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张富兴;李辉;李金莲;李云庆
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具有直接杀伤靶细胞、扩大免疫效应的作用.以胸腺上皮细胞为主要成分的胸腺微环境是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基础.T淋巴细胞在胸腺皮质微环境中经历阳性选择形成了具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Ⅱ类分子限制性识别能力的T细胞,在髓质微环境中经历阴性选择形成了具有自身抗原耐受能力的成熟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1],其中不同表型的胸腺上皮细胞是提供T淋巴细胞发育微环境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绍卿;刘国红;孙芸;丁一;刘双;柴玉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组织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人体结构细微等特点,枯燥难学[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微课”[2]的建设与应用已悄然兴起,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关注和喜爱.微课设计是微课制作与应用的核心.本文探讨组织学“微课”学设计技巧,旨在与大家分享经验,合力推动相关教学改革.
作者:杨光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传导功能以及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第4代ADSCs移植入脱细胞神经移植物(ANA)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营养混合物F12 (DMEM)组和ADSC组.DMEM组和ADSC组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用相应的组织工程神经桥接损伤神经的断端.术后6周采用神经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采用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ADSC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和脊髓BDNF和CNTF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DMEM组.结论:ADSCs可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上调脊髓BDNF和CNTF的表达.
作者:付秀美;杨海艳;王荣良;杨振江;付文亮;薛景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Notch1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鼠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免疫印迹、RT-PCR,检测Notch1在95、108、122 d ALS转基因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检测转染pEGFP-wt-SOD1和pEGFP-G93A-SOD1的NSC34细胞模型中Notch1的表达变化.结果:Notch1可与β-tubulinⅢ共表达,与GFAP无明显共表达.较同窝野生型鼠,Notch1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在95 d ALS转基因鼠脊髓中无明显变化,在108 d和122 dALS转基因鼠脊髓中明显升高;与转染pEGFP-wt-SOD的NSC34细胞相比,转染pEGFP-G93A-SOD1的NSC34细胞中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增多.结论:Notch1在ALS转基因鼠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中表达增多,提示Notch1信号通路可能与ALS相关.
作者:杜红梅;管英俊;于丽;陈燕春;周风华;张皓云;接琳琳;刘永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初级视区急性毁损对猫的高级视区刺激诱导的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初级视区毁损后的残留视觉(称盲视)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初级视区(包括17和18区)急性毁损对猫的高级视区(包括19、20和21区)中立早基因c-fos蛋白基础表达量和刺激诱导的c-fos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以正常猫为对照.结果:急性毁损初级视区后,高级视区内c-fos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及c-fos免疫阳性反应的光吸收值(OA)在初级视区毁损猫和正常对照猫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双侧初级视区毁损猫的高级视区中刺激诱导的c-fos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比正常猫下降了92%以上,c-fos蛋白免疫阳性反应的OA值下降了78.9%以上.结论:初级视区急性毁损后高级视区的绝大多数神经元失去了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性,因此,初级视区毁损后出现的盲视现象可能主要与皮层下中枢至高级视区的神经通路重组有关.
作者:郑媛;刘涛;丁艳霞;孙秋爽;王长华;魏垚麟;华田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主要包括凋亡(apoptosis)、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和自噬性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ACD)等.凋亡主要由外源性死亡配体及内源性线粒体通路介导,其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1],而当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缺失时,则会发生程序性坏死[2-3].一般认为自噬性死亡的终死亡方式还是凋亡或者坏死,尚不能证明单纯自噬导致的细胞死亡的存在[4].c-FLIP(cellular FADD-like IL-1β-converting enzyme-inhibitory protein,c-FLIP)是一种在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组织稳态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蛋白且已证实其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对c-FLIP的生物学特性、作用及其调控进行综述.
作者:李鸿儒;沈元龙;胡勇军;熊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海南临高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海南临高人417例进行体型研究,并与我国其他族群体型进行比较.结果:海南临高人男性与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4.1-5.4-2.0和5.8-5.0-1.4,体型类型分别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女性的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在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年龄组间的内因子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男性的外因子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均无相关,女性的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外因子值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我国其他族群相比,临高人男性、女性在体型图上的平均体型点均与海南汉族接近,SAD值分别为0.52和0.55.结论:海南临高人体型相对接近于海南汉族,而距离壮族差距较大.
作者:董文静;宇克莉;包金萍;李咏兰;任佳易;金丹;郑连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北方汉族大学生皮下脂肪的发育状况及体成分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以北方生源为主的河北某高校10个班1 188(男570,女618)名汉族大学生进行身体测量,用皮褶厚度估算体密度和体脂率.结果:除体密度外,城市男、女学生的皮褶厚度、体脂率和瘦体重都高于乡村学生;男生的体密度、瘦体重均明显高于女生,皮褶厚度和体脂率却低于女生;身体3个部位皮褶厚度两两呈相关性,男生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肩胛下<腹部,女生肩胛下<肱三头肌<腹部,呈不均匀分布;皮褶厚度除与身高没有相关性外,与体质量、BMI、腰围呈正相关性,瘦体重与其他几个指标都有明显相关性;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存在南北差异和时间差异.结论:北方汉族大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存在城乡、性别差异,时间因素也对其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俊萍;张新霞;马兴友;王永红;王长虹;常永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雄激素主要是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性类固醇激素,其在蛋白质合成、性腺发育及男性第二性征的维持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典的雄激素基因组效应由特异的胞内受体介导.近来研究显示,雄激素可以与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相互作用,影响细胞质内的信号转导分子,进而产生相应的快速作用,并且某些性类固醇激素的细胞膜特异性GPCRs已经得到证实,如雌二醇的特异性GPCRs为GPER1、孕激素的特异性GPCRs为mPR等.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某些GPCRs有可能是性类固醇激素在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目前,雄激素特异的GPCRs还没有获得结构解析,但是已有与雄激素相关的GPCRs报道,现就国内、外文献对雄激素相关GPCRs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张沂洲;李莎;崔慧先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其接触早,印象深刻,影响深远.其重要的教学媒介就是被称之为“大体老师”的遗体标本,而这些大多来源于遗体捐献.通过一般人难以理解和做到的遗体捐献与解剖学课程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人体解剖学第一课”,旨在传递本课程可以提炼、承载和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敬畏,责任”,引导学生“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当如何做?”的思考.
作者:张黎声;邵水金;于波;姜俊;郭春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集编、导、演、教于一身的说课,正推动着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所谓说课重点在于“说理”,就是系统地说出某一门课程或某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即对教学进行设计和分析,然后由同行共同讨论和评议,通过相互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说课的内容主要涉及学情分析、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说课能更好地解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等问题.笔者经过多年说课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探讨正常国人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脂肪的分布特征、厚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MRI正中矢状位观察263例正常国人椎管内硬膜外脂肪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测量各节段脂肪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段硬膜外脂肪在椎管周围分布不等,腹侧成条带状或新月状,背侧脂肪呈节段性梭形分布;椎管内硬膜外背侧脂肪各节段中以第3、4腰椎(L3/4)水平厚,以第5腰椎、第1骶椎(L5/S1)节段薄.L5/S1节段平均脂肪厚度小于L4/5节段;第12胸椎、第1腰椎(T12/L1)节段脂肪厚度小于U/2节段,其他相邻节段脂肪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国人腰骶段椎管内脂肪厚度的正常值范围可以为临床某些椎管疾病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1L5/S1节段椎管硬膜外背侧脂肪薄,可以作为腰骶椎分界依据,为腰骶椎变异的患者提供定位依据之一.
作者:卢跃忠;葛宇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骨架是医学必需的实验教学材料,但该资源匮乏.目前,骨骼制作方法的文献较少[1-3].人体足骨包括距骨、跟骨、舟骨、骰骨、楔骨、跖骨和趾骨,其形态结构及连接方式较手骨复杂,故足骨串制较为困难.传统的串骨方法中,足骨串制定位不准确,不能很好展示骨架的原有结构,并造成骨架的易损耗[4].为此,笔者在传统足骨串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新方法操作简单并保持足骨原有结构形态,现介绍如下.
作者:廖立青;李义凯;何国辉;李乃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采用Authorware制作灵活交互的解剖学课件,开始和退出部分按常规小程序模板制作,核心是目录和章节知识点内容导航系统.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主要是正确、巧妙、创新运用交互图标、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这里以“人体脉管系统解剖”课件制作为例,介绍一种利用Authorware程序制作解剖学整体课件的方法.
作者:别永信;孔海修;赵甲甲;王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拟基于薄层高精度的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CVH)对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LC)进行断层解剖学与三维可视化研究.方法:选择CVH-1、CVH-2、CVH-5左右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CVH数据集,对PLC相关结构进行数据分割和三维数字化重建..结果:成功构建了CVH-1、CVH-2、CVH-5左右膝关节的三维模型,并对PLC的结构和毗邻关系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三维可视化观察研究.结果:PLC主要由腓侧副韧带、腘腓韧带、弓状韧带、腘肌肌腱和股二头肌肌腱构成;髂胫束位于膝关节前外侧,位置相距PLC较远,功能与PLC结构存在差异,不属于PLC结构;3例CVH数据集均未见第3关节囊韧带和腓肠豆韧带.结论:推测膝关节手术中对腓侧副韧带、腘腓韧带、弓状韧带、腘肌肌腱进行解剖重建将有助于加强膝关节术后的稳定性.
作者:宋艳;吴毅;熊雁;陈伟;张绍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解剖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历来解剖学教师对教学中增强直观性的教学材料都非常重视[1].解剖学课堂教学中用的广泛的辅助材料就是解剖图片、模型,甚至直接把实体标本带人课堂.目前,教师们在解剖学教学中主要使用PPT代替以前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放映,但本质上还是对标本和模型的平面展示.图片只能反映特定角度的器官形态和结构,要想反映更多的解剖内容就要增加图片的数量,比如:正面图、侧面图、俯视图、剖面图等.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差些的学生,理解器官的结构是很困难的.随着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在解剖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教学,效果很好.但面临的问题是,在课堂中展示三维模型需要专门的软件,而大多数三维软件价格昂贵,运行起来对电脑配置要求高,这在很多学校是很难做到的.目前基于X3D的技术可以把计算机三维模型转化成网页的形式进行课堂演示,使教师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对解剖结构更容易接受和理解[2-5].
作者:盖晋宏;李静萍;黄忍;解红梅;祁根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与日本人的头面部形态学差异.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方法》的规定,于2009年8月测量了山西汉族成人体质数据,于2010年10月测量了四川汉族成人体质数据.将汉族和日本人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日本人相比,汉族人身高较低,体质量略重,头的长、宽、高和头围较小,口较小,面部和鼻较高.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华北华中、西南汉族人体质较为接近,与东亚类型的日本人体质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汉族人头的宽度、围度、高度、长度及身高小于日本人.
作者:李咏兰;郑连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翻转课堂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理念.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学模式,还是秉承着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实际上教师居主体地位,教师主讲,并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完成教学过程.在此背景下,我系近年也在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专业解剖学授课过程中针对部分实验课程内容开展了一些PBL、翻转课堂等形式的教改探索,并引发笔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的思考.
作者:王锋;王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aspase-12介导的内质网通路凋亡相关蛋白在大鼠肾发育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与免疫印迹法,对大鼠肾发育中内质网通路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12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大鼠肾发育中,caspase-12和cleaved-caspase-3的阳性表达由肾皮质区深层逐渐扩展到整个肾皮质区,其表达主要位于近端小管,而远端小管表达较微弱;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肾发育中,caspase-12被分解为cleaved-caspase-12,caspase-12和cleaved-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在胚胎期较高,在生后(P)1 d达到高峰,随后其表达逐渐降低.而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在胚胎肾发育中较弱,在Pld其表达水平突然升高,随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Caspase-12介导的内质网通路凋亡相关蛋白可能参与大鼠胚胎肾发育中近端小管的细胞凋亡.
作者:牛微微;宋小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标准取大骨瓣减压术与扩大取骨瓣减压术的显露面积进行定量研究,对2种手术方式和正常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比较评价,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模拟常规标准取大骨瓣减压术与扩大取骨瓣减压术的手术操作,进行显露面积测量、显露程度评分及损伤程度评分.结果:扩大取骨瓣减压术显露面积较标准取大骨瓣减压术显露面积显著扩大;标准取大骨瓣减压术显露程度评分7分;扩大取骨瓣减压术显露程度评分16分;标准取大骨瓣减压术损伤程度评分9分;扩大取骨瓣减压术损伤程度评分2分.结论:扩大取骨瓣减压术,其显露范围广泛,损伤程度小,有利于大程度降低颅内压,同时适用于窦破裂、桥静脉桥段撕裂出血患者血管的修复,还可以直视下剪开小脑幕,缓解小脑幕切迹疝.
作者:刘爱生;姚焱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