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咪达唑仑、异丙酚和安氟醚静吸麻醉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术100例分析

王宁

关键词:小儿气管支气管镜, 咪达唑仑, 异丙酚, 安氟醚, 静吸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镜检术的理想、安全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咪达唑仑、异丙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面罩加压通气.结果全部病例在气管支气管镜置入过程中麻醉平稳、下颌松弛、自主呼吸平稳,Sp(O2)>98%.结论在麻醉选择上,该方法诱导快、平稳、安全,苏醒快,下颌松弛,气管支气管镜置入顺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闭合性损伤78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2003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7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结果治愈75例,死亡3例.结论腹腔穿刺和B超动态监测是基层医院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切实可行的方法;重点全面的查体和详细询问外伤中暴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部位及伤后患者的反应是诊断时不容急视的;手术治疗是抢救患者的主要途径,手术切口应尽可能大,探查力求全面,强调病情危重匆匆关腹是不妥当的.

    作者:朱载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骨折患者血清总钙与离子钙的检测

    目的了解骨折患者骨代谢情况.方法分别用偶氮胂Ⅲ比色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检测骨折患者血清中的总钙和离子钙的含量.结果骨折患者血清总钙和离子钙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结论同时检测骨折患者血清总钙和离子钙的含量较全面反映了骨折患者的代谢情况.

    作者:丘利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3种局麻药配伍在电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电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是在气腹的条件下完成的,而气腹的产生需要腹肌完全松弛,若腹肌紧张,且产生气腹的CO2气刺激膈肌,气腹后患者往往感到气满、腹胀、背痛.为创造手术条件,减少不适感,笔者在麻醉中采用3种局麻药配伍进行效果比较,以探求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智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人尿路感染细菌分布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探讨

    目的研究老年人尿路感染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本地区尿路感染的细菌检出率为31.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达80%,对复方SMZ耐药率75%,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有上升趋势,对亚胺培南较为敏感.结论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细菌多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有上升趋势,应定期监测细菌的耐药趋势,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金法祥;王红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膝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在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

    作者:杨秀波;刘志梅;陈美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人工肛门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指导

    直肠癌患者当癌肿距肛缘较近(<6cm)时[1],根治术中将乙状结肠下部及其系膜、直肠、肛门、所属淋巴结及被侵犯的组织等一并切除,将近端结肠固定于左下腹的腹壁外,粪便即由此排出体外,这种不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必须在左下腹做一造口即称为永久性人工肛门.

    作者:牛国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目的比较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疗法与普通病房单纯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心理疗法及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治愈率为4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3%,治愈率为1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梗死病灶变化好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吴远华;朱广旗;蔡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清脂五味汤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

    目的探讨清脂五味汤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清脂五味汤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清脂五味汤组72例服清脂五味汤,辛伐他汀组43例口服辛伐他汀,对照组31例服多酶片,30d后复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结果清脂五味汤组和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对照组TC、TG稍有下降,HDL-C稍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清脂五味汤治疗高血脂症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高血脂症的有效办法.

    作者:汤建武;李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带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体会

    我院1999-2003年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恩山;窦洪磊;高海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根治性放射治疗往往会引起比较严重的放射损伤.放射性口腔炎是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性张口困难是鼻咽癌根治放疗的后遗症之一.

    作者:徐伟红;张冬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瘢痕癌6例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瘢痕癌指瘢痕溃疡后形成的癌变.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好发于Ⅲ度和深度烧伤未行植皮的肢体部位,特别是血供不足和易受创伤的屈曲皱折之处.

    作者:车琦;纪慧茹;刘兴杰;吴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48例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尿毒症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疗程6周,治疗前后抽血观察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8例尿毒症患者行中药保留灌肠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对尿毒症早期疗效尤为显著.

    作者:徐惠霞;纪恒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对本科护生临床教学查房模式的探讨

    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是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将护生在临床所见到的诸多实际问题,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印证所学的书本知识,弥补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临床护理知识,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作者:杨新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芪黄冲剂体外(2.2.15细胞)抗病毒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芪黄冲剂在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下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颗粒的影响,以验证芪黄冲剂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测定芪黄冲剂在不同浓度下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芪黄冲剂及其拆方在不同浓度下在9~12d及第13天对共同培养的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颗粒的影响.结果芪黄冲剂1~4号在各浓度下均无明显细胞毒性,芪黄冲剂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颗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芪黄冲剂和其拆方组份(1~4组份)对HBV-DNA转染肿瘤细胞株(2.2.15细胞)无明显和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芪黄冲剂可抑制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具有良好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作者:张玮;王育群;季光;邢练军;张广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白内障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肾移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我国已广泛开展,随着医疗技术及药物的不断进步,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也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术后为防止移植排斥反应,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又使患者产生了各种并发症.

    作者:王爱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为临床常见病,治疗非常棘手.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有一定优势.现结合临床,浅谈心得,以冀指正.

    作者:王万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持续正压通气(CPAP)指在自主呼吸时,不仅在呼气末,而且在整个呼气和吸气过程中,人为施以一定程度气道内正压,从而防止气道萎缩,使功能残气量增加,气道压力下降;使咽部气道内压力高于上气道闭合压,使软腭、舌和咽后壁分离,空间扩大;气流刺激上气道的机械受体,可增加上气道的肌张力,防止气道陷闭的发生.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性痴呆20例护理效果观察

    老年性痴呆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以记忆缺损、智力减退、人格障碍为主要特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据统计,我国现有老年痴呆患者500万人,占全世界总病例数的1/4.并且据估计,平均每年还有30万的新发病例.

    作者:潘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儿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总结87例右腋下小切口微创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体会.方法自腋窝沿腋中线向下至第6肋水平做皮肤9~12cm切口,经第4肋间隙进入胸腔.升主动脉插管用115°钝角形插管,上腔静脉选用直角静脉插管,下腔静脉用直插管.采用复方氯化钠溶液、悬浮红细胞、冰冻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等预充,血液稀释后红细胞压积(HCT)0.230~0.290.CPB采用常温或自然降温,预充液升温35℃,并行循环,其中34例常温不停跳体外循环,47例为浅低温,6例为深低温.结果CPB时间23~139min,53例停跳者自动复跳率81%;手术后1.5~29h拔除气管导管;87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心脏外科和CPB技术的成熟,术中维持较高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以有效阻止CPB开始液体向组织间隙的渗出,有利于减低术后患儿重要脏器及组织的水肿,从而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术后刀口美观问题也得到解决.

    作者:张志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儿童重型心肌炎1例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于2004年8月收治了1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致阿斯综合征发作的患儿,各种药物处理后,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经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后,病情明显改善,现将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桂红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