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二指肠小乳头的应用解剖

王栋;党瑞山;陈尔瑜;孙振兴;李八斤;纪荣明

关键词:十二指肠小乳头, 副胰管, 应用解剖
摘要:目的:为内镜下副胰管插管、十二指肠小乳头切开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例成人尸体上对十二指肠小乳头的形态、位置、开口以及与大乳头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十二指肠小乳头的出现率为70%,可见明显开口的占55%.小乳头形态有半球形、圆锥形、半颗粒形、扁平形和不规则形.小乳头距离幽门、十二指肠第一环、大乳头的距离分别为(58.69±15.74)mm,(23.21±8.82)mm和(22.75±6.81)mm;大、小乳头开口连线与十二指肠纵襞纵轴线的夹角为(20.80±9.40)°.结论:十二指肠小乳头的出现率与副胰管的发育程度相关,本文结果为内镜下行十二指肠小乳头插管和小乳头切开术提供了参考.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基质细胞对共培养条件下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诱导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对共培养条件下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情况.方法:从孕龄13 d的胚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采用含EGF及bFGF的无血清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并通过与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共培养,观察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情况,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化结果.结果:从胚胎脊髓中分离得到大量的神经干细胞,通过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可获得干细胞球,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可被诱导分化,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可见有胆碱能神经元生成.结论:胚胎大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在添加EGF与bFGF的限定性培养基中可以增殖并保持稳定的性状,在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时,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

    作者:李鹏飞;王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单细胞显微操作法克隆技术

    普通和特殊单克隆细胞株(系)的选择与培育日益重要、广泛和普及.探索不用特殊设备、操作简单、高效并适合任意批量单克隆细胞株(系)的选育技术将有利于这一重要而繁重工作的简化和推广.在实验中作者曾试过多种细胞克隆技术[1].为了简化技术模式,争取一次性准确获得欲选育量的可靠单克隆细胞株(系)并节省耗材,提高效率,减轻工作量,作者探索了仅利用细胞培养室常规配置设备进行的单细胞显微操作法克隆技术.

    作者:王雪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育教学方法比较

    中国与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差别很大,两国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有所不同,这种差别也体现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基础课任课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UCI)医学院学习了部分医学基础课,现就中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方法作一比较,旨在为中国医学院校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赵慧;陈东;刘佳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与不育的关系.方法:选择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精索静脉曲张组20只,假手术组1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iNOS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并测量曲细精管的直径,比较两者之间差异.结果:精索静脉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曲张组曲细精管的直径明显小于假手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中iNOS过度表达是导致不育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最素;朱有法;俞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鼠下丘脑部分核团形态学的测量及计算机三维重建

    目的:系统地反映下丘脑有关核团的立体模式,为深入探讨下丘脑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制作正常成年SD大鼠冷冻冠状连续切片,运用MAPGIS 6.0测量下丘脑弓状核、室旁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的截面积、体积等相关数据,并用3DS MAX 5.0软件三维重建出下丘脑及核团的立体图像.结果:三维重建的立体图像逼真自然,能够流畅地旋转、缩放,可在任一角度观察其形态,任一平面切割行切面观察,图像空间毗邻及定位准确,三维测量获得了精确的解剖参数.结论:下丘脑及核团的计算机重建图像可从多个外科手术角度进行观察,为脑的立体定向研究及颅部外科手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陈华;李世荣;张宝林;汪剑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结构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

    脑是人体结构中复杂的器官之一,脑内遍布的神经、核团是协调和管理人体机能的高级指挥中心.因此,研究脑的结构对认识脑和治疗脑部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CT、MRI等成像技术的提高,由断层图像生成和提取人体的三维组织结构日益完善,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脑内部结构图像,但是对于某些细微结构,特别是丘脑内部各核团(这些核团之间的边界非常模糊),图像的分辨率还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发展脑部结构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和仿真显示仍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陈华;李世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后穹隆下器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穹隆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在脑肿瘤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脑胶质瘤大鼠分伽玛刀治疗和对照组.通过NADPH-d和iNO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FO阳性细胞面密度,并测定大鼠外周血NO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治疗组大鼠SFO处阳性数量明显增多,以其腹内侧区为著.阳性细胞排列呈团状或片状,胞质深染,并可见大量浓染的阳性突起,细胞面密度较对照组非常明显增高.治疗组大鼠外周血NO的含量为(12.63±1.16)μmol/L,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0.21)μmol/L).结论: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后NOS和iNOS在SFO的表达显著增多,提示SFO可能与放射治疗引起的神经免疫调节有关.

    作者:周立霞;张明峰;檀国军;杨天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垂体的概念及与其相关名词的统一应用

    综观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医药院校教材和神经解剖学、格氏解剖学等专著以及有关的杂志、网络资料,对垂体的概念及与其相关名词的叙述尚不统一,使学者无法适从.主要表现如下:

    作者:安月勇;曲永松;韩文祥;裴燕芳;张福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贵要静脉的测量及应用

    贵要静脉的变异较少,而且血源充分,临床上贵要静脉穿刺的意义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贵要静脉进行了观察测量,为临床应用尤其是护理学应用提供了解剖学资料.

    作者:戴宏;李鲁宁;李强;马雪春;党进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胎儿早中期肺免疫细胞的发育

    目的:探讨人胎儿早中期肺免疫细胞的发生及发育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胎儿肺免疫细胞的发生和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肺间质中的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阳性细胞和溶菌酶阳性细胞均在13周时出现;此后,两种阳性细胞数目有所增多,形态和分布上也有变化,且LCA阳性细胞数目较多.CD45-RO和CD20阳性细胞在28周开始出现于肺组织中.结论:人胎儿肺的固有免疫出现早,其中肺间质免疫细胞出现早(13周),而支气管黏膜的稍迟(18周);适应性免疫则出现较迟(28周).同时肺间质细胞在间质中免疫细胞功能成熟的过程中也起到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作者:肖鹏;李永平;周国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肌皮神经缺如合并其他变异一例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右上肢时,发现其肌皮神经缺如,同时伴有正中神经由3个根组成以及肱二头额外头,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镇;黄会龙;党瑞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对《人体结构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人体结构学》教材(李容孙、唐茂林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在我院已使用4年.该教材有许多优点,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是初版,且在当时卫生高职教育还刚起步,故存在不足在所难免.对该教材闾四平等[1]已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今对该教材中9处提法,提出我们的不同看法,与大家讨论,不对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以共同促进教材建设.

    作者:甘功友;韩立兮;何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目的:研究慢性癫痫大鼠点燃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戊四氮慢性癫痫大鼠点燃后海马NF-κBp65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变化.结果:癫痫发作1 h,CA1区出现NF-κBp65-IR阳性细胞,4 h胶质细胞p65-IR维持在高水平,并持续至发作后12 h;发作1 h,CA1区GFAP-IR开始增强,4~8 h观察到明显浓染和突起增多的GFAP-IR阳性细胞,并持续至24 h;GFAP/p65-IR阳性细胞发作后1 h可观察到,4 h达高峰,24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戊四氮致痫大鼠点燃时,星形胶质细胞的这种早期而持续的激活提示该细胞在慢性癫痫的复发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赵珠峰;顾红玉;何正瑞;郭强苏;丁文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山羊窦房结的组织学观察

    有关哺乳动物心脏窦房结的形态学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不同动物心脏传导系统存在着物种差异.因此,需要对大量的不同物种心脏做全面研究,才能为心电生理实验、电镜取材等的基础研究提供确切的解剖学证据.山羊作为常见的实验动物,国内尚缺少资料.本研究利用光镜对山羊窦房结系统观察,旨在进一步积累生物学资料,为心脏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形态学参考.

    作者:郭志坤;蔡新华;王鹏;毛慧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K-801对新生大鼠脑外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新生大鼠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injury,TBI)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7 d大鼠顶叶皮质挫伤模型,在TBI前30 min、TBI后即刻、TBI后30 min分别给予腹腔注射MK-801 1 mg/kg,在TBI后24 h取脑,连续切片,行H-E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和凋亡.结果:MK-801三组不同时间用药组与TBI组相比,在创伤同侧的扣带皮质、顶叶皮质和丘脑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其中TBI后即刻用MK-801治疗效果好.结论:MK-801能明显减少TBI后神经元的凋亡.

    作者:顾峻;顾红玉;陈玉英;何正瑞;丁文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喉的应用解剖与临床意义

    目的:为功能性喉手术提供解剖形态学数据.方法:对50例结构完整的喉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提供了喉重建术相关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甲状舌骨膜、环甲韧带、弹性圆锥和方形膜等共75项按性别分组的测量数据.结论:为临床功能性喉手术以及喉功能重建提供了形态学参考数据.

    作者:陈其俐;翟浩;徐国;陈瑞玲;郑秉学;黄鹤年;罗宝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尸脑不同区域5-羟色胺转运体分布的免疫放射自显影

    目的:定量分析人脑标本不同区域5-羟色胺转运体(SERT)的免疫反应强度,为筛选适于神经影像检查SERT变化的佳参照区提供神经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免疫放射自显影的方法显示不同脑区SERT免疫反应强度的差异.结果:在所观察的脑区中,SERT免疫反应强标记信号主要分布在脑干的中缝核区;小脑皮质与胼胝体区相近、标记弱.定量分析发现,小脑皮质的SERT免疫反应强度分别为额叶、枕叶及胼胝体的1/1.83、1/2.17、1/0.67,仅占中缝背核、黑质、尾状核、壳的1/49.83、1/28.83、1/5.12、1/4.67.结论:小脑皮质在所检脑区中SERT含量低,如果放射性配基选择适当,不失为较为理想的参照区.

    作者:石葛明;樊平;崔慧先;张喜仁;王伟;李双成;李学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体肠管标本的塑封

    大体标本的保存中,虽然有塑化标本此类较完美的保存方法[1~3],但其造价太高及工艺复杂[4~5],使其难以在国内普及使用,未能有效的解决相关专业的工作环境,使得解剖、病理等有关行业中,大体标本的保存使用,仍难以摆脱传统的脏、臭形象.近几年来,作者与科室同行经多方探索,积极尝试,初步在结构显示要求较简单的人体肠管标本上,采用简易的PVC膜压袋封装,并行简易加工,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雪彦;吕端远;李少华;欧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石蜡切片上做酶组织化学的方法

    酶组织化学用来显示酶在组织或细胞内的活性及定位,酶组织化学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材料的制备,固定液能很好的保存组织的形态结构,使酶的活动保持在生活时的位置,定位准确.但实验室常常用固定液可导致酶部分或完全失活.故酶组织化学局限使用冰冻切片.但冰冻切片存在3个方面不足:(1)损伤结构的完整性,使酶不能很好定位;(2)可溶性酶可因弥散而失活;(3)不能作回顾性研究.作者经反复实验成功的设计出一种用石蜡片做酶组织化学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威;张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体解剖学本科教材中的疑点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起点,而教材无疑是解剖学重要的知识来源,也是人们关心、信赖的资料.解剖学教材的编写历来以严谨求实、全面系统而著称,受到广大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的好评.当然,解剖学是既古老而又年轻富有生命力的科学,从来就没有停止前进和发展的步伐,教材也是一样,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之中,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的版本,在描述上可能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出入或分歧.由于教材本身的原因,加之笔者个人能力有限,至今仍对许多问题感到困惑,就此提几个教材中的疑点供大家讨论.

    作者:盛高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