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换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急诊换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影响

刘丽丽

关键词:急诊换药室, 空气消毒, 交叉感染,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换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急诊换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换药室作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换药室感染控制路径,2011年1月~2011年12月换药室作为对照组,两组换药室都进行了45次清创缝合手术与换药术,分别于8:00、11:00、14:00、16:00时做标准采样,比较两组消毒效果,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作对比。结果:8:00、11:00、14:00、16:00,观察组急诊换药室细菌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急诊换药室(P<0.05)。观察组术后体温升高、术后3 d血常规WBC>10.0×109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换药室采用感染控制路径管理方法能提高手术室空气的洁净程度,显著降低术后患者感染率,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体质辨证,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改善及生活方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及生活方式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改善情况及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水平的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的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侠;马艳;卢清秀;张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住院癌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住院癌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6月的24例癌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持续质量改进;选择2012年1~6月的24例癌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健康教育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每年复诊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住院癌症患者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后,住院癌症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明显提高,能复提高诊率,降低失访率。

    作者:赖喜玉;李爱霞;林瑟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难治性癫痫行颅内电极埋藏22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内两次电极埋藏精确定位癫痫病灶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两次行颅内电极埋藏,并及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顺利度过监测期。结论:及时精确定位致痫灶、给予精心护理,不但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王晓庆;韩海静;刘丹;李雯;张艳;强燕燕;侯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未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对于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空腹、夜间睡眠差、护士采血不顺利、晕车,在献血车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室内献血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改善献血环境及献血前的教育工作,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魏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5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S)后高灌注综合征( HS)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文献及临床资料,分析HS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患者经颅多普勒( TCD)证实,同侧大脑中动脉峰血流增加>100%;CT提示有颅内出血5例,脑组织水肿8例,无明显变化2例;经降压、护脑等治疗后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6例和死亡1例。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CAS后HS患者,术前明确和纠正高危因素、术中合理操作和护理配合、术后严格控制血压和密切观察,对减少HS发生尤为重要。

    作者:徐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影响。方法:将160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名,对照组未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家属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家属SDS和SAS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干预后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的心理行为干预,利于改善家属的不良心理状况,从而对患者的疾病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韦红梅;肖爱祥;蒙月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急诊病属不满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科急诊护理特点是急、忙、杂,是病属投诉和护理纠纷高发的科室。为真实地了解患者对我院服务的评价和满意程度,进一步了解医疗中心服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管理建设,我院委托第三方进行病患满意度评价的周期性调查。2009年12月~2011年1月,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我院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周期性调查,对小儿急诊病属不满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娜;殷彩欣;郑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知识、态度、行为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预先制定的互动式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态度、行为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卒中疾病知识、防治态度、健康行为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以医护全程诊疗模式为基础,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改变不良行为,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满意度。

    作者:杨峰;王振林;李艳;姬文涛;雷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细节管理在 ICU 护理优质服务岗中的应用

    ICU是医院危重患者集中医治的场所,也是各种新的医疗设备及高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科室。 ICU护理人员不仅要给患者好的服务,还要熟悉和学会应用各种仪器、设备。细节管理是把一整套流程拆分为多个细节,逐次量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若干个细节,直至完成所有细节工作,同时不断量化和完善细节[1]。我科在2011年3月成为我院第一批护理优质服务病房,在全科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下,充分发挥每位同事的积极性,提出了细节管理。通过细节管理能使工作简单化、流程化,确保ICU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通过1年的实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妮娜;胡靖青;王庆云;刘爱侠;欧阳带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专人化综合干预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情绪、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人化综合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情绪、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当日完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专人化综合干预,于干预前即患者入院治疗当日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采用SAS、SDS、心理和谐量表、GQOL-74进行评价。结果:综合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干预前比较明显改善( P<0.05,P<0.01);心理和谐程度测评中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心理和谐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测评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对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专人化综合干预,能够消除或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和谐程度和生活质量,全面促进康复。

    作者:宋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隔姜灸联合止吐药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5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止吐药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昂丹司琼药物预防恶心、呕吐,观察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止吐的同时联合使用隔姜灸预防恶心、呕吐,比较两组止吐效果。结果:观察组止吐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隔姜灸联合止吐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止吐效果,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心慧;姚真;董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30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溶栓治疗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健康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紧急抢救和采取的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组治愈21例,好转7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延缓病情进展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至关重要,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李风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治疗皮肤瘙痒30例临床护理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病率为60%~90%[1]。在进行血液灌流( HP)时,要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注重透析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加强饮食、用药及日常生活指导等,能明显缓解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HP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肺结核患者通过雾化吸入3%的盐水进行诱导取痰,同时进行雾化前、雾化中及雾化后的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不安情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各项基本原则,控制盐水的浓度。结果:本组患者有效8例,显效5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诱导排痰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保证痰诱导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可保证有效留取合格痰标本,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雷梅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自制标本袋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中,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操作空间狭小,标本取出的路径狭长且无特殊器械辅助标本组织的顺利取出,术中易造成污染及肿瘤种植,而一次性取物袋费用高,因此我们利用无菌手套进行自行设计取物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荆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其实施正确有效的物理降温及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观察发热患者体温的改善程度。结果:实施正确有效的降温措施后,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原因复杂,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对发热患者降温效果明显。早期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体温监测,体贴周到的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杨秀玲;陈文菁;李洁美;徐凌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齐鲁护理杂志》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列为来源期刊

    2013年11月,本刊编辑部接到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的电子邮件,《齐鲁护理杂志》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Ulrichsweb )收录。《乌利希期刊指南》是一部权威的、反映世界各国期刊和报纸出版信息的综合性指南,目前收录200多个国家的15万种期刊、7000种美国报纸和4000多种其他国家的报纸,涉及600多个学科。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巧用大拇指指腹覆盖血管纵向按压无痛拔针法

    静脉输液后拔针是临床基本、常规的操作,常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疼痛、出血、皮下淤血等。在临床上从穿刺固定到拔针运用了一套可行有效保留敷贴将患者未输液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覆盖血管纵向按压无痛拔针的技巧,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靳美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475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1年3月~2012年2月486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率。结果:干预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和健康教育,积极改进医院环境,可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孔凡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与职业培训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与职业培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务人员锐器伤基线调查初筛表对某省级教学医院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初步筛查后,对安瓿以外的锐器伤再次发放医务人员锐器伤基线调查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第二轮调查,终分析医务人员经过职业培训与没有经过职业培训锐器伤的发生率有无显著差异性。结果:接受过锐器伤职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其发生锐器伤的比率明显小于未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医务人员( P<0.05)。结论: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比率与是否参与过锐器伤职业培训有关,医院管理者应重视锐器伤职业培训,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

    作者:刘悦;王书会;王伟丽;王海燕;王静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