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作为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本科收治的多为老年患者.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而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当因某种疾病而来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心理上也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恢复健康尤为重要.
作者:杨结;鲁国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唐山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始建于1999年11月,由原来的综合中医内科病区发展而来,并兼收呼吸科的患者,于2006年3月呼吸科从消化科分出而独立建科.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卓毅(1951-),女,教授,主任医师,1976年毕业于成 都中医药大学.现任职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妇科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 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30多年.擅长治疗妇科月经病、带下病、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先兆 流产、习惯性流产、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疾病,尤擅长于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阴道炎(霉 菌性、滴虫性、细菌性、老年性)、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等妇科病症的治疗.并 对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阴道壁囊肿等妇科肿瘤疾病的手术治疗,对不孕症有独特见解及研 究.现将卓毅教授治疗肝郁型月经过少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百苗;柯婵;张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主的慢性肝病[1],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后期腹水为常见并发症,且单用西药疗效不佳.2000-2006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3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改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泽泻颗粒抗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泽泻颗粒低、高剂量组,各9只.模型对照组及泽泻颗粒低、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和一次性动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泽泻颗粒低、高剂量组均予泽泻颗粒灌胃,浓度分别为7.6、15.2 g/kg,灌胃容量 2 mL/kg;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予与泽泻颗粒低剂量组同容量的蒸馏水.从实验第36日开始,每日灌胃1次,共4周.检测实验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主动脉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泽泻颗粒高、低剂量组TC、LDL、S OD给药前后差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泻颗粒低剂量组TG、HDL、MDA给药前后差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泽泻颗粒低剂量组的主动脉内膜增厚程度及结缔组织成分均较模型对照组轻. 结论泽泻颗粒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主要机制.
作者:史俊玲;李凤娥;刘玉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阎艳丽是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 医教学、临床、科研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阎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阎老师临 床擅用经方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临床特征 .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内分泌、代谢及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2001-01-2005-12,我们应用疏肝解郁法治疗肝郁型偏头痛81例,并与氟桂嗪及扶他林治疗79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淑英;梁瑞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压宁冲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贝那普利加压宁冲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30日,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组主要症状消失或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压均平稳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66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压宁冲剂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作者:高宪玺;冯伟;杨宝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是指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常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同时发生而致肩部广泛疼痛和广泛粘连、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故又称为五十肩,也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等, 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冬春两季多见,以寒湿地区多见.
作者:李连生;于海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任琢珊教授是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原保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长,全国第2、3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 40年,学验俱丰,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独具专长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任老师治疗脑出血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魏凤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 1α)的影响,探讨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姜黄素组.正常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他3组喂饲高脂饲料,共4周.第5周开始,姜黄素组、辛伐他汀组分别灌服姜黄素0.571 g/(kg·d)、辛伐他汀5.71 m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以相应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共6周.至 10周末,取静脉血检测TXB2、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TXB2含量明显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姜黄素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TXB2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血浆6-Keto-PGF1α水平姜黄素组高于辛伐他汀组(P<0.01).结论 姜黄素可增加前列环素含量,减少缩血管物质TXA2的分泌,防止血栓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孙玉凤;陈志强;丁奇峰;尹智炜;李红霞;方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变应性鼻炎是五官科临床常见病,主要症状为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常由于气温骤变、粉尘或化学刺激等诱发.2003-2007年 ,我们自拟苍耳鼻鼽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鹏;郭锦桥;苏敬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前针刺对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的研究临床开展较多, 国内针刺手法种类多样,但许多手法很难普及如贺氏针灸三通法、石氏醒脑开窍针法等.20 06-06-2007-02,我们分别观察了临床常规针刺手法、电针刺激及单纯针刺不行针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秀玲;卢宝全;胡国荣;李艳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大多数的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因其抗胆碱能副作用的影响,抑制唾液分泌而出现口干.2006-01-2006-08,笔者采用生脉散加味治疗精神药物所致口干4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疗效可靠,价格低廉,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不良反应流涎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的依从性.有关资料显示,氯氮平所致流涎的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0%[1],此外便秘的发生率也较高.2005-2006年,我们采用芪黄控涎胶囊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33例(其中18例合并便秘),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欣;郭艳梅;靳士军;张艳敏;刘淑萍;韩彦超;任翠玉;刘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头项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中风共济失调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治疗组20例以头项针为手段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20例用传统针刺治疗,每日1次.2组均连续针刺5日,休息2日,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治疗前(发病72 h内),发病第7日、第14日血清VEGF的含量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显率30%,总有效率75%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头项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玉莲;王颖;王立存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药饮片是执业医师防治疾病的药品之一和中成药生产的主要原料.其名称是否规范关系到医患用药的安全和疗效,关系到中成药的质量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誉,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孔增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10%~15%[1],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2004-02-2006-02,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SAP 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冬;张耕;李小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脑梗死后抑郁症(post 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on,PID) 是继发于脑梗死之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或贪睡,思维迟缓,动作缓慢,日常生活能力(ADL)下降,睡眠障碍,无价值感,负罪感或有自杀念头等.它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着消极影响,能明显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患者死亡率[1,2].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表明,卒中后患者普遍存在神经心理学症状,6l%的患者有抑郁症状,其它为激惹33%,饮食障碍33%,兴奋28%,淡漠27% ,焦虑23%,失眠18%等[3].2002-08-2007-04,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氟西汀治疗PID 4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杨宝元教授系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华北煤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唐山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工作严谨,经验丰富.我们有幸跟随杨老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杨老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杨万胜;陈凯;杜红瑶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