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水通道蛋白-1和5表达变化及意义

崔芳芹;贾雪梅;汪渊;黄大可;李报

关键词:糖尿病, 水通道蛋白-1, 水通道蛋白-5, 下颌下腺, 大鼠
摘要: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P5)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表达变化,探讨糖尿病患者口渴症状的发生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治疗组.取大鼠下颌下腺,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显色(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糖分别与糖尿病组血糖比较,均有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腺泡轻度萎缩,细胞排列紊乱,导管数目减少,直径变小;糖尿病组AQP1和AQP5表达下降;治疗组AQP1和AQP5表达较糖尿病组增加;对照组与糖尿病组大鼠下颌下腺AQP1、AQP5的MOD值比较,均有差异;糖尿病组与治疗组AQP1、AQP5的MOD值比较,均有差异性.结论: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AQP1和AQP5的表达减少,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下颌下腺分泌功能降低的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培养大鼠海马脑片CA1区基质细胞诱导因子和CXCR4蛋白的免疫活性变化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诱导因子-1α(SDF-1α)和CXCR4蛋白在长期培养的海马脑片CA1区的表达变化.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DF-1α和CXCR4在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1~5周海马脑片CA1区均有SDF-1α和CXCR4的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的胞质呈棕黄色染色.培养1周时,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呈下降的趋势,培养至5周的海马脑片CA1区CXCR4蛋白表达水平和培养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养1周的海马脑片CA1区SDF-1α的表达也处于较高水平,培养至2~3周时有所下降,但与培养1周相比无差异,培养至4~5周时其表达则下降.结论:SDF-1α和CXCR4蛋白在大鼠海马脑片CA1的表达变化具有时空性差异,提示SDF-1/CXCR4生物轴参与了海马脑片在体外的生长,并可能介导了CA1区神经元细胞的分化.

    作者:王玉兰;徐红;李爱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医学高职高专开设《组织学与病理学》的设想

    高职高专的医学基础教育并非本科教学的浓缩版,它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就业为导向,以实用够用为度,为学生将来需要面临的执业考试、临床工作服务.因此,高职高专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现就医学基础课程中关联紧密的《组织学胚胎学》与《病理学》这两门形态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整合为一门课程《组织学与病理学》.目前,通过对我校2010级助产专业学生在第1学年第2学期进行《组织学与病理学》的试验性教学,学生对病理知识掌握情况比同级护理专业学生有明显优势.下面简单介绍《组织学与病理学》课程整合的理由与思路.

    作者:鲜于丽;代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德宏州景颇族指嵴纹数和t三叉的分布

    目的:研究景颇族人指嵴纹数(FRC)和t三叉的分布,为医学、遗传学、人类学提供正常参数.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捺印调查对象的手纹.结果:各指FRC高低为拇指>环指>中指>食指>小指,无性别差异,除拇指外无手别差异.对应指FRC差值变化趋势为,随着差值增加频数逐渐减少,绝大部分差值在3以内占88.2%.总指嵴纹数(TFRC)为 116.40±26.51,无性别差异.TFRC频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高峰组为121~140(33.64%),其次为101~120 (31.64%).atd角为39.99°±4.41°,频数分布高峰组为35~39(43.55%),其次为40~44(37.82%).tPD为11.02%±4.01%,频数分布高峰组为10~14(46.91%),86.73%的个体tPD低于15%,无大于30%的.atd角及tPD均为女性大于男性,无手别差异.结论:德宏州景颇族对应指FRC和t三叉的分布具有对称性,和其他民族有共性也有其特异性.

    作者:杨文赞;唐洗敏;刘春雷;程从芳;胡永芝;张本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跨血管区反流耳颞部皮瓣应用解剖学

    目的:明确耳颞部颞浅动脉系统与额部及眼眶区周围血管系统之间的交通吻合情况,为临床跨血管区反流耳颞部岛状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体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5具新鲜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观察颞浅动脉额支与眶上及滑车上动脉的相互交通吻合状况以及颞浅动脉分支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之间的吻合情况.结果:眶上及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为上界距眶上缘(4.9±0.4)cm,下界为眶上缘水平,上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0.2)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0.4)cm;下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4±0.2)cm,外侧(2.3±0.5)cm;颞浅动脉分支—颧眶动脉以3种分支类型与面动脉的终末支—内眦动脉在眼轮匝肌内形成稳定的交通吻合.结论:颞浅动脉额支与滑车上动脉存在吻合支集中区域;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在眉外侧存在位置恒定吻合点.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实际上是以颧眶动脉远端和眼睑动脉弓为蒂的跨区反流轴型皮瓣.

    作者:梁晓琴;唐胜建;苗春雷;牟少春;杨彪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雌激素对大鼠胸腺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苯甲酸雌二醇对大鼠胸腺Bcl-2和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雌性大鼠行卵巢切除术,给予苯甲酸雌二醇后,观察胸腺指数的变化,Hochest33342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胸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胸腺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2、Bax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胸腺指数较假手术组增加,双侧卵巢切除+雌激素组大鼠胸腺指数较双侧卵巢切除组减小;假手术组和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胸腺组织中以正常胸腺细胞为主,偶见凋亡细胞或凋亡小体,双侧卵巢切除+雌激素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双侧卵巢切除+雌激素组大鼠胸腺组织中Bcl-2表达较双侧卵巢切除组和假手术组增高明显降低,而Bax表达呈现相反趋势;Bcl-2 mRNA、Bax mRNA的表达与Bcl-2、Bax的表达呈一致性.结论:雌激素可以降低大鼠胸腺指数,抑制胸腺组织中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从而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凋亡,促进雌性大鼠胸腺退化.

    作者:李雅娜;孙研;崔春红;殷彦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喉癌中血管内皮素-1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素-1(E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淋巴管密度(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喉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上述组织中ET-1、VEGF-C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同时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5'-Nase-ALP)计数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组织中ET-1和VEGF-C的表达均高于良性病变组织,且ET-1和VEGF-C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在喉癌组织中ET-1的表达与瘤内LVD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TN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ET-1+/VEGF-C+、VEGF-C的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其中ET-1+/VEGF-C+组具有高危死亡率.结论:ET-1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管转移,ET-1信号途径和VEGF-C信号途径可能对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有协同促进作用,联合检测ET-1和VEGF-C的表达可成为独立判断喉癌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王莹;李文媛;杨春壮;贾桦;佟晓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百色市壮族幼儿营养指数与皮褶厚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壮族幼儿营养指数与皮褶厚度的相关性,为少数民族幼儿营养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壮族幼儿身高、体质量、坐高、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和腓肠肌皮褶7项指标,计算Kaup指数和Pelidisi指数值,分析壮族幼儿Kaup、Pelidisi两项营养指数和皮褶厚度相关性.结果:女性幼儿4项皮褶厚度值高于男性幼儿;壮族幼儿皮下脂肪发育与新疆哈萨克族、济宁市城镇和乡村不同;Kaup指数与皮褶厚度的相关系数大于Pelidisi指数与皮褶厚度的相关系数;Kaup指数估计肱三头肌皮褶与肩胛下皮褶和的回归方程y(男3~6岁)=1.025+0.764x,y(女3~6岁)=1.142+0.861x.结论:壮族幼儿皮下脂肪发育存在性别、年龄和民族差异.可以采用Kaup指数法推算皮褶厚度,评价幼儿营养状况.

    作者:韦荣耀;黄秀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广西百色壮族男性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

    目的:探索百色地区壮族成年男性跟骨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定量超声骨量峰值,为广泛筛查壮族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5~70岁祖辈3代双亲均为壮族的751例男性志愿者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测定,以5岁为1个年龄组.结果:壮族成年男性的超声振幅衰减(BUA)峰值出现在25~29岁组,BUA值为(65.42±4.78) db/MHz;随后,BUA值逐渐降低,其中,40~44岁组至65~70岁组与25~29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25~29岁组至65~70岁组,骨量正常者的比例由84.85%降低至34.44%;而骨质疏松的比例则逐步上升,在65~70岁组达到47.78%.结论:百色地区壮族男性跟骨BUA骨量峰值出现在25~29岁组,此数据可作为广泛筛查该地区壮族男性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科学依据.

    作者:周庆辉;黄秀峰;王金花;杨园园;林朝文;吴联滔;吴玉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成人小腿屈肌群中肌肉变异一例

    在对成年男性下肢的解剖中发现一变异肌,此肌位于右小腿后区小腿三头肌的浅层,其与股二头肌为明显的肌膜所分隔,可见明显不属于腓肠肌或股二头肌的额外肌束.该肌形态属于长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为膨大部分,具有大量纵行的肌纤维,在固定标本上具有一定柔软性和弹性,其表面明显可见完整的结缔组织被膜.测量显示,该肌腹长79.1 mm,宽15.9 mm,厚3.2 mm.肌腹两端为白色致密的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肌腱,其长120.1 mm,宽3.0mm,厚0.9mm.进一步观察显示,该肌上端附着于股二头肌内侧缘中、下1/3交界处的肌外膜,向下延伸至腓肠肌内侧头的深面,并由外上斜向内下跨过腘窝,终止于腓肠肌内侧头中部外面.

    作者:吴志强;李新志;李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甲状旁腺素(1-34)对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1~34)对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卵巢切除+甲状旁腺素(1~34)组(甲状旁腺组).卵巢切除术后8周,甲状旁腺组大鼠皮下注射PTH(1~34),生理盐水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卵巢切除术后20周处死大鼠并收集标本.对第2~3腰椎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对第4~5腰椎及椎间盘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根据组织学评分系统对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生理盐水组大鼠第2~3腰椎椎体骨密度低于甲状旁腺组及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大鼠第2~3腰椎椎间盘组织学评分高于甲状旁腺组及假手术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甲状旁腺组与假手组大鼠椎间盘Ⅰ、Ⅱ胶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每周注射甲状旁腺素(1-34)20 μg/kg能减轻去势大鼠椎间盘的退变,使椎体骨密度增加,Ⅰ、Ⅱ胶原的表达增加.

    作者:蔡金生;张柳;王文雅;骆阳;田发明;程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一种新的显微图像半定量分析方法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常常涉及图像半定量分析工作,如组织切片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及荧光图像分析等.尽管有多种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Pro Plus,Northern Eclipse,Scion Image等软件,但存在价格昂贵,相关教程少,使用不便等缺点,难以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而实验人员尤其是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及教程丰富的图像软件,Adobe Photoshop是著名图像软件,普及率高,兼容性好,该软件从CS3版本开始新增了图像分析及DICOM文件识别功能,但目前关于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较少,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因此本研究就Photoshop在显微图像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文中所涉及到的名词和使用方法可参考相关教程[1].

    作者:周洲;赖娅娜;张军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变异拇主要动脉吻合掌浅弓一例

    在制作1成年男性右上肢血管神经标本时,发现变异拇主要动脉吻合掌浅弓1例.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该标本中桡动脉在腕掌侧桡腕关节处未发出掌浅支,而是以单干斜向内下走行,在距桡骨茎突0.97 cm处入鼻烟窝并走行2.87 cm穿出,然后继续走行0.83 cm,至第1骨间背侧肌两头之间,穿人手掌参与构成掌深弓.其在穿人手掌前发出1分支称为变异支即拇主要动脉,其外径为1.56 mm,分支前后桡动脉外径分别为2.14 mm和1.90 mm.变异支在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走行5.02 cm至第1掌指关节内侧、第1骨间背侧肌下缘,发出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其外径为0.94 mm,分支前后变异支外径分别为1.44 mm和1.40 mm.变异支绕向手掌走行0.86 cm至第1掌指关节手掌侧,发出拇指尺侧固有动脉,其外径为1.24 mm,分支前后变异支外径分别为1.30 mm和1.26 mm.

    作者:张旭;杨建华;陈红浩;马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血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血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4区内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建立高血脂模型.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与神经行为相结合的方法,观测缺血再灌注侧大脑海马CA4区内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在相同时间点内与假手术组比较,两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均增多,GFAP的表达均增高;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再灌注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胞体较小,突起也少而细,GFAP的表达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形态以及GFAP的表达呈动态变化.

    作者:任占川;李瑞梅;杨迎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视黄酸通过降低心转录因子Tbx20的表达抑制早期心的形成

    目的:研究过量视黄酸抑制爪蟾早期心形成的机制.方法:用过量视黄酸培养发育到第14期的胚胎.4h后,胚胎用MEMPHA固定进行转录因子Tbx20的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取发育第14期胚胎形成心的组织,并分别加入视黄酸和骨形成蛋白进行培养.4h时后,用MEMPHA固定并进行Tbx20的胚胎整体原位杂交.结果:视黄酸降低Tbx20在早期心组织中的表达;在早期心组织中骨形成蛋白阻止了视黄酸对Tbx20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过量视黄酸通过降低Tbx20的表达,抑制了爪蟾心的形成.

    作者:赵勇;周影;杨琨;秦书俭;张东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促进神经胶质瘤生长

    目的:探讨骨髓内皮祖细胞( EPCs)对神经胶质瘤的作用,为深入研究神经胶质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裸鼠设计同体对照,实验组注射胶质瘤C6细胞与大鼠EPCs的等比混合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C6细胞悬液,每隔2d观测并记录肿瘤生长情况;第27天处死动物,剥离肿瘤,观测肿瘤大小和质量,H-E及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肿瘤组织内含CD31阳性细胞的管腔样结构的数目,反映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免疫荧光观测EPCs是否参与神经胶质瘤血管新生.结果:细胞接种后第9天肉眼观察裸鼠皮下肿物,实验组肿物大小为(0.1±0.029)cm3,对照组(0.09±0.024)cm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后肿瘤逐渐增大,第15天时实验组肿瘤(0.21±0.042)cm3大于对照组(0.17±0.026)cm3;第27天时处死动物,实验组肿瘤质量(17.56±1.30)g大于对照组(11.24±1.16)g.H-E染色显示,两组神经胶质瘤细胞较为密集,局部有血管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显示,实验组MVD值(30±1.2)个/视野多于对照组(18±1.01)个/视野.免疫荧光显示,肿瘤组织局部有大鼠骨髓EPCs.结论:骨髓EPCs能促进C6胶质瘤生长.

    作者:张社红;项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螺旋CT成像对左肺上叶段级与亚段级动脉的评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人左肺上叶段级与亚段级肺动脉成像研究的可行性,观察测量三维重建段级与亚段级肺动脉的管径.方法:选取行胸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正常成人340例,运用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方法进行三维重建并观察测量左肺上叶段级与亚段级肺动脉,再按性别分2组、按年龄段分3组(20~40岁、41~60岁、61~87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动脉管径在性别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重建方法各有其优越性,大密度投影重建图像能较好显示段级与亚段级肺动脉,应用此法测量较为准确.结论:基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并评价各级肺动脉,还可进行大样本测量研究,为临床肺部疑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数据.

    作者:陈光平;陈吴兴;叶再挺;林黎明;叶叔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安徽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

    目的:研究安徽汉族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方法:使用Excel处理安徽滁州汉族348例(男212例,女136例)数据,采用u检验和x2检验的方法进行性别间和群体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安徽汉族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右型均高于左型,且均无性别间差异;安徽汉族与国内12个民族右型率比较,除蒙古族外,均有不对称行为出现差异;与其他8个地区汉族人群比较,除与广东、文昌汉族外,均有3项以上不对称行为出现差异.经分析安徽汉族7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扣手与利手、利手与利足、起步类型与交叉腿、扣手与交叉腿、利足与交叉腿、起步类型与利足这6对性状特征组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安徽地区汉族7项指标右型出现率均高于左型率,且右型—右型组合的出现率远高于左型—左型组合的出现率.

    作者:张晓瑞;郑连斌;宇克莉;荣文国;王志博;赵大鹏;薛虹;王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百色市壮族幼儿体质发育和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了解壮族幼儿体质发育和营养状况,为改善幼儿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提供依据.方法:测量壮族幼儿的身高和体质量,采用Z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男性幼儿身高、体质量增长幅度大于女性;壮族幼儿身高、体质量均值低于全国、六盘水地区和济南市水平;女性幼儿生长迟缓率、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男性,而男性低体质量率和消瘦率高于女性;壮族幼儿生长迟缓率(19.59%)高于全国幼儿和长沙市水平,而超重率(0.46%)和肥胖率(0.46%)低于全国幼儿和长沙市水平.结论:壮族幼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存在性别、年龄和民族差异;壮族幼儿营养状况较差,营养状况有待改善.

    作者:韦荣耀;黄秀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直肠长度和盆底厚度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测量直肠长度和盆底厚度,为临床经肛门切除直肠乙状结肠探寻入腹点提供依据.方法:在14具盆部标本上分别用直肠穿线法和直尺法测量直肠长度和盆底厚度;同时,用直尺法在30例钡灌肠造影片上对直肠长度进行测量,所选标本和影像资料均为非盆部疾病的成人资料,将测量结果在不同测量方法和性别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直肠长度在盆部标本和钡灌肠造影片上的测量值在男性分别为(15.53±0.89)cm和(8.49±0.39)cm、女性分别为(13.94±0.71)cm和(7.66±0.22)cm,标本上的测得值大于造影片上的测得值,而且男性的测得值大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盆底厚度在标本上的测得值分别为男性(7.18±0.31)cm和女性(6.37±0.31)cm,男性的盆底厚度大于女性的盆底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盆底厚度较男性小,手术中游离直肠操作距离较男性短,而术前钡灌肠测量直肠长度对术中估计和寻找人腹点有参考价值.

    作者:吴学东;周健;欧阳天昭;杨新文;王宁;孙迪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综合利用材料制作人体解剖学标本

    众所周知,解剖学标本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而尸体的来源却越来越紧缺,因此如何科学高质量地制作和保管人体解剖学标本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摆在解剖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标本设计既要内容恰当,显示清晰,又要形体简练,方便教学,标本配备既要质好量足,还要压缩标本的总量和体积,尽量节约原材料.这些都是需要客观面对并认真思考的问题.1 对教学内容要熟悉掌握如何合理地利用原材料,制作科学、全面、高质量的解剖学标本,是保障这项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解剖自如.

    作者:郑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