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本正;周倩;孙立立
目的:对比香附醋炙前后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对7个产地香附生品和13批醋炙品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芦丁对照品在3.0 μg/mL~15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各产地香附饮片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其中河南产的含餐高,大多数产地含量在1.00%以上.醋炙品含量明显高于生品.结论:醋炙能增加香附有效部位总黄酮的溶出.本研究从香附非挥发性成分方面为全面探讨香附炮制的目的提供了一定参考.
作者:李英霞;韩莉;藏晔;武玉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梅花点舌丹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主治红肿疔痈初起.近年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尤其是在其药理、毒理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名方,现就上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孙守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豆科兔尾草属植物兔尾草[Uraria Legopodioides(L.)Desv.ex DC]的化学成分.方法:以各种柱色谱分离兔尾草的乙醇浸出物,对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所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3个化合物,他们分别是:皂草黄酮(V),野漆树苷(Ⅵ),3β,16β,22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I).结论:化合物I,V,Ⅵ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作者:杨小良;思秀玲;曲磊;严紫成;许学健;韦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炮制对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北五味子果和北五味子种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和溶出率的影响.结果:北五味子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并没有新成分的生成,只是蜜炙和酒炙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和溶出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醋五味子只有五味子乙素含量增加,其余木脂素含量均减少.结论:蜜炙和酒炙五味子能增加滋补作用.
作者:逄世峰;郑培和;许世泉;孙成贺;王英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SPE-HPLC法测定胃肠宁片(布渣叶,辣蓼,番石榴叶,火炭母,功劳木)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3种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选用WCX弱阳离子交换柱用于固相萃取,HPLC采用Hvydro-RP 80A C18柱(250 mm ×4.6 mm,5μm),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调pH2.8)(27:73)为流动相,柱温为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分别在3.443 7~6.887 4 ng(r=1.000 0)、2.306~23.060 ng(r=1.000 0)和2.361 3~23.613 5 ng(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9.71%(RSD为0.85%)、100.32%(RSD为0.98%)和100.32%(RSD为1.09%)(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重复性好,可用于胃肠宁片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丘明明;黄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筛选小飞蓬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佳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以小飞蓬总黄酮及槲皮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小飞蓬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优化工艺制备的小飞蓬中总黄酮及其精制产品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确立了小飞蓬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是以10倍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h.抗氧化实验表明,当总黄酮含量达到28.7%、53.2%及77.5%时,对DPPH的IC50值(1C50表示为当达到50%清除率时,单位质量抗氧化剂所清除DPPH的质量)分别为3.58、6.17及8.00.结论:小飞蓬总黄酮设计优化的佳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体现了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作者:赵爽;严铭铭;赵大庆;黄耀玲;唐灿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pH值、发泡量、崩解时间及颗粒的流动性、压片难易、外观为指标对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的成型工艺进行优化,综合评价产品质量.结果:佳工艺配比为枸橼酸21%(m/m),碳酸氢钠17%(m/m),以5%PVP无水乙醇溶液制粒.泡腾片pH值、发泡量、崩解时限检测合格,产品质量稳定.结论:本工艺适合制备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
作者:李洋;罗玉琴;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刘力;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丹参粉针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4种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5%冰醋酸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8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4种水溶性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64 4~2.630μg(r=0.999 9),0.007 420~0.118 7 μg(r=1.000 0),0.008 770~0.140 3μg(r=1.000 0),0.019 44~0.31l 0μg(r=1.000 0).平均回收率丹参素为101.6%(RSD为1.1%),原儿茶酸为102.2%(RSD为1.8%),原儿茶醛为101.3%(RSD为2.0%),迷迭香酸为100.9%(RSD为1.6%).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4组分分离良好,可用于丹参粉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伟;张雪;褚文静;杜秀芳;许祺;黄喜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乳-溶剂挥发技术制备的壳聚糖(CS)修饰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栀子苷纳米粒的工艺条件.方法:以PLGA浓度、壳聚糖浓度和PVA浓度为考察因素,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安排实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佳工艺条件.结果:各指标的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04.32±2.36)nm,包封率为(75.60±0.65)%,载药量为(9.87±0.2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栀子苷纳米粒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作者:张海燕;陈晓燕;万娜;朱根华;郑琴;杨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丸,借鉴粉体学评价指标与体外释药性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微丸质量.方法:采用国产球形微九造粒机制备麦冬皂苷微丸丸芯,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用Mini Glatt 3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将微丸包肠溶衣,考察微丸的各项粉体学评价指标及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挤出滚圆的优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30 Hz,滚圆转速45 Hz,滚圆时间6 min,制得的丸芯粉体学评价指标(圆整度、粒径分布、堆密度、脆碎度、收率)优良;12%包衣增重的微丸体外释药理想,符合现行版药典肠溶制剂要求.结论: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农法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丸,工艺简便,粉体学评价指标测定结果及体外释药性能评价表明成品符合质量要求,为中药缓控释制剂提供一种便捷可行的制备方法及评价手段.
作者:朱莉;沈岚;冯怡;林晓;胡蓉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测定和比较一年期和二年期生长的人工种植唐古特大黄中游离和结合型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方法:利用HPLC和UV法测定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和总蒽醌含量,并与市售成品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显示,生长期从一年增加到二年间,蒽醌类成分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所增加;大黑沟种植的一年期大黄中游离大黄素甲醚含量已接近市售成品大黄的含量;大黑沟和群加种植的一年期大黄中结合大黄酸的含量均高于市售成品大黄的含量.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一年期人工种植唐吉特大黄资源开发,可望取代野生唐吉特大黄提供依据.
作者:周利;陈桂琛;史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牛磺酸(Tau)对阿霉素(Adr)所致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将Tau灌胃于Adr所致心肌线粒体损伤的40只大鼠,采用透射电镜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的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心肌细胞内的Ca23浓度;以Rhodamine 123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心肌线粒体悬液的荧光强度反应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Adr累积用量达到20 mg/kg可致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Ca2+浓度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Tau高、中剂量组(400mg/kg、200 mg/kg)可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减轻钙超载和升高线粒体膜电位.结论:Tau能明显改善Adr所致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对Adr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晓丹;蔡瑞雪;吕高照;曲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黄酮类及有机酸类药效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12个产地的野菊花水煎剂为载体,采用HPLC法测定.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0.5%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0~10 min,B相从10%线性改变至20%,10~30 min,B相从20%线性改变至30%,30~40 min,B相从30%线性改变至40%;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35℃.结果: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秋英苷、蒙花苷、木犀草索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2 4~2.448 μg(r=0.999 84)、0.027 2~0.544 μg(r=0.999 88)、0.295 2~5.904μg(r=0.999 91)、0.056 4~1.128μg(r=0.999 90)、0.043~0.86μg(r=0.999 72)、0.262~5.24μg(r=0.999 91)和0.022~0.44μg(r=0.999 81).回收率分别为98.07%、98.73%、98.12%、98.59%、98.24%、98.75%和98.31%,RSD分别为1.96%、0.73%、1.01%、1.14%、1.10%、1.02%和1.00%(n=5).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7种有效成分,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适合于测定野菊花中有机酸类及黄酮类药效组分的含量.
作者:吴明侠;王晶娟;张贵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参康心胶囊对小鼠缺血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Na+、Mg2+、Ca2+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Pit)造成小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Na+、Mg2+、Ca2+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并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参康心胶囊各组线粒体大小形态正常,线粒体嵴排列基本有序,结构清晰,体密度减少,面数密度、比表面均增大;参参康心胶囊各组Na+与Ca2+浓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Mg2+浓度则高于空白组.结论:参参康心胶囊可减轻缺血造成的心肌线粒体水肿,阻止缺血心肌膜损伤,维持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保护心肌超微结构,防治心肌缺血性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参参康心胶囊提高心肌线粒体Mg2+含量,减少Na+、Ca2+含量,从而减轻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作者:刘喜平;李沛清;刘勍;吴红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归延胶囊(当归、莪术和延胡索)对脑缺血再灌注(CI/R)时相点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治疗C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脑中动脉阻断制备局灶性CI/R模型,缺血2 h再灌注6 h、24 h、48 h、3 d、10d、30 d,取脑组织,干湿重量法测定脑含水量,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RT-PCR检测损伤侧脑皮层组织Fas、Bax、Caspase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损伤侧脑组织Fas、Fas-1、Bax、BCl-2、Caspaase-3、9蛋白表达.结果:归延能有效地改善CI/R所致的脑皮层病理组织学损伤,降低各时相点脑梗死面积,降低再灌注48 h、3 d、10 d脑含水量,减少再灌注48 h、3 d、10 d、30 d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下调各时相点损伤侧Fas、Bax、caspase-3、9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归延抑制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町能是通过调节Bcl-2/Bax、Fas/FasL和caspase-3的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刘明义;王胜春;王俊琴;田卫斌;曹增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金砂中没药烷吉酮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YMC-Pack AQ C18,150 mm x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70:30),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6 nm.结果:紫金砂中没药烷吉酮的平均含量为3.8%.没药烷吉酮在1~9 r/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异欧前胡素的平均含量为3.1%,r=0.999 9,在1~9 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金砂中没药烷吉酮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可作为紫金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王晓梅;汪鋆植;郭志勇;彭元莉;邹坤;但飞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姜黄素对人肾癌786-O细胞凋亡和侵袭影响的可能机制,为肾癌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癌786-O细胞,以5、10、20、40 μmol/L姜黄素处理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技术等方法观察786-O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对786-O细胞的MMPs表达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的人肾癌786-O细胞,细胞的凋亡率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随浓度增大可见凋亡特征性的DNA梯形条带更加清晰.Western blot蛋白电泳条带显示,随姜黄素浓度的逐渐增加,MMP2和MMP9条带的灰度逐渐降低.结论:姜黄素可以诱导人肾癌786-O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率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姜黄素可以通过下调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发挥抗侵袭作用.
作者:刘岩;张春阳;张大田;姜华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蝎素组分Ⅲ(SVC-Ⅲ)对Jurkat细胞NF-kB通路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0.1、1.0、10、100ns/mL)SVCⅢ刺激Jurkat细胞,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KK1和IkBa mRNA表达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NF-kB活化情况.结果:低剂量的SVC-Ⅲ(0.1、1.0 ng/mL)对IKK1、IkBa及NF-kB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ng/mL促进作用强,中、高剂量SVC-Ⅲ(10ng/mL、100 ng/mL)对IKK1、IkBa及NF-kB则有抑制作用.结论:不同剂量的SVC-Ⅲ对NF-kB呈现活化或抑制作用,因此对T淋巴细胞中NF-kB通路的调节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赵永新;宋向凤;郭继强;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制表麻酊的制备方法,并观察表麻酊在口腔拔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花椒、两面针、细辛等制成表麻酊.将门诊就诊的需拔牙患者120例,按1:1的比例用抽签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表麻酊进行局麻,对照组60例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麻醉.结果:治疗组60例中,总有效率为73%;对照组60例中总有效率为86%;治疗组总疗效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表麻酊是中药酊剂,具有副作用少,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是一种安伞有效的中药表面麻醉制剂.
作者:黄宇虹;黄仕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解临床医生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及其认知情况,本文调查了129名临床医生的看法,结果表明大多数临床医牛愿意接受并曾使用过中药配方颗粒,疗效不确定、品种不全、剂量规格单一和价格较高等是目前影响临床医生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主要问题.
作者:江丽杰;胡镜清;杨响光;陈伦举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