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下调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核因子-κB和白介素-1β表达

杨莎莎;周洪霞;孟令丽;张作凤;田清友;王茜;魏子峰

关键词:脑出血, 辛伐他汀, 核因子-κB, 白介素-1β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辛伐他汀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cappaB,NF-κB)和白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Garcia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NF-κB、IL-1β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脑组织NF-κB、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脑出血后NF-κB和IL-1β蛋白表达显著增多,辛伐他汀干预后NF-cB和IL-1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脑含水量显著下调,与脑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上调相一致.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NF-cB通路,抑制IL-1β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炎症损伤,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肾血管变异一例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双肾血管变异,为了积累国人解剖学数据,现报道如下.双肾动脉均为2支:第1支肾动脉在第1~2腰椎间盘高度起自于腹主动脉,两侧平齐,起点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下缘约6.2mm,左侧始端外径5.4mm,长约46.1 mm,右侧始端外径5.3mm,长约64.9 mm,入肾门前都分为前、后两干,前干稍粗.

    作者:杨吉平;苏军龙;计胜峰;成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胸前壁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解剖学基础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标本模拟经胸前壁径路的内镜甲状腺手术,明确一系列组织层面和结构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方法:对标本模拟施行了内镜甲状腺手术.结果:组织层面是胸前壁胸大肌筋膜与颈前深筋膜浅层为一连续的筋膜层面;内镜甲状腺分离三角是寻找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中静脉的一个重要层面.特殊组织结构位置关系为下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浅面;喉返神经位于下甲状旁腺的深面;上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入喉位置处于相同水平面.结论:指导外科医生安全地施行内镜甲状腺手术,避免损伤重要的结构.

    作者:李莉洁;李国新;吴涛;郑向民;丁自海;侯致典;江道振;仇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贵州屯堡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目的:研究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方法调查了屯堡人507例(男251例,女256例)38项头面部指标,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屯堡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屯堡人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鼻根变低、颧突度中等率增加、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高度狭窄型率下降,红唇厚度窄型率上升.屯堡人口裂宽、形态面高、鼻高、鼻长、上唇皮肤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与年龄呈正相关;额小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头长、面宽、下颌角间宽、容貌面高、头水平围与年龄无相关.屯堡人容貌面指数、形态面指数、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口指数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额顶宽度指数、颧额宽指数、鼻指数、容貌耳指数与年龄无相关.结论:屯堡人蒙古褶、眼裂倾斜度、眼色、上唇皮肤部高度、红唇厚度出现率年龄组间存在线性规律.容貌面指数、形态面指数、头面高指数、口指数与年龄相关.

    作者:倪晓璐;李咏兰;郑连斌;宇克莉;包金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肿瘤细胞成瘤模型的建立与制片的体会

    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是检验肿瘤细胞系成瘤能力的金标准,通过培养肿瘤细胞株建立裸鼠荷瘤模型是研究肿瘤生长、转移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寻找治疗新药、新方法的重要手段.目前用于建立模型的肿瘤细胞株种类较多,如大肠癌、胃癌、宫颈癌、黑色素瘤、卵巢癌、肺癌、乳腺癌、肾癌、鼻咽癌,但对不同成瘤模型的建立、成瘤特点、取材、固定及制片应注意的细节等报道较少.

    作者:唐岩;毕振伍;战军;张宏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活跃教学课堂培养学生能力

    高等医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积极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2].所以,目前学生中蕴涵着很大的学习与成材的积极性,我们发现医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1)急功近利,过分重视考试和考试成绩,表现出对考试内容的关心大于对课程内容的关心;(2)整体观念淡薄,难以对人体及生命现象形成完整的概念;(3)缺乏对学科知识深层次思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作者:孙丰刚;李跃;顿爱社;吕伯实;景学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在人肿瘤细胞系K562、A549、SGC7901和SGC7901/VCR的表达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在常见人肿瘤细胞的表达.方法:培养K562、A549、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RT-PCR检测ABCC1 mRNA的表达;SABC法检测MRP1蛋白的表达.结果:4种细胞均有ABCC1 mRNA的表达,SGC7901/VCR细胞的ABCC1 mRNA水平显著高于SGC7901细胞;SGC7901/VCR细胞MRP1表达显著高于SGC7901.结论:ABCC1/MRP1可能参与SGC7901细胞获得性多药耐药.

    作者:曹兴玥;靳艳;路军秀;王国栋;高福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实物标本彩色图片在系统解剖学标本考试中的应用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形态学科,直接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上好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督促学生的标本实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采用人体标本考试的方法来进行验证.传统的考试方法是采用实物标本考试,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我们改革考查方式,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考试.因为本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为了精减不必要的考试环节,保证公正、公平的考试条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改革,目前采用实物标本图片直接彩色打印在试卷上的方式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鸣;尚琳;李治华;曹靖;臧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缺血缺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移植对缺血缺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7d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移植组,移植组和模型组分别经侧脑室注入BrdU标记的hAECs悬液和PBS治疗,假手术组不治疗;移植后30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当天取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神经颗粒素(Ng)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对比,移植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水迷宫实验后,移植组脑切片检出BrdU阳性细胞存在,模型组GAP-43和Ng的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移植组较模型组增加.结论:hAECs移植入脑缺血缺氧大鼠脑内后,GAP-43蛋白和Ng的表达增强,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与延伸,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刘红敏;陈旭东;华新宇;王晓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鼠密质骨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目的:建立一种易操作的、高效的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MSC)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为mMSC的获取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3周龄C57BL/6小鼠,取出双侧股骨、胫骨,冲出其内骨髓细胞并弃掉,将骨段剪成小块,胶原酶消化后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出MSC.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过程,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并对其进行成脂及成骨鉴定.结果:使用该方法分离培养的mMSC形态均一、生长良好,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表达CD29和Scal-1,不表达CD34、CD45和CD11b,并具有成骨成脂潜能.结论:利用本操作方法,可以从小鼠密质骨中成功分离培养得到MSC,且高效易行.

    作者:袁雅红;周春芳;卢智勇;王小莉;杨卓顺;李东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在生后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小鼠生后肾发育中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规律.方法:选取生后1、3、5、7、14、21 d的昆明小白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观察树脂切片上小鼠生后肾不同发育时期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生后小鼠肾发育过程中,Bcl-2和Bax的表达主要位于近端小管,而且,越成熟的近端小管表达越强烈,而远端小管的表达很微弱.Bcl-2/Bax的比值在P3 d开始升高,P7 d时达到顶峰,随后降低.结论:在生后小鼠的肾发育中成熟的近端小管有较强的生长及更新能力,Bcl-2和Bax在近端小管与远端小管的不同表达,可能与线粒体的不同功能状态有关.

    作者:宋小峰;张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6对小鼠腔前卵泡体外成熟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6)在小鼠体内和体外卵泡的定量表达,探讨外源性BMP-6对小鼠腔前卵泡体外成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迹观察BMP-6蛋白在不同年龄小鼠体内,以及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的卵泡中定量表达情况;采用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将不同浓度的rhBMP-6添加至培养液中持续到培养8d或11d,观察腔前卵泡的生长、成熟情况;应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添加BMP-6不同剂量组在培养6、10、11d的培养液中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体内和体外培养的卵泡中均检测到BMP-6蛋白的表达,体外表达量明显低于体内.体外培养中,相对于对照组,50 ng/ml BMP-6添加至培养8d显著增加腔前卵泡的成熟率,而添加至培养11d显著降低腔前卵泡的成熟率;100 ng/ml BMP-6添加至培养8d和11d对腔前卵泡的成熟率无影响;50和100 ng/ml BMP-6对于腔前卵泡的生长,形态上并无明显变化.ELISA结果显示,50 ng/ml BMP-6添加至培养11d组中,6、10、11d培养液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低于对照组,而添加至培养8d组中,10、11d培养液中雌二醇和孕酮显著升高;100 ng/ml BMP-6添加至培养8d和11d,培养液中孕酮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组,但雌二醇却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外源性BMP-6能够促进腔前卵泡的体外成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和(或)分泌而产生的.

    作者:王喜艳;徐邦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教师”教学模式在解剖学实验课中的实践与探讨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经典的形态学科,在医学课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剖学实验课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传统解剖学实验课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本教研室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五年制医学本科班的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采用“小教师”教学模式,着重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现将我们的教学模式及效果分析介绍如下.

    作者:闫建国;周亚莉;付升旗;方方;王松涛;崔卫刚;刘恒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腓骨短肌多止点变异一例

    笔者在制作1例成年男性左下肢肌标本中,发现其腓骨短肌于跟骨外侧多一止点,该变异较少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该男尸左下肢的腓骨短肌起点及走行正常,其在外踝水平面上方22.10mm处发出一短头.该短头与腓骨短肌外侧缘成15°,其止点与跟骨结节在同一水平面上相距40.00mm.该短头宽处7.24mm,窄处2.20 mm,厚处2.38 mm,薄处1.14 mm.

    作者:翟雪佳;马建军;王可;欧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种改进的人体骨架制作方法

    人体骨架制作是一项传统的解剖学技术,也是解剖学技术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同时制作精良的骨架是解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骨架的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结实耐用,同时也要外形美观,更接近生理状态.为此,笔者在学习和研究前人骨架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对制作材料、连结部件以及制作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成功地制作了质量较高的骨架,在解剖学教学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黄会龙;刘镇;党瑞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腰文鸟高级发声中枢细胞迁移的性别差异

    目的:以幼年白腰文鸟为研究对象,分析鸣禽端脑高级发声中枢细胞迁移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方法:以3H-胸腺嘧啶标记雌、雄幼鸟端脑内新生细胞,5d或10d后进行波形蛋白、Hu、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3H放射性自显影双标,分析比较在高级发声中枢区域沿放射胶质细胞纤维迁移的新生细胞数目,及新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数目.结果:新生细胞产生5d或10 d后,雄性高级发声中枢内沿放射胶质细胞纤维迁移的细胞数目显著多于雌性;新生细胞分化成为神经元的细胞数目也高于雌性;而分化成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数目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幼年鸣禽高级发声中枢细胞在迁移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有助于高级发声中枢性双态性的形成.

    作者:陈琼;夏勇;曾少举;左明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山东地区青少年月经初潮与生长发育的变化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近20年来汉族女青少年月经初潮情况及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对山东省5个市区(其中青岛和烟台为沿海地区;淄博、莱芜和高密为内陆地区)健康汉族女青少年2 858人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研究,计算月经初潮时间.同时,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胸围3个生长发育指标并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月经初潮时间较以往文献报道结果有提前的趋势,且沿海比内陆地区提前0.61岁.沿海和内陆地区月经来潮女性的身高、体质量和胸围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山东地区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明显提前的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女性青春期教育和卫生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纪丕友;梁少华;刘丰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虚拟解剖在中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虚拟解剖技术,使得人体解剖达到手中无刀的境界成为可能.虚拟解剖是一种利用多螺旋CT、磁共振造影等先进的成像技术对人体(尸体)进行全方位的三维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扫描的信号还原成逼真的三维人体图像,并将其处理成可以从不同方位和层次对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进行拆装和观察的计算机技术.在中专卫校的解剖学教学中,由于人体标本的缺乏,导致学生的动手机会少,实践效果降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给虚拟解剖提供了基础,利用虚拟解剖技术进行教学,其优势显而易见.

    作者:林立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浙江乡村汉族体型

    目的:研究浙江乡村汉族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浙江乡村汉族390例(男186例,女204例)成人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浙江乡村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4.0-5.2-2.1,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在13种体型中,出现率高的3种体型分别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46.2%)、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17.2%)、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7.5%),3种体型出现率之和为70.9%.浙江乡村汉族女性体型均数为5.3-4.9-1.6,属于偏中胚层-内胚层体型.在13种体型中,出现率高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7.3%)、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30.4%)、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14.7%),这3种体型出现率之和为82.4%.浙江乡村汉族随年龄增长,内、中因子值线性增大;外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年龄增长,外因子值线性减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内、中、外因子的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浙江乡村汉族男女性身高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体质量与年龄无相关.与其他乡村汉族以及少数民族资料比较,浙江乡村汉族体型与湖南娄底汉族、山东汉族接近,与南方少数民族距离远.结论:随年龄增长,浙江乡村汉族身体充实度增大,而线性度下降;女性比男性线性度更小.浙江乡村汉族体型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的特点.

    作者:李咏兰;陆舜华;张瑜珂;郑连斌;吕桂芬;李传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解剖学从课程整合到三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笔者2012年曾先后发文提出解剖学教学应该转轨,进行三融合教学模式构建,即在授予适量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1-2].有同道质疑说3个教育目标应该是各课程分工合作才能达成的,专业课学时紧缺,知识都教不完,哪能锦上添花?素质教育遇上高考独木桥即举步维艰,三融合于理不通,可行性也值得怀疑.

    作者:董炘;汪华侨;李华;潘三强;姚前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学检验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仍然采用“先理论,后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1],纯理论内容偏重,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有科学地运用临床案例进行教学,因此不能与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把一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现场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用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形态学特点的,同时也可以充分体现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教师边讲授边示范,学生边听讲边观察,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魏静波;刘辉;高俊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