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玉河;鞠淑清;黄景光
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12月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比较,收到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按全国第2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确诊,并经CT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基底节梗死12例,大脑中动脉梗死7例,脑叶梗死3例,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12例,丘脑梗死6例。对照组:基底节梗死14例,大脑中动脉梗塞8例,脑叶梗死2例,多灶性腔隙性梗死11例,丘脑梗死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相差无显著性。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纳洛酮1.2mg加5%葡萄糖液250ml(或0.9%氯化钠250m1),静滴,1/d,20d为1疗程。对照组采组低分子右旋糖酐50ml加入维脑路通0.4g,静滴,1/d,疗程同观察组。1.3 疗效标准判定 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6级。
作者:姚力;罗助荣;汪怀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年发现血氨除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病外,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为了探讨血氨与慢性肺心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86例慢性肺心病不同临床状态的患者进行血浆血氨含量测定,同时监测动脉血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肝肾功能正常。本组病例分为3组:A组(肺性脑病组)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62±4)岁;PO2<8.0kPa,PCO2>8.5kPa,伴有精神神经症状(除外其他原因)。B组(急性发作期)41例,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6)岁;C组(缓解期)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平均年龄(61±4)岁。1.2 方法 采用酶试剂法,应用COBASmica生化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血氨测定,同步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统计学方法:试验数据以x±s表示,应用方差分析q检验,作组间统计学处理;应用直线相关分析血氨与pH、PO2、PCO2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检验水准α=0.05。
作者:张秀清;袁雅冬;马俊义;吴雅丽;戚国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尤其是婴幼儿发病率高,主要为小儿的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的特点,如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支气管管腔狭窄,粘膜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肺含气量少,易为粘液所堵塞因素有关。本病是小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临床特点:起病急骤或迟缓,发热、呕吐、烦躁不安及喘憋等。胸部体征常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或听到中、小水泡音、捻发音,如病灶融合扩大可听到管状呼吸音。轻度无明显的循环系统症状,稍重者可有心率增快,心音低钝,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 重症支气管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主要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所致。小儿肺呼吸衰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变化大,酸碱平衡紊乱多为急性过程,程度重,往往失代偿。重症肺炎患者一旦发生呼吸衰竭,婴幼儿有32%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更易发生。其原因很多,血乳酸盐升高所致乳酸中毒为其主要原因。 肺炎呼吸衰竭患儿,一旦有高乳酸盐血症存在,病死率高达70%,而无高乳酸盐血症者病死率仅20%左右,所以高乳酸盐血症和乳酸中毒为呼吸衰竭的重要死亡原因。 因此,在临床上除了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外,还应注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心功能,扩充血容量和改善微循环,同时合理的给氧及纠正酸中毒。
作者:赵桂芝;董兴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脑血管病导致脑卒中而继发的一种智能障碍,是老年期一种主要的痴呆疾病。随着人口的H益老龄化,痴呆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1999年8月-2000年6月用银杏叶制剂络欣通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小56岁,大82岁,平均67岁。高血压18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20例。既往均有脑血栓史,脑血栓2次以上20例。智能检查30例患者均有记忆力、计算力及定向力障碍。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用长谷川和夫智能量表(hastgawa dementia scale HDS)评分均在正常值以下。所有受试对象应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鉴别,积分均在7分以上可除外阿尔采默病。颅脑CT检查:30例患者共扫描72次,共有梗死灶116个,大多分布在双侧内囊、基底节区及丘脑。病灶多8个。4例有脑叶梗死,分别位于左侧及右侧额叶。2例有较广泛性脑萎缩。1.2 治疗方法 络欣通片(山西瑞福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d,每次2片。3个月1疗程。 有并发症的患者不停用对其并发症的治疗药物。 治疗结束后,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4名主治医师分别对每位患者用长谷川智能量表评分,取其均值评价药物疗效。
作者:崔裕昌;郝士峰;胡汝峰;付莉;刘力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科1997年-1998年共收治蜂蛰伤中毒患者12例,经抢救,痊愈11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12例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8~58岁,蛰伤后就诊时间,1周1例,72h 2例,48h 2例,24h 1例,8h 2例,2h以内4例。其中死亡1例,系在1周后就诊,死于多器官衰竭。6例为山区农民,因上山砍柴,种地被蛰伤。4例为城区干部因救山林火灾被蛰伤,另2例为工人,在靠近山坡的厂房建筑被屋顶筑巢的毒蜂蛰伤。1.2 毒蜂类别及临床表现 见表1。
作者:刘克英;刘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危急情况,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年1月-1999年9月经剖宫产娩出有窒息的新生儿38例,现将抢救复苏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出生1min Apgar评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1]。1.2 剖宫产儿窒息的发生率 1997年1月-1999年9月我院共行剖宫产612例,发生窒息38例(男22例,女16例),发生率6.2%,其中轻度窒息24例(63.16%),重度窒息14例(36.84%)。1.3 剖宫产指征 胎儿宫内窘迫12例,脐绕颈10例,过期妊娠5例,妊高征4例,前置胎盘2例,其他5例。1.4 麻醉选择 所有病例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5ml,确认有麻醉平面无脊髓麻醉现象后追加麻药至麻醉效果满意。所有病例从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前均不用具有呼吸抑制的药物如安定等。1.5 抢救复苏步骤 ①剖宫产术前均备好新生儿喉镜、吸痰管、面罩正压呼吸器、氧气及常用药物。②娩出儿头后不急于娩肩,术者用手在鼻根和下颌间相对挤压,将鼻咽部的大部分羊水挤出,断脐后用吸痰管进一步吸净上呼吸道羊水和粘液。如羊水粘稠或混有胎粪时,应经气管插管吸净咽部和气管内的羊水,必要时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气管,并将其清理干净。本组共有20例经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③经上述处理后仍未建立有效呼吸者,应立即用面罩气囊呼吸器进行正压给氧人工呼吸,如效果仍不好时,改用气管插管下人工呼吸。本组中有6例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④本组中还有25例辅以5%碳酸氢钠8ml加等量的10%葡萄糖脐静脉注射,30例辅以纳洛酮0.2mg脐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作者:卢占斌;邓艳萍;齐虹;李利萍;卢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36岁,1982年10月因刎颈3h入院抢救。查体:一般情况尚可,颈前带状肌及左胸锁乳突肌部分离断,左侧甲状软骨上端切伤约1.5cm,环状软骨上缘有0.2cm×0.2cm缺损,环甲膜部分裂伤并有漏气,其他未见异常。治疗:局麻下行常规气管切开及清创缝合术,青霉素抗感染。翌日,颈部、胸部出现皮下气肿,治疗中病情逐渐好转。第6d试行堵管未成功,第7d折线在试堵管时,患者突然咳嗽数声,随之从气管切口处及口鼻内喷出大量鲜血,经抢救无效而死亡。2 讨论2.1 颈部切割伤特点 刀口一般呈左上右下位,刀口左端多为起始端,切入组织要深于右端,左颈部血管易伤及,这与伤者多用右手持刀有关。能进入医院抢救者,多未伤及致命大血管,易使抢救者丧失警惕。因致伤物多为菜刀,剪刀等,故刀口或组织深部多不整齐,且创口多被污染。2.2 死亡原因分析 本例死亡后探查创口,见起始端有一死腔,腔内充满凝血块,此腔经皮下与气管切开处相通。故其死因可能为颈部较大血管壁已损伤,但清创时未被发现,后炎性反应,使损伤的血管壁局部变脆,行堵管时诱发咳嗽,血管压力增高,损伤的血管壁破裂,发生大出血。2.3 应吸取的教训 对颈部切割伤应特别注意创口深部有无大血管损伤,尤其是创口的起始端。本例左胸锁乳突肌已有部分离断,虽未见较大活动性出血,但颈部大血管的损伤仍不能排除,如能对创口深部组织做详细探查,缝合时避免留死腔,用足量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和炎性反应。并注意避免对颈部做过早施加压力的动作,如扭颈,伸颈,咳嗽和打喷嚏等。如术后出现胸部、颈部皮下气肿,表示咽喉粘膜创口未严密缝合,或未完全愈合等情况。患者可望免于死亡。
作者:杨新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血浆内皮素(ET)是日本学者Yanaga Sawa等于1998年首次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出来的一种血管活性多肽,有关ET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课题之一。ET由21个氨基酸组成,研究表明肠系膜动脉、冠状动脉、肺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ET,有人发现支气管上皮细胞也能释放ET,证明ET的合成部位并不限于血管内皮细胞。目前发现人体内有4种ET,即ET-1、ET-2、ET-3和血管活性肠收缩肽(VIC)。这4种ET虽各有不同的基因和氨基酸序列,但都有高度的同源性和相似的结构。ET是目前强的血管肽,除了强烈的缩血管效应外,ET对心脏、呼吸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尚有广泛的非血管效应。缺血、缺氧、内皮细胞损伤均可刺激ET释放,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1 内皮素与脑梗死 李润生[2]检测了急性脑梗死16例,健康人13例的ET,结果为第1周ET-1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第2周比第1周升高更明显有极显著性差异。ET对人不同部位的动脉、静脉及微血管有强大而持久的收缩作用,其中ET-1作用强。在脑内ET主要引起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持久性收缩。ET除了通过对脑血管的收缩来加重脑缺血外,还可能通过对脑神经元或脑实质细胞的直接影响来参与卒中的发展过程。有学者研究发现,脑梗死的面积大小与ET-1含量成正相关。
作者:胡茂堂;刘爱梅;索明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激光是本世纪60年代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以其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等突出特点,广泛运用于农业、通讯、医疗、军事等各个方而,并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领域里,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激光荧光光谱技术用于诊断疾病具有灵敏、快速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荧光光谱诊断肿瘤的研究相当活跃,特别是早期诊断肿瘤方面已获得了一定进展,成为医学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荧光分为原子荧光、分子荧光、自发荧光、外源性荧光。1 激光荧光光谱在诊断上的应用1.1 激光荧光光谱仪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氙离子激光、氮分子激光、氪离子激光、可调染料激光等均作为激励光源,可观察并记录肿瘤组织的特征荧光,激光荧光光谱仪由激励光源、专输光纤及荧光检测记录系统三部分组成。1.2 使用荧光药物诊断肿瘤 用激光荧光谱技术诊断肿瘤的方法早在70年代初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获得新发展,肿瘤荧光辐射有两种类型:是由肿瘤组织本身经紫外光激发的,称自体荧光;另一种是聚集在肿瘤组织上荧光物质作光敏剂经激发后发出,然后根据荧光光谱对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使用荧光药物诊断肿瘤为其中的一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荧光物质主要有荧光素钠盐,血卟啉衍生物,即HPD(Hematoporphy rin Dirivative)。
作者:翟力平;李世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危重,认真、耐心的护理对其康复程度密切相关。1 临床资料 近2年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广泛脑挫裂伤14例,颅内血肿10例,脑干损伤4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平均3~7分。2 护理体会2.1 严密观察伤情演变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变化复杂,症状与体征随之演变。如观察病情不仔细,容易造成病情延误,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在就诊后24~72h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处理。2.2 体位及呼吸系统的护理重 型颅脑外伤患者常取头高足低平卧位,以减少头部出血及减轻颅内压增高,对呕吐不止的患者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对呼吸不畅者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昏迷超过24h的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呼吸中枢障碍所致呼吸减弱者,在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同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3 消化系统的护理 本组患者并发胃肠道应激性溃疡者占总数的75%。胃肠减压管的留置有利于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必要时应给予冰盐水或云南白药止血。如出血得以控制,可经胃管注入饮食,以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2.4 泌尿系统的护理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引起逆行性泌尿系感染。每d应冲洗膀胱1~2次,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3~4h间歇放尿可预防膀胱挛缩。2.5 高热的护理 除输液反应、感染等,应考虑中枢性高热。其特点,体温高达到41℃以上,持续时间长。处理应以物理降温为主。
作者:范亚霞;安立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46岁,因下腹痛2d于1999年5月18日入院。18年前因诊先天无阴道、无宫颈、无子宫,婚前行阴道成形术。临床初步诊断: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畸形,先天无阴道,无宫颈。 入院后择期手术,术中见:双子宫,左侧单角子宫约7cm×4cm×3cm,左卵巢呈多囊性增大约13cm×10cm×6cm,表面紫褐色,为同侧子宫、输卵管、直肠侧盆壁粘连。右侧始基角子宫,右卵巢略小于正常,右输卵管长12cm,两子宫由一束肌纤维相连。未见宫颈,行左子宫+左附件切除,送病检。术后7d痊愈出院,病理诊断:子宫腺肌病,分泌期子宫内膜,一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临床确定诊断:先天无阴道、无宫颈、双子宫并发子宫腺肌病及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 讨论 先天无阴道、无宫颈、双子宫为罕见子宫畸形,本例术中发现双子宫,左子宫内膜有分泌功能,子宫肌层有散在微形囊腔,内含有陈旧血液,同时有巧克力囊肿存在。其原因可能①患者婚前有严重生殖器畸形,激素水平低,卵巢发育差,易致误诊。②青春期机体发育,宫腔有周期性积血,经输卵管溢于腹腔,卵巢为好发部位,因此,一旦出现本例情况应宜及时手术。
作者:张彩霞;杨树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羊水栓塞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危害母婴安全,因此应重视羊水栓塞的诱因和前驱症状,为抢救羊水栓塞争得宝贵时间,降低羊水栓塞病死率。现将3例羊水栓塞抢救经过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28岁,孕2产0,主因停经8个月,双胎妊娠,双下肢水肿5个月,血压增高1d,于1998年9月25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8.7/12.0kPa,双胎头位。入院后给予硫酸镁镇痛,心痛定降压,血压波动在20.0~18.7/13.3~12.0kPa,至妊娠37周,决定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见子宫下段血管充盈,予以钳夹切断,羊水色清,量约800ml,胎盘部分粘连而行钳刮术,证实副叶胎盘,手术操作尚顺利,术中失血约200ml。术毕回房1h,出现气憋、烦燥,血压9.33/6.67kPa,子宫轮廓清,阴道出血量不多。考虑可能存在羊水栓塞,即刻入壶静滴地塞米松20mg,氨茶碱0.25g,高频呼吸机给氧,检查DIC,1h后阴道持续出血约400ml,尿管引出200ml肉眼血尿,此时DIC检查回报:TT延长,3P(+)、XDP增高,血小板89×109/L,羊水栓塞诊断成立,产后3h,阴道持续出血,累计约1 000ml,给予纤维蛋白原3g,凝血因子8U,血水板4U,阴道出血仍持续不断,故决定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两侧阔韧带呈紫兰色,子宫水肿。剖宫产子宫切口渗血。术后无明显阴道出血,7d伤口拆线,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子宫肌壁、宫旁血管内见胎儿产物。
作者:刘艳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路铳是山区猎人设置在路旁捕猎野兽的铁砂火药枪,由于距离及高度比较固定,人受伤的部位及致伤程度、范围、性质有以下的特点及规律,误伤部位大都在膝关节周围。损伤复杂,治疗也较复杂。我院自1987-1998年共收治21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均为男性,年龄15~65岁,平均37.6岁,伤后到入院时间3~18h。损伤情况:股动静脉下段3处,腘动静脉5处,大隐静脉2处;坐骨神经4处,胫神经3处,腓神经8处;股骨下段骨折3处,股骨髁及胫骨髁骨折8处,腓骨头骨折2处,髌骨骨折3处。血管损伤病例中有6例并发失血性休克。1.2 治疗1.2.1 血管损伤 对并发血管损伤的9例11肢均在抗休克好转后4~12h内分别行不同的手术。6个肢体在清创后行血管充分分离后行端端吻合,2处股动脉断裂及2处腘动脉损伤行大隐静脉移植。1处腘动脉损伤行修补。除1处股动脉断裂行大隐静脉移植后3d出现栓塞,行人造血管移植,患肢出现缺血性肌挛缩外,均恢复良好。1.2.2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大部分为挫伤,9处行外膜切开减压,血肿清除及铁砂取出,经保守治疗,2周后功能开始恢复,3个月后除1例出现坐骨神经灼性痛外,功能完全恢复。2例坐骨神经断裂,行外膜吻合,1例功能3个月恢复,1例出现足下垂,后行踝关节融合。3例胫神经及1例腓总神经断裂经外膜吻合,3个月功能恢复。1.2.3 骨折治疗 3处并发股骨下段骨折,用L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8处股骨髁及胫骨平台骨折,骨块较大,选用螺丝钉固定;骨块小,则选用钢丝或丝钱固定骨块;髌骨折均用钢丝固定,腓头骨折行手法复位。所有骨折均选择性地加用牵引或石膏托外固定。术后9例膝关节部分受限,15°~40°,但不影响劳动,3例1年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行膝关节融合术。
作者:黄树才;詹义芳;王一可;曹涤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部分病例表现为转移性钙化,临床治疗困难。我院收治1例慢性肾衰并发全身皮下结节,应用超大剂量1,25(OH)2D3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3岁。因双下肢水肿1年,皮下结节1个月,近日加重来院治疗。1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面色苍白,双下肢反复痉挛及关节疼痛,查体:颜面眼睑水肿,贫血貌,全身可见散在0.5cmm×0.5cm的皮下结节,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卅),WBC 8~12/HPF;血Cr 930mmol/L;血Ca2+2.8mmol/L,K+5.7mmol/L,磷1.8mmol/L,CO2-CP 6.5mmol/L,甲状旁腺素(PTH)1 400ng/L。皮下结节病理检查示:钙盐沉积性异物肉芽肿。 入院后予降压药(洛汀新、心痛定)口服,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血液透析3次/周,1,25(OH)2D34μg每次透析后口服。治疗半个月皮肤瘙痒减轻,皮下结节逐渐减小,血Ca2+2.4mmol/L,血磷1.6mmmol/L,1个月完全消失,PTH降至730μg/L。2 讨论 大剂量1,25(OH)2D3是治疗继发性甲旁亢和肾性骨病的有效药物,但由于其能增加肠道的钙磷吸收,并促进骨骼钙磷外移,因而常引起高钙和高磷血症,临床上出现高钙,高磷血症或转移性钙化时,不提倡大剂量应用。本病例在大剂量1,25(OH)2D3治疗后,患者PTH明显减低,转移性钙化消失,说明转移性钙化不是大剂量1,25(OH)2D3治疗的禁忌证。1,25(OH)2D3可通过抑制PTH的合成和分泌,间接地控制高钙血症和转移性钙化。
作者:陈海英;杨剑辉;高秀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高血压病可致左室肥厚,易引起心肌缺血、心率失常等并发症[1],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降压药物治疗特别重要,我们使用培哚普利治疗22例Ⅱ期以上高血压病(EH)患者,其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病例选择需符合以下条件:①按1993年WHO标准确诊为EH,并经系统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②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测量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有左心室肥厚;③服用降压药物患者一律停服1周以上。共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46~70岁,平均病程3~30年。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取3d内非同日血压和心率均值为治疗前对照,并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期开始给培哚普利2~4mg,1/d,服药1周后血压无明显下降者,根据病情增加剂量至4~8mg,1/d。待血压到达有效标准时,以4mg/d为维持量。1.3 疗效评定 服药20周后复查。显效:舒张压下降≥1.33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67kPa,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到1.33kPa,但已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1.33~2.53kPa;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数据用x±s表示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作者:李爱静;刘海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应用祖传自拟斑秃散、酊剂内服外搽治疗斑秃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6~岁15例;20~36岁29例;40岁以上6例;病程长20年,短5d。斑秃散由首乌、枸杞子、当归、熟地、生地、白芍、女贞子、旱莲草、茯神、枣仁、元芪、桑椹子、川芎、共研细末制成,每d口服2次,2个月为一疗程;斑秃酊由党参、干姜、藏红花、赤芍、侧柏叶、补骨脂、毛姜、紫丹参、大力子、蛇床子、百部等置于70%酒精和醋精1 000ml中,浸泡20d。去渣取液装棕色瓶内备用,先用生姜切去表皮,擦息处15min,然后再搽斑秃酊,3/d,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结果:内服、外搽治疗3个疗程左右,痊愈46例占92%,有效1例占2%,无效3例占6%,总有效率占94%。斑秃中医称为油风,早在《素问》五脏生成篇,就有类似此病的记载。至隋代《诸病源候论》以鬼舐头,立候称本病为鬼舐头。其主要病机为血虚,不能营养毛发或风盛血燥使毛发失荣而脱,故有元芪、当归、熟地、生地、白芍、女贞子、制首乌、枸杞子,桑椹子内服滋阴养血、补益肝肾,阴血充盈,燥风自熄,毛发得养,本病常与精神紧张,劳心伤神有关,用茯神、枣仁、枸杞子养心宁神。 外搽斑秃酊、党参、紫丹参补益气血、干姜、藏红花、赤芍、侧柏叶、毛姜、大力子、蛇床子、百部,70%酒精、醋精、配用有温通经脉,活血化瘀,刺激皮肤改善头部皮肤营养,促进毛发生长。补骨脂对斑秃,秃发有良效,根报告单用补骨脂制成斑素和25%注射液,治疗秃发有效率为84.4%,全方合用补肾活血生发的作用。
作者:刘国良;李本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上较常见,而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 injury,DAI)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是引起死亡及伤残率较高的脑外伤类型之一。因此,充分认识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我院1992-1998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者410例,诊断DAI 56例(13.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7例,女9例,年龄小5岁,大71岁,其中20~45岁者,占72%左右。1.2 受伤情况 汽车撞伤35例,摩托车伤11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4例。1.3 临床表现和诊断 意识状态:入院时呈深昏迷状态并持续存在者40例,呈中度昏迷者13例,伤后有短暂清醒者3例。入院时GCS评分均<8分。脑干反射及瞳孔变化:脑干反射消失达中脑以下平面者31例,双瞳孔散大22例,单侧瞳孔散大9例,5例患者出现双眼下斜视或强迫下视。影像学特点:入院后56例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24例患者出现脑白质及脑室旁、胼胝体区小出血灶,直径<2cmm,不伴有周围占位效应;9例患者出现薄层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余患者CT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汪洪江;刘永亮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为了解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个性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情况,我们曾于1988年对枣庄市区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各000名进行了个性调查。为了解受试独生子女的个性变化,我们再次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对254名独生子女及155名非独生子女进行了对比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样本选自枣庄市立新小学及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实验小学3~4年级学生,年龄9~13岁。这两所小学包括市区内工矿、企业、机关、商贸的职工子女,既具有普遍性又有代表性。1.2 调查方法 时间:2000年3-5月。方法:根据艾森克个性问卷和手册(幼年)[1]规定进行,对入组者进行集体测试,以P、E、N、L各因素量表分换算成标准T分,再将受试者的E、N两维度T分在艾森克个性模型图[1,2]上找出相应的E、N点,测出其个性倾向及稳定性。答卷采取不记名方式,以减少受试者的顾虑。对比方法:各因素量表分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各维度之间的比较用x2检验。
作者:自孝海;苗爱兰;胡乐营;吴利民;刘玉霞;王光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为探讨人工流产术的佳镇痛方法,笔者将我科目前采用的异丙酚静脉麻醉法与以往镇痛法进行比较分析。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300例;对照I组为非镇痛组100例;对照Ⅱ组为宫颈利多卡因局麻组100例;Ⅲ组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100例;受术者术晨禁食水,专职麻醉师行心电监护,并备有呼吸机、氧气,助手通过静脉通路注入异丙酚注射液2.5mg/kg,于1~2min左右注射完毕,待患者意识丧失后开始手术。2 结果 从镇痛效果看,异丙酚组无痛者100%,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88%)和非镇痛组(40%),有效率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从宫颈松弛程度看,异丙酚组一次性通过6号吸宫器55%,而I组与Ⅱ组分别为21%和28%,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从探宫腔至取窥器为完毕,3min完成手术异丙酚组100%,而I组与Ⅱ组分别为83%和94%,相差有显著性(P<0.05),手术中出血量三组无差异。3 讨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迅速起效,镇痛彻底,宫颈松弛好,手术操作快捷,安全无副作用,除过敏外,无禁忌证,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经对症处理均自然恢复,无不良后果,所以,在有条件地区,人工流产,异丙酚静脉麻醉是目前好的镇痛方法。
作者:孙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5年8月-1999年8月,应用CT导引经胸肺穿刺96例,做病理组织学及涂片细胞学诊断,诊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72例,女性24例,年龄32~78岁,平均51岁。病变位于上叶45例,中舌叶18例,下叶33例。1.2 临床症状 咳嗽77例,胸背疼痛26例,伴发热9例,全身乏力12例,无症状12例,其中89例共查痰267次,均未查到癌细胞。35例行纤支镜检查未发现异常。CT:病灶大3.5cm× 5cm,小1.5cm×1.8cm。1.3 操作方法 术前测定出凝血时间,行CT检查,观察病灶情况,决定患者体位。然后在病灶局部行CT薄层扫描确定进针位置,方法,深度。在进针部位皮肤标记行消毒、铺巾、局麻,作皮肤小切口。穿刺针采用BAUER公司18G自动切割针,将穿刺针送至病灶边缘,CT扫描核实针尖已达病灶后将针芯推入病灶内,抽吸部分组织,将其放入10%甲醛溶液内固定,针尖及套管内成分制涂片2张,常规行HE染色后作病理组织学及涂片细胞学检查。需要时加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术后平卧12h并观察。
作者:史青;杨振中;高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