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荣
目的 探讨分析小针刀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效果及作用.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9月应用汉章Ⅰ型Ⅳ号小针刀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3~7次后,张口度和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小针刀治疗具备简、便、廉的特点,患者经济负担很小,恢复奇快,值得推广.
作者:李富荣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方法.笔者2002年3月-2006年9月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母解毒地黄汤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出现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状态,发病率高,多发于老年患者,常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其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肯定,但因其存在创伤性、依从性和并发症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翁萍莉;沈丽芳;邵云峰;丁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干顸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3月-2006年3月期间收入监护病房的4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男33例,女13例,人工气道的方式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43例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其余3例有有效的自主呼吸.对4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对人工气道的干预(防止意外拔管,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气囊压力护理),明显减少了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人工气道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抢救成功的主要措施.
作者:吴卸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又称西蒙-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继发性甲状腺、肾上腺功能低下,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所呈现的临床症候群.多见于产后大出血的患者.席汉综合征临床上以低血糖为主要症状较少见,其原因主要是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低血钾协同作用而引起.
作者:周建平;胡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糖尿病肾病是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早期出现微量蛋白尿,继而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终导致肾功能衰竭,银杏达莫注射液为银杏叶的提取物和双嘧达莫的复合制剂,本试验观察了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迎春;骆书伟;朱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在20%~30%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会过度表达.一般携带过度表达此受体的乳腺癌患者或者其基因复制数量较高者总存活率会降低,且会对各种化疗药物及激素的敏感程度降低.因此,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选择作用于HER2靶点的药物会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曹蔚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及其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7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2组,其中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反搏组,38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对缺血及心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后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2组均明显减少及缩短,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和0.05).2组疗效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反搏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 A、 E/A、 DC)亦明显改善(P均<0.01),但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反搏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徐晓红;贾连旺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胡肇基医师为广东省名老中医,致力于中医学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内、妇、儿科.腰痛在门诊极为常见,其中以妇女患者较多.胡老经过长期临床研究,根据妇人生理、病理特点,制订了养肝肾方以治疗由于肝肾亏虚而致腰痛,效如桴鼓,现总结如下.
作者:孔小云;卢集森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17例小腿下段胫前、足踝部创伤、溃疡切除术后致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无继发溃疡,耐磨损.结论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切取简便,不牺牲主要动脉.可有效地修复小腿下1/3、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吴凌峰;蔡晓斌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恶性肿瘤并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发病突然、病死率极高为特点,常可威胁患者生命,我院2005年8月-2006年11月收治恶性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邓颖平;胡晓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日常生活中手外伤十分常见,手外伤带蒂皮瓣转移术是进行缺损组织修复与重建的重要方法,术后转移皮瓣的血供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转移皮瓣的成活.2002年1月-2007年5月,我院对3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蒂皮瓣转移术修复,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建智;丁献东;项英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40%以上[1].除保守治疗外,经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已在临床逐渐推广并受到好评,但术后仍有再粘连的可能[2].为进一步预防再粘连,我院2002年以来尝试在经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于腹腔内放置预防肠粘连的粘停宁膜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贵兵;黄汉涛;王志刚;钱崇宽;罗先文;赵端仪;杨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将胰头、十二指肠、胆总管下段胃窦部整块切除,再行胰、胆、胃肠的重建吻合术.临床常用wip-ple术式,主要用于治疗壶腹癌、胆总管末端癌、胰头癌、十二指肠降部恶性肿瘤.由于手术创伤大,消化道重建,并发症多,患者心理、生理都大受打击.
作者:王燕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脑电改变及血浆P-选择素(CD62P)的水平变化,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偏头痛的病因.方法 以5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偏头痛发作时和间歇期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水平,同步做脑电图检查.结果 研究组偏头痛发作期及间歇期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CD62P水平与偏头痛的发作及症状有较强的相关性,脑电改变与CD62P水平的相关性不强.结论 偏头痛患者存在血小板过度活化,CD62P可作为判断偏头痛病情及药物疗效的指标之一;脑电图检查在偏头痛的临床诊疗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韵喃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抗性早熟颗粒对特发性性早熟模型大鼠雌二醇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出生4d内SD大鼠分为4组、药物组动物5~8日龄皮下注射达那唑300μg.药物组在15日龄时开始灌喂抗性早熟颗粒,正常组予等量的自来水.26日龄开始断奶.15d后每日观察阴道开口情况并进行阴道涂片,等到性周期稳定后的第一个发情前期时采样,现察SD大鼠血清E2分泌情况及子宫卵巢的脏器系数.结果 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的阴门开启和建立性周期的时间提前,药物组SD大鼠与正常组无差异;各组的子宫脏器系数无差异;卵巢脏器系数模型组高,药物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模型组E2高,药物组控制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比,其E2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性早熟颗粒药对性早熟模型SD大鼠有治疗作用,能延迟SD大鼠阴道开口平均日龄,降低卵巢脏器系数,控制E2过度升高,延缓性发育.
作者:陈祺;戴方伟;萨晓婴;邵国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医院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受市卫生局委托,笔者于2007年8月对辖区内11所基层医院(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民营医院4所,门诊部2所,口腔医院1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调查,现就存在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姜煊华;彭芳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术后肠麻痹是外科手术后,尤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手术2d后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恶心、暖气,肛门不能自行排气、排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肠功能的及早恢复对术后患者的健康极为重要.笔者应用远道、局部相结合的取穴方法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娴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个月后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16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2例.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能快速清除血肿,迅速阻断出血及其占位效应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有效减轻脑损伤,较大地改善疗效与预后.
作者:王海;任志平;赵长坡;陈春起;朱猛;王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易并发口腔溃疡.文献报道:大剂量化疗后约75%的患者发生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常给患者带来不适、疼痛,咀嚼及吞咽困难,营养不良,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通过护理干预来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一旦发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口腔溃疡尽快愈合.
作者:李月英;颜丽萍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