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贵兰;童薇;王娟
目的:探讨肠镜下小儿肠息肉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1例肠息肉手术患儿术前给予饮食指导和心理疏导,术中注意心理支持和病情观察,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并做好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手术意外,平均住院时间4.1 d,均康复出院.结论:肠镜下电切术治疗小儿肠息肉安全有效,精心围术期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儿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礼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查房和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入院的5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1,实施常规护理查房;2009年1~12月入院的5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实施规范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误吸、痰堵低氧血症、尿路损伤、压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10年1~12月实施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期间15名轮转护士作为观察组2,2009年1~12月14名轮转护士作为对照组2,比较两组护士专科考试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1误吸、痰堵低氧血症、尿路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P<0.05);观察组2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2(P<0.01).结论: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清;沈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心理护理对未婚晚期妊娠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8例未婚晚期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预见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焦虑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未婚产妇的焦虑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日益普及,目前已成为心肌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血小板在该并发症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预防并发症,保证PCI成功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对72例PCI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盐酸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丽云;王新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9例MDRAb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途径,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MDRAb感染来源于ICU环境污染,经过采取积极治疗和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控制了感染流行.结论:应根据MDRAb流行的原因,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杜君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5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5例,A组进行血液透析(HD)治疗,B组进行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C组进行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HDF+HP),比较三组透析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皮肤瘙痒、关节疼痛改善情况.结果:B组、C组治疗后血清β2-M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β2-MG清除率均优于A组(P<0.01);B组、C组皮肤瘙痒、关节疼痛改善情况优于A组(P<0.05,P<0.01).结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时进行HDF+HP治疗,可减少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小婷;张悦;李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输注技巧及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12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500 ~1 000 mg/(kg·d),1次/d,连用3~5 d,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宋金霞;宁丽霞;孙黎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新护士进院时基础理论和常用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评估岗前规范化培训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新进院的30名护士进行摸底考试,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师生互动式岗前规范化培训,培训前后评价效果.结果:新护士岗前培训前后体温单书写及其各项记录和常用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考核的各项指标中,培训后扣分人数明显少于培训前(P<0.01).结论:采用针对性的重点及师生互动式对新护士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迅速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作者:毛凤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常出现大便秘结,灌肠术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因肛管管径大(22~24号),准备用物多,操作繁琐,给患者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50 ml空针为老年便秘患者进行灌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天蓉;刘燕;张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近年来,对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24~48岁,其中20~29岁16例,30~39岁13例,40~48岁7例.
作者:肖粉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常伴有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既往治疗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多选用静脉滴注胰岛素降低血糖,但胰岛素剂量不易控制,患儿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胰岛素泵能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24 h不间断输入基础量胰岛素,三餐前输入餐前负荷量,从而实现控制血糖接近正常且不会发生低血糖,所需胰岛素剂量也相对减少[1~3].
作者:任春华;孙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度哮喘合并产后子痫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1例重度哮喘合并产后子痫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重度哮喘合并产后子痫患者于剖宫产术后2 h发生子痫昏迷、心搏骤停,经过积极抢救,给予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母婴平安出院.结论:对重度哮喘合并产后子痫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可转危为安.
作者:赵明臻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31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8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止咳、平喘、化痰等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液气动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喘憋及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气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家秀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26 76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65例,感染率为2.11%;例次感染576例,感染率为2.15%;其中产科病房感染率高,为4.1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68.92%),其次为胃肠道(9.72%),表浅切口位居第三(6.60%).结论:医院感染与环境、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手卫生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化、个体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其目的是使人身心处于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姜艳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呼吸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康复护理能够促进COPD患者的呼吸运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进而改善其负性情绪,效果显著.
作者:林敏;麦志芹;黎彩霞;彭惠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归元筋骨宁湿敷剂贴敷,观察组采用黄连膏、如意金黄膏交替外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功能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功能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膏和黄连膏交替外敷患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肺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责任护士对186例老年肺性脑病患者实施全面治疗及舒适护理,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结果:本组治愈率为98%,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结论:实施舒适护理能使老年肺性脑病患者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且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8.3±6.0)分低于对照组(12.3±9.5)分(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有利于血糖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金仙;郑菊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脑出血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常引起患者偏瘫、言语不利等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系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可大限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同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玉琴;朱丽莎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