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V-1反式激活蛋白介导的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α亚基胞内区远膜端融合蛋白在HL-60细胞分化中对microRNA-155的影响

徐莎;许震宇;王越;刘厚奇

关键词: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 HIV-1反式激活蛋白融合蛋白, HL-60细胞, microRNA-155
摘要:目的:探讨HIV-1反式激活蛋白(TAT)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受体α亚基胞内区C末端序列(LIFRα-CT3)的融合蛋白(TAT-CT3),对HL-60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分为对照组和TAT-CT3组.流式细胞仪对HL-60细胞进行粒细胞表面分化标记物CD14、CD11b的检测;Real-time PCR检测HL-60细胞中BIC、miR-155及其下游靶基因C/EBP β和SOCS-1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HL-60细胞中C/EBP β、SOCS-1及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T-CT3组的HL-60细胞,其粒细胞表面分化标记物CD14、CD11b阳性表达率增加;BIC、microRNA-155(miR-155)表达量降低,C/EBP β和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STAT3蛋白表达量降低.结论:TAT-CT3融合蛋白通过抑制miR-155的表达,促进HL-60细胞向成熟粒细胞方向分化.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便秘儿童钡剂灌肠X线造影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便秘和结肠形状的关系.方法:便秘儿童采用钡剂灌肠造影,X线平片检查228例,观察其结肠形状.结果:结肠形状正常的41例(17.98%),全结肠迂曲的26例(11.40%),降结肠迂曲的48例(21.05%),乙状结肠迂曲的123例(53.95%).结论:儿童便秘与结肠形状迂曲有一定关系.

    作者:陈风;汤琳;庞尔君;蒋晓飞;徐卫燕;汪健;黄顺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右侧斜方肌变异一例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背浅部时发现其右侧斜方肌下部缺如,该侧斜方肌代偿增厚,查阅近30年我国有关斜方肌变异的报道文献,未见此报道,现报道如下.在实体解剖前,观察背部皮肤完整,没有手术或外伤疤痕.去除皮肤和筋膜,暴露出斜方肌后,发现右侧斜方肌下部缺如,左侧正常.左侧斜方肌下方止点到第7颈椎的距离为288.02mm,右侧斜方肌下方止点到第7颈椎的距离为88.20mm;左侧斜方肌下部外侧缘与后正中线的夹角为19°,右侧斜方肌下部外侧缘与后正中线的夹角为47°;右侧斜方肌下方止点到同一水平线上左侧斜方肌外侧缘的距离为73.40mm;第7颈椎水平上,左侧斜方肌外侧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为134.92mm,右侧斜方肌外侧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为102.59mm;两侧斜方肌上方止点正常均位于同一水平且与第7颈椎的垂直距离为119.57mm.

    作者:侯国柱;孙文秀;贾怡童;司道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雄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及其机制

    雄激素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具有影响胚胎发育、维持生精作用、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男性副性征出现并维持其正常状态、维持性欲以及促进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并参与多种行为及认知过程的调节.传统的类固醇作用理论认为,脂溶性的雄激素通过细胞膜,与特异的胞内雄激素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作用于特定DNA上的雄激素反应原件,启动并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影响mRNA的表达及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过程称为雄激素的基因组效应,需时较长,往往需要数小时或数天.人们对基因组效应的认识较早,研究相对较深入,又称其为经典途径.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证据表明雄激素作用于多种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效应难以用基因组模式解释,表现为不依赖于传统基因转录调控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1-2].现就查阅的国内、外雄激素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作者:李莎;康林;崔慧先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引导式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的体会

    “引导式”教学方法是从德国引进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老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应付型”“填鸭式”只重教、不管学,这种事倍功半的模式下解放出来[1],真正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倡导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差异,手中有方法,一切为育人[2-4].其教学方法重视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我们把“引导式”教学方法应用于解剖学教学实践中,多年来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用于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的解剖学课堂教学程序.其教学环节如下.

    作者:张周林;武建军;邓兰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对解剖学课件标本考试负面导向问题的思考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课程,实物标本考试历来是检验学生掌握解剖学知识程度及督促学生认真观看标本的重要途径,但实物标本考试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且费时费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解剖学课件标本考试在各类医学院校应运而生,由于其诸多的优点,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的弊端也日益凸现.结合本校解剖学课件标本考试实际,现对考试中存在的一些负面导向问题与同仁讨论,旨在利用好解剖学标本考试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荣江;刘志永;丁翠青;马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兰州市汉族成人皮褶厚度与体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兰州市汉族成人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抽样测量了兰州市406例汉族成人身高、体质量、面颊部、肱三头肌位、肱二头肌位、肩胛下角位、髂前上棘位及腓肠肌位皮褶厚度,按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标准统计体质指数(BMI)值,利用日本长岭公式和Brozek公式估测体脂含量.结果:兰州汉族成人躯干部皮下脂肪发育优于四肢;兰州汉族成人女性皮褶厚度值、体脂含量大于男性;兰州汉族成人体脂含量和BMI随年龄增加呈总体上升趋势;兰州市汉族男性50~岁组及女性60~岁组超重和肥胖率均明显高于同性别其他年龄组人群;与其他群体比较,兰州市汉族成人皮褶厚度值低于山东汉族成人,高于俄罗斯族成人;兰州市汉族男性皮褶厚度值高于乌孜别克族男性,低于河南汉族男性;兰州市汉族女性皮褶厚度值高于河南汉族女性,低于乌孜别克族女性.结论:兰州市汉族成人的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在各年龄段均表现为不同的变化,皮褶厚度发育情况介于山东汉族、河南汉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之间.

    作者:白静雅;何烨;海向军;何进全;汪玉堂;席焕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肌学》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中《肌学》是较难讲解和学习的部分,主要原因是肌的数目多、起止点复杂且功能多样,学生难以记忆.将信息化教学理论运用于本单元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可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现将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介绍如下.

    作者:李雪甫;徐秉忠;陈培;傅玉峰;刘艳文;王士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以四氢呋喃为脱水剂的石蜡显微制片经验及优势分析

    石蜡制片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的基本技术之一.组织固定后经乙醇、二甲苯程序制成石蜡切片,是广泛采用的流程[1].但是,经该流程处理的标本,易硬脆、收缩,人工假象明显.有不少研究型实验室将透明剂换成三氯甲烷,获得人工假象更小、制片难度更低的制片效果,同样可广泛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检测等,成为当前制片质量高的操作流程[1-2].

    作者:郑翔;毕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用哲学的观点指导学生进行人体解剖学的学习

    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在医学课程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解剖学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知识点多,知识结构相同,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器官都要从位置、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去阐述,学生易产生枯燥、乏味、厌倦之感[1].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佳的教学效果,是大家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用哲学观点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深刻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资源,重点讲授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许险艳;李德水;李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胎儿心室间隔膜部的解剖学观测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发病率较高.其中成人室间隔膜部缺损占70%左右[1].为了完善胎儿心室间隔膜部形态学变化解剖学资料,为产前胎儿心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提供参考,故对胎儿心室间隔膜部进行了解剖学观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收集非正常流产胎儿39例,胎龄4~10月.取其心标本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按胎龄大小月份分为4组,分别为I组(3~4月)13例、Ⅱ组(5~6月)10例、Ⅲ组(7~8月)12例、Ⅳ组(9~10月)4例.

    作者:李占生;史宇涵;申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内部的分隔”教学设计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节课程内容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邹仲之主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版)[1],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第三节“心脏的发生”,第三部分“心脏内部的分隔”——“房室管的分隔、原始心房的分隔”,知识点多,是学习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1 教学对象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21班学生.

    作者:张金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颗粒蛋白前体缺陷型小鼠的鉴定及Ⅱ型胶原诱导颗粒蛋白前体缺陷型小鼠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快捷的方法来提取颗粒蛋白前体(PGRN)基因敲除(PGRN-/-)小鼠的DNA以及基因的鉴定方法,同时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PGRN-/-小鼠的关节炎模型,从形态学、组织学等多角度观察和鉴定鸡Ⅱ型胶原诱导的PGRN /小鼠关节炎模型的特点.方法:将PGRN-/-小鼠与野生C57BL小鼠进行交配,产仔后6周再将杂合小鼠进行交配产仔,剪尾约0.5~1 cm,提取组织DNA,在PCR体系中设计两对引物,一对用来鉴定野生C57BL/6小鼠,另一对用来鉴定PGRN-/-的纯合小鼠.将鸡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CFA)等体积混合后通过尾部皮下注射PGRN-/-小鼠和野生C57小鼠.野生C57BL对照组小鼠和PGRN-/-实验组小鼠分别进行鸡ColⅡ诱导15周后取其病变腿组织进行阿尔新蓝和茜素红染色,腿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鉴定出PGRN-/-纯合小鼠;成功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的PGRN-/-小鼠关节炎模型.结论:PGRN-/-小鼠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的易感性高于野生小鼠.本研究为临床关节炎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鹏;韩晓凤;夏飞;李美玲;郭风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雌激素对神经作用的研究进展

    绝经前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由胆固醇转化而来,主要发生在卵巢、黄体和胎盘,另有一小部分则由非性腺器官产生(如大脑、肝、心和皮肤),由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雌激素除了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脑也成为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之一[1].雌激素能通过与受体结合,可调节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突触可塑性,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2-3].脑内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外周,雌激素具有脂溶性,很容易跨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作者:何云;许本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针刺组、缺血对照组、假手术组,针刺组大鼠电针刺激大鼠的“四白”穴,缺血对照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不予针刺处理.采用尼氏染色,计数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存活神经元的数目.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有衣小泡的产生和形态.结果:光镜下,针刺组大鼠神经元计数明显高于缺血组,但仍低于假手术组.电镜下,缺血组大鼠神经元呈明显的缺血性改变,针刺组大鼠变化较轻,神经元内可见有衣小泡出现,假手术组神经元超微结构正常.结论:针刺“四白”穴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森;朱江;孔祥玉;赵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caspase-3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caspase-3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注射后4周和12周测体质量和血糖,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下颌下腺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下颌下腺组织明显萎缩,间质内纤维增生.在对照组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高表达survivin和低表达caspase-3,模型组导管上皮细胞survivin的表达随病程延长显著减弱而caspase-3表达明显增强.结论:survivin和caspase-3在大鼠糖尿病模型下颌下腺的表达呈规律性变化,这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吴学平;钟树志;贾雪梅;金晓梅;伍雪芳;彭彦霄;谭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脊液的动力学研究进展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是充满于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液体,pH略呈碱性,比重在1.004~1.007之间,渗透压与血浆平衡,内含无机离子、葡萄糖和少量蛋白,细胞很少,主要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功能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产物以及维持正常颅内压的作用.脑脊液运动就像一个弹簧,可以帮助动脉的膨胀及收缩,并且防止了颅内血流的重大变动.每当脑脊液流动出现问题时,不单只影响脑脊液运动,更会影响颅内血流.

    作者:郑楠;隋鸿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模式低氧大鼠海马区内质网应激及活性氧的变化

    目的:观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模式低氧大鼠海马区活性氧(ROS)、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应激通路在该模式低氧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5%间歇低氧组(5%CIH组)、10%间歇低氧组(10%CIH组),每组又各分为3、7、14、21、28 d时间亚组.对照组暴露于空气中,间歇低氧组分别暴露于间歇性低氧条件下(暴露时间每天8h,8:00~16:00).应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ROS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海马CA1区GRP78、CHOP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个间歇低氧组ROS含量于各个时间点均逐渐增加,细胞凋亡指数在7、14、21、28d均逐渐升高,两者均于28d达高峰,且以5%间歇低氧组更显著;GRP78、CHOP蛋白的表达于各个时间点均增加,其中10%间歇低氧组GRP78蛋白表达于21 d达峰值后下降,CHOP蛋白表达于28 d达峰值;而5%间歇低氧组GRP78蛋白表达于14d达峰值后逐渐下降,CHOP蛋白表达于21 d达峰值后下降.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模式低氧可以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这可能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红阳;段丽君;赵雅宁;韩广超;张敏;王亚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云南汉族成人皮褶厚度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成人皮下脂肪发育情况.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法,在云南呈贡随机测量了709例(城市男、女各150例,乡村男、女为206例、203例)汉族成人的6项皮褶(面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小腿内侧皮褶)厚度.结果:云南城乡汉族男性肩胛下皮褶厚,城乡女性肱三头肌皮褶厚;城市男性6项皮褶厚度值均高于乡村男性,除面颊皮褶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女性6项皮褶厚度值高于乡村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6项皮褶厚度值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城乡男性髂前上棘皮褶、乡村男性肩胛下皮褶与年龄呈正相关,城乡女性肱二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城市女性肱三头肌皮褶与年龄亦呈正相关;云南汉族皮褶厚度与安徽汉族为接近,而与南方少数民族差距较大.结论:在汉族族群中,云南汉族男性皮褶厚度中等,女性皮褶厚度较大.云南汉族男性、女性皮褶厚于4个南方少数民族和2个北方少数民族.

    作者:包金萍;郑连斌;宇克莉;李咏兰;齐晓琳;荣文国;倪晓璐;冯晨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肌硬膜桥的研究进展

    肌硬膜桥自1995年被发现以后,相关的扩展研究不断进行.此结构是位于枕下区深层的肌肉和硬脊膜之间相连的结缔组织桥.肌硬膜桥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功能.许多实验研究表明[1-4],这些肌肉和上颈部硬脊膜背侧的肌硬膜桥与慢性颈源性头痛有关.现从塑化解剖、MRI等方法对肌硬膜桥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并对相关的功能进行总结与评述,目的在于对肌硬膜桥有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

    作者:隋鸿锦;苑晓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过表达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加速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抗原2阳性少突胶质祖细胞样细胞

    目的:观察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1ig2)过表达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少突胶质祖细胞(OPCs)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ESCs分为空载体感染和Olig2-GFP慢病毒感染组,免疫荧光显色检测Olig2的表达.感染后9、14、21 d和28 d神经元-胶质细胞抗原2(NG2)免疫荧光显色观察mESCs向OPCs的分化情况.结果:Olig2-GFP慢病毒感染组mESCs经筛选后均为Olig2+/GFP+,而空载体感染组mESCs无Olig2表达.感染后9d,两组细胞均无NG2表达;感染后14d,Olig2-GFP慢病毒感染组NG2高表达,空载体感染组仅有少数细胞为NG2弱阳性;感染后21d与14 d相比,两组均无明显变化;感染后28d,两组细胞均有较强的NG2表达,组间无差异.结论:过表达Olig2能够加速mESCs分化为NG2+的OPCs样细胞.

    作者:曲学彬;王贝;罗梦娇;郭瑞;王会平;张强;于红丽;姚瑞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