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侧斜方肌变异一例

侯国柱;孙文秀;贾怡童;司道文

关键词:
摘要: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背浅部时发现其右侧斜方肌下部缺如,该侧斜方肌代偿增厚,查阅近30年我国有关斜方肌变异的报道文献,未见此报道,现报道如下.在实体解剖前,观察背部皮肤完整,没有手术或外伤疤痕.去除皮肤和筋膜,暴露出斜方肌后,发现右侧斜方肌下部缺如,左侧正常.左侧斜方肌下方止点到第7颈椎的距离为288.02mm,右侧斜方肌下方止点到第7颈椎的距离为88.20mm;左侧斜方肌下部外侧缘与后正中线的夹角为19°,右侧斜方肌下部外侧缘与后正中线的夹角为47°;右侧斜方肌下方止点到同一水平线上左侧斜方肌外侧缘的距离为73.40mm;第7颈椎水平上,左侧斜方肌外侧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为134.92mm,右侧斜方肌外侧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为102.59mm;两侧斜方肌上方止点正常均位于同一水平且与第7颈椎的垂直距离为119.57mm.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解剖学知识PK游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人体解剖学内容繁杂,要求记忆的知识点多,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记起来非常困难,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1].现有的教学和复习方法一直不能很好地解决记忆的有效性和学习的趣味性问题.近几年,我室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同步开展了一些解剖学专业知识竞赛与趣味活动,将解剖学专业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活动内容虽然是枯燥乏味的解剖学知识,但以一些比较紧张刺激的竞赛和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为活动形式,却能迎合敢于挑战、勇于表现的90后大学生.本室结合江苏卫视推出的益智答题类电视节目《一站到底》的游戏模式,组织开展了解剖学知识PK游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强化解剖学知识记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先丽;李国贵;谭文波;陈龙菊;谭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种人体解剖学模拟仿真系统的设计

    建构主义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而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形态学教学领域产生了强大的技术推动作用,一般来讲,多媒体技术不仅仅限于Powerpoint (PPT)软件,还有其他功能更加完备的数字系统,如3D body解剖学软件[2].传统教学已出现多媒体教学的雏形[3],如教学挂图、自画纸图表、教学视听系统教材等.这些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能力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4],在解剖学形态学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单一缺陷,使三维的、交互的、信息量较大的教学成为可能,使后续临床知识建构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提升.

    作者:郭文杰;古天明;刘惠军;崔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雌激素对神经作用的研究进展

    绝经前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由胆固醇转化而来,主要发生在卵巢、黄体和胎盘,另有一小部分则由非性腺器官产生(如大脑、肝、心和皮肤),由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雌激素除了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脑也成为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之一[1].雌激素能通过与受体结合,可调节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突触可塑性,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2-3].脑内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外周,雌激素具有脂溶性,很容易跨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作者:何云;许本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糖浓度对新生鼠海马神经元GIuR2和PTEN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糖浓度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谷氨酸代谢型受体GluR2和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原代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培养方法,培养至第10天时,给予不同浓度右旋葡萄糖刺激.通过RT-PCR检测GluR2、PTEN mRNA表达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GluR2、巢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培养至第10天时,在不同糖浓度刺激后,GluR2 mRNA表达明显下调;在糖刺激下PTEN mRNA表达先上调,随着糖浓度升高,表达呈现下降趋势.免疫细胞显色显示海马神经元细胞GluR2蛋白表达下调,巢蛋白表达也呈现下调趋势,PTEN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相同.结论:糖浓度升高引起海马神经元细胞GluR2和巢蛋白表达下调,以及PTEN表达上调,与高糖对海马神经元的变性、凋亡等损伤性变化,可能是糖尿病脑病的发生机制之一.

    作者:陈拥彬;尧青;李素琴;李敏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caspase-3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caspase-3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注射后4周和12周测体质量和血糖,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下颌下腺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下颌下腺组织明显萎缩,间质内纤维增生.在对照组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高表达survivin和低表达caspase-3,模型组导管上皮细胞survivin的表达随病程延长显著减弱而caspase-3表达明显增强.结论:survivin和caspase-3在大鼠糖尿病模型下颌下腺的表达呈规律性变化,这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吴学平;钟树志;贾雪梅;金晓梅;伍雪芳;彭彦霄;谭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臀大肌支配神经变异一例

    笔者带学生行一成年男尸臀部解剖操作时,发现左侧臀大肌由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双重支配的变异,现报道如下.该男尸左侧臀大肌有双神经支配,即出梨状肌上孔的臀上神经和出梨状肌下孔的臀下神经.臀上神经较短,直径约1.20 mm,至臀大肌上半部深面后,分2支入肌;而臀下神经较长,直径约1.31 mm,分3支至臀大肌下半部深面,但该肌血管供应范围正常.

    作者:周正丽;熊三钞;左清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动物解剖学》是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入学以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据陈耀星等[1]研究,能否使学生拥有扎实的动物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对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更加喜欢本专业,《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尤为重要.但由于课程本身内容繁琐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课程,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生在掌握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形态、位置及其功能等内容方面更加枯燥,所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特别是近2年,我校动物医学专业被遴选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专业后,培养既懂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本科毕业生,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专业基础课《动物解剖学》教学模式对于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已经成为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探索内容,根据近2年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笔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周金星;靳二辉;李升和;金光明;许万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肌学》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中《肌学》是较难讲解和学习的部分,主要原因是肌的数目多、起止点复杂且功能多样,学生难以记忆.将信息化教学理论运用于本单元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可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现将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介绍如下.

    作者:李雪甫;徐秉忠;陈培;傅玉峰;刘艳文;王士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贲门癌和胃远端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P-糖蛋白表达差异

    目的:比较p-糖蛋白在贲门癌和胃远端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p-糖蛋白在30例贲门癌和16例胃远端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切缘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糖蛋白阳性率在贲门癌和胃远端癌的切缘正常组织为16.7%和18.8%,原发灶为40.0%和56.3%,淋巴结转移灶为66.7%和75.0%,贲门癌和胃远端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的p-糖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贲门癌转移灶的表达显著高于原发灶,胃远端癌两者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贲门癌与胃远端癌三个部位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糖蛋白参与贲门癌和胃远端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贲门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间存在p-糖蛋白表达的异质性,胃远端癌不明显.

    作者:路军秀;李勇莉;牛延庆;王国栋;曹兴玥;靳艳;高福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将心肌闰盘特染和H-E染色整合的心肌纤维块染改进法

    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心肌纤维是要求学生重点观察和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之一.据笔者了解,对于心肌纤维的观察,大多数医学院校需要2种切片标本来完成:使用常规H-E染色切片标本观察心肌的一般光镜结构,同时再配备心肌特染切片标本来观察其特化结构——心肌闰盘.制作2种切片,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了耗材量;实验课上,2种染色方法显示结果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干扰学生对心肌结构的观察和理解.为此,本实验应用薄层火棉胶包被技术将心肌纤维的2种染色方法进行改进整合,在1张切片上能够清晰完整地显示原来两种切片的内容,同时又增加了两者原来不具备的优点.笔者认为该改进整合后的方法是一种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心组织学实验教学切片制作染色法.

    作者:李冰;刘同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右锁骨下动脉及喉返神经变异一例

    笔者在对1具中年男尸(身高170 cm)解剖时,发现其右锁骨下动脉及喉返神经存在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本具尸体无头臂干,右锁骨下动脉直接由主动脉弓发出,其起点位于主动脉弓靠近左锁骨下动脉起点左后方3.0mm处.在食管后方与脊柱之间斜向右上,走行至前斜角肌内侧缘处恢复正常.测量其起点处至前斜角肌内侧缘处长度为82.7 mm,直径为12.7 mm;其起点处至右颈总动脉起点处距离为35.0 mm;从食管右侧缘到前斜角肌内侧缘长度为43.0 mm;在食管后方长度为35.0 mm;在食管右侧穿出点约平对第2胸椎,并与食管形成约30°角.

    作者:赵朝华;苏军龙;崔迎春;计胜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疆、内蒙古等古代人群下颌智齿的比较

    目的:分析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古代人群下颌第3磨牙(M3)的萌出特点.方法:将M3分为正常、半退化、缺失3种类型,然后分析不同人群、性别、侧别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新疆与土城子人群M3正常的比例男>女;喇嘛洞、姜家梁人群M3正常的比例都表现为男女间较接近;姜家梁人群女性M3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土城子、喇嘛洞、新疆人群;综合分析所有人群显示左右侧M3间表现差别不大.结论:M3的萌出情况在不同人群间有不同的表现,侧别差异不明显.

    作者:戴成萍;李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双侧肾动脉变异及肾盂膨大一例

    在解剖1具身高166 cm的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腹主动脉发出4支肾动脉及双肾盂膨大.并用米尺和游标卡尺(0.02 mm)测量,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腹主动脉左侧缘发出上、下2支向左平行走行的肾动脉.上一支肾动脉在走行16.64 mm后又发出2条分支,分别从肾盂前、后面进入肾门,前支长40.60 mm(后支长29.72 mm).下一支肾动脉长为53.98mm经过肾盂前方斜向下外于肾门中下部入肾;腹主动脉右缘向右侧亦发出上、下2支肾动脉.

    作者: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针刺组、缺血对照组、假手术组,针刺组大鼠电针刺激大鼠的“四白”穴,缺血对照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不予针刺处理.采用尼氏染色,计数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存活神经元的数目.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有衣小泡的产生和形态.结果:光镜下,针刺组大鼠神经元计数明显高于缺血组,但仍低于假手术组.电镜下,缺血组大鼠神经元呈明显的缺血性改变,针刺组大鼠变化较轻,神经元内可见有衣小泡出现,假手术组神经元超微结构正常.结论:针刺“四白”穴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森;朱江;孔祥玉;赵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盐酸埃克替尼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MMP-9、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盐酸埃克替尼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MP-9、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可抑制肿瘤的浸润、转移.方法:分别应用0、20 μmol/L盐酸埃克替尼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48 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联合流式细胞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盐酸埃克替尼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MMP-9、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盐酸埃克替尼作用于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后,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均显示MMP-9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结论:盐酸埃克替尼可降低MMP-9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从而可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浸润、转移.

    作者:杨彩玲;韩金红;邵月保;王伟新;马朋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Wnt5a及其受体Fzd2在环磷酰胺致大鼠神经管畸形神经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Wnt5a及其受体Fzd2在环磷酰胺致大鼠神经管畸形神经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环磷酰胺处理对神经管畸形发生中Wnt5a及其受体Fzd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处理后4、8h,神经管神经上皮细胞中Wnt5a和Fzd2阳性细胞光密度值无差异;处理后12和24 h,Wnt5a和Fzd2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升高;处理后48 h,Wnt5a和Fzd2阳性细胞光密度降低.结论:Wnt5a及其受体Fzd2表达异常与环磷酰胺致大鼠神经管畸形密切相关.

    作者:刘焕彩;陈燕春;周风华;高海玲;张彩霞;蒲雷东;鞠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右侧斜方肌变异一例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背浅部时发现其右侧斜方肌下部缺如,该侧斜方肌代偿增厚,查阅近30年我国有关斜方肌变异的报道文献,未见此报道,现报道如下.在实体解剖前,观察背部皮肤完整,没有手术或外伤疤痕.去除皮肤和筋膜,暴露出斜方肌后,发现右侧斜方肌下部缺如,左侧正常.左侧斜方肌下方止点到第7颈椎的距离为288.02mm,右侧斜方肌下方止点到第7颈椎的距离为88.20mm;左侧斜方肌下部外侧缘与后正中线的夹角为19°,右侧斜方肌下部外侧缘与后正中线的夹角为47°;右侧斜方肌下方止点到同一水平线上左侧斜方肌外侧缘的距离为73.40mm;第7颈椎水平上,左侧斜方肌外侧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为134.92mm,右侧斜方肌外侧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为102.59mm;两侧斜方肌上方止点正常均位于同一水平且与第7颈椎的垂直距离为119.57mm.

    作者:侯国柱;孙文秀;贾怡童;司道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内部的分隔”教学设计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节课程内容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邹仲之主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版)[1],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第三节“心脏的发生”,第三部分“心脏内部的分隔”——“房室管的分隔、原始心房的分隔”,知识点多,是学习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1 教学对象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21班学生.

    作者:张金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红蛋白在人肿瘤细胞的表达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株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胶质母细胞瘤(U87、U118)、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MKN-45)、结肠癌细胞(HCT-116)、肺癌细胞(A549)和宫颈癌细胞(Hela)等细胞系/株中脑红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红蛋白mRNA和蛋白在以上检测的细胞系/株都有阳性表达.结论:脑红蛋白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均有表达,基于脑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脑红蛋白可能对肿瘤细胞的氧利用及能量代谢等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鹏;秦豪杰;刘渊;刘晓菲;朱海标;陈夏梦;张林;官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下肢缺血性疾病干细胞治疗相关的股内侧肌动脉应用解剖学

    目的:通过对营养股内侧肌的股动脉分支的观察和测量,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股内侧肌段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20具成年人尸体(男12具,女8具)40侧下肢的营养股部肌肉的股动脉分支.测量营养股内侧肌各分支数量、位置、相邻分支间距离及各外径.结果:营养股内侧肌的股动脉分支相对较多,数量差异较小,分支间距相对较大,75%肢体出现2条营养股内侧肌的股动脉分支,22.5%肢体出现3条分支,仅2.5%肢体出现4条分支.其中70.8%男性肢体出现2条营养股内侧肌的股动脉分支,25.0%肢体出现3条分支,4.2%肢体出现4条分支;81.3%女性肢体出现2条营养股内侧肌的股动脉分支,18.7%肢体出现3条分支.该肌支的第1、第2、第3分支外径分别为(1.8±0.5)mm、(1.9±0.8)mm、(1.6±0.05)mm,第1分支距离腹股沟韧带中点(18.03±4.84)cm,各分支间距离分别为(6.4±2.7)cm、(5.4±2.4)cm.不同性别第3动脉分支的位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内侧肌具有恒定多血管(2~4条)营养,男女平均血管间距≥6.6 cm.本研究找到在位于第1分支与第2或第3分支距腹股沟韧带中点(18.03~24.44)cm或(18.03~29.81)cm的区域,此区域是下肢缺血性疾病干细胞治疗理想种植范围.

    作者:丁云;高渊;杜继聪;李振洋;黄会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