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泡刺激素在大鼠胰腺中的定位及其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共存关系

初晨宇;吕葆真;黄威权;孙岚;王世鄂;付建芳

关键词:卵泡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双标记染色, 胰腺, 大鼠
摘要:目的:研究卵泡刺激素在大鼠胰腺中的分布及其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共存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邻片双标记方法.结果:大鼠胰腺外分泌部腺泡内的部分腺细胞和胰岛中的部分内分泌细胞呈现FSH免疫阳性反应,阳性产物分布于胞质,胞核阴性.卵泡刺激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在大鼠胰岛细胞中有重叠分布.结论:大鼠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细胞和胰岛的细胞能表达卵泡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共存于大鼠胰岛细胞中.表达卵泡刺激素的胰岛细胞可能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寰椎椎弓和枢椎椎板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颈后路寰枢椎钛缆固定术和相关器械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标本上,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1)寰椎后弓较纤弱,上面与椎管不平行,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2)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内面基本平行椎管,内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结论:(1)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穿绕钛缆时宜自上向下操作,为方便操作,可以咬除部分枢椎椎板上缘;(2)设计枢椎椎板穿绕钛缆的引导器械时需考虑到其内面的骨嵴.

    作者:徐瑞生;王立邦;王刊石;沈小松;丁涛;吴洁石;王雪松;包聚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大鼠眼高压诱导的不同缺血/再灌内层视网膜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眼高压诱导的不同缺血/再灌条件下内层视网膜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方法:成年大鼠,根据不同加压与再灌时间分组.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且维持缺血30~90 min.实验动物分别再灌1、3、7或14 d复测b波,尼氏染色检测节细胞(RGCs)密度、内层视网膜厚度.结果:缺血60或90 min组RGCs密度和内层视网膜厚度显著下降,且下降的程度随再灌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缺血30或45 min组复测b波部分恢复;而缺血60 min或更长时间组则b波未恢复.结论:缺血60 min或更长时间导致内层视网膜严重损伤,而不同的眼高压维持时间和再灌时间都是影响视网膜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熊鲲;黄菊芳;童建斌;陈旦;潘爱华;罗学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鼠面神经颅外段的解剖及其应用

    目的:为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的制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和观测大鼠面神经颅外段.结果:大鼠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可分为两段.第1段长度为(5.21±0.48)mm,中点外径为(1.31±0.13)mm,第2段分三个终末支,其中耳睑神经较短为(8.97±0.95)m,颊肌神经和下颌缘神经平均长度分别为(25.23±1.41)mm、(26.61±1.22)mm,中点外径为(1.05±0.20)mm、(0.95±0.20)mm.二者在口角外侧汇合成神经节样体.结论:大鼠面神经的第1段宜作钳夹、结扎损伤模型;第2段的颊肌神经和下颌缘神经宜作神经断离自体静脉套接、神经断端外膜缝合及电生理检测等.

    作者:单增强;王小标;赵莉;于光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AI课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手段.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发的CAI解剖教学软件越来越普及,应用于各高等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学中.本教研室在应用CAI课件授课过程中,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在加强素质教育中的强大优势,同时也发现一些尚存的不足.

    作者:关晓伟;李敏;丁炯;左国平;顾振;张永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及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马桑内酯(CL)刺激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将上述两种条件培养基提取液(ACM)分别注入正常大鼠侧脑室,观察动物行为与脑电图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与海马中生长抑素(SS)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侧脑室注射TNF-α刺激后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可引起大鼠Ⅲ级癫痫样发作及典型的尖波、棘波、棘-慢波癫痫样脑电图表现,侧脑室注射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由马桑内酯刺激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大鼠无癫痫样行为发生.结论: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可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作者:彭俊忠;朱家祥;童逸龄;魏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BMC中TRAIL的表达情况.结果:淋巴细胞分离液得到的PBMC中,淋巴细胞占(97.48±3.43)%,单核细胞占(3.15±0.83)%,TRAIL免疫反应阳性的淋巴细胞占总数的(26.31±3.18)%,呈TRAIL免疫反应阳性的单核细胞占总数的(1.04±0.13)%,TRAIL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于胞质内,核呈阴性反应.结论:正常人外周血分离的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有TRAIL表达.

    作者:史治宙;宋朝君;黄威权;金伯泉;付建芳;姬秋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右侧下肢坐骨动脉一例

    坐骨动脉在胚胎时期曾一度是下肢动脉的主干,以后逐渐为股动脉所代替.出生后遗存坐骨动脉的甚少.现将在教学中观察到的一例坐骨动脉报道如下.

    作者:敖绍勇;钟纯;陈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动眼神经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目的:研究动眼神经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方法:选取成人头颅标本,红色乳胶灌注,福尔马林固定,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动眼神经池段腹面的接触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100%)和脑桥后外动脉(42.9%);背面主要为大脑后动脉(100%)、后交通动脉(14.8%)、四叠体动脉(100%)、副四叠体动脉(10.7%)和脉络膜后动脉(10.7%).动眼神经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脑底动脉环的后内侧动脉组.穿入动眼神经根的血管主要为四叠体动脉和副四叠体动脉(14.3%).结论:动眼神经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复杂,该区周围血管的压迫及周围血管的血管瘤可以造成临床眼肌麻痹和相应的中枢神经症状.

    作者:王福;张奎启;陈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幕上、下联合进路岩斜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目的:为岩斜区病变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显微镜下在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标本上,对岩斜区进行解剖学观测并模拟幕上、下联合进路手术.结果:(1)前半规管拱峰离岩骨表面(弓状隆起)较浅,平均深2.19 mm.后半规管靠近乙状窦,乙状窦前缘到后半规管后点平均9.49 mm;(2)弓状隆起至岩尖,后半规管后点至耳蜗、内耳门后缘以及乙状窦前缘至内耳门后缘的距离(mm)分别为34.09±4.87,14.29±1.76,15.13±1.97,21.89±2.37.结论:临床上应用经幕上、下联合进路能较好地暴露岩斜区的解剖结构,可取得岩斜区病变手术治疗的满意效果.

    作者:罗滨;邹连生;彭韶平;徐能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雌激素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老年斑形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用无偏性体视学定量研究雌激素对app/ps1双转基因(app/ps1 dtg)AD模型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老年斑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雌性app/ps1 dtg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于颈部皮下植入可持续释放60 d的17β-雌二醇片剂(17-βestradiol,E2);60 d后取脑行冰冻切片,6E1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沉积于海马的Aβ,刚果红组织学染色显示老年斑,无偏性体视学测量海马内Aβ斑及老年斑的总体积.结果:E2抑制Aβ在海马内沉积,降低海马内Aβ斑的总体积,并抑制老年斑的形成.结论:E2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与E2抑制Aβ在脑内沉积并聚集形成老年斑有关.

    作者:雷德亮;廖丽民;潘爱华;罗学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及其与穴位的关系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及其与心经穴位的关系.方法:成人前臂动脉乳胶灌注及墨汁灌注的标本,解剖观测其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结果: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来自骨间前动脉及其前终末支的节段性分支,在心经沿线2、3寸处的动脉支出现率均大于59.3%,2寸处动脉支管径粗、分支多、供血量大,且向下密集分布到与心经穴位相关的骨间膜远段.结论: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呈节段性分支分布,与心经相关穴位的血管分布较密集.

    作者:丛兴忠;陈尔瑜;党瑞山;邹开军;汪爱国;沈雪勇;丁光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神经损伤的进展

    1神经损伤研究的现状1.1神经损伤机制及其随后的保护与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点.相当多的基因参与了神经损伤后复杂的基因调控,是分子水平上导致损伤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这些基因参与神经损伤的机理,探寻其在神经损伤中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了解神经损伤的机制,寻找潜在的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靶位,有着重要的意义[1].

    作者:蒋平;向正华;焦炳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形态实验室建立与运行中的体会

    为了贯彻实施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我院进行了基础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将原病理学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的实验室合并,组建了微形态实验室旨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科研究水平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两年的运行,体会如下.

    作者:冯化杰;李涛;荣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苗族中小学生同身寸与身高的关系

    目的:了解苗族中小学生同身寸长度与身高的关系,为法医学、体质人类学和生长(年龄)解剖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了814例8~16岁发育正常的苗族学生的同身寸和身高,并作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按年龄、性别分组得出各组身高和同身寸长.男性各年龄组及女性8~、12~和15~16岁组同身寸长与身高间呈正的直线相关.并求出了苗族中小学生由同身寸长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结论:通过同身寸长可推算身高,与壮族资料比较,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作者:黄秀峰;莫锦丽;钟斌;韦荣耀;韦雪益;曹玲丽;杨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嗅球成鞘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后脊髓灰质内Ca2+荧光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嗅球成鞘细胞(OECs)的移植对脊髓半横断后脊髓灰质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探索OECs促进脊髓再生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OECs制成细胞悬浮液移植到上颈段脊髓半横断的动物模型中,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颈段脊髓厚片[Ca2+]i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移植组与损伤组比较,损伤组损伤侧与非损伤侧[Ca2+]i荧光强度差异非常显著;而移植组损伤侧与非损伤侧[Ca2+]i荧光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1)OECs对脊髓的再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OECs能够抑制[Ca2+]i的升高,改善损伤部位的微环境.

    作者:刘霞;高秀来;宋一志;景鹏;郝彦利;万华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髌骨解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假体个性化设计

    目的:为髌骨假体个性化设计提供解剖参数.方法:对73块成人干燥髌骨标本的宽度、高度、厚度及其骨床厚度、关节面高度、厚度等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髌骨的高度和厚度与宽度、髌骨的厚度与高度、髌骨骨床和髌骨关节面的厚度与髌骨的厚度、髌骨关节面的高度与髌骨的高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由髌骨的宽度、高度和厚度的数值,可推算出髌骨假体个性化设计所需的参数.

    作者:罗滨;付敏;邱启祥;吴东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手掌分区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目的:为研究手掌病变、作神经吻合及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手掌借5条横平行线和掌纵纹,分为桡、尺两部及6个区.解剖并观察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在手掌各区的分支及分布.结果:正中神经掌皮支和主支位于Ⅰ、Ⅱ区,主支在Ⅲ区形成4种形态的伞形结构,在C线处发出第1~3指掌侧总神经.正中神经返支由伞形结构桡侧发出,经B1点人大鱼际.尺神经主支和掌皮支位于Ⅰ区.浅支在A1点分为指掌侧总神经和小指掌侧固有神经,深支于A1点人手掌Ⅱ区深面.指掌侧总神经在E线分为指掌侧固有神经.结论:手掌神经有按区分布的特点,有助于手掌损伤离断神经的寻找和吻合,以及手掌神经阻滞麻醉的精确定位.

    作者:陈良富;饶利兵;苏筱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53、P21WAFI、MDM2及BAX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分析

    目的:检测P53、MDM2、P21WAFI、BAX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食管鳞癌、正常食管粘膜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上述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各指标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MDM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未转移组中为35.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随着食管鳞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53、MDM2的表达逐渐增高,P21WAF1、BAX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P53、P21、MDM2、BAX多个基因的异常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MDM2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有关.P53、P21WAF1、MDM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53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李灵敏;王建武;冀春萱;刘青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鼠隔外侧核和隔内侧核接受蓝斑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投射

    目的:探讨大鼠蓝斑核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隔外侧核(Sl)和隔内侧核(Sm)的投射.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与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H-d)组织化学法相结合的技术.结果:Sl接受来自双侧蓝斑核NOS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占蓝斑核向Sl投射神经元的60%左右,同侧居多;双侧蓝斑核都有NOS阳性神经元投射至Sm,占蓝斑核向Sm投射神经元的55%左右.结论:Sl和Sm接受蓝斑核NOS阳性神经元的投射,蓝斑核NOS阳性神经元至Sl的投射呈同侧优势,至Sm的投射双侧无明显差别.

    作者:侯良芹;熊克仁;赵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1β致痫大鼠海马PKAcβ、PKCα的免疫反应变化

    目的:研究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致痫大鼠海马PKAcβ、PK&的免疫反应变化.方法:大鼠于脑立体定位仪上行侧脑室注射,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注射阈下致痫量的L谷氨酸钠;C组注射致痫剂量的L谷氨酸钠;D组单纯注射IL-1β;E组联合注射IL-1β和阈下致痫量的L-谷氨酸钠.注射完毕1 h后用SABC法显示5组大鼠海马的PKAcβ、PK勖的免疫反应变化.结果:C、D、E 3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痫性发作,且海马PKAcβ、PK巳的免疫反应均明显强于A组.结论:在谷氨酸和IL-1β的致痫活动中,PKAcβ、PK巳参与了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作者:李莉;李正莉;朱长庚;刘庆莹;魏瑛;童逸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