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李正莉;朱长庚;刘庆莹;魏瑛;童逸龄
目的:探讨大鼠蓝斑核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隔外侧核(Sl)和隔内侧核(Sm)的投射.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与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H-d)组织化学法相结合的技术.结果:Sl接受来自双侧蓝斑核NOS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占蓝斑核向Sl投射神经元的60%左右,同侧居多;双侧蓝斑核都有NOS阳性神经元投射至Sm,占蓝斑核向Sm投射神经元的55%左右.结论:Sl和Sm接受蓝斑核NOS阳性神经元的投射,蓝斑核NOS阳性神经元至Sl的投射呈同侧优势,至Sm的投射双侧无明显差别.
作者:侯良芹;熊克仁;赵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颈后路寰枢椎钛缆固定术和相关器械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标本上,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1)寰椎后弓较纤弱,上面与椎管不平行,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2)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内面基本平行椎管,内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结论:(1)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穿绕钛缆时宜自上向下操作,为方便操作,可以咬除部分枢椎椎板上缘;(2)设计枢椎椎板穿绕钛缆的引导器械时需考虑到其内面的骨嵴.
作者:徐瑞生;王立邦;王刊石;沈小松;丁涛;吴洁石;王雪松;包聚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髌骨假体个性化设计提供解剖参数.方法:对73块成人干燥髌骨标本的宽度、高度、厚度及其骨床厚度、关节面高度、厚度等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髌骨的高度和厚度与宽度、髌骨的厚度与高度、髌骨骨床和髌骨关节面的厚度与髌骨的厚度、髌骨关节面的高度与髌骨的高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由髌骨的宽度、高度和厚度的数值,可推算出髌骨假体个性化设计所需的参数.
作者:罗滨;付敏;邱启祥;吴东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踝、距下关节病变及损伤的诊断、修复和重建提供矢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用成年男尸右足标本5例,置冰柜冻硬后,每例切制4个踝及后足部矢状断层标本.结果:胫距关节矢状径长为31.9mm,距骨滑车与胫骨关节软骨厚各为2.5mm与2.4 mm,胫距关节间隙为2.6 mm,内侧韧带厚为3.1 mm;前、后距下关节软骨厚分别为1.5 mm、1.2 mm与1.7 m、1.4mm,关节间隙为0.8mm与1.4 mm,后距下关节矢状径长为18.9 mm,距跟骨间韧带长8.6 mm,矢状径为2.6mm.结论:本文结果为临床踝、距下关节疾患的诊治及关节镜技术提供了解剖学资料.
作者:王义龙;马兆龙;王民;刘国强;史社会;段保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第十二届国际组织化学会议2004年7月24~29日在美国加州举行.会议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近4年来细胞与组织化学在国际学术前沿的新进展.
作者:蔡文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坐骨动脉在胚胎时期曾一度是下肢动脉的主干,以后逐渐为股动脉所代替.出生后遗存坐骨动脉的甚少.现将在教学中观察到的一例坐骨动脉报道如下.
作者:敖绍勇;钟纯;陈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由于受教学经费和尸体来源的限制,解剖学教学一直是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学改革中困难大的学科之一.我们在探索人体解剖学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把尸体标本的综合利用作为医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重点通过改革解剖学实验课教学的模式,探索了一条使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两门课程的标本和资源共享的教学新模式.
作者:孙国刚;萧洪文;蓝顺清;张西北;王继丰;廖新品;胡光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霉变的解剖标本给教学和科研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造成不必要的材料和人力的浪费.关于霉变标本的处理,大多采用甲醛、苯甲酸、麝香草酚、克霉、石炭酸等传统方法,然而价格过高、标本的外观和颜色受到影响以及长期使用对操作者身体毒害作用很大.作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观察,利用过氧化氢(H2O2)的强渗透性和强氧化特性清除霉菌污染,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郭连军;田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及其与心经穴位的关系.方法:成人前臂动脉乳胶灌注及墨汁灌注的标本,解剖观测其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结果: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来自骨间前动脉及其前终末支的节段性分支,在心经沿线2、3寸处的动脉支出现率均大于59.3%,2寸处动脉支管径粗、分支多、供血量大,且向下密集分布到与心经穴位相关的骨间膜远段.结论: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呈节段性分支分布,与心经相关穴位的血管分布较密集.
作者:丛兴忠;陈尔瑜;党瑞山;邹开军;汪爱国;沈雪勇;丁光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关节可理解为由远、近两个环节构成.近头端的环节为近侧环节,远离头端的环节为远侧环节.正确地认识关节的组成,有利于描述环节的运动,有利于科学地分析体育技术动作,更有利于体育技术动作的教学与训练.
作者:吴环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了贯彻实施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我院进行了基础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将原病理学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的实验室合并,组建了微形态实验室旨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科研究水平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两年的运行,体会如下.
作者:冯化杰;李涛;荣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眼高压诱导的不同缺血/再灌条件下内层视网膜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方法:成年大鼠,根据不同加压与再灌时间分组.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且维持缺血30~90 min.实验动物分别再灌1、3、7或14 d复测b波,尼氏染色检测节细胞(RGCs)密度、内层视网膜厚度.结果:缺血60或90 min组RGCs密度和内层视网膜厚度显著下降,且下降的程度随再灌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缺血30或45 min组复测b波部分恢复;而缺血60 min或更长时间组则b波未恢复.结论:缺血60 min或更长时间导致内层视网膜严重损伤,而不同的眼高压维持时间和再灌时间都是影响视网膜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熊鲲;黄菊芳;童建斌;陈旦;潘爱华;罗学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异构体在小鼠胚胎心脏的时空表达规律和心脏发育关系.方法:小鼠胚胎连续切片,免疫组化PAP法染色.结果:TGFβl和TGFβ3的表达开始于胚胎发育第9 d,第12 d达高峰,第13 d后,表达下降,尤以室间隔和左心室致密心肌下降明显.直到第10~11 d,各部才出现较强的TGFβ2染色,第12 d后,TGFβ2染色明显下降.心肌TGFβ2和TGFβ3表达增强的同时,流出道嵴表面和半月瓣原基表面内皮细胞变为立方形,显较强的TGFβ2和TGFβ3染色.结论:TGFβ类生长因子集中表达于小鼠胚胎心脏发育的9~13 d,3种TGFβ异构体可能以旁分泌和内分泌的形式在心肌分化、外形演变和内部分隔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祁丽华;景雅;曹锡梅;王彤;杨艳萍;乔从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Nestin(巢蛋白)为神经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在其他组织的前体细胞中也有表达.Nestin作为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在细胞分化结束时表达下降[1].P53基因具有特异的转录激活作用和肿瘤抑制作用,与生长发育有关[2].在胚胎发育尤其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Nestin及P53的作用还未见相关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胚胎早期肝、肾上腺,椎间盘器官组织中Nestin及P53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
作者:杨开明;李爱冬;羊惠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人胚胎时期肾小体发育就已经完毕[1],然而某些动物例如大鼠,生后仍有新的肾小体产生.目前国内外有关发育中肾小体数目的研究多见于人、猪和大鼠等[2~4],而关于发育中小鼠肾小体数目变化的定量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胚龄10d到生后40d共12组的小鼠肾小体进行了观察和数目的测量,为研究小鼠肾小体发育提供形态定量学依据.
作者:王灵均;郭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岩斜区病变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显微镜下在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标本上,对岩斜区进行解剖学观测并模拟幕上、下联合进路手术.结果:(1)前半规管拱峰离岩骨表面(弓状隆起)较浅,平均深2.19 mm.后半规管靠近乙状窦,乙状窦前缘到后半规管后点平均9.49 mm;(2)弓状隆起至岩尖,后半规管后点至耳蜗、内耳门后缘以及乙状窦前缘至内耳门后缘的距离(mm)分别为34.09±4.87,14.29±1.76,15.13±1.97,21.89±2.37.结论:临床上应用经幕上、下联合进路能较好地暴露岩斜区的解剖结构,可取得岩斜区病变手术治疗的满意效果.
作者:罗滨;邹连生;彭韶平;徐能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鼠胃壁两型肥大细胞在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及修复中的形态变化.方法:运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正常、应激、修复多个不同时相组大鼠腺胃部的肥大细胞.结果:粘膜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粘膜肥大细胞(MMC)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TMC)的数量无显著改变.在胃粘膜应激损伤过程中,MMC和CTMC脱颗粒率均明显增高,其中MMC的反应更为灵敏.在胃粘膜修复过程中MMC的脱颗粒率仍明显增高.MMC与嗜酸性粒细胞、神经纤维等关系密切.结论:MMC和CTMC可能均参与了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及修复过程,MMC的反应较CTTMC更为灵敏,提示两型肥大细胞在功能上呈异质性表现,在此过程中MMC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作者:冯雅琴;王彤;王周南;景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众所周知,粘附分子在内皮细胞受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药丹参对血栓性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1],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但保护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如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否有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用丹参醇提取物作用内皮细胞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丹参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上用丹参防治心血管疾病补充理论依据.
作者:吴开云;杨亚安;王旻晨;杨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的制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和观测大鼠面神经颅外段.结果:大鼠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可分为两段.第1段长度为(5.21±0.48)mm,中点外径为(1.31±0.13)mm,第2段分三个终末支,其中耳睑神经较短为(8.97±0.95)m,颊肌神经和下颌缘神经平均长度分别为(25.23±1.41)mm、(26.61±1.22)mm,中点外径为(1.05±0.20)mm、(0.95±0.20)mm.二者在口角外侧汇合成神经节样体.结论:大鼠面神经的第1段宜作钳夹、结扎损伤模型;第2段的颊肌神经和下颌缘神经宜作神经断离自体静脉套接、神经断端外膜缝合及电生理检测等.
作者:单增强;王小标;赵莉;于光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根据对膝上外侧动脉及髂胫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认为以膝上外侧血管为蒂可构成髂胫束-骨瓣,用于移植或转位修复跟、肘、膝、脊柱等部位肌腱及伴有骨质缺损的修复或骨不连的融合.为推广这一组织瓣的临床应用,以及充实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标本资料,作者设计制作了带膝上外侧血管蒂几种不同类型的髂胫束-骨瓣标本.
作者:彭珍山;毛利冰;肖建忠;谭建国;陈胜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