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新;张凤宇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高,全社会老龄化比例上升,老年性痴呆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其典型症状是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力的障碍,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2005-02-2007-02,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痴呆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芹;张建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变应性鼻炎是五官科临床常见病,主要症状为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常由于气温骤变、粉尘或化学刺激等诱发.2003-2007年 ,我们自拟苍耳鼻鼽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鹏;郭锦桥;苏敬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配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0例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通络汤口服及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 NO)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T-1及NO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高压氧配合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临床特征 .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内分泌、代谢及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2001-01-2005-12,我们应用疏肝解郁法治疗肝郁型偏头痛81例,并与氟桂嗪及扶他林治疗79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淑英;梁瑞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伤寒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 它继承<内经>理论,开创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其虽论外感病,但辨证论治思想,对中医学各科临床实践均有指导意义,总结其辨证规律,临证灵活应用,将大有裨益.笔者现就<伤寒论>脾、肾辨证规律浅谈如下.
作者:胡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脑梗死后抑郁症(post 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on,PID) 是继发于脑梗死之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或贪睡,思维迟缓,动作缓慢,日常生活能力(ADL)下降,睡眠障碍,无价值感,负罪感或有自杀念头等.它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着消极影响,能明显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患者死亡率[1,2].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表明,卒中后患者普遍存在神经心理学症状,6l%的患者有抑郁症状,其它为激惹33%,饮食障碍33%,兴奋28%,淡漠27% ,焦虑23%,失眠18%等[3].2002-08-2007-04,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氟西汀治疗PID 4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作为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本科收治的多为老年患者.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而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当因某种疾病而来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心理上也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恢复健康尤为重要.
作者:杨结;鲁国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属中医学痹证范畴.2005-2007年,笔者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配合辨证施护,疗效颇佳,现将辨证施护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赵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明末清初,瘟疫流行,温病学派应运而生,弥补了伤寒六经辨证的不足,吴有性从募原立法,余师愚从胃腑论治,叶天士立卫气营血,薛生白论湿热详, 吴鞠通自三焦入手,王孟英集诸家大成.从此,在中国医学史上用药方面别开生面.
作者:顾晴;徐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柔肝养阴活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柔肝养阴活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连服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检查2组患者AMI后(14±2)d及1个疗程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并计算E/A.结果 2组AMI后(14±2) d LVEDd、LVEF及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个疗程后2组LVEDd、L VEF及E/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柔肝养阴活血法可明显改善AMI后心功能.
作者:李清华;陈立新;高秀强;周金杉;杨立生;李德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大多数的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因其抗胆碱能副作用的影响,抑制唾液分泌而出现口干.2006-01-2006-08,笔者采用生脉散加味治疗精神药物所致口干4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紧张性头痛又称肌肉收缩性头痛,多由长期焦虑、紧张或疲劳等因素诱发,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2-2005年,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7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疗效可靠,价格低廉,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不良反应流涎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的依从性.有关资料显示,氯氮平所致流涎的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0%[1],此外便秘的发生率也较高.2005-2006年,我们采用芪黄控涎胶囊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33例(其中18例合并便秘),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欣;郭艳梅;靳士军;张艳敏;刘淑萍;韩彦超;任翠玉;刘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颅内感染是颅底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单纯抗生素治疗容易造成细菌耐药,使炎症不易得到控制.1998-2006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颅底骨折继发颅内感染20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瑞文;米中波;陈瑞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前住院患者服用的中药汤剂多为代煎后冷藏的袋装中药,服药时用热水泡温服用.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服用这种冷藏后泡温(从4℃泡温到约40 ℃)的袋装中药后出现腹中冷痛、喜温、肠鸣、腹泻及喜热饮惧冷饮等.经主治医师检查方药,方中并无导致凉泻的苦寒药.
作者:张平;王云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唐山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始建于1999年11月,由原来的综合中医内科病区发展而来,并兼收呼吸科的患者,于2006年3月呼吸科从消化科分出而独立建科.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汪慰寒(1944-),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全国第 3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汪教授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中医治疗心血管病方面造诣颇深,临证用药每每中病,疗效卓著.我们有幸跟师学习, 获益良多.现将汪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何红涛;武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表现.我国IGT患病率为1.58%~4.67%,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急剧上升,并有低年龄化趋势[1].2002-01-2004-08,笔者采用参芪地黄汤治疗IGT 40例,并与二甲双胍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是指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常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同时发生而致肩部广泛疼痛和广泛粘连、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故又称为五十肩,也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等, 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冬春两季多见,以寒湿地区多见.
作者:李连生;于海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加重期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或)气喘症状的加重,临床除常规抗感染外, 祛痰治疗及促进痰液排出,以确保呼吸道通畅亦是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临床常用沐舒坦进行治疗.2007-01-2007-08,我们采用宣白承气汤加味联合沐舒坦治疗COPD 急性加重期6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文新;张凤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