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荣耀;黄秀峰
目的:分析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EAE)模型中神经系统及引流淋巴结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的表达,同时监测阻断该分子功能后对EAE小鼠临床评分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EAE模型,在规定时间点处死小鼠后获取脑部组织及免疫部位引流淋巴结.应用RT-PCR检测脑组织中Tim-3 mRNA水平且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引流淋巴结Tim-3阳性细胞.另外,EAE模型构建后分别使用Tim-3封闭抗体或PBS给予治疗,记录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临床评分.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EAE模型中脑组织Tim-3 mRNA表达增高,且引流淋巴结中Tim-3阳性的细胞数也增多.此外,使用Tim-3封闭抗体治疗的小鼠和PBS治疗的相比,明显加重EAE小鼠临床症状.结论:Tim-3分子通路在EAE模型中表达增高,该分子有望成为EAE模型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页玲;尹春华;朱清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正常景颇族居民的手掌主线分布,为人类学、医学、遗传学提供正常参数.方法:在知情同意下,捺印调查对象的手纹.结果:A主线,Ⅲ型占96.82%、Ⅴ型1.73%、Ⅰ型1.45%;B主线,Ⅴ型87.18%、Ⅶ型12.82%;C主线,Ⅴ型50.64%、Ⅶ型31.91%、Ⅸ型14.73%、O型2.73%;D主线,Ⅶ型50.55%、Ⅸ型36.55%、Ⅺ型12.91%.主线分布以7.5″.5′.3及9.7.5′.3为主(占72.91%).64.36%的个体双手主线对称分布,以7.5″.5 ′.3为主(39.27%).主线指数( MLI)为6.33±1.56,主线横向指数(MLIT)为22.69±3.47,两者均无性别、手别差异.2.73%的个体缺失c三叉.结论:景颇族的手掌主线分布具有对称性,与其他民族相比有共性又有其特异性.
作者:张本斯;成家茂;王剑华;王靖;荆永光;王凡;李瑞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对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方法:雄性SD大鼠鼻腔滴注0.5 mg/ml的单壁碳纳米管(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颗粒悬液25 d,双蒸水滴注作为对照,取大鼠肺组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碳纳米管材料对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结果:SWNTS染毒组,观察到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隔断裂,肺泡融合成肺大泡,肺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较高倍数下可以观察到肺组织中沉积有疑似SWNTS颗粒;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板层体溶解,出现空泡化;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次级溶酶体增多,细胞核染色质异常;MWNTS染毒组肺组织损伤情况与SWNTS染毒组相似,但较SWNTS染毒组要轻.结论:鼻腔滴注SWNTS和MWNTS均引起肺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和超微结构变化.相同的质量浓度下,SWNTS毒理效应强于MWNTS.
作者:唐凯;金婵;汤莹;张艳芳;梁豪;林方兴;晋若冰;马春旺;杨勇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众所周知,解剖学标本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而尸体的来源却越来越紧缺,因此如何科学高质量地制作和保管人体解剖学标本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摆在解剖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标本设计既要内容恰当,显示清晰,又要形体简练,方便教学,标本配备既要质好量足,还要压缩标本的总量和体积,尽量节约原材料.这些都是需要客观面对并认真思考的问题.1 对教学内容要熟悉掌握如何合理地利用原材料,制作科学、全面、高质量的解剖学标本,是保障这项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解剖自如.
作者:郑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尸时,发现股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现报告如下.本例变异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70 cm.通过解剖暴露股三角,分离股动脉及其分支,观察动脉走行,游标卡尺(精度0.05 mm)动脉管径,照相记录.本例标本右侧股动脉(外径10 mm)在腹股沟韧带下方5 cm处的内侧发出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为8mm,股深动脉发出后随即跨过股神经转向外下,然后走行于股前群肌之间,分布于股四头肌深层.股动脉本干下行4 cm处发出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为8 mm(而在该部位的股动脉外径为7 mm),随即发出2支升支(外径为3 mm)、1支横支(外径为2 mm)和2支降支(外径为3.5mm).在此行程中均有静脉伴行.
作者:吴国运;梁成青;黄大元;熊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短小单链RNA,长度约为20~23个核苷酸.miRNA的功能极其复杂,主要是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UTR(3′-untranslated region)完全或不完全配对,导致靶标mRNA降解或转录后翻译抑制,从而在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实现对细胞增殖、凋亡、分化、新陈代谢等过程的调节[3].1种miRNA可调控数百个靶基因的表达,同时不同的miRNA可以协同调控同一个基因,这就使得miRNAs与其靶分子组成1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在细胞及生物体的各种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近来的研究表明miRNA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使miRNA成为神经系统研究又一新的焦点.
作者:钱天梅;于彬;丁斐;顾晓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骨病日益增多,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创伤事故不断增多,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骨科成为综合医院中的中坚科室,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涌现出专门的骨科医院.面对大量的社会需求,骨科技术的发展也异常迅猛.然而骨科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其基础研究所提供的技术平台的支持[1],而生物力学研究技术的应用在骨科器械和术式创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欧阳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P5)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表达变化,探讨糖尿病患者口渴症状的发生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治疗组.取大鼠下颌下腺,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显色(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糖分别与糖尿病组血糖比较,均有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腺泡轻度萎缩,细胞排列紊乱,导管数目减少,直径变小;糖尿病组AQP1和AQP5表达下降;治疗组AQP1和AQP5表达较糖尿病组增加;对照组与糖尿病组大鼠下颌下腺AQP1、AQP5的MOD值比较,均有差异;糖尿病组与治疗组AQP1、AQP5的MOD值比较,均有差异性.结论: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AQP1和AQP5的表达减少,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下颌下腺分泌功能降低的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崔芳芹;贾雪梅;汪渊;黄大可;李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妇女36岁,剖宫生下1女性畸胎,出生前已死亡;胎龄8个半月,身长352 mm,足长49 mm,体质量1 600 g.头围325 mm,胸围224 mm,脐位偏至左锁中线、贴脐膨出口的左缘.(1)脑积水伴脑及脑颅骨缺失:脑积水使头增大.其左右径86 mm,前后径120 mm;从耳根上缘至头顶82 mm,从眉弓至头顶56 mm.触头皮其内有波动感,无脑颅骨和脑组织,只在颧弓以下有软骨感,即面颅为软骨.面部宽大,眼微凸.头皮厚3.5mm,额部皮肤厚硬.(2)脐膨出及脏器:脐膨出口的上、下径55 mm,左右径58 mm.膨出的脏器有小肠(外径7.8 mm)、大肠(外径8.7 mm)、脾和肾等;膨出口有呈扇形的巨块状物,腹盆腔内仅容纳盲肠、阑尾和少许小肠.(3)巨块状物和巨小肠:巨块状物为发育不全的腹壁结构、后面覆有腹膜,坚硬而厚薄不一(1~16 mm).块状物从膨出口的右侧发出、包裹膨出物的右侧和后面,其中份左右径107 mm,上、下径120 mm;中部长200mm,周长为515mm.从后面观块状物由膨出口右侧向前呈圆筒状凸起,直径60.6 mm,下缘直抵会阴下缘;前面观右缘增厚(32 mm)并卷曲向上伸出,长38 mm、宽23 mm.
作者:张美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对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gous protein,CHOP)表达的影响,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神经元CHOP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损伤12 h,采用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及皮质内神经元凋亡和CHOP的表达.结果:Sham组海马及皮质偶见凋亡细胞,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少见CHO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I/R组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凋亡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CHOP阳性表达高于假手术组.bFGF组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凋亡减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CHOP表达较I/R组减少.结论:bFGF减少缺血神经元凋亡,抑制脑缺血诱导的CHOP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邢雪松;吕威力;曾亮;张国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诱导因子-1α(SDF-1α)和CXCR4蛋白在长期培养的海马脑片CA1区的表达变化.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DF-1α和CXCR4在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1~5周海马脑片CA1区均有SDF-1α和CXCR4的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的胞质呈棕黄色染色.培养1周时,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呈下降的趋势,培养至5周的海马脑片CA1区CXCR4蛋白表达水平和培养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养1周的海马脑片CA1区SDF-1α的表达也处于较高水平,培养至2~3周时有所下降,但与培养1周相比无差异,培养至4~5周时其表达则下降.结论:SDF-1α和CXCR4蛋白在大鼠海马脑片CA1的表达变化具有时空性差异,提示SDF-1/CXCR4生物轴参与了海马脑片在体外的生长,并可能介导了CA1区神经元细胞的分化.
作者:王玉兰;徐红;李爱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解剖学学习中,人体一些解剖部位结构细小、复杂,难以暴露清楚,细微结构不易辨认,给教学带来很大不便.如人的眼球,一般的教学图谱图像只能显示平面结构,而用3dsmax构建人体眼球三维模型可以对眼球解剖模型进行虚拟仿真操作,模拟解剖学的标本观察,虚拟解剖操作等,克服了以往传统解剖学教材和图谱的缺点,可以成为传统教材和解剖学图谱的有力补充.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三维模拟和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在医学科学领域已出现许多三维重建的方法,一般是采用人体组织器官切片的方法,将标本分多重切片,通过专业扫描仪或相机将切片断面转换为多幅二维图像,然后使用SGI图形工作站或高速计算机处理成三维图像.但这种方法投资巨大,要求自主编写图形处理软件,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完成,难以普及.
作者:石冰涛;刘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百色地区壮族成年男性跟骨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定量超声骨量峰值,为广泛筛查壮族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5~70岁祖辈3代双亲均为壮族的751例男性志愿者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测定,以5岁为1个年龄组.结果:壮族成年男性的超声振幅衰减(BUA)峰值出现在25~29岁组,BUA值为(65.42±4.78) db/MHz;随后,BUA值逐渐降低,其中,40~44岁组至65~70岁组与25~29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25~29岁组至65~70岁组,骨量正常者的比例由84.85%降低至34.44%;而骨质疏松的比例则逐步上升,在65~70岁组达到47.78%.结论:百色地区壮族男性跟骨BUA骨量峰值出现在25~29岁组,此数据可作为广泛筛查该地区壮族男性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科学依据.
作者:周庆辉;黄秀峰;王金花;杨园园;林朝文;吴联滔;吴玉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直肠及其系膜神经的走行、分布及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在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与测量:于手术显微镜下,自系膜及直肠壁游离神经,剥离神经外膜,分离神经束并追踪各分支;采用防腐固定的直肠及其系膜标本进行Sihler神经染色并观察.结果:直肠及其系膜神经分为3丛,其主干分别伴直肠上动脉与乙状结肠动脉吻合支、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走行.神经分布相互重叠.Sihler染色结果支持相关神经的形态学特征.结论:直肠及其系膜神经伴相邻血管走行,神经分布密集,重叠分布区广泛.
作者:王凤燕;姚学清;蔡观福;吴伍林;林锋;李勇;王俊江;吴德庆;邹会达;廖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髓内皮祖细胞( EPCs)对神经胶质瘤的作用,为深入研究神经胶质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裸鼠设计同体对照,实验组注射胶质瘤C6细胞与大鼠EPCs的等比混合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C6细胞悬液,每隔2d观测并记录肿瘤生长情况;第27天处死动物,剥离肿瘤,观测肿瘤大小和质量,H-E及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肿瘤组织内含CD31阳性细胞的管腔样结构的数目,反映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免疫荧光观测EPCs是否参与神经胶质瘤血管新生.结果:细胞接种后第9天肉眼观察裸鼠皮下肿物,实验组肿物大小为(0.1±0.029)cm3,对照组(0.09±0.024)cm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后肿瘤逐渐增大,第15天时实验组肿瘤(0.21±0.042)cm3大于对照组(0.17±0.026)cm3;第27天时处死动物,实验组肿瘤质量(17.56±1.30)g大于对照组(11.24±1.16)g.H-E染色显示,两组神经胶质瘤细胞较为密集,局部有血管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显示,实验组MVD值(30±1.2)个/视野多于对照组(18±1.01)个/视野.免疫荧光显示,肿瘤组织局部有大鼠骨髓EPCs.结论:骨髓EPCs能促进C6胶质瘤生长.
作者:张社红;项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卵巢癌SKOV3细胞中OY-TES-1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KOV3细胞中OY-TES-1蛋白表达;通过硫化测序PCR法,分析SKOV3细胞中OY-TES-1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并与睾丸组织相比较.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SKOV3细胞中OY-TES-1蛋白呈阳性反应;在检测的OY-TES-1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点-127 bp~+110 bp,含24个CpG位点)中,CpG位点的甲基化频率为80.21%,其甲基化状态明显高于睾丸组织.结论:SKOV3细胞中OY-TES-1启动子CpG位点处于高甲基化状态,进一步可探讨甲基化抑制剂氮杂脱氧胞嘧啶对OY-TES-1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范蓉;黄巍;郭文文;王炜炜;罗彬;宋慧;肖绍文;谢小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山西汉族围度资料及其年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山西乡村汉族成人的头围、颈围、胸围、吸气围、呼气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收缩围,共12项围度测量项目,分析不同年龄组围度值的变化规律;利用聚类分析方法,与国内的19个族群进行了比较.结果:(1)随年龄增长,男性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值增大,而头围、大腿围、小腿围、前臂围、上臂大围值下降.女性躯干部5个围度、上臂围、上臂大围值增大,而大腿围值下降.围度的绝对变化值与相对变化率表明,躯干部的围度变化较为明显.女性12项围度值变化特点与男性相似.(2)性别间比较,除腹围、小腿围、上臂围外,其他9项围度均存在性别差异,臀围女性高于男性,其余8项围度男性高于女性.(3)男性与女性6项围度值均明显大于我国蒙古人种南亚类型诸族群.结论:与我国北亚类型诸族群比较,山西乡村汉族人胸围、大腿围、小腿围值大.山西乡村汉族与山东乡村汉族、塔塔尔族等为接近,表明具有我国北亚类型族群的体质特征.
作者:李咏兰;陆舜华;国海;陈琛;曹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心传导系是特殊的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率性活动.其中左、右束支及其分支的Purkinje纤维被结缔组织鞘包绕形成潜在的间隙.利用这一结构特点在心大体标本上显示心传导系的方法报道曾有碘染法[1-2]和墨汁注射法[3];观察其微观结构的方法有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等[4-7]方法.而传导系铸型方法鲜有报道.本课题小组利用过氯乙烯溶入有机溶剂乙酸乙脂并加入油画颜料作为填充剂制作出牛心传导系铸型标本,较好地显示了部分传导系的结构特点.
作者:许玲娟;范文艳;李逸;郭志坤;申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素-1(E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淋巴管密度(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喉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上述组织中ET-1、VEGF-C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同时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5'-Nase-ALP)计数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组织中ET-1和VEGF-C的表达均高于良性病变组织,且ET-1和VEGF-C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在喉癌组织中ET-1的表达与瘤内LVD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TN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ET-1+/VEGF-C+、VEGF-C的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其中ET-1+/VEGF-C+组具有高危死亡率.结论:ET-1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管转移,ET-1信号途径和VEGF-C信号途径可能对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有协同促进作用,联合检测ET-1和VEGF-C的表达可成为独立判断喉癌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王莹;李文媛;杨春壮;贾桦;佟晓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血清应答因子(SRF)、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法检测73例食管鳞癌、30例手术切缘食管黏膜组织中SRF、α-SM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SRF、α-SMA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SRF、α-SMA在食管鳞癌中的异常高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癌组织侵袭和转移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何喜;薛忠文;徐洪;王士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