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艳群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1年初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比较2010年和2011年两个年度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可显著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管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高危因素的预见性和干预性.
作者:宴奕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Bair hugger温度管理仪在婴幼儿巨结肠手术中的保温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温度管理仪加温.所有患儿用红外线探头监测前额体温变化,记录两组患儿入室、麻醉开始时、切皮时、术中60 min及手术结束时体温,比较两组患儿寒战发生率、苏醒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儿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苏醒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自切皮后各时间点与术前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各时间点与术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进行体温监测,采用温度管理仪维持患儿体温可以有效避免因体温下降给患儿带来的危险.
作者:魏琼;王银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模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的47例患者为观察组,行优质化护理模式,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优质化护理模式,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雪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垂出于宫颈口外,降至阴道甚至外阴,称为脐带脱垂.脐带脱垂是产科急症之一,是极度危险的分娩并发症.脐带脱垂一旦发生,若脐带血循环阻断超过7~8 min,则胎死宫内[1].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对25例脐带脱垂产妇采取积极处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总结有效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顺产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产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减轻产妇心理压力,提高产时护理质量,降低母婴危险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汤莉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及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将149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依据患者的疾病发展规律与变化特征判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提前通过相应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手术时间、心功能、肺功能、ADL水平为手术风险因素.结论:充分认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谢艳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2例,治疗后0例;对照组皮下积液9例,治疗后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法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作者:吕敏;李慧;吕海燕;孙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关键,而在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中,用药安全已成为突出的问题[1].在我国,临床静脉给药占全部用药的44.5%甚至更高,主要存在两大问题:给药错误和污染[2].药品从进入医院到正确地用于患者,要经过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和多种医务人员,如果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又缺乏核对和校正的机会,就有可能导致用药错误.我们对我院(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1年1~12月护理人员无惩罚措施自愿上报的静脉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静脉给药错误发生原因及采取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静脉给药错误的发生,保证患者静脉给药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宝兰;丁凤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白斑、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的主要手段,而板层角膜移植由于其保留了患者的角膜内皮,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成为目前角膜移植的一大趋势[1].计算机控制的飞秒激光作为一种新型的眼科手术辅助仪器,能够更加安全、更加精确地钻切角膜植床和角膜植片,得到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2,3].2012年7~9月,我们应用飞秒激光辅助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圆锥角膜患者1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迎;王海莹;宁娜;崔云;李素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伴高位截瘫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病情具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普通的X线片、CT检查显示无骨折,但却有明显颈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1].MRI显示颈脊髓水肿,分为不伴有颈椎疾病和伴有颈椎疾病2种类型.2005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伴高位截瘫患者15例,对其高发时间段综合分析,做好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向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高龄眼科疾病患者由于术前视力差,术后双眼包扎,更增加了跌倒及碰伤的危险性.2011年10~12月,我们对67例高龄眼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科室内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本科室30名护理人员对护理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并应用危机管理护理策略.结果:护理人员对护理危机成因认知率原较低,而在科室内实行危机管理相关安全防范等措施,住院患者及家属对本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结论:对护理人员提高其对护理危机发生原因的认知率,并建立护理危机的管理体系、健全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预防危机发生、危机发生时的合理应对、危机结束后科学总结,才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提供给患者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韩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设计一种患者外出检查时方便使用的简易安全担架.方法: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对120例符合试验条件的患者分别使用简易安全担架和普通担架,比较使用效果.结果:使用简易安全担架时患者舒适度、操作人员满意度及使用效果均明显高于使用普通担架(P<0.01).结论:简易安全担架用于需外出检查的患者,与使用普通担架相比,能提高患者舒适度,节省护送人员数量,提高医护人员及陪护使用时的满意度.
作者:王玉萍;庄福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对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71~88岁,平均80.6岁.合并冠心病46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16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致伤因素:跌倒57例,车祸5例.住院7~14 d,平均11.8 d.均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58例,全麻4例.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外周静脉置管(PVC)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输液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已公开发表的PICC与PVC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输液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主要以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1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纳入公开发表文献10篇,共752例患者,10篇文献均为Jadad评分低于2分的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PICC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输液的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PVC,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OR值为0.04,95%可信区间为0.01~0.10.结论:PICC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输液的效果优于PVC,值得推广.
作者:王姝理;秦生年;汤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随机的常规健康教育,为观察组患者制订CNP,由责任护士按CNP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NP的实施为护士系统、规范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明显提高了患者对SRS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陈燕;马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8个病区住院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理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病区住院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县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促进护理的发展,但实施过程需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形成符合有自己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韦艳;陆艳梅;谢艳兰;危金明;卢庆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3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GCS≤8分)实施头部和体表降温,同时给予冬眠治疗,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加强呼吸、循环系统护理,加强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本组恢复良好12例,轻残15例,中、重残5例,死亡4例.结论:采用亚低温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大大降低患者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肖霞;亓红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初始时间、泌乳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初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量充足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增加产妇泌乳量,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满足新生儿喂养需求.
作者:李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安多福与碘伏消毒液的皮肤消毒效果.方法:将3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安多福组和碘伏组各15名(30只手),分别使用0.1%安多福消毒液和0.5%碘伏消毒液消毒手背部皮肤,于消毒前后进行细菌培养试验.结果:安多福组和碘伏组消毒后两组均无致病菌生长,达到医院卫生消毒标准,细菌培养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伏组消毒操作时间明显多于安多福组(P<0.05);而两组消毒后待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多福消毒液与碘伏消毒液具有同样的消毒效果,此外还具有消毒操作时间短、无着色、无刺激、无致敏、广谱高效等特点.
作者:王桂杰;洪维;罗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