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的比较及其机制研究

邢建峰;董亚琳;王秉文;侯家玉

关键词:沙棘果肉油, 沙棘籽油, 抗胃溃疡, 镇痛, 大鼠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及乙酸型胃溃疡模型研究比较沙棘果肉油和籽油抗胃溃疡作用;以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观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以甲基橙比色法观察对胃排空的影响;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沙棘果肉油和籽油对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大鼠乙酸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能抑制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粘液的分泌;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可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沙棘果肉油和籽油均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两者作用强度相似.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液分泌,促进胃粘液分泌,抑制胃平滑肌运动及镇痛作用有关.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均匀设计法优选降酶灵胶囊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降酶灵胶囊(五味子)的提取工艺.方法: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总和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溶媒用量及冷浸时间对4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2次,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用量的10倍、9倍,冷浸时间分别为20,10h.提取率分别为97.47%,95.81%,93.77%,95.82%.结论:本工艺稳定可行,为降酶灵胶囊提取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爱岑;李正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蒙药闹洋花致中毒反应二例报告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例中毒者均为来源于门诊患者.年龄57~62岁,均是女性,年龄偏大,用量偏多,不同程度的全身麻木,呕吐,血压下降等主要症状.

    作者:王安福;赵建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海力口疮喷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属中医口疮范畴.我院研制的海力口腔喷剂治疗口腔溃疡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与临床上常用的冰硼含片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良生;姜惠卿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黄柏中黄柏碱的含量

    目的:用反相高效色谱法测定川黄柏及关黄柏中黄柏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C1 8类型硅胶柱,乙腈-(0.05mol·L-1磷酸水溶液250mL+二乙胺0.4mL),(9: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4nm.结果:黄柏碱平均回收率为101 43%,RSD=1.56%(n=5),线性范围0.4368~2.1840μg·μL-1,r=0.9998.结论:方法准确,操作较为简便易行,精密度及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黄柏药材中黄柏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周德庆;郭志雄;罗泽渊;张爱军;黄志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RP-HPLC测定复方溪黄草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

    复方溪黄草颗粒由广西梧州神龙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内含溪黄草、栀子、柴胡等11味中药,用于治疗湿热邪毒所致乙型肝炎.

    作者:戴向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标准桃金娘油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桃金娘油来源于金娘科桃金娘属植物Myrtus communis,经一定工艺制备而成的标准化桃金娘油,主要由α-蒎烯、柠檬烯和1,8-桉叶素等三种单萜组成,其制剂在国内的商品名为吉诺通.

    作者:付文卫;赵春杰;窦德强;裴玉萍;王瑞杰;陈英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测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析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片,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酯脂,每次20mg,每日2次.结果:麝香保心丸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缺血总面积.总的症状疗效:治疗组为83%,对照组为61%,(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为74%,对照组为46%(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

    作者:罗陆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测定莲须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须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C柱;以甲醇-0.025mol/L磷酸(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测定组分槲皮素、山萘酚与其它组分的色谱峰得到基线分离.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6.8%,RSD为1.97%.结论:此方法为控制中药莲须的内在质量提供了新的测定指标和方法.

    作者:孟宪生;沙明;曹爱民;姜丽;邓铁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的比较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及乙酸型胃溃疡模型研究比较沙棘果肉油和籽油抗胃溃疡作用;以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观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以甲基橙比色法观察对胃排空的影响;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沙棘果肉油和籽油对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大鼠乙酸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能抑制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粘液的分泌;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可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沙棘果肉油和籽油均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两者作用强度相似.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液分泌,促进胃粘液分泌,抑制胃平滑肌运动及镇痛作用有关.

    作者:邢建峰;董亚琳;王秉文;侯家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制首乌及降脂通脉片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制首乌药材及降脂通脉片中(首乌、泽泻等)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在0.044~0.7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4%,RSD为1.48%.结论:该法简便快捷,准确实用,可用于控制原药材制首乌及降脂通脉片的质量.

    作者:潘林梅;徐小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三七叶皂苷滴丸制备研究

    目的:确定三七叶皂苷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成型的较优工艺条件.结果:工艺条件是:聚乙二醇4000:三七叶皂苷10:1,充分搅拌混匀,加入已过40日筛的冰片(追加到2%),搅拌使熔化.药料通过2.0mm/2.6mm(内径/外径)的滴头以20滴·min-1的速度恒速滴入10℃的液状石蜡中.结论:上述实验结果可为三七叶皂苷滴丸成型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一飞;李以川;罗勇;邢少璟;张美英;钱垂文;李久香;岑颖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养阴活血方及拆方防治血栓作用的机理研究

    血栓性疾病是中老年人临床的多发病,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中医药对该类疾病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养阴活血方是临床归纳总结出的验方,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为了探讨该方的作用机理及养阴药与活血药的配伍意义,我们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1],进一步观察了养阴活血方对血液流变、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形成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龚婕宁;魏凯峰;卞慧敏;刘学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测定肾宝糖浆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肾宝糖浆有调和阴阳、温阳补肾、安神固精、扶正固本的功效.淫羊藿是方中有效成分之一,<中国药典>规定了淫羊藿药材质量的检测方法,淫羊藿苷为淫羊藿药材质量评价指标.本实验采用HPLC对肾宝糖浆中淫羊藿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为该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辛俐华;周琦;李小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测定羚羊感冒胶囊中牛蒡苷的含量

    羚羊感冒胶囊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流行性感冒,伤风咳嗽的治疗,由羚羊角、牛蒡子、淡豆豉、金银花、荆芥、连翘、淡竹叶、桔梗、薄荷油和甘草10味药组成,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1].

    作者:陈军;桑旭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定宁片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定宁片是由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化裁而来,本实验研究了定宁片的镇静催眠作用.

    作者:黎祥胜;聂诗明;张丽萍;张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二夏清心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二夏清心片(冬虫夏草、半夏、葛根、竹茹、枳实、陈皮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二夏清心片处方中陈皮、枳实和葛根进行了定性鉴别;应用HPLC法对方中葛根的有效成分葛根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本品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本品中葛根素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04092~2.4552μg,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为2.32%.结论: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作为药品标准可有效地控制二夏清心片的质量.

    作者:徐韧柳;韩桂茹;刘哲;宋艳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玉屏风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玉屏风口服液(黄芪、防风、白术)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芪、防风、白术进行了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了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黄芪甲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5%,RSD为1.3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玉屏风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夏玉凤;杨勤;薛丽琼;王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金花喷雾剂制备工艺初步研究

    金花喷雾剂是由金银花、野菊花、鱼腥草、柴胡、薄荷油等5味中药为原料制成的喷雾剂,具有解表邪、利咽喉、疏风热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本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天然苦杏仁苷的研究进展

    苦杏仁苷是传统中药苦杏仁中的有效成分,人们对它的研究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早在1803年Schrader在研究苦杏仁成分时就发现了此类物质,直到1830年Robiquet等从中分离出苦杏仁苷,迄今它已成为医药上常用的祛痰止咳剂、辅助性抗癌药物,苦杏仁苷广泛存在于杏、桃、李子、苹果、山楂等多种蔷薇科植物果实的种子中,尤其在苦杏仁中含量较多,大约在2%~3%.

    作者:邢国秀;李楠;杨美燕;崔丽钧;王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感冒灵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感冒灵片(岗梅,野菊花,三叉苦,乙酰氨基酚,等)的质量标准.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为对照品,岗梅、野菊花以及三叉苦为对照药材进行薄层鉴别,以对乙酰氨基酚和绿原酸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6%,RSD为0.93%;绿原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RSD为0.9%,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结果准确,方法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蔡松涛;欧阳惠芳;罗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