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月
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透析室的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和各种消毒剂,这些均易造成透析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对其危害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对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赵永秀;庄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1 病历介绍例1:女,53岁.主诉左侧第9,10,11肋间区刺痛6d.患者在他院对症输液治疗数天,未见好转来我院诊治.查体:神志清楚,痛苦病容,五官、头颈、心肺均无明显异常,疼痛部位也无红肿、皮疹及包块.其他腹部四肢等均无异常.因心情紧张失眠15d.B超、X光、血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根据患者情况及进行的物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带状疱疹.予相应治疗,第2天病情明显好转,坚持治疗后痊愈.
作者:兰书练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端粒酶于1985年由Greider等从四模虫的细胞提取物中首次发现,1989年Morin等又在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中发现,自1994年Kim首创高度敏感特异的PCR-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以来,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酶对肿瘤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笔者就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赵现波;张支明;赵春元 刊期: 2004年第15期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和处理某些高危妊娠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剖宫产率在所有手术中上升快[1].但是剖宫产分娩有增加产后出血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为了正确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和手术时机,现对我院所做的795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金荷照 刊期: 2004年第15期
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也是医院各项工作和综合实力的反映,质量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新时期各级医院必须密切关注医院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广泛吸收国内外医院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结合本院特点推进质量体系建设,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得质量先机.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佳方法,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护患沟通情况及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理解程度.结果通过找出影响开展健康教育的因素,提高了护理对称,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结论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必须增强护士的责任感,不断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把健康教育作为对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自觉行为.
作者:梁琼好;叶庆云;聂柳翠;杨美琴 刊期: 2004年第15期
心理因素与冠心病(CHD)发病关系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和心身医学工作者、心血管医生的普遍重视.中医学中的心身医学思想源远流长.中医理论以生命活动的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思想之一,认为心理与躯体以及人体自身与外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动态平衡协调的.形神合一,七情由五脏六腑化生,并主宰五脏六腑之功能.心理、社会的不良刺激可致情志内伤,心身失调而发病.中医学中的情志致病的思想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探讨A型行为模式、负性情绪应激与CHD发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关系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赵益业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经治的9例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病例术前全部行UBM及前房角镜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9例经UBM与前房角镜检查,全部确诊为挫伤性睫状体脱离.前者检查结果5例为沟通型,4例未见沟通;后者检查结果全部为沟通型.其沟通的确定及方法的定位较UBM报告更为准确.结论 UBM能准确诊断挫伤性睫状体脱离,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在沟通的确定及方位的定位上前房角镜检查优于UBM.
作者:王红伟;成庆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近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并且不断出现新型ACEI药物,不仅因为ACEI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同时还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进展,保护改善肾功能,改善糖代谢,逆转左室肥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由于它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服用方便,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未达到应有的范围,尚具有很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李香华;刘晓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从<宋史>、<明史>、<百部地方志>等资料中通过考证后对人物有关的遗传、环境、疾病等材料进行粹取并分类计算统计.①百岁以上的老人是散发的,但也记有2个长寿家族.②凡长寿者具有表型为强抗性、心理中和、抗衰老、高智能、特殊体态或功能及强适应性之一或多种基因组分者.③寿限受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社会或疾病等环境的影响较大.结论:①凡具有2~3组的佳基因组合者,其获得大于100岁以上寿限的概率较高.②某些性状如体质、心理、适应性等虽具有遗传基础,但其表型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表达而定势的.
作者:林乔;吴斌;王米渠;李炜弘 刊期: 2004年第15期
重症肺心病由于感染等因素使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呼吸衰竭明显,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高.1999年9月以来,笔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及硫酸镁对34例重症肺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华;耿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急诊手术多数为意外伤和突发病,其病情急、发病时间短,患者术前无心理适应过程,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故在术前、术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焦俊敏 刊期: 2004年第15期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如果服药量大,入院时往往很难插入胃管,此时急需切开洗胃才能彻底排毒、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现将16例切开洗胃患者的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冬云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血糖水平与临床分度的关系,探讨对窒息儿进行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0例窒息儿与5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并进行动态对比观察.结果窒息新生儿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重度窒息组更明显.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出现糖代谢紊乱,对窒息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是常规判断其病程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林春繁 刊期: 2004年第15期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我院于1998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48例肺心病患者,在治疗上采取整体观念、结合措施、个别对待,并着重加强呼吸道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病死率明显降低,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贾淑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雾化吸入IFN-γ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IFN-γ雾化吸入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治疗组自身前后对照IgE降低(P<0.01),IFN-γ上升(P<0.01).结论 IFN-γ雾化吸入治疗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李俊燕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中脏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功能在临床诊断上的结合点.方法用中脏腑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与中脏腑主要证候量值(风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脏腑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5项指标测定值均显著高于中经络和对照组.结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测定可作为中脏腑微观辨证或临床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
作者:梁耀基;谌剑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是自然科学与医学的成功结合,无创伤性,安全有效.输尿管结石并发肾重度积水是尿石症中严重的.我院2000年6月-2003年12月对10例单侧输尿管结石并发肾重度积水行ESWL,其治疗疗效如下.
作者:殷荣芬 刊期: 2004年第15期
茵栀黄注射液主要由茵陈、栀子、黄芩等药物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作用.茵陈苦辛凉,有除脾胃肝胆湿热而退黄疸之效;黄芩苦寒,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栀子苦寒,常用于热证、心烦、郁闷.三者联用加强了清热、利湿、退黄、护肝利胆的作用.近年来茵栀黄注射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现将其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何解生 刊期: 2004年第15期
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之一,即可单独出现,亦可是某些疾病的伴发症状,又能成为其他疾病的诱因.便秘常不为人们所重视,很少因为单纯的便秘而就医,只有当便秘导致其他症状较严重时才引起重视.尤其是老年人,体质虚弱,活动度减少,阳虚则阴寒内生,阳气不通,不能蒸化津液温运肠道,以至糟粕凝结传送艰难,或阴虚体弱,肠道失于润泽而致粪便干结不能下行.老年患者又常因某种疾病导致卧床时间延长,加之精神、饮食等因素影响而产生便秘.因此,临床上便秘的辨证施护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惠萍 刊期: 200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