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林梅;徐小燕
血栓性疾病是中老年人临床的多发病,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中医药对该类疾病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养阴活血方是临床归纳总结出的验方,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为了探讨该方的作用机理及养阴药与活血药的配伍意义,我们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1],进一步观察了养阴活血方对血液流变、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形成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龚婕宁;魏凯峰;卞慧敏;刘学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丹参中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50μm×50cm未涂渍毛细管柱,20mmol/L硼砂溶液作缓冲液,运行电压为15kv,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中共有11个共有峰,且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的标准.结论:该法准确简便,可作为控制丹参药材内在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季一兵;郑朝华;陈玉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陕西不同地区鬼灯檠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1)℃,检测波长为275nm.结果:岩白菜素在0.8~4.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方法回收率为99.95%,岩白菜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n=5),低检测限为0.1ng.结论:本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岩白菜素含量与原料产地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孙诗清;李多伟;郭培莹;王凡;陈俐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测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析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片,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酯脂,每次20mg,每日2次.结果:麝香保心丸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缺血总面积.总的症状疗效:治疗组为83%,对照组为61%,(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为74%,对照组为46%(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
作者:罗陆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定宁片是由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化裁而来,本实验研究了定宁片的镇静催眠作用.
作者:黎祥胜;聂诗明;张丽萍;张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舒肝宁注射液是临床用于治疗黄疸,急、慢性肝炎的复方中药注射液,由茵陈、栀子、黄芩等5味中药提取物制得,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益气扶正的功能.
作者:龙琳;张昀;黄顺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须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C柱;以甲醇-0.025mol/L磷酸(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测定组分槲皮素、山萘酚与其它组分的色谱峰得到基线分离.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6.8%,RSD为1.97%.结论:此方法为控制中药莲须的内在质量提供了新的测定指标和方法.
作者:孟宪生;沙明;曹爱民;姜丽;邓铁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确定感冒胶囊(黄连、麻黄等)中黄连、麻黄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盐酸小檗碱浸出量为评价指标,对黄连单提与黄连、麻黄混提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以盐酸小檗碱、麻黄碱的浸出量为评价指标,对黄连、麻黄的水提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黄连单独提取比黄连、麻黄混合提取效果好.黄连水提的佳工艺条件为:加水浸泡0.5h,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12倍、10倍、10倍量,提取时间分别为1.5,1.0,1.0h.麻黄水提的佳工艺条件为:加水浸泡0 5h,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8倍、8倍量,提取时间分别为1.5,1.0,1.0h.结论:试验结果为确定该胶囊中黄连、麻黄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赵碧清;夏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妇科再造丸是由42味中药制成的丸剂,其中33味药材打粉(见表1),另有8味药材经提取、浓缩等处理后作粘合剂.
作者:王世清;郑芸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穿心莲片(穿心莲)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检测波长为540nm.结果:脱水穿心莲内酯在0.2~1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为0.7%.进样频率为120样·h-1.结论:本法简便易行,稳定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包玮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制首乌药材及降脂通脉片中(首乌、泽泻等)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在0.044~0.7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4%,RSD为1.48%.结论:该法简便快捷,准确实用,可用于控制原药材制首乌及降脂通脉片的质量.
作者:潘林梅;徐小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确定三七叶皂苷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成型的较优工艺条件.结果:工艺条件是:聚乙二醇4000:三七叶皂苷10:1,充分搅拌混匀,加入已过40日筛的冰片(追加到2%),搅拌使熔化.药料通过2.0mm/2.6mm(内径/外径)的滴头以20滴·min-1的速度恒速滴入10℃的液状石蜡中.结论:上述实验结果可为三七叶皂苷滴丸成型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一飞;李以川;罗勇;邢少璟;张美英;钱垂文;李久香;岑颖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有逐水消肿、破癥杀虫的功效,临床用于治水肿胀满、痰饮、宿滞、癥瘕积聚、妇女经闭、疥癣疮毒、蛇咬及疣赘等[1].
作者:孙秀梅;张兆旺;曹艳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寻常痤疮是青春期男女常见的皮肤病.我院研制的痤疮消合剂,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庭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用反相高效色谱法测定川黄柏及关黄柏中黄柏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C1 8类型硅胶柱,乙腈-(0.05mol·L-1磷酸水溶液250mL+二乙胺0.4mL),(9: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4nm.结果:黄柏碱平均回收率为101 43%,RSD=1.56%(n=5),线性范围0.4368~2.1840μg·μL-1,r=0.9998.结论:方法准确,操作较为简便易行,精密度及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黄柏药材中黄柏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周德庆;郭志雄;罗泽渊;张爱军;黄志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对顺铂肾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顺铂组、灵芝多糖组、灵芝多糖+顺铂组,连续ip给药5d后采样,分别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皮质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红细胞SOD活性和血清MDA含量,并观察肾脏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顺铂组血清Scr、BUN明显升高,红细胞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肾皮质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灵芝多糖+顺铂组血清Scr、BUN降低,红细胞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MDA明显降低,肾皮质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酶组化和病理切片显示肾脏结构较顺铂组明显改善.结论:灵芝多糖可减轻顺铂肾毒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顺铂致血液和肾皮质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有关.
作者:王黎;杨红梅;陈洁;裴瑞;桂兴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感冒灵片(岗梅,野菊花,三叉苦,乙酰氨基酚,等)的质量标准.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为对照品,岗梅、野菊花以及三叉苦为对照药材进行薄层鉴别,以对乙酰氨基酚和绿原酸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6%,RSD为0.93%;绿原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RSD为0.9%,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结果准确,方法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蔡松涛;欧阳惠芳;罗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研究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及乙酸型胃溃疡模型研究比较沙棘果肉油和籽油抗胃溃疡作用;以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观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以甲基橙比色法观察对胃排空的影响;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沙棘果肉油和籽油对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大鼠乙酸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能抑制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粘液的分泌;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可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沙棘果肉油和籽油均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两者作用强度相似.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液分泌,促进胃粘液分泌,抑制胃平滑肌运动及镇痛作用有关.
作者:邢建峰;董亚琳;王秉文;侯家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桃金娘油来源于金娘科桃金娘属植物Myrtus communis,经一定工艺制备而成的标准化桃金娘油,主要由α-蒎烯、柠檬烯和1,8-桉叶素等三种单萜组成,其制剂在国内的商品名为吉诺通.
作者:付文卫;赵春杰;窦德强;裴玉萍;王瑞杰;陈英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通痹颗粒是由赤芍、黄芪、当归、桃仁等9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内滞、瘀血阻络型.为有效控制其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君药赤芍的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并对主要药味赤芍、黄芪、青风藤进行薄层定性鉴别,结果满意.
作者:邓芬;叶晓川;方红;司远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