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霞;薛刚;高秋华;高伟霞;张立华
麻黄汤源于<伤寒论>,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本方药味不多,配伍精当,是历代中医学家倍为推崇的著名方剂,也是历版教材用以阐明方剂组成原则的首选方剂.药理学实验证明麻黄汤全方具有解热、抗病毒、镇咳、祛痰等作用,为了阐明麻黄汤的配伍规律,进一步解释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本课题组结合麻黄汤组方理论,采用叠加法对麻黄汤进行拆方分组,进行了一系列的药理学、药化实验,本文就麻黄汤的急毒,抗炎、抗过敏作用作简单报道.
作者:刘永刚;罗佳波;蒋毅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茵陈的HPLC指纹图谱,为茵陈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ODS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1%醋酸水-甲醇溶剂系统,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0℃,进样量5 μL.以相似度和色谱指纹图谱指数鉴别药材质量,以指纹成分表观百分含量定量评价药材中各指纹成分含量高低.结果:建立了茵陈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以绿原酸峰为参照物峰,确定了22个共有峰,测定了不同产地茵陈HPLC指纹图谱与共有模式间的相似度.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适用于茵陈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邓湘昱;孙国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银屑片(栀子、黄芪、当归等)进行了定性定量方法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栀子、黄芪、当归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检出栀子、黄芪、当归;栀子苷在20~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精密度高(RSD=0.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1%,RSD为0.54%(n=5).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回收率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作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富山;焦海胜;邱雯;王法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冰片为常用中药,以往多外用,近年来在心脑血管成药中的应用十分普遍.现在临床上已少用梅片等传统品种,多用机制冰片(合成龙脑),对其质量<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本品含龙脑(C10H18O)不得少于55.0%.而我们在研究工作中采用GC-MS检测发现,机制冰片并不稳定,临床上使用样品的质量经常不符合药典要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魏刚;林双峰;方永奇;刘东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制定抗癌平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异嗪皮啶的含量,并鉴别抗癌平丸中的脂蟾毒配基.结果:HPLC法能准确鉴别出抗癌平丸中的脂蟾毒配基.测得异嗪皮啶的线性范围为0.203 6 μg~2.036 μg;含量为0.389 9~0.409 8 mg·g-1;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2.2%(n=5).结论:本方法准确、简单、专属性强,能有效地控制抗癌平丸的质量.
作者:董小平;王慧;王玉;倪坤仪;王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前列腺增生(BPH)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目前普遍认为它具有雄性激素依赖性,所以目前主要采取的造模方法是注射睾酮法.但文献报道雄性激素的剂量及用药时间相差甚大[1~3],给动物造模和研制新药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作者:余宙;余日跃;廖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优选甲酯化的条件和研究甲酯化后尿素包合次数,真空分馏温度,萃取时的pH值对纯度和提率的影响.方法: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甲酯化的工艺组合为A2B2C2.结果:不同纯度的γ-亚麻酸经甲酯化后其纯度提高达到显著水平,获得纯度大于90%及纯度在80~90%的γ-亚麻酸的正交实验佳组合为A4B2C1D2和A1B1C1D2.结论:优化甲酯化工艺组合为A2B2C2.
作者:刘凤霞;薛刚;高秋华;高伟霞;张立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全部病历均来自我院2000年11月~2002年2月肛肠科门诊就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41例;大年龄75岁,小12岁;平均年龄37.6岁.病程一般在3~10 d.对照组58例,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大者67岁,小者15岁,平均年龄34.2岁,病程3~10 d.两组对比见表1.
作者:李文献;刘新茹;孟小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黄芪甲苷的HPLC-MS(TOF)法.方法:含药血浆用C18固相萃取小柱纯化样品,用LC/MS(TOF)联用技术,以电喷雾(ESI)作为接口技术,选择黄芪甲苷的离子([M+Na]+:807)和内标人参皂甘Rg1的离子([M+Na]+:823)作为测定离子,测定血浆中黄芪甲苷的浓度.结果:黄芪甲苷的回归方程:As/Ai=1.2668×103C+0.096557,r=0.999;线性范围为10~5000 ng·mL-1,定量限为5 ng·mL-1,回收率大于90%.结论:该测定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快速,可满足黄芪甲苷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
作者:贾晓斌;陈彦;蔡宝昌;池玉梅;李伟;施亚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 概述促透剂的研究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各种植物中的挥发油正成为近年来寻找促透剂研究的热点.有很多文献报道挥发油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促透作用,并且刺激性较小,很有开发利用的价值[1].鉴于此,我们以苦杏仁苷膜剂为载体,对几种植物挥发油的促透作用进行了筛选研究,以期从中发现适合于苦杏仁苷透过皮肤的良好促透剂.
作者:卢露;杨中林;孙明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作者:宋耐宝;杨学东;王义明;罗国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精制银翘解毒片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1],由扑热息痛、桔梗、连翘、淡豆豉、甘草、淡竹叶、金银花、牛蒡子、荆芥穗、薄荷脑等11味药组成,具有清热散风,解表退热的功效.用于流行性感冒,发冷发热,四肢酸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原质量标准只规定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扑热息痛的含量,无法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为了有效控制精制银翘解毒片的内在质量,我们测定了作为本方君药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为精制银翘片确立了科学的质量标准.
作者:张明光;齐曼丽;云青;孙振瑜;崔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千金藤素片(Cepharanthin Tablets)由防己科植物地不容(Stephalia delavayi diels)的根块茎提取物经压片而成,是一升白细胞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病人因放射治疗或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主要成分为干金藤素(Cepharanthin),具有升白细胞作用[1,2].
作者:肖怀;刘光明;王卓;严亚;肖培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强力止咳宁胶囊是金银花浸膏粉、满山红挥发油加入赋型剂制备而成,其功能为止咳、平喘、抗炎.本文主要对其止咳、平喘、抗炎、抑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作者:王建明;展晓日;宗鸣;王文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蛭萸颗粒剂(全蝎、蜈蚣、黄连、黄芪等)中君药水蛭的测定方法.方法:蛭萸颗粒剂经95%的乙醇提取后,用抗凝血酶效价法对方中水蛭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简便可靠,与不含水蛭的空白制剂对照,差异明显,易于识别.结论:使用本法以95%的乙醇提取样品可以区分水蛭与制剂中其它抗凝血酶成分,达到测定水蛭的目的.
作者:毛平;吴婉静;许旭;虞桂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蜂蜡是由工蜂蜡腺分泌的用于建巢的复杂有机混合物,文献记载具有去腐生肌,消炎止痛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蜂蜡的应用虽然很多,但仅限于民用或工业,关于蜂蜡的研究文献很少,特别是有关蜂蜡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尚未见过报道.
作者:丁晨光;钟红玲;安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山东艾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结果:共鉴定出了4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39%.主要成分为桉树脑(7.83%)、樟脑(5.96%)、4-松油醇(5.58%)等.
作者:董岩;王新芳;魏兴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盆腔炎灌肠液是我院妇产科医师的协定处方,功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主要用于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等妇科疾病.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制备及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张喜旺;张新春;韩伟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改进抗病毒片(知母,连翘等)中知母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取代原试行标准中的薄层扫描法.结果:新方法较原方法的重现性、精密度均有所提高.结论:所选择的新方法可行.
作者:陈延清;周时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山楂叶中熊果酸的HPLC快速测定方法,比较不同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熊果酸的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山楂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 column(250 mm×4.6 mm I.D.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85:14.95:0.05),流速为1.00 ml/min;柱温30℃;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建立了一个较好的分离和检测条件.低检出限(S/N=3)为4.024μg/ml、低定量限(S/N=10)为12.05μg/ml.工作曲线在(16.09~103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日内稳定性与日间稳定性均符合要求,RSD值分别为0.71%和6.15%.由低浓度与高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均为89%~105%之间.在此色谱条件下测得山楂叶中熊果酸的含量分别为云南山楂叶1.90%~1.95%、山楂红叶0.45%~0.65%;在山里红叶的不同生长期,嫩叶中熊果酸的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该方法成功用于山楂叶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种之间山楂叶中熊果酸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以云南山楂叶中含量高.基而,对同种山楂叶来说,不同产地以及不同采取期之间熊果酸的含量差异较小.
作者:刘荣华;余伯阳;邱声祥;郑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