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护理干预联合早期饮水疗法预防产后尿潴留效果观察

萧桂冰;张翠琼;陈健飞;何桂华;刘娟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 产后护理, 早期饮水, 尿潴留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早期饮水疗法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9月阴道分娩符合条件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联合早期护理干预;选取2016年10~12月阴道分娩符合条件的产妇15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饮水疗法.比较两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排尿有效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联合早期饮水疗法,可缩短首次排尿时间,提高排尿有效率,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神经电刺激分娩镇痛与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神经电刺激分娩镇痛与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为确定佳分娩镇痛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经阴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措施不同分为经皮神经电刺激组、硬膜外组、对照组.比较三组产妇在宫口扩张不同程度时的疼痛分值、第二产程运动阻滞评分、分娩满意度及分娩结局等.结果:经皮神经电刺激组、硬膜外组在宫口扩张5~6 cm、6~8 cm、8~10 cm时疼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皮神经电刺激组、硬膜外组在宫口扩张5~6 cm时的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口扩张6~8 cm、8~10 cm时的疼痛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第一、二产程时间,运动阻滞,分娩满意度,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与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而经皮神经电刺激分娩镇痛具有运动阻滞程度轻、缩短第一产程、不延长第二产程、不增加器械助产率等优点,具有非药物性、无创伤性、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珊珊;于秀荣;李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模板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投影穿刺活检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模板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投影穿刺活检(TTMB)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预行TTMB患者按穿刺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TTMB围术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穿刺完成情况,穿刺时、穿刺回室即刻、穿刺后1h疼痛评分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疼痛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穿刺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TTMB患者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疼痛,确保手术成功.

    作者:曾燕;袁晓红;赵静燕;丁雪飞;丁绪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合并脾功能亢进行脾动脉栓塞术联合经腹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临床护理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脾大、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增生,可出现贫血,感染和出血倾向,患者手术耐受力较差,风险较大.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到脾动脉,注入栓塞剂,阻断脾脏的部分血供,使部分脾脏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达到部分脾脏切除的目的[1]. PSE引起部分脾实质栓塞、坏死,使脾体积缩小,削弱了脾脏吞噬和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并可使脾内血管床减少,血细胞潴留减少,从而使外周血细胞计数升高,同时还保留部分脾脏的免疫功能,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2]. 但术后并发症多,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整体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2018年7月,我科收治1例子宫肌瘤合并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的患者,给予脾动脉栓塞术后行经腹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经治疗和相应护理后痊愈.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亭;许芸芸;孙秀梅;王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选取2016年1月前30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常规护理程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抢救反应时间、现场救治所用时间、转入急诊科所需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进行护理,能有效提升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志芹;毕淑娟;吴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标准化管理效果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标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10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采取人工气道常规管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55例采取人工气道标准化管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开展标准化管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病死情况的发生,缩短ICU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方政晗;姚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以照护经验为导向的预见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和情感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照护经验为导向的预见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和情感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42例阴道分娩产妇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为研究组,在传统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以照护经验为导向的预见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并记录产后出血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产妇在分娩前和分娩后2 d负性情绪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产妇中引入以照护经验为导向的预见干预,能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改善其情感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盈;孙芳;朱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体位护理联合导乐仪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联合导乐仪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分娩质量.方法:将2016年5~10月的115例胎位异常分娩产妇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4月的115例胎位异常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采用体位护理联合导乐仪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矫正胎位异常有效率、临床分娩方法、妊娠结果、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分娩时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和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护理联合导乐仪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矫正胎位异常,提高分娩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昆;熊怡;曹丽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胸痛急救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痛急救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将胸痛中心收治的49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胸痛护士的参与分为观察组242例和对照组251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分诊、FMC2B、首份心电图、D2B、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Ridit检验,观察组满意度等级和总体疗效等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预检分诊设置胸痛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并贯穿整个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绿色通道,可以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泽华;唐邵辉;谢红珍;徐婷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内热针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0例慢性软组织疼痛患者在进行内热针治疗前后给予护理干预,包括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配合,记录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热针治疗,1周治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92.67%(55/60);2周治愈率为41.67%,总有效率为95.00%(57/60).治疗中、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治疗护理给予肯定,满意度较高.结论:对内热针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患者给予有效护理配合,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和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莉红;王梅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复发性流产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119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水平社会支持患者的应对方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处于中间水平;不同水平的社会支持患者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每月个人收入是影响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的主要因素;消极应对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提示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重点关注低水平社会支持的患者,提高其治疗信心.

    作者:叶燕珊;肖俊英;陈巧平;肖丽;欧阳才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5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托肛保护会阴方式,观察组产妇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自然分娩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裂伤,提高自然分娩的安全性.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肠内免疫营养与全素营养疗法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肠内免疫营养与全素营养疗法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8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患者术后护理中营养疗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中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护理中选择全素营养疗法实施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水平变化、营养状况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G)、人血白蛋白(ALB)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IgA、IgM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营养干预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给予肠内免疫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庞增粉;刘玉萍;李灵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耳穴压豆配合穴位埋针促进择期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配合穴位埋针促进择期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12月30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加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针,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泌乳始动时间、泌乳有效率、纯母乳喂养率、乳房胀痛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有效率、纯母乳喂养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埋针能够促进择期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提高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减轻产妇乳房胀痛,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张佳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3 d自我效能感、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危机评估量表评分均优于同组术前和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可提高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其心理危机感.

    作者:徐翠平;黄柳媚;何秀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照顾者应用希望理论认知干预对脊柱损伤截瘫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照顾者应用希望理论认知干预对脊柱损伤截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脊柱损伤截瘫患者按入组序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照顾者出院后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照顾者希望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照顾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研究组干预后总体健康、活力、情感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情感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照顾者应用希望理论认知干预有助于改善脊柱损伤截瘫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丛波;郑田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自护性参与对腺体样肥大手术患儿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护性参与对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月5月收治的40例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及家属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腺样体肥大手术患者及家属分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自护性参与.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能力、患儿焦虑情绪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家属在疾病知识、手术知识、饮食管理、术后护理、药物管理等方面的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护性参与有利于提高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儿焦虑情绪,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作者:彭华;张新华;姬文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链式亲情护理模式配合家庭访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链式亲情护理模式配合家庭访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链式亲情护理模式配合家庭访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生活质量测评表(HRQOL)评分及巴塞尔(BI)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BI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BI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亲情护理模式配合家庭访视对可改善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

    作者:鲁玲丽;徐冬梅;叶亚明;贺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126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执行常规护理的57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将实施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的69例产妇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护理前后产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产妇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文娟;卢颖兰;曾婷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耳鼻喉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春莲;施海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人文关怀在现代手术护理模式中的应用

    手术室是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延伸,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方式由过去的全面参与型逐渐向专科配合型转变,以适应现代外科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手术室护理模式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作者:王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