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功友;韩立兮;何卫国
普通和特殊单克隆细胞株(系)的选择与培育日益重要、广泛和普及.探索不用特殊设备、操作简单、高效并适合任意批量单克隆细胞株(系)的选育技术将有利于这一重要而繁重工作的简化和推广.在实验中作者曾试过多种细胞克隆技术[1].为了简化技术模式,争取一次性准确获得欲选育量的可靠单克隆细胞株(系)并节省耗材,提高效率,减轻工作量,作者探索了仅利用细胞培养室常规配置设备进行的单细胞显微操作法克隆技术.
作者:王雪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大鼠免疫器官的衰老细胞.方法:应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不同年龄大鼠胸腺、脾、淋巴结的衰老细胞.结果:胸腺内衰老细胞多分布于胸腺小叶皮质和髓质交界处;脾内衰老细胞主要分布于边缘区及脾索;淋巴结内衰老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质淋巴小结之间和髓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脾和淋巴结内的衰老细胞逐渐增多.结论:免疫器官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存在衰老细胞,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提示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有关.
作者:邢文英;张娓;丁一;朱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后肌肉萎缩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的机制.方法:用SD大鼠建立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10 mm缺损.测定术后1、2、3、4、6、9及12个月腓肠肌肌总蛋白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组织中泛素的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法测定组织中泛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坐骨神经缺损后腓肠肌肌总蛋白含量随缺损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正常腓肠肌组织中泛素呈低表达,随缺损时间延长泛素表达水平增强,持续到9个月,随后呈下调趋势.结论: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后腓肠肌蛋白的降解、肌总蛋白量下降及肌萎缩可能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有关.
作者:林琳;姚健;施建华;王晓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新生大鼠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injury,TBI)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7 d大鼠顶叶皮质挫伤模型,在TBI前30 min、TBI后即刻、TBI后30 min分别给予腹腔注射MK-801 1 mg/kg,在TBI后24 h取脑,连续切片,行H-E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和凋亡.结果:MK-801三组不同时间用药组与TBI组相比,在创伤同侧的扣带皮质、顶叶皮质和丘脑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其中TBI后即刻用MK-801治疗效果好.结论:MK-801能明显减少TBI后神经元的凋亡.
作者:顾峻;顾红玉;陈玉英;何正瑞;丁文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大体标本的保存中,虽然有塑化标本此类较完美的保存方法[1~3],但其造价太高及工艺复杂[4~5],使其难以在国内普及使用,未能有效的解决相关专业的工作环境,使得解剖、病理等有关行业中,大体标本的保存使用,仍难以摆脱传统的脏、臭形象.近几年来,作者与科室同行经多方探索,积极尝试,初步在结构显示要求较简单的人体肠管标本上,采用简易的PVC膜压袋封装,并行简易加工,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雪彦;吕端远;李少华;欧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要了解某种特定细胞的结构、功能或表面标志等特征,就必须将其在体外培养增殖获得足够的数量以供研究,这首先就必须获取种子细胞.从血液、淋巴液等液体中分离细胞时,可直接进行纯化,从心脏、肝脏等器官分离细胞时,一般的方法是先获得细胞悬液,再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近年来细胞分离纯化技术发展较迅速,它们主要依据两类原则:(1)各种细胞不同的物理性状,如:大小、密度、表面电荷及黏附能力等;(2)各种细胞表面受体或抗原的差异.本研究对其中一些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述.
作者:姜俊芬;韩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下肢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动物后肢缺血模型是下肢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基本前提.从制作方法看,除了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暂时阻断动物后肢股动脉的方法之外[1,2],多数研究均采用通过结扎并切断动物股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方法来达到持久阻断后肢供血的目的[3~5].但如此制作的肢体缺血模型效果究竟如何,文献中少有描述.本研究采用结扎并切断大鼠后肢供血动脉的方法制作肢体缺血模型,希望能够就其制作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梁翠宏;田铧;徐蕴;李贵宝;田广平;李盛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起点,而教材无疑是解剖学重要的知识来源,也是人们关心、信赖的资料.解剖学教材的编写历来以严谨求实、全面系统而著称,受到广大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的好评.当然,解剖学是既古老而又年轻富有生命力的科学,从来就没有停止前进和发展的步伐,教材也是一样,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之中,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的版本,在描述上可能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出入或分歧.由于教材本身的原因,加之笔者个人能力有限,至今仍对许多问题感到困惑,就此提几个教材中的疑点供大家讨论.
作者:盛高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高血黏度对脑细胞线粒体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法建立小鼠高血黏度动物模型,以Mito Tracker Green FM对线粒体进行标记,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脑细胞线粒体含量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大脑顶叶皮质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高血黏度小鼠脑细胞线粒体含量非常明显地减少;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且海马CA1区较皮质部变化明显.结论:高血黏度可导致脑细胞线粒体含量的减少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作者:马瑞生;白德成;齐社宁;姜信诚;刘秉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干预下老龄雌性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自然衰老雌性大鼠为实验模型,按临床等效剂量胃饲由天然植物药加工制成的宁心红杞胶囊8周后,取其卵泡中颗粒细胞,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颗粒细胞胞体变小,胞质中的各种细胞器和分泌颗粒数量明显减少,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用药组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细胞器数量增多,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结构大体正常,细胞间缝隙连接增多.偶见凋亡的颗粒细胞,未见凋亡小体.结论:宁心红杞胶囊具有调控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能抑制凋亡进程,这可能是其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吕晔;马红;项晓人;徐立;王明艳;李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系统地反映下丘脑有关核团的立体模式,为深入探讨下丘脑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制作正常成年SD大鼠冷冻冠状连续切片,运用MAPGIS 6.0测量下丘脑弓状核、室旁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的截面积、体积等相关数据,并用3DS MAX 5.0软件三维重建出下丘脑及核团的立体图像.结果:三维重建的立体图像逼真自然,能够流畅地旋转、缩放,可在任一角度观察其形态,任一平面切割行切面观察,图像空间毗邻及定位准确,三维测量获得了精确的解剖参数.结论:下丘脑及核团的计算机重建图像可从多个外科手术角度进行观察,为脑的立体定向研究及颅部外科手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陈华;李世荣;张宝林;汪剑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与不育的关系.方法:选择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精索静脉曲张组20只,假手术组1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iNOS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并测量曲细精管的直径,比较两者之间差异.结果:精索静脉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曲张组曲细精管的直径明显小于假手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中iNOS过度表达是导致不育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最素;朱有法;俞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脑是人体结构中复杂的器官之一,脑内遍布的神经、核团是协调和管理人体机能的高级指挥中心.因此,研究脑的结构对认识脑和治疗脑部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CT、MRI等成像技术的提高,由断层图像生成和提取人体的三维组织结构日益完善,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脑内部结构图像,但是对于某些细微结构,特别是丘脑内部各核团(这些核团之间的边界非常模糊),图像的分辨率还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发展脑部结构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和仿真显示仍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陈华;李世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切割海马伞大鼠海马中65 kD、83 kD差异蛋白是否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方法:切割海马伞后的海马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65 kD、83 kD差异蛋白胶条与大鼠神经干细胞球共培养,计数神经球朝胶条方向1/4扇区内迁移出的细胞数.10 d后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计数其中MAP-2阳性神经元数,图像处理其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结果:83 kD切割组朝胶条方向迁移的细胞多,迁移速度快.其分化的神经元数量多,胞体大、周长长,明显地优于83 kD正常组、65 kD切割组、65 kD正常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大鼠海马组织中83 kD蛋白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作者:张蕾;金国华;田美玲;秦建兵;朱蕙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用超声指标和病理指标评价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在术后1、7、28 d分别超声观察颈总动脉管腔、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PI、RI增高,均于损伤第28天达峰值.结论:超声指标能够无创动态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及修复过程.
作者:刘继东;崔连群;耿海华;张楠;朱梅;李锋;盖玉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拉萨藏族儿童青少年膝部骨发育规律.方法:随机选取世居拉萨、父母为藏族的7~21岁儿童青少年1 496名为研究对象,拍摄膝部X线片,以RWT法评价膝部骨龄.结果:骨龄与日历年龄高度相关;各年龄组骨龄显著小于日历年龄;骨龄存在性别差异.结论:RWT法可以预测骨龄;拉萨藏族儿童青少年膝部骨龄小于日历年龄,提示该地区骨发育存在延缓的特点.
作者:任甫;李长勇;席焕久;温有锋;李春山;黄克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有关哺乳动物心脏窦房结的形态学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不同动物心脏传导系统存在着物种差异.因此,需要对大量的不同物种心脏做全面研究,才能为心电生理实验、电镜取材等的基础研究提供确切的解剖学证据.山羊作为常见的实验动物,国内尚缺少资料.本研究利用光镜对山羊窦房结系统观察,旨在进一步积累生物学资料,为心脏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形态学参考.
作者:郭志坤;蔡新华;王鹏;毛慧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收集上海地区汉族成年人的外鼻特征和鼻面部数据,为鼻整形手术和颌面部赝复学提供依据,并丰富人体测量学数据库.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对190名上海地区健康汉族成年人的外鼻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获得所有被测者的面宽、面长、鼻高、鼻长、鼻宽、鼻深、鼻根高、鼻根宽、内眦间距、鼻孔宽和鼻孔高数据,同时获得各种外鼻形态、以及鼻尖、鼻翼和鼻侧面形态分类并获得鼻面比例.结论:上海地区汉族成年人的外鼻形态多为理想鼻型,鼻侧面形态多为直型,鼻尖中等,鼻翼高度适中,男女鼻指数都为中鼻型.
作者:熊耀阳;孙健;张富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对共培养条件下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情况.方法:从孕龄13 d的胚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采用含EGF及bFGF的无血清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并通过与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共培养,观察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情况,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化结果.结果:从胚胎脊髓中分离得到大量的神经干细胞,通过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可获得干细胞球,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可被诱导分化,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可见有胆碱能神经元生成.结论:胚胎大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在添加EGF与bFGF的限定性培养基中可以增殖并保持稳定的性状,在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时,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
作者:李鹏飞;王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制成连续横、矢、冠状断面,观察翼腭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翼腭间隙形态多变,经蝶骨体横断层面较固定,与翼突形态密切相关.两侧翼腭间隙及其结构呈对称性,径线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横断面可清晰显示翼腭间隙前、后、内侧和外侧壁上的结构及圆孔、翼管、蝶腭孔、翼上颌裂和眶下裂等自然通道;矢状断面能较好显示翼腭管、腭大管及腭小管的连续性;冠状断面利于观察翼腭间隙顶壁、圆孔、眶下裂、翼管及其与蝶窦的关系.结论:翼腭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对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升旗;李炳宪;范锡印;刘恒兴;郭进学;王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