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冰;吴沁璇;肖子曾;曾呈茜;曹璐婷;欧阳林旗;杨梦琳
目的 探讨九香虫对生殖系统损伤的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5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模型组、空白组和九香虫高、中、低剂量干预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给予腹腔注射15 mg/kgMnCl2·4H2O建立生殖损伤模型,九香虫组饲料含高、中、低剂量的九香虫,连续8周.观察和检测SD大鼠的生殖能力指标(性行为、大鼠精子数、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模型组的扑捉次数,射精能力,和精子数量较空白组和九香虫中、低剂量干预组明显下降;模型组睾丸、附睾脏器系数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九香虫高剂量干预组;模型组血清中睾酮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和九香虫干预组,而黄体生成素水平则高于空白组和九香虫中剂量干预组.结论 中剂量的九香虫对生殖系统损伤的雄性大鼠生殖功能具有佳保护功效果.
作者:何志全;张莉;凌蕾;孙志诚;侯晓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补脑软胶囊(当归、川芎、黄芪、赤芍等)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鉴别胶囊中的当归、川芎和补骨脂,HPLC法对芍药苷、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有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6∶84);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室温.结果 当归、川芎和补骨脂可以被准确地鉴别.芍药苷、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分别在157.5 ~787.5 μg/mL(r=0.999 6)、10.9 ~ 54.5 μg/mL(r =0.999 6)、8.9~44.5 μg/mL(r=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98.87%、98.56、98.91%(RSD分别为1.7%、2.4%、2.5%,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补脑软胶囊的质量.
作者:李喜香;刘效栓;毕映燕;包强;李季文;李妍怡;潘从泽;张亚会;钱梦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天麻钩藤口腔崩解片(天麻、钩藤、白芍、当归)中天麻素、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天麻素、芍药苷)和320 nm(阿魏酸).结果 天麻素、芍药苷、阿魏酸分别在0.153 ~1.377 μg、0.298 6~2.687 4μg、0.022 68~0.204 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97.9%、97.4%.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复方天麻钩藤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钦青;柴金苗;郭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用循证医学方法Meta分析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交叉核对、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经筛选终纳入12篇关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与对照组比较,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血脂等指标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更具优势,但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陈秋芳;朱晓峰;韩莉;朱诗平;金玲;罗雪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联合运用自乳化释药系统和液固压缩技术增加黄芩苷的溶出度,优选佳处方.方法 以自乳化释药系统(吐温-80—PEG-400—油酸乙酯)为液体赋形剂,微晶纤维素PH-101为载体材料,微粉硅胶200为涂层材料,考察黄芩苷与赋形剂之比和载体材料与涂层材料的质量比(R值),筛选出佳处方,比较与原料药、市售片的溶出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考察药物的晶型转化.结果 黄芩苷与赋形剂之比为25%,R值为15时,在6.4 min内即可使溶出度达到50%.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液固压缩片中主药的特征峰消失.结论 自乳化释药系统和液固压缩技术联用可使黄芩苷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溶出,且释药快速,并使药物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给药.
作者:周维;李小芳;李培培;向志芸;李平;刘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砂仁Amomi Fructus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与其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 GC-MS法建立18批不同产地砂仁挥发油的指纹图谱,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研究其镇痛作用,灰色关联度法研究谱效关系.结果 GC-MS指纹图谱中有7个共有峰,与挥发油的镇痛作用有一定关联(0.858 ~0.718),大小依次为樟脑>乙酸龙脑酯>龙脑>匙叶桉油烯>D-柠檬烯>莰烯>月桂烯.结论 砂仁挥发油的镇痛作用为多组分联合效应的结果.
作者:李生茂;叶强;敖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黏附力测定法第四法(黏着力的测定),检测贴膏剂的质量.方法 研究了66批橡胶膏剂、19批凝胶膏剂和3批贴剂的黏着力,并考察了仪器精密度与通用性、温度、湿度及贴膏剂材料等因素对黏着力方法建立的影响.结果 温度和湿度对黏着力影响相对较大,橡胶膏剂的黏着力差别较大,凝胶膏剂普遍存在黏着力低的问题.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性高,适用于贴膏剂黏着力的检测.
作者:陆继伟;夏晶;仇佳思;任重远;钱忠直;季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挥发油在香芍颗粒中的稳定性.方法 建立测定桉油精的HPLC方法,并以包合物的含油率、包合率、收率、桉油精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水与β-环糊精的比例以及研磨时间,总评“归一值”进行统计分析,薄层层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验证包合物.结果 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8,水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3∶1,研磨60 min.在包合过程中,挥发油的性质未发生改变,其与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结论 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张林;李元波;朱丽萍;张爱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从地锦草40%、70%、95%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中选择适乙醇体积分数,再对该提取物用乙醚、氯仿、水饱和正丁醇和水相进行萃取分离,比较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结果 地锦草95%乙醇提取物的抑制活性较优,再经乙醚萃取获得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强,IC50值为78.8 μg/mL,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其含有较多的酚性成分.乙醚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值为132.9 μg/mL,铁离子还原能力EC50值为76.9 μg/mL,羟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值为182.7 μg/mL,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EC50值为31.3 μg/mL.结论 地锦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物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郑巧;杨二磊;朱影;屠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生甘草、炙甘草中5个黄酮(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一个三萜类(甘草酸铵)成分的含有量.方法 甘草甲醇提取液分析采用Hyperclone ODS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乙腈-0.2%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结果 与生甘草相比,炙甘草中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异甘草苷的含有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前3个成分降低程度较为明显.结论 甘草蜜炙过程中苷类成分发生了水解,由于其极性较低,导致难以煎出,故甘草素、异甘草素的含有量未明显升高.
作者:周倩;戴衍朋;王亮;郭威;周洪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关苍术、白术及苍术的血中移行成分.方法 HPLC法比较空白血清、含药血清和甲醇提取液的色谱峰,确定灌服关苍术、白术、苍术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 以240 nm为紫外检测波长时,关苍术和白术药材中有3个相似成分进入血液;以340 nm为紫外检测波长时,有1个相似成分.结论 关苍术的血中移行成分和白术比较接近,而与苍术有较大差异.
作者:李纯璞;张善玉;金英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化瘀汤(蒲公英、鱼腥草、苦参等)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清热解毒化瘀汤)、西药组(异维A酸软胶囊)、联合组(清热解毒化瘀汤+异维A酸软胶囊)各45例,治疗时间均为28 d.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等皮损数量变化和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中药组80.00%、西药组77.78%(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在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等皮损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皮损数量明显低于中药组、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2、3个月,联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瘀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及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周萍;江琼;曾志华;李风华;周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药狼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未明确其植物基原,导致其药材来源产生了一些混乱.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对该植物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梳理,并对当前药材基原的确定提出建议.
作者:黄和平;王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鹿药Smitacina japonica A.Gray根茎及根的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鹿药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色谱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然后,MTT法考察其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入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的抑制作用.结果 从中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5-烯-3β,12,17α,22ξ,26-五醇-12-O-乙酰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薯蓣皂苷(2)、(25R)-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3).其中,化合物1对SPC-A1细胞、化合物3对Caco-2和MCF-7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对Caco-2细胞有抑制作用.结论 首次从鹿药中分离得到3个甾体皂苷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赵淑杰;洪波;韩忠明;杨利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新化合物L-缬氨酸薯蓣皂苷元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建立RP-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的L-缬氨酸薯蓣皂苷元酯,考察经灌胃和静脉给予40 mg/kg该成分后血药浓度的变化.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 灌胃组大鼠的Cmax为(9.8±0.5) μg/mL,Tmax为(32.9±5.7) min,T1/2为(60.1-10.2) min,AUC为(1.5±0.4)×103 μg·min/mL;静脉注射组的T1/2为(74.6±16.5) min,AUC为(1.2±0.3)×104μg·min/mL.结论 L-缬氨酸薯蓣皂苷元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2.5%,高于文献报道4.3%.
作者:李阔;何忠梅;陈红岩;祝洪艳;赵岩;郜玉钢;杨鹤;张连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三味龙胆花片(白花龙胆、甘草、蜂蜜)中龙胆苦苷及獐牙菜苦苷的含有量.方法 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40 nm.结果 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分别在20.1~201.0 ng (r=0.999 9)和19.76 ~ 197.6 ng(r=0.999 9)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3%和100.8%,RSD值分别为1.65%和2.0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三味龙胆花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继英;吴亮;徐傅能;张静波;陈瑾;何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铁包金Berchemia lineata在血清、血浆、尿液及粪便中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体内定性分析.方法 大鼠灌胃铁包金水提物后,建立血清、血浆、尿液、粪便中的HPLC指纹图谱,并比较其相似度.结果 与给药前的指纹图谱相比,9个移行成分以原型入血,7个入尿,2个入粪便.结论 铁包金中的大部分成分以原型入血,然后被肾脏代谢,进入尿液.
作者:彭梅;严志孟;杨娟;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通草等)中甘草苷、细辛脂素和桂皮醛含有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分析采用Symmetry(R)Shie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0.05%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甘草苷237 nm、细辛脂素和桂皮醛287 nm;柱温35 ℃.结果 甘草苷、细辛脂素和桂皮醛分别在4.042~40.42 μg/mL、0.196 0~19.60 μg/mL和10.08~ 100.8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在96.7% ~ 97.0%之间.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完善当归四逆汤的质量标准.
作者:陈瑛;付正丰;方应权;岳秀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基于6种酯型生物碱含有量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蒸制附片.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鲜附片、生附片、浸附片中3种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和3种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中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有量.结果 蒸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有量迅速减少,而单酯型生物碱的含有量迅速增加,然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但随蒸制时间延长会逐渐降低.结论 鲜附片更适合进行蒸制,蒸制时间以4~10h为宜.
作者:谭茂兰;黄勤挽;肖芳;范润勇;王智磊;易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及其水提醇溶部位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再行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且空腹血糖(FBG)≥16.7mmol/L的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六味地黄汤组和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溶部位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30 d后,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Irs2)、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六味地黄汤及其水提醇溶部位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FBG值及FINS水平,增强了T2DM大鼠脂肪组织Irs2、Pi3k、Akt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调节T2DM大鼠脂肪组织PI3 K/Akt信号通路来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其水提醇溶部位为该方调节PI3 K/Akt信号通路的药效物质之一.
作者:戴冰;吴沁璇;肖子曾;曾呈茜;曹璐婷;欧阳林旗;杨梦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