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血供髂胫束-骨瓣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彭珍山;毛利冰;肖建忠;谭建国;陈胜东

关键词:带血供, 髂胫束, 骨瓣, 标本, 设计制作, 膝上外侧动脉, 实验室建设, 解剖学研究, 转位修复, 临床应用, 血管蒂, 骨质缺损, 组织瓣, 骨不连, 资料, 移植, 融合, 科研, 教学, 脊柱
摘要:根据对膝上外侧动脉及髂胫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认为以膝上外侧血管为蒂可构成髂胫束-骨瓣,用于移植或转位修复跟、肘、膝、脊柱等部位肌腱及伴有骨质缺损的修复或骨不连的融合.为推广这一组织瓣的临床应用,以及充实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标本资料,作者设计制作了带膝上外侧血管蒂几种不同类型的髂胫束-骨瓣标本.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眼神经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目的:研究动眼神经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方法:选取成人头颅标本,红色乳胶灌注,福尔马林固定,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动眼神经池段腹面的接触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100%)和脑桥后外动脉(42.9%);背面主要为大脑后动脉(100%)、后交通动脉(14.8%)、四叠体动脉(100%)、副四叠体动脉(10.7%)和脉络膜后动脉(10.7%).动眼神经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脑底动脉环的后内侧动脉组.穿入动眼神经根的血管主要为四叠体动脉和副四叠体动脉(14.3%).结论:动眼神经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复杂,该区周围血管的压迫及周围血管的血管瘤可以造成临床眼肌麻痹和相应的中枢神经症状.

    作者:王福;张奎启;陈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编撰交流(关于通讯作者)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术后2 d和术后4 d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组,取脑,行精氨酸加压素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比较下丘脑阳性区域的灰度值.结果: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组的下丘脑阳性区域的灰度值低于对照组,术后4 d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组的灰度值小.结论: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中,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分泌增加并参与了缺血性肾功能损伤.

    作者:应勖;沈方;朱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生殖免疫抗体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目的:为探讨抗生殖免疫抗体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流产组)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vAb)、抗心磷脂抗体(AcAb)和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的含量.结果:流产组AsAb阳性26.92%,EmAb阳性42.30%,AovAb阳性30.76%,AcA阳性46.15%和AhcGAb阳性48.07%;流产组的各项抗生殖免疫抗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上5种抗生殖免疫抗体可干扰卵的发育成熟、排卵、受精、胚泡着床和胚胎发育等过程.抗生殖免疫抗体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关系十分密切.

    作者:陈永珍;朱旻;张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肠系膜淋巴管的发生及形态学

    淋巴管是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淋巴管的起源一直存有较大分歧[1].肠系膜淋巴管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例如与肠系膜淋巴结炎、肿瘤转移、乳糜腹水等病症关系密切.关于淋巴管发生发育方面的资料,目前只见到过心淋巴管[2,3]、膈淋巴管[4,5]和小肠系膜淋巴管胚胎发育[6]方面的报道,而对于十二指肠、空回肠、阑尾、结肠系膜淋巴管的发生尚未见有报道.本文从发生及形态学角度研究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管的特点,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徐军;乔秀媛;邵旭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以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为中心的资源综合利用

    由于受教学经费和尸体来源的限制,解剖学教学一直是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学改革中困难大的学科之一.我们在探索人体解剖学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把尸体标本的综合利用作为医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重点通过改革解剖学实验课教学的模式,探索了一条使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两门课程的标本和资源共享的教学新模式.

    作者:孙国刚;萧洪文;蓝顺清;张西北;王继丰;廖新品;胡光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丹参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VCAM-1、ICAM-1表达的影响

    众所周知,粘附分子在内皮细胞受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药丹参对血栓性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1],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但保护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如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否有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用丹参醇提取物作用内皮细胞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丹参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上用丹参防治心血管疾病补充理论依据.

    作者:吴开云;杨亚安;王旻晨;杨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鼠脑脊髓不同部位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目的:研究大鼠脑和脊髓不同部位室管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区域性差异,并探讨其相应的功能.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法.结果:室管膜上皮衬于脑室、中脑水管和脊髓中央管的内表面,不同部位可见单层扁平、立方或假复层柱状各型上皮.细胞游离缘均具有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但其形态数量因部位而不同.结论:室管膜是脑脊髓腔面具有复杂功能的一层衬里,在脑脊液的跨越质膜转运及参与驱动脑脊液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淑玉;郭艳苏;杨程;吴东霞;李向印;雷建章;李春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BMC中TRAIL的表达情况.结果:淋巴细胞分离液得到的PBMC中,淋巴细胞占(97.48±3.43)%,单核细胞占(3.15±0.83)%,TRAIL免疫反应阳性的淋巴细胞占总数的(26.31±3.18)%,呈TRAIL免疫反应阳性的单核细胞占总数的(1.04±0.13)%,TRAIL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于胞质内,核呈阴性反应.结论:正常人外周血分离的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有TRAIL表达.

    作者:史治宙;宋朝君;黄威权;金伯泉;付建芳;姬秋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右侧下肢坐骨动脉一例

    坐骨动脉在胚胎时期曾一度是下肢动脉的主干,以后逐渐为股动脉所代替.出生后遗存坐骨动脉的甚少.现将在教学中观察到的一例坐骨动脉报道如下.

    作者:敖绍勇;钟纯;陈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致窦房结与心房肌细胞凋亡及L-精氨酸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致兔窦房结及其周围心房肌细胞凋亡及L-精氨酸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IR组,IR+NS组,IR+L-arg组.结果:(1)三实验组中细胞凋亡率从结中央、结周边到周围心房肌是加重递增的,呈不均一性;(2)IR+L-arg组各部位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仍显示梯度凋亡;(3)光镜下,三实验组窦房结周围心房肌细胞损伤程度则较结中央细胞重,而IR+L-Arg组相同部位细胞损伤程度轻.结论:缺血再灌注可诱导窦房结及其周围心房肌细胞不均一凋亡,且窦房结凋亡率低;补充一定量的外源性L-精氨酸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王庆志;张黎声;原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带血供髂胫束-骨瓣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根据对膝上外侧动脉及髂胫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认为以膝上外侧血管为蒂可构成髂胫束-骨瓣,用于移植或转位修复跟、肘、膝、脊柱等部位肌腱及伴有骨质缺损的修复或骨不连的融合.为推广这一组织瓣的临床应用,以及充实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标本资料,作者设计制作了带膝上外侧血管蒂几种不同类型的髂胫束-骨瓣标本.

    作者:彭珍山;毛利冰;肖建忠;谭建国;陈胜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解剖学杂志》2003年载文和引文的统计分析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2003年出版的<解剖学杂志>载文和引文情况,分析该刊的载文特点和引文特点,探讨我国解剖学领域论文引文的一般规律,并按照布拉德福的文献离散规律,找出解剖学杂志引文的核心期刊.

    作者:翁淳光;余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及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马桑内酯(CL)刺激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将上述两种条件培养基提取液(ACM)分别注入正常大鼠侧脑室,观察动物行为与脑电图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与海马中生长抑素(SS)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侧脑室注射TNF-α刺激后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可引起大鼠Ⅲ级癫痫样发作及典型的尖波、棘波、棘-慢波癫痫样脑电图表现,侧脑室注射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由马桑内酯刺激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大鼠无癫痫样行为发生.结论: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可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作者:彭俊忠;朱家祥;童逸龄;魏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鼠发育中肾小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人胚胎时期肾小体发育就已经完毕[1],然而某些动物例如大鼠,生后仍有新的肾小体产生.目前国内外有关发育中肾小体数目的研究多见于人、猪和大鼠等[2~4],而关于发育中小鼠肾小体数目变化的定量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胚龄10d到生后40d共12组的小鼠肾小体进行了观察和数目的测量,为研究小鼠肾小体发育提供形态定量学依据.

    作者:王灵均;郭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幕上、下联合进路岩斜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目的:为岩斜区病变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显微镜下在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标本上,对岩斜区进行解剖学观测并模拟幕上、下联合进路手术.结果:(1)前半规管拱峰离岩骨表面(弓状隆起)较浅,平均深2.19 mm.后半规管靠近乙状窦,乙状窦前缘到后半规管后点平均9.49 mm;(2)弓状隆起至岩尖,后半规管后点至耳蜗、内耳门后缘以及乙状窦前缘至内耳门后缘的距离(mm)分别为34.09±4.87,14.29±1.76,15.13±1.97,21.89±2.37.结论:临床上应用经幕上、下联合进路能较好地暴露岩斜区的解剖结构,可取得岩斜区病变手术治疗的满意效果.

    作者:罗滨;邹连生;彭韶平;徐能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黄体酮对戊四唑致痫大鼠海马内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体酮(P)对戊四唑(PTZ)致痫大鼠的发作情况和对海马结构内的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去卵巢(OVX)雌性SD大鼠,设立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给药组,取含背侧海马的脑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实验给药组大鼠均未出现癫痫发作,实验对照组大鼠发作均达Ⅳ级以上.(2)实验对照组海马结构内MAP2免疫阳性反应减弱,而实验给药组则增强.结论:P可对抗PTZ致痫的行为发作,并且上调了海马内MAP2的免疫活性,可能参与了P对抗癫痫的机制.

    作者:于胜波;金融冰;王建;宫瑾;隋鸿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亚硒酸钠对N甲基-N-硝基-N亚硝胍诱导大鼠胃癌形成的作用及其对TGFβR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形成过程中硒的作用及其对TGFβ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N甲基-N-硝基-N亚硝胍(MNNG,20 mg/kg)诱导大鼠胃癌形成.用HE染色、显微镜观察和AB-PAS方法比较硒在MNNG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在此过程中TGFβⅡ表达的变化,并进行定性、定位、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饮水中加入2 mg/L和4 mg/L的亚硒酸钠加重胃粘膜的糜烂、出血,促进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在MNNG诱癌过程中发生了浆膜下平滑肌瘤,亚硒酸钠可以增加平滑肌瘤的发生率.TGFβRⅡ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胃粘膜腺体,在实验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加硒组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结论:亚硒酸钠并不能降低大鼠胃癌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TGFβⅡ的表达有关.

    作者:苏衍萍;唐军民;唐岩;高慧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苗族中小学生同身寸与身高的关系

    目的:了解苗族中小学生同身寸长度与身高的关系,为法医学、体质人类学和生长(年龄)解剖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了814例8~16岁发育正常的苗族学生的同身寸和身高,并作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按年龄、性别分组得出各组身高和同身寸长.男性各年龄组及女性8~、12~和15~16岁组同身寸长与身高间呈正的直线相关.并求出了苗族中小学生由同身寸长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结论:通过同身寸长可推算身高,与壮族资料比较,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作者:黄秀峰;莫锦丽;钟斌;韦荣耀;韦雪益;曹玲丽;杨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名古屋大学的人体解剖学教学

    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解剖学教研室学习期间,感受到日本与中国医学院校在解剖学教学模式、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为了能改进或提高解剖学教学水平,作者对名古屋大学解剖学教学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作者:任振华;韩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