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烁;石芳;张娜娜;王志坤;郝旭曼;李浩
分组对抗点穴法是针对《经络腧穴学》课程的点穴实训,是在传统实训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分组对抗点穴赛的一种练赛结合的创新性实训教学模式.通过与传统点穴实训的对比研究,证明实施分组对抗点穴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说明分组对抗点穴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化其集体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并极大提高学生的腧穴定位速度及准确性.
作者:杨路;吴春晓;陈莹;黄泳;王升旭;李求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消痤方联合异维A酸治疗成年女性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成年女性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异维A酸口服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消痤方治疗,2组均治疗30 d;同时选取50例同年龄段无痤疮的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游离睾酮(FT)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1.4%,对照组有效率4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T、FT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E2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FT水平均降低,E2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T水平降低(P<0.05),E2、FT无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FT低于对照组,E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痤方联合异维A酸可有效治疗成年女性寻常痤疮,疗效优于单一异维A酸疗法,其机制可能为改善患者内分泌状态和调节性激素水平.
作者:万卉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药利咽饮联合针刺热敏灸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隐匿性肾炎血尿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成药组30例予血尿安胶囊口服,中药组30例予利咽饮口服治疗,中药联合针灸组30例予利咽饮口服联合针刺热敏灸.疗程1个月,观察3组治疗前后尿红细胞计数及畸形红细胞计数.结果 中成药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及尿畸形红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及中药联合针灸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及尿畸形红细胞计数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均低于中成药组(P<0.05).中药联合针灸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及尿畸形红细胞计数均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 中药利咽饮联合针刺热敏灸能减轻血尿患者尿中红细胞及畸形红细胞数量,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饶克瑯;吴国庆;徐斌权;张宝霞;熊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以吴茱萸为原料,研究简单、快速、高效的分离、纯化吴茱萸次碱的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85%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甲醇重结晶纯化吴茱萸次碱,薄层鉴别(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核磁方法检查纯度.结果 吴茱萸次碱经TLC检查与对照品一致,无杂质斑点,经HPLC检测纯度达98.5%以上,经核磁鉴定.另外经考察,确定色谱条件为Waters C18柱(1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225、290、215、365 nm;流动相乙腈-水溶液(50∶50);进样量10 μL;柱温35 ℃;体积流量1.0 mL/min.结论 吴茱萸次碱对照品已达到中药质量检测用化学对照品技术要求,所采取的分离、纯化方法简单、安全、可行性强,成本低、效率高,可用于吴茱萸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琦;曹青云;肖顺丽;王敏;关亮俊;张宏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轻度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轻度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RAS阻断剂、控制血压和血糖等西医对症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2组均治疗1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24 h UTP、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 UTP、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 UTP、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S阻断剂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轻度蛋白尿疗效确切,不仅能降低尿蛋白定量,更能减少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闫丽丽;刘香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痰通络汤及针刺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BI评分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27%,对照组6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疗效确切.
作者:王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智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应用西医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组80例应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8.75%,对照组6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智能障碍的恢复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刘英;车德亚;徐晓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的含量以及针刀干预后的变化,探讨针刀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0只,空白组16只.实验组60只采用右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6-羟多巴胺(6-OHDA)造模,造模结束后用阿朴吗啡(APO)诱导法进行模型评价,并通过行为学检测,实验组共有48只大鼠造模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针刀组,每组16只.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抓取刺激,不进行干预治疗;药物组予美多芭片悬浊液治疗,每日1次,连续4周;针刀组进行松解干预,每周2次,连续4周.治疗结束1周后进行行为学评价,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图片观察大鼠纹状体的病理学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大鼠纹状体NA、5-HT的含量.结果 行为学评价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未见旋转,模型组大鼠出现旋转,干预后药物组及针刀组大鼠旋转圈数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NA、5-HT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针刀组大鼠纹状体中NA、5-HT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 针刀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松解颈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NA、5-HT的含量,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关.
作者:杜宁宇;芦娟;郭长青;卢胜春;赵瑞利;徐菁;张伟;马薇薇;梁靖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桑寄生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桑寄生总黄酮,并含有挥发油类、凝集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因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保护神经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已成为桑寄生研究的热点.本文归纳和总结了桑寄生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使用注意等4个方面内容,并探讨了桑寄生的应用前景.
作者:管俊;崔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及文献总结,3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形成《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制订稿,提出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实践指南的范围、术语和定义、判断依据、辨质分型、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的方法、预防与调护,供中医儿科、推拿科以及治未病中心使用.
作者:陈秀珍;吴云川;王菊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通过李永成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案例,总结其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学术思想.李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肝脾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饥饱不适、情志不畅、外邪所伤、操劳过度等致病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肝气不疏,从而使患者出现抑郁恼怒等情绪障碍,而脾失运化,则致其清浊不分,停滞中焦,精微随糟粕并行肠间,发为泄泻、腹痛.
作者:王振雪;陈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心衰灵颗粒剂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衰灵颗粒剂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左室心射血分数(LVEF)及胱抑素C(Cys C)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67.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LVEF、BUN、Cr、Cys C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BUN、Cr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LVEF、Cys 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灵颗粒剂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肾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肾功能.
作者:陈永丰;董庆童;彭猛;薛金志;陆家武;胡国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难治性皮肤病,成人AD近年来受到重视,并认为与婴儿儿童期辨治不完全相同.张明教授运用滋阴凉血法治疗成人AD颇有心得,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通过总结张明教授经验和案例,系统介绍滋阴清热法治疗成人AD的证治经验.
作者:薛亮;迮侃;王一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麻油金黄散与化疗同步预防乳腺癌化疗性静脉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收集我院外科2010-2014年间370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须化疗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防措施实施的不同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180例在化疗药物输完后外敷麻油金黄散,B组于化疗药物输入前30 min至化疗药输入10 min内外敷麻油金黄散,比较2组化疗药物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A组出现化疗药物外渗4例(2.2%),B组出现化疗药物外渗6例(3.2%),2组药物外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静脉炎34例(18.9%),B组出现静脉炎9例(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 麻油金黄散与化疗同步外敷麻油金黄散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不但未增加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还可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保证化疗药物的输入.
作者:蒋笑怡;陈群;陈石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大黄附子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基础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经胃管注入大黄附子汤.2组均治疗2周,评估患者治疗72 h后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排便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不良事件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 2组治疗72 h后AGI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1次排便时间缩短,每日排便次数增多,不排便天数缩短,使用灌肠剂患者例数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18.3%,死亡率8.3%,对照组MODS发生率43.3%,死亡率35.0%,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黄附子汤能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雄辉;张东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对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髋关节运动力矩的影响.方法 将66例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33例在基础治疗上,取手术局部腧穴秩边、环跳、居髎行透天凉泻法,取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血海、地机、阳陵泉行烧山火补法.于治疗前及治疗45、90 d后比较2组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结果 2组治疗45、90 d后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90 d的效果更佳(P<0.05);治疗组治疗45、90 d后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均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 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可有效改善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下肢运动过程中的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提高步行功能.
作者:宋雪丰;赵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榆苋方灌肠联合清热止痢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C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予榆苋方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清热止痢膏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48例予美沙拉嗪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镜下肠黏膜评分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镜下肠黏膜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GF-β、IL-10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榆苋方灌肠联合清热止痢膏穴位贴敷治疗CUC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肠黏膜.
作者:方晓华;邱伟;杨振斌;夏文娟;徐致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DNA甲基化酶3b(DNMT3b)基因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50只、空白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的33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消痞颗粒组,每组11只.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消痞颗粒组予消痞颗粒中药制备药液,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DNMT3b蛋白表达量.结果 维酶素组、模型组DNMT3b蛋白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明显升高(P<0.01);消痞颗粒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酶素组、消痞颗粒组DNMT3b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消痞颗粒组低于维酶素组(P<0.01).结论 中医益气化瘀解毒法可以逆转胃黏膜异型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DNMT3b而实现的.
作者:贺梅娟;杨若濒;杨晋翔;安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郭会卿教授对痹证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用药经验.风寒湿痹,重在祛湿;祛风通络,重用藤类药物;涤痰逐瘀,巧用虫类药物;分部辨证,善用引经药物;祛邪扶正,重在肝脾肾督;生药外用,减轻毒副作用.郭教授治疗尫痹注重本虚标实,经验丰富,疗效可靠.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以浊瘀病机立法组方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8例2型糖尿病D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8例应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8周,治疗后比较2组眼底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眼底病变总有效率91.00%,视力改善总有效率83.00%;对照组眼底病变总有效率65.90%,视力改善总有效率57.95%.治疗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浊瘀病机立法组方治疗2型糖尿病DR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史薇;刘亚男;于爱忠;薛秋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