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陆兔林;黄致君;毛春芹;胡俊扬;蔡宝昌

关键词:莪术, 炮制, 挥发油, 定量测定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主要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掩)牛儿酮和β-榄香烯的影响.方法 以药典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生、醋炙和醋煮莪术饮片中的挥发油,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莪术二酮、莪术醇、(抛)牛儿酮和β-榄香烯.色谱柱为依利特ODS-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 ~ 30 min,40%~60%(A),30~40 min,60%~80% (A),40~60 min,80%~90% (A);进样量10μL;柱温25℃;体积流量1.O mL/min;检测波长214 nm.结果 与生品相比,莪术的醋煮品和醋炙品挥发油及其4种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莪术醋炙品高于醋煮品.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定量测定方法可用于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活性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为莪术饮片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齐墩果酸型皂苷药理活性研究

    齐墩果酸型皂苷是以齐墩果酸为苷元的五环三萜类皂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天然的齐墩果酸型皂苷从结构上分为三个系列:3-单糖链齐墩果酸型皂苷,28-单糖链齐墩果酸型皂苷,3.28-双糖链齐墩果酸型皂苷.齐墩果酸型皂苷糖链结构和连接位置的不同与其药理活性有着密切联系,齐墩果酸型皂苷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理活性,如在抗肿瘤、降血糖、保肝活性等方面比游离的苷元齐墩果酸更为明显.因此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齐墩果酸型皂苷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

    作者:曲正义;刘宏群;郑培和;姚春林;王英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杏香兔耳风提取物基本理化性质研究

    目的 以绿原酸、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基李宁酸为指标,考察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表观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及在高温高湿强光照射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法及摇瓶法分别测定4个指标成分的质量浓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重量法测定提取物的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37℃下,介质的pH值越大,提取物和4个指标成分的表观溶解度越大,但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越小.绿原酸的水溶性好,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脂溶性好.高温高湿强光照射条件下,4个指标成分均不稳定,由此可推测该提取物对光湿热较敏感.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准确测定杏香兔耳风提取物及其指标成分的表观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剂型设计以及其他药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徐兰;何双凤;孙勇兵;张武岗;苏丹;何雁;罗晓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四妙君逸软膏与散剂离体透皮特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四妙君逸软膏与散剂两种剂型的经皮渗透特性差异.方法 以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透皮接收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有量.比较两种剂型透皮速度、透皮量与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四妙君逸软膏经皮渗透量远远高于散剂,24h软膏透皮量是散剂的1.876倍,软膏透皮大量是散剂的2.295倍,皮内储存量是散剂的3.715倍,透皮速度小于散剂.结论四妙君逸软膏各项透皮参数满足临床治疗需要,透皮特性优于四妙君逸散剂;每天用药一次或给药间隔时间确定为24h,科学、合理、可行.

    作者:何群;韩军涛;陈光宇;何永恒;周逸群;李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狗脊炮制品中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分的筛选

    目的 筛选狗脊炮制品正丁醇萃取物中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组分;探索狗脊抗骨质疏松的机理及具体有效组分.方法 将狗脊炮制品正丁醇萃取物的三氯甲烷-甲醇洗脱部分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AKP酶活性.结果 通过各组分与细胞共同培养,其中极性偏大的组分对细胞增殖作用较强,尤以三氯甲烷-甲醇3:1组和3:1-D组作用强,且促进AKP活性也强.结论 能够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AKP酶活性的有效成分可能存在于极性较大的3:1-D组中,并且推测可能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机理来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作者:于海涛;李慧;章琦;鞠成国;贾天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白桑叶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白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桑叶中分离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茄尼醇(2)、(6S,9R)-6-羟基-3-氧代-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3)、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3-O-β-D-葡萄糖苷(4)、5,5'-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5)、腺苷(6)、3β-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醇-2α-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槐糖苷(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东茛菪苷(10)、icariside B(11)、术犀草素-7-O-β-D-葡萄精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东莨菪内酯(1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5)、马栗树皮素-7.O-β-D-葡萄糖苷(16)、左旋丁香树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7).结论 化合物2、4、5、6、7、8、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明;陈城城;杨森桥;张树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9种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

    目的 测定9种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5μm,4.6mm×150 mm)色谱柱;20 mmol/L乙酸铵-乙腈(30:70,v/v)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三者在0.01-3.00μg/m L质量浓度内线性范围良好,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3种化合物的日内精密度RSD<15%,准确度为85%~1156.结论 建立的测定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方法符合化学样品测定要求,能准确测定样品中目标物.

    作者:张亮;彭朋;张新峰;刘松灿;贺敏;蒋健;裘福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桃核承气缓释片的制备研究

    目的 优选桃核承气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并探讨其释药机理.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大黄酸、大黄素的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L值为指标,优选HPMC、乳糖和MCC用量,并对释药曲线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 桃核承气缓释片优化制备工艺为HPMC的用量为15%,乳糖用量为1%,MCC的用量为5%;其释药模型为Higuchi方程.结论 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稳定;释放度数据较稳定,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作者:刘文;杜清;徐剑;汤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主要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掩)牛儿酮和β-榄香烯的影响.方法 以药典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生、醋炙和醋煮莪术饮片中的挥发油,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莪术二酮、莪术醇、(抛)牛儿酮和β-榄香烯.色谱柱为依利特ODS-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 ~ 30 min,40%~60%(A),30~40 min,60%~80% (A),40~60 min,80%~90% (A);进样量10μL;柱温25℃;体积流量1.O mL/min;检测波长214 nm.结果 与生品相比,莪术的醋煮品和醋炙品挥发油及其4种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莪术醋炙品高于醋煮品.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定量测定方法可用于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活性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为莪术饮片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陆兔林;黄致君;毛春芹;胡俊扬;蔡宝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干燥工艺干姜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目的 建立不同干燥工艺干姜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指纹图谱,为干姜的干燥工艺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生姜,晒干、晾干、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干姜的甲醇超声提取液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分析各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 建立了10批不同干燥工艺干姜药材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标定了15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6、8、10-姜酚3个色谱峰;10批干姜药材的相似度为0.980 ~0.997.结论 干姜炮制工艺以晾干和60℃真空干燥为宜.

    作者:韩燕全;洪燕;左冬;陈杨;罗欢;夏伦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灯盏花素凝胶剂透皮吸收的影响

    目的 通过动物离体透皮吸收试验,选择灯盏花素凝胶剂中佳透皮吸收促进剂.并拟合出灯盏花素凝胶剂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程.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以离体鼠皮为屏障,优选接受介质的种类,研究不同浓度、种类及联合促进剂对灯盏花素凝胶剂透皮的影响.结果 优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为氮酮1.5%.佳处方的动力学方程为:Q=0.163 0t-0.071 5(r=0.998 2),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结论 1.5%的氮酮作为灯盏花素凝胶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效果良好,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方睿;张海鸣;王成芳;费超;杜树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萆薢分清丸治疗中年男性ⅢA型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萆薢分清丸治疗中年男性ⅢA型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108例中年男性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萆薢分清丸,对照组给予舍尼通,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萆薢分清丸治疗中年男性ⅢA型前列腺炎,药效明显.

    作者:郁超;何晓锋;陈磊;周智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金银花复方制剂对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金银花复方制剂对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将经筛选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银花复方制剂13.50 g/kg组、金银花复方制剂27.0 g/kg组和地奥心血康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其它各组分别灌服金银花复方制剂13.50 g/kg、金银花复方制剂27.0 g/kg及地奥心血康溶液0.39 g/kg,连续给药20 d.于末次给药45 min后,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监护并用心电图机记录注射Pit后15 s、30 s时的T波及心率变化.心脏取血,检测血清中LDH、SOD、SDH活性以及MDA、NO水平,同时测定心肌组织中SOD、SDH活性以及MDA、NO水平.结果 金银花复方制剂显著对抗Pit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T波及心率改变;明显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LDH活性及MDA水平,增加血清和心肌组织SOD、SDH活性及NO水平.结论 金银花复方制剂对Pit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方宇辉;陈正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槲皮素传递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性能研究

    目的 制备不同处方成分的槲皮素传递体,并对其进行体外透皮性能的比较.方法 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分别由三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去氧胆酸纳、Brij-30、Tween80)组成的槲皮素传递体,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SD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和皮内中槲皮素的含有量,考察其透皮效率以及在皮肤中的滞留情况.结果 三种处方的传递体及对照组24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2.88±0.29) μg/cm2、(2.71±0.22) μg,/cm2、(2.81 ±0.19) μg/cm2、(0.72±0.07)μg/cm2.传递体中药物累积透过量和皮内滞留量明显高于药物的丙二醇溶液,并且传递体1的活性皮肤层的药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传递体.结论 槲皮素传递体的制备工艺可行,且以传递体为载体,可以促进槲皮素的透皮转运及增加皮内的药物滞留量.

    作者:胡英;许娇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前列泰片盐酸水苏碱定量测定方法改进

    目的 改进前列泰片药品标准盐酸水苏碱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扫描法(TLCS法);供试品溶液制备中将1%盐酸甲醇溶液提取调整为甲醇溶液提取;对照品质量浓度由1 mg/mL调整为2 mg/mL,点样量为2μL和4μL;供试品点样量由2μL调整为4 μL;显色条件改为薄层板在105℃加热15 min,放冷,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1)的混合液显色.结果盐酸水苏碱在2.284~ 11.4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对照品斑点与供试品斑点显色更加清晰、集中,分离度、稳定性、重复性好.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提升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有效地控制前列泰片的质量.

    作者:汪爱霞;张惠萍;安双生;范富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江边一碗水的药用研究概况

    江边一碗水来源于小檗科植物南方山荷叶、八角莲及六角莲等的干燥根茎,历代本草专著均以鬼臼之名将其收载.因该类植物品种多样,异名繁多,成分复杂且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故本文对其基源、成分、药理和临床应用等进行了全面概述,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该类药材提供资料依据,以促进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韩腾飞;董浩;程亮;危红华;李莎莎;宋艳丽;郝保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骨康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建立骨康胶囊(淫羊藿、骨碎补等)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淫羊藿和骨碎补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淫羊藿苷和柚皮苷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SinoChrom ODS-BP(5μm,4.6 mm× 250 mm);流动相为乙腈-4%的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和283 rm.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266~2.6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0%,RSD为1.27%;柚皮苷进样量在0.099~0.99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0%,RSD为1.4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重复性好,可作为本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万婷;熊富良;高文天;冯井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少腹逐瘀丸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少腹逐瘀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孕三烯酮组、少腹逐瘀丸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给药30 d后,观察形态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血浆血栓烷B2 (TXB2)、6-酮-前列腺素F1α (6-Keto-PGF1α)水平.结果 少腹逐瘀丸能够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并能明显降低血清E2水平(P<0.05),使血清P水平也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降低大鼠血浆TXB2、血清MDA水平(P<0.01),显著升高血浆6-Keto-PGF1α、血清SOD水平(P<0.01).结论 少腹逐瘀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治疗作用.

    作者:刘姣;贺克;李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防已黄芪汤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测定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白术、甘草)中甲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2,2-二苯基-1-苦味基肼自由基清除(DPPH)实验、还原力实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清除DPPH活性研究表明,甲醇提取物与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还原能力实验证明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只略低于甲醇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结果则表明两种提取物均具有很高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及三氯甲烷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

    作者:张珂;肖娅萍;邵显会;王晶;梁晓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六神丸体内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目的 研究六神丸对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影响.方法 选用小鼠S180实体瘤、裸鼠BEL-7402人移植性肝癌瘤2种肿瘤的动物模型,考察六神丸对在体动物的抗肿瘤作用.六神丸选用低(75 mg/kg)、中(150mg/kg)、高(300mg/kg)3个剂量,以紫杉醇注射液作为阳性对照药,结果 1、对小鼠S180实体瘤动物模型影响,六神丸连续灌胃给药14d,高、中剂量组肿瘤质量均显著减小(P<0.01或P<0.05),且肿瘤质量抑瘤率均大于306,抑瘤率范围在35.1%~47.8%,表明六种丸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肿瘤生长的作用.2、对裸鼠BEL-7402人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影响,六神丸连续灌胃给药14d,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相对肿瘤体积(RTV)均出现了显著减小(P<0.001),相对肿瘤增殖率(T/C)分别为39.0%,38.1%,均小于40%,显示出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结论 六神丸对小鼠S180实体瘤、人移植性肝癌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蔡国琴;张聪;郑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物质基础研究

    目的 研究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生物碱Ⅰ组分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半制备ODS反相柱色谱现代分离技术与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生物碱Ⅰ组分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吴茱萸碱(1)、13-methyl-13H-indolo [2',3':3,4] pyrido [2,1-b] quinazolin-5-one(2)、吴茱萸碱(3)、吴茱萸次碱(4)、羟基吴茱萸碱(5)、二氢吴茱萸新碱(6)、吴茱萸新碱(7)、1-甲基-2- (6z,9z) -10-十五二烯基-4(1H)-喹诺酮(8).结论 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的物质基础有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成分.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志欣;孟永海;王秋红;杨炳友;匡海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