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活血方与其组方药材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王紫燕;张梅;李春沁;刘美琳;董佳悦;穆敏婕;谢学军

关键词:补肾活血方, 组方药材, 指纹图谱, HPLC-DAD-ELSD
摘要:目的 建立补肾活血方(地黄、丹参、葛根、人参)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研究该方与其组方药材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HPLC-DAD-ELSD法建立复方及各单味药材指纹图谱,以色谱峰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信息为考察指标.结果 补肾活血方HPLC-DAD-ELSD指纹图谱中标定了35个共有峰,其中有10个色谱峰来自丹参,9个来自葛根,9个来自人参,地黄对共有峰的贡献不明显.另外,1个色谱峰为丹参和葛根共有,6个色谱峰不能明确其来源.结论 HPLC-DAD建立的指纹图谱反映丹参和葛根中化学成分的相似度较高(均大于0.8),而HPLC-ELSD建立的指纹图谱反映人参中化学成分的相似度相对偏低.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贴膏剂黏着力测定法研究

    目的 应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黏附力测定法第四法(黏着力的测定),检测贴膏剂的质量.方法 研究了66批橡胶膏剂、19批凝胶膏剂和3批贴剂的黏着力,并考察了仪器精密度与通用性、温度、湿度及贴膏剂材料等因素对黏着力方法建立的影响.结果 温度和湿度对黏着力影响相对较大,橡胶膏剂的黏着力差别较大,凝胶膏剂普遍存在黏着力低的问题.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性高,适用于贴膏剂黏着力的检测.

    作者:陆继伟;夏晶;仇佳思;任重远;钱忠直;季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苍术、白术及苍术血中移行成分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关苍术、白术及苍术的血中移行成分.方法 HPLC法比较空白血清、含药血清和甲醇提取液的色谱峰,确定灌服关苍术、白术、苍术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 以240 nm为紫外检测波长时,关苍术和白术药材中有3个相似成分进入血液;以340 nm为紫外检测波长时,有1个相似成分.结论 关苍术的血中移行成分和白术比较接近,而与苍术有较大差异.

    作者:李纯璞;张善玉;金英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锡类散治疗Ⅰ期、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锡类散治疗Ⅰ期、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Ⅰ期、Ⅱ期肛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锡类散外用药治疗,对照组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出血积分及愈合天数.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为85.0%和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积分分级及VA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锡类散治疗Ⅰ期、Ⅱ期肛裂,可有效改善出血症状,降低肛门疼痛,促进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徐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α-细辛脑长循环纳米粒制备工艺

    目的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聚山梨酯80修饰的α-细辛脑长循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 以MPEG-PLGA的浓度、MPEG-PLGA与药物的比例和F68的浓度为考察因素,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进行实验安排,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效应面法预测佳工艺条件.结果 各指标的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95.82±3.41) nm,包封率为(87.50±1.72)%,载药量为(14.44±0.81)%.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α-细辛脑纳米粒的工艺优化,所建立数学模型的预测性良好.

    作者:臧巧真;唐涛;龙凯花;王春柳;辛永洁;李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当归四逆汤中3种有效成分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通草等)中甘草苷、细辛脂素和桂皮醛含有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分析采用Symmetry(R)Shie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0.05%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甘草苷237 nm、细辛脂素和桂皮醛287 nm;柱温35 ℃.结果 甘草苷、细辛脂素和桂皮醛分别在4.042~40.42 μg/mL、0.196 0~19.60 μg/mL和10.08~ 100.8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在96.7% ~ 97.0%之间.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完善当归四逆汤的质量标准.

    作者:陈瑛;付正丰;方应权;岳秀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通心络胶囊具有血液、血管、心脏三重保护作用,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通心络胶囊通过调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斑块等多种机制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综述通心络胶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蓉;张肖;常丽萍;王宏涛;贾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灵芝发酵川芎产物的抑菌性试验

    目的 研究川芎和灵芎菌质粗提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供试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用水、75%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和丙酮等5种溶剂分别对川芎和灵芎菌质(灵芝发酵川芎产物)进行提取,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青霉5种菌作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川芎和灵芎菌质粗提液对供试菌的抑菌作用,并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灵芎菌质的水和95%乙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极显著优于川芎(P<0.01);75%乙醇和丙酮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极显著优于川芎(P<0.01),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优于川芎(P<0.05);灵芎菌质的95%乙醇提取液对青霉的抑菌作用极显著优于川芎(P<0.01),丙酮提取液对青霉的抑菌作用优于川芎(P<0.05);灵芎菌质的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显著优于川芎(P<0.01).结论 灵芎菌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相对优于川芎.

    作者:高慧娟;景凤;潘媛;黄金梅;曹艳茹;罗霞;张芬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西洋参茎叶皂苷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西洋参茎叶皂苷(PQS)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分别灌胃给予200 mg/(kg·d)和100 mg/(kg·d)PQS,15d后,采用Longa改良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计算PQS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检测PQS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评价PQS对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有量的影响.结果 PQS可以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梗塞面积比(P<0.05或P<0.01);PQS也可以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IL-1O水平(P<0.01);同时,PQS能够升高脑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降低MDA含有量(P<0.01).结论 PQS预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弱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损伤,该作用与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刘松;金梅香;谭兴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雷公藤制剂抑制小鼠耳肿胀谱效关系研究

    目的 考察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及抗炎药效,并分析指纹图谱与抗炎药效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得到11个共有峰;选择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进行抗炎药效学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11个共有峰与其抗炎药效的相关性.结果 各厂家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峰数目和大小差异较大且均有抗炎作用;构建了雷公藤多苷片“谱-效”模型,各共有峰与抗炎药效的关联度均大于0.5,其中9号峰和6号峰对药效的贡献较大(关联度均大于0.77),各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为:9>6>3 >5>1=10>4>8 >2=11 >7.结论 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指纹图谱不同,抗炎药效亦不同,其是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群综合作用的结果,将两者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各峰与药效的关联度不等,对药效的贡献强弱不同.

    作者:刘雪梅;林兵;刘志宏;杨丽娜;池婕;宋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汤及其水提醇溶部位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及其水提醇溶部位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再行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且空腹血糖(FBG)≥16.7mmol/L的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六味地黄汤组和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溶部位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30 d后,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Irs2)、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六味地黄汤及其水提醇溶部位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FBG值及FINS水平,增强了T2DM大鼠脂肪组织Irs2、Pi3k、Akt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调节T2DM大鼠脂肪组织PI3 K/Akt信号通路来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其水提醇溶部位为该方调节PI3 K/Akt信号通路的药效物质之一.

    作者:戴冰;吴沁璇;肖子曾;曾呈茜;曹璐婷;欧阳林旗;杨梦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H依赖型黄芩苷纳米晶体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目的 制备pH依赖型黄芩苷纳米晶体结肠靶向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包衣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探头超声联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用流化床干燥法固化成纳米晶体微丸,并考察其再分散后的粒径、Zeta电位和多分散指数.然后,将上述纳米晶体微丸进行流化床包衣,以微丸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包衣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黄芩苷纳米晶体微丸再分散后,平均粒径为(281.90±10.56) nm,多分散指数(PI)为(0.195 1 ±0.043 2),Zeta电位为(-31.7 ±2.1)mV.优包衣处方为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8%的柠檬酸三乙酯(TEC)为增塑剂,50%的滑石粉为抗黏剂,包衣增重量为15%.所制得的黄芩苷纳米晶体结肠靶向微丸在人工胃液2h、小肠液4h中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3%,而在人工结肠液4h中达93%.结论 该制剂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释药性能.

    作者:程玲;郑娟;沈刚;邱玲;李娟娟;张利红;武娜;韩晋;袁海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葛根素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

    目的 筛选葛根素凝胶膏剂的优处方.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以感官指标、初黏力、持黏力为评价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优选出葛根素凝胶膏剂的佳基质配方.然后,利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优选佳透皮吸收促进剂.结果 葛根素凝胶膏剂的优处方为CMC-Na-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葛根素-氮酮为0.02∶ 4∶0.75∶3∶0.25∶0.25.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促渗效果依次为氮酮>二甲基亚砜>冰片,故氮酮为佳透皮促进剂,透皮速率为56.246 μg/(cm2·h).结论 以优处方制得的葛根素凝胶膏剂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及皮肤渗透性.

    作者:勾怡娜;张宁;陈贤金;刘建利;房敏峰;刘竹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瘀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化瘀汤(蒲公英、鱼腥草、苦参等)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清热解毒化瘀汤)、西药组(异维A酸软胶囊)、联合组(清热解毒化瘀汤+异维A酸软胶囊)各45例,治疗时间均为28 d.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等皮损数量变化和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中药组80.00%、西药组77.78%(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在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等皮损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皮损数量明显低于中药组、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2、3个月,联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瘀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及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周萍;江琼;曾志华;李风华;周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目的 制备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并与苦参碱普通脂质体比较.方法 以1,2-丙二醇为膜柔软剂,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其药剂学性质,采用葡聚糖凝胶G50分离脂质体,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对苦参碱的包封率.结果 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外观为椭球形或圆球形,粒径为219.2 nm,表面电位为-48.5 mV,其包封率(80.48±1.82)%是普通脂质体(50.79±2.24)%的1.58倍.结论 薄膜分散法制备的纳米柔性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对苦参碱具有更好的包封效果,而且稳定性较理想,可作为苦参碱的一种新型给药载体.

    作者:赵宁;李伟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鹿药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目的 研究鹿药Smitacina japonica A.Gray根茎及根的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鹿药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色谱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然后,MTT法考察其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入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的抑制作用.结果 从中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5-烯-3β,12,17α,22ξ,26-五醇-12-O-乙酰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薯蓣皂苷(2)、(25R)-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3).其中,化合物1对SPC-A1细胞、化合物3对Caco-2和MCF-7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对Caco-2细胞有抑制作用.结论 首次从鹿药中分离得到3个甾体皂苷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赵淑杰;洪波;韩忠明;杨利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热毒宁与利巴韦林比较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热毒宁与利巴韦林比较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关于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比较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eontroll trials,RCTs),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4月29日.由两位评价者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6个研究,共978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利巴韦林相比,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 =3.51,95% CI (2.40,5.15)],明显缩短咽痛消退时间[MD=-2.01,95% CI(-2.66,-1.36)],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退热时间[MD=-1.11,95% CI(-2.34,0.13)]、止咳时间[MD=0.58,95% CI(-0.61,1.76)]、鼻噻流涕消退时间[MD=-0.42,95% CI(-1.12,0.28)]以及咽部充血消退时间[MD =0.18,95% CI(-1.99,2.35)]上与利巴韦林组比较,临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两种药物可能存在治疗互补关系,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但这一研究提示需要严格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实验加以验证.

    作者:郭震浪;苏振宁;王正飞;罗晓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地锦草提取物对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从地锦草40%、70%、95%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中选择适乙醇体积分数,再对该提取物用乙醚、氯仿、水饱和正丁醇和水相进行萃取分离,比较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结果 地锦草95%乙醇提取物的抑制活性较优,再经乙醚萃取获得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强,IC50值为78.8 μg/mL,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其含有较多的酚性成分.乙醚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值为132.9 μg/mL,铁离子还原能力EC50值为76.9 μg/mL,羟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值为182.7 μg/mL,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EC50值为31.3 μg/mL.结论 地锦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物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郑巧;杨二磊;朱影;屠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脑软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建立补脑软胶囊(当归、川芎、黄芪、赤芍等)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鉴别胶囊中的当归、川芎和补骨脂,HPLC法对芍药苷、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有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6∶84);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室温.结果 当归、川芎和补骨脂可以被准确地鉴别.芍药苷、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分别在157.5 ~787.5 μg/mL(r=0.999 6)、10.9 ~ 54.5 μg/mL(r =0.999 6)、8.9~44.5 μg/mL(r=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98.87%、98.56、98.91%(RSD分别为1.7%、2.4%、2.5%,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补脑软胶囊的质量.

    作者:李喜香;刘效栓;毕映燕;包强;李季文;李妍怡;潘从泽;张亚会;钱梦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

    总结、归纳近年来一测多评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实例,探讨其在中药不同类型成分定量分析中的新研究进展.该方法采用易得、价廉的对照品来测定多个活性成分,适合中药多成分、多功效作用的评价模式,其简单、可行,将有利于提高中药质量控制的水平.

    作者:王欣;覃瑶;王德江;卿大双;姚林才;李隆云;罗维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甘草中5种三萜皂苷的同时测定及主成分分析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产于中国内蒙古、新疆、甘肃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甘草中甘草皂苷M3、22β-乙酰甘草酸、甘草皂苷G2、甘草酸和乌拉尔甘草皂苷B的含有量.方法 甘草6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然后,主成分分析(PCA)法对11批甘草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类.结果 这5个成分均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 ~100.5%.而且,甘草酸和乌拉尔甘草皂苷B对其质量有显著影响.另外,可将内蒙古、新疆、甘肃产区的乌拉尔甘草与乌兹别克斯坦产区进行区分,但不能明显表征这3个中国产区的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准确,可为甘草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方诗琦;瞿其扬;仲欢欢;李存玉;彭国平;郑云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