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满芬;黎彩银;汪爱梅;赵爱华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严重合并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骨盆骨折严重合并症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指导患者坚持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对骨盆骨折严重合并症患者,医护人员可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并辅以心理健康和康复训练指导,以求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薛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2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音乐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8 h及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8 h、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在术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音乐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梅;黎雪娃;叶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74例(104指)实施循证护理,观察循证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和预防效果.结果:74例(104指)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25例29指中,动脉危象12指,经对症处理后4指缓解,8指经重新手术吻合后均成活;静脉危象17指,其中13指成活,4指坏死,总救治成活率为86.2%,患者总满意率达97.3%.结论:循证护理的应用不仅提高断指再植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而且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护理能力,同时可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赖丽媚;廖玉芳;胡巧玉;龙婷;徐仁;刘秀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白斑、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的主要手段,而板层角膜移植由于其保留了患者的角膜内皮,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成为目前角膜移植的一大趋势[1].计算机控制的飞秒激光作为一种新型的眼科手术辅助仪器,能够更加安全、更加精确地钻切角膜植床和角膜植片,得到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2,3].2012年7~9月,我们应用飞秒激光辅助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圆锥角膜患者1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迎;王海莹;宁娜;崔云;李素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护理实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200名护生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对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医院对实习安排不恰当、带教老师能力不足或教学态度问题、医院内护理人员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为外在原因,内在原因包括护生学习领悟能力差、上手困难、心理素质差、恐于承担责任等.结论:合理高效的护理教学能改善护理实习的效果,提高护生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黄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1年2月我们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 100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对其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临床治愈3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97.2%.结论:对前列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使其配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邢正香;朱慧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两种排班模式结合分层级使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以护士长领导的层级管理模式,根据专业、工作量实行APN排班或TDN排班,合理调整人力资源,落实各岗位职责,减少交班次数,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实施整体的连续护理服务.同时加强管理、完善支持保障系统及监督检查机制.结果:实施前后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满意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排班模式结合分层级使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医生、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作者:王芬;李燕晖;赵秋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考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级68名本科生<护理学基础>实验考核中实施OSCE模式,考试结束后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OSCE模式.结果:本组学生OSCE成绩呈正态分布,成绩为(77.62±8.75)分;学生对新的考核模式评价较好.结论:实施OSCE考核有利于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促进学生向临床角色转换,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吕利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三镜联合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患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作者:董和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提肛运动操对肛肠手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肛肠手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诱导排大便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练习提肛运动操.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大便的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排大便时肛门切口疼痛和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肛运动操能有效缓解肛肠手术后患者的便秘情况,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邓得平;王一征;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路径化健康教育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焦虑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对患者实施围术期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 SAS评分>40分者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采用路径化健康教育能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及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焦虑症状.
作者:朱蓓;魏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实施VSD的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7、14 d白细胞(WBC)、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及引流失败率、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 WBC、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14 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流失败1例,对照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25±5)d;对照组愈合时间(35±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VS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感染率、促进创面愈合及患肢康复.
作者: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深静脉置管术是临床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建立高质量静脉通路的技术操作,是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输血、补液的可靠而有效的手段,同时可用于长期输液、肿瘤的化疗及胃肠外营养液体的输注[1].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20例重症创伤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逄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半卧位角度对局麻鼻部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局麻鼻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分别为26例、28例和26例,三组患者术后半卧位角度分别为15°~30°、30°~45°和45°~60°,其他护理措施三组相同.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 d鼻面部肿胀情况、胃部不适、术腔渗血、皮肤压红发生率和卧位保持时间、夜间睡眠状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 d睡眠状况评分及卧位保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局麻鼻部手术后患者采取卧位时不应笼统采取30°~60°,而应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也可采取头高位15°~30°,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罗静;陈庆;王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3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GCS≤8分)实施头部和体表降温,同时给予冬眠治疗,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加强呼吸、循环系统护理,加强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本组恢复良好12例,轻残15例,中、重残5例,死亡4例.结论:采用亚低温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大大降低患者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肖霞;亓红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生活和心理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腰椎牵引、推拿、电脑中频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康复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JOA腰背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措施能明显改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锦;边平达;严伟;赵新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深圳市护理学继续教育现状和需求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2年6~7月在我市某医学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参加护理学继续教育培训班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足,尚停留在满足学分的阶段;现阶段深圳开展的护理学继续教育项目质量尚有提高的空间,在授课老师水平、继续教育项目针对性和实用性上尚不能完全满足学员要求;学员对专业技能操作类的继续教育项目需求为广泛,其次为专业理论知识;因为工学矛盾等原因,大量学员认为没有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项目,因此希望能够通过远程教育和函授形式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结论:深圳市现行的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为广大的护理工作者提供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平台,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理论水平,今后应进一步改进学分制继续教育体系,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作者:何惠兰;夏俊杰;王昆;李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两种不同频次的康复指导对早期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单侧初次TKA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对其出院后定时进行电话回访和康复训练指导.实验组按每周1次进行,对照组按每2周1次进行,直至术后第3个月.分别于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测定.结果:出院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实验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提高出院后电话回访频率,规范回访流程及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对患者出院后规范、系统地按时完成锻炼计划和关节功能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提高TKA术后早期关节功能康复疗效.
作者:王晓庆;罗存珍;刘洁;赵朗;杜少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初始时间、泌乳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初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量充足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增加产妇泌乳量,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满足新生儿喂养需求.
作者:李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层级管理对基层医院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内科和外科6个病区102名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和实验组52名.实验组按照层级把护士分为不同护理组,每个护理组包括不同层级护士,由1名三级护士作为带教老师,统一进行评判性思维知识、PBL教学模式培训,以组为单位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案例学习、教学查房、书写个案管理报告等实例训练.对照组护士由护士长按照传统模式每月组织2次教学查房及业务学习.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T-CV)测量两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结果:培训后,两组开放思想、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总体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模式于护士层级管理中,既提高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使护士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又增加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谭晓青;曾丽;伍玉玲;朱淑芳;李冬敏;李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