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家庭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的应用

曹娟娟;卢红;吴娟

关键词:个性化家庭护理,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家庭护理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由在住院期间管理的责任护士采取电话、家访等相关方式监督患者自身情况,根据家庭条件制定出一套针对性的个性化家庭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PCI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PI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90例CHB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及敌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HB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且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作者:陈伟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BL和LBL结合教学法在眩晕疾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和LBL结合教学法在眩晕疾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采用PBL和LBL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LBL教学法临床教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问卷显示93%的学生认可PBL和LBL结合教学法.结论:PBL和LBL结合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教学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独立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宁;李红;董子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型多功能病人服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新型多功能病人服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穿着新型多功能病人服,对照组穿着普通病人服,比较两组病人服平均更换时间、管道扭曲致输液不畅发生率、导尿管扭曲致引流不畅发生率以及脱管发生率,并对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病人服平均更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输液不畅率、引流不畅率及脱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患者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新型多功能病人服,更有利于护士护理,保护患者隐私,提高管路安全及护理质量.

    作者:方艳艳;胡郁;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CM.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CCM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胡晓萍;熊迎春;徐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ICU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ICU转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与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小霞;顾晓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分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接受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分,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存在焦虑情绪41例,轻度焦虑37例、中度焦虑3例、重度焦虑1例;存在抑郁情绪38例,轻度抑郁35例、中度抑郁3例、重度抑郁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SAS、SDS评分与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来源、透析龄、主要陪护人员、希望水平有关(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对中青年、文化程度较高或低者、低收入人群、自费者、透析龄<1年者、非配偶或子女陪护者、希望水平较高MHD患者重点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孙娅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髋关节结核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髋关节结核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行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照IMB,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完成度、满意度、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康复训练完成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Harris总评分、疼痛、功能及活动范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IMB可增强髋关节结核术后患者的康复实践力,优化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作者:王玉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双头油性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患者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永恒的主题,在IS09001:2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标识管理规定中要求,如置入性管路、粘贴管路标签、注明管路名称、置人人姓名及置入时间等,以往我们使用圆珠笔或中性笔注明,由于患者出汗或活动,字迹容易模糊,难以辨认,给护士交接班带来很大的不便,起不到提醒作用,又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进行有效改进使用双头油性笔注明,并应用于须进行护理标记的操作中,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娜;刘冰;王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雾化吸入与翻身叩背联合治疗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肺部指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与翻身叩背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肺部指征的影响.方法:将5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雾化吸入、负压吸引器吸痰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应用雾化吸入后适时给予翻身叩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排痰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咳嗽、罗音消退时间及二次插管率.结果:两组排痰后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咳嗽消退时间、罗音消退时间及二次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与翻身叩背联合治疗COPD机械通气拔管后的患者,可以促进痰液的引流,降低二次插管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永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5A模式的戒烟干预方案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戒烟干预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COPD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干预组(希望戒烟)和对照组(希望继续吸烟)各59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5A模式的戒烟干预,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对两组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综合症状进行评分,并统计两组急性加重次数.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临床综合症状评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P<0.01);干预组干预后急性加重次数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基于5A模式的戒烟干预方案能有效使COPD患者戒烟,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荣;胡秀丽;孙惠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PICC输液,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中,可随时建立静脉通路,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肾危象1例临床护理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是除皮肤受累外,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0%~15%的弥漫性SSc和1%~2%的局限性SSc患者可发生肾危象[1].硬皮病肾危象(SRC)是SSc引起的致死性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早期和皮肤硬化迅速进展的患者,以恶性高血压、进行性肾衰竭为特征性临床表现[2].硬皮病肾危象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我科于2014年10月收治1例SSc合并肾危象的患者,经较大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ECI)治疗、血液透析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顺利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秋燕;严丽君;张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急性期内发病4周时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不但能使中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尽早康复,而且能改善患者情绪障碍,有助于全面康复.

    作者:张承英;杨蕾;朱华;冷敏;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护合作培训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ICU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培训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ICU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评价其对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省级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由医生护士合作对35名ICU专科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护士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考核按OSCE方式进行,记录培训前后理论与操作得分情况,将前后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培训后护士理论与技能得分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较培训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培训结合OSCE可以提高ICU专科护士培训效果,有利于护士抢救理论及技能的提高,使其核心能力得到提升;医护合作培训结合OSCE效果显著,值得在医院范围内进行推广.

    作者:陈希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一般工娱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出院时及出院后3、6、9、12个月体重情况.结果: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6、9、12个月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控制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敏敏;荣远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及画钟测验(CDT)对两组进行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抑郁状态;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两组临床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MSE、CDT、NOSIE、SF-36各项评分高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P<0.05),ADL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抑郁状态.

    作者:郭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家庭护理预防干预在初产妇产后抑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家庭护理预防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地区某街道正常分娩的初产妇589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88名和干预组301名,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保健,干预组接受家庭护理.两组初产妇产褥期、产后3个月、6个月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不同时点抑郁评分情况和抑郁障碍发生率.结果:两组初产妇产褥期、产后3个月、6个月抑郁得分和产后抑郁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护理可有效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

    作者:朱珍玲;吕冬;肖曙辉;段永红;夏梅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系统化方案对老年ACS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率及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化方案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率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老年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3年10月~2014年4月收住的72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5~11月收住的79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只进行注射前后的常规宣教,干预组实施系统化方案管理模式.结果:两组注射后48 h皮下出血情况、皮下出血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方案管理模式可降低ACS患者皮下出血率,有效缓解其疼痛.

    作者:姚丽;王新丽;袁萍;王茹;石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在肝病病房护士针刺伤发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肝病病房护士针刺伤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按QCC活动的步骤实施活动,依据实施前后针刺伤发生数的变化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施QCC活动后肝病病房针刺伤发生数显著下降;目标达标率为122%,进步率为75%.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显著减少肝病病房针刺伤的发生次数,避免和减少护理人员感染疾病.

    作者:朱正云;孟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废液收集袋在血液透析密闭式预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废液收集袋在血液透析密闭式预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部分患者所用的血液透析管路105套为对照组,2014年10月的血液透析管路105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根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实验组采用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对血路管和透析器进行密闭式预冲,比较两组预冲时间和残余气泡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预冲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减少了预冲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路污染概率及医疗成本.

    作者:黄竹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