例报告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1990-1998年12月收治的4例患者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小47岁,大62岁,平均52岁,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行放疗。结果:1例存活2年5个月,死于肺部转移。2例存活11个月,1例失访。2 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主要发生在皮肤,原发于鼻腔粘膜者少见,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在粘膜的发病率仅为1.3%。临床易疏忽,早期不易诊断,容易误诊。对于鼻腔恶性黑色瘤,完整彻底地手术切除可作为局限性原发病变的首选治疗。如病变位于鼻甲而未侵犯上颌窦,则应行鼻腔外侧壁广泛切除;已累及上颌窦,则同时行上颌骨切除。肿瘤位于鼻中隔,如鼻中隔软骨未受累,可切除部分软骨,保留对侧粘膜;软骨已受累,则应行鼻中隔切除。对于放疗或化疗,可作为术后补充治疗或年老患者及晚期不适手术者。

    作者:陈国强;陈全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蜂蛰伤中毒12例临床分析

    我科1997年-1998年共收治蜂蛰伤中毒患者12例,经抢救,痊愈11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12例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8~58岁,蛰伤后就诊时间,1周1例,72h 2例,48h 2例,24h 1例,8h 2例,2h以内4例。其中死亡1例,系在1周后就诊,死于多器官衰竭。6例为山区农民,因上山砍柴,种地被蛰伤。4例为城区干部因救山林火灾被蛰伤,另2例为工人,在靠近山坡的厂房建筑被屋顶筑巢的毒蜂蛰伤。1.2 毒蜂类别及临床表现 见表1。

    作者:刘克英;刘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胃镜检查食管炎180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5-1998年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食管炎180例,占同期2 668例次胃镜检查的6.7%。现就180例食管炎的内镜表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0例中男120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小18岁,大64岁,平均41岁。发病距胃镜检查短4h,长1周。1.2 临床表现 食管源性胸骨后疼痛,本组32例(17.8%),临床似心绞痛样发作,但无心脏器质性病变,心电图无变化。食管区烧灼感,由于反流胃酸刺激食管上皮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所致,可随体位改变而加重。其他症状有反酸、嗳气,咽下困难,食管炎性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还可并发食管溃疡、食管性狭窄,痉挛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与食管、心、肺、胃及十二指肠以及胆道疾病很难区别。1.3 胃镜表现 根据病变范围、粘膜充血、粗糙、白斑、白色粘膜、粘膜增厚、溃疡、有无狭窄(参照1992年消化内镜学会拟定食管炎内镜诊断标准)等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轻度:粘膜纵行充血、红肿、粘膜可见散在白斑及白色渗出物和粘膜增厚,食管小血管扩张,血管纹理模糊,累及食管下1/3。本组116例占64.4%。中度:范围可扩展到食管全周,粘膜红肿、粗糙、增厚,食管粘膜纵形充血、糜烂,皱褶间粘膜呈白色增厚,表面血管消失。粘膜失去柔软度,重者食管下段近贲门部及炎性病变区见食管溃疡。本组58例占32%。重度:食管纤维化及狭窄,内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狭窄及食管裂孔疝形成。本组6例占3%。

    作者:蔺玉河;鞠淑清;黄景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羊水栓塞的诊断治疗分析

    羊水栓塞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危害母婴安全,因此应重视羊水栓塞的诱因和前驱症状,为抢救羊水栓塞争得宝贵时间,降低羊水栓塞病死率。现将3例羊水栓塞抢救经过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28岁,孕2产0,主因停经8个月,双胎妊娠,双下肢水肿5个月,血压增高1d,于1998年9月25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8.7/12.0kPa,双胎头位。入院后给予硫酸镁镇痛,心痛定降压,血压波动在20.0~18.7/13.3~12.0kPa,至妊娠37周,决定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见子宫下段血管充盈,予以钳夹切断,羊水色清,量约800ml,胎盘部分粘连而行钳刮术,证实副叶胎盘,手术操作尚顺利,术中失血约200ml。术毕回房1h,出现气憋、烦燥,血压9.33/6.67kPa,子宫轮廓清,阴道出血量不多。考虑可能存在羊水栓塞,即刻入壶静滴地塞米松20mg,氨茶碱0.25g,高频呼吸机给氧,检查DIC,1h后阴道持续出血约400ml,尿管引出200ml肉眼血尿,此时DIC检查回报:TT延长,3P(+)、XDP增高,血小板89×109/L,羊水栓塞诊断成立,产后3h,阴道持续出血,累计约1 000ml,给予纤维蛋白原3g,凝血因子8U,血水板4U,阴道出血仍持续不断,故决定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两侧阔韧带呈紫兰色,子宫水肿。剖宫产子宫切口渗血。术后无明显阴道出血,7d伤口拆线,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子宫肌壁、宫旁血管内见胎儿产物。

    作者:刘艳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吸入普米克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附100例分析)

    1997年6月-1998年6月我院门诊与病房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男75例,女25例,年龄8~50岁,病程2~30年,作为观察组,应用阿期特拉产普米克气雾剂,每支200喷,3/d,每次2喷,另选同类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上海第一制药厂产舒喘灵气雾剂每支200喷,3/d,每次2喷,疗程为1年6个月。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反应及肺功能测定值比较,用药前各项指标基础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1年观察组FEV1由(1.82±0.48)L增至(2.50±0.45)L,PEFR由(3.40±1.31)L/S增至(4.54±1.21)L/S,气道反应性PD20FEV1(0.48±0.16)μmol/L增至(6.94±1.02)μmol/L,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须由(1.90±0.32)L增至(2.20±0.40)L,PEF由(5.30±0.68)L/S增至(4.00±1.39)L/S,相差有显著性,而PD20FEV1无明显变化。 应用普米克进行雾化吸入有较强的抑制介质释放的功效,吸入后气道反应明显降低,从而可使喘哮得以明显缓解。本法使用方便,用量小,易被患者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淑珍;余亮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