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表达的变化

应勖;沈方;朱晞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 视上核, 室旁核, 精氨酸加压素
摘要: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术后2 d和术后4 d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组,取脑,行精氨酸加压素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比较下丘脑阳性区域的灰度值.结果: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组的下丘脑阳性区域的灰度值低于对照组,术后4 d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组的灰度值小.结论: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中,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分泌增加并参与了缺血性肾功能损伤.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右侧下肢坐骨动脉一例

    坐骨动脉在胚胎时期曾一度是下肢动脉的主干,以后逐渐为股动脉所代替.出生后遗存坐骨动脉的甚少.现将在教学中观察到的一例坐骨动脉报道如下.

    作者:敖绍勇;钟纯;陈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丹参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VCAM-1、ICAM-1表达的影响

    众所周知,粘附分子在内皮细胞受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药丹参对血栓性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1],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但保护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如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否有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用丹参醇提取物作用内皮细胞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丹参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上用丹参防治心血管疾病补充理论依据.

    作者:吴开云;杨亚安;王旻晨;杨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中枢神经系(CNS)损伤后如何促进受损中枢神经元的存活与神经纤维再生?这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之一.视神经(ON)和视网膜节细胞(RGCs)是常被选用的研究部位.ON内的神经纤维由RGCs发生;视网膜层次结构清楚,可准确进行定位;更重要的是视网膜和ON在位置上有着其它CNS区域不可比似的便于操作性.ON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CNS再生时相对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现将我们多年来常采用的步骤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雷季良;陈白羽;栾丽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形态实验室建立与运行中的体会

    为了贯彻实施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我院进行了基础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将原病理学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的实验室合并,组建了微形态实验室旨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科研究水平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两年的运行,体会如下.

    作者:冯化杰;李涛;荣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雌激素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老年斑形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用无偏性体视学定量研究雌激素对app/ps1双转基因(app/ps1 dtg)AD模型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老年斑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雌性app/ps1 dtg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于颈部皮下植入可持续释放60 d的17β-雌二醇片剂(17-βestradiol,E2);60 d后取脑行冰冻切片,6E1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沉积于海马的Aβ,刚果红组织学染色显示老年斑,无偏性体视学测量海马内Aβ斑及老年斑的总体积.结果:E2抑制Aβ在海马内沉积,降低海马内Aβ斑的总体积,并抑制老年斑的形成.结论:E2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与E2抑制Aβ在脑内沉积并聚集形成老年斑有关.

    作者:雷德亮;廖丽民;潘爱华;罗学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卵泡刺激素在大鼠胰腺中的定位及其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共存关系

    目的:研究卵泡刺激素在大鼠胰腺中的分布及其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共存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邻片双标记方法.结果:大鼠胰腺外分泌部腺泡内的部分腺细胞和胰岛中的部分内分泌细胞呈现FSH免疫阳性反应,阳性产物分布于胞质,胞核阴性.卵泡刺激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在大鼠胰岛细胞中有重叠分布.结论:大鼠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细胞和胰岛的细胞能表达卵泡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共存于大鼠胰岛细胞中.表达卵泡刺激素的胰岛细胞可能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

    作者:初晨宇;吕葆真;黄威权;孙岚;王世鄂;付建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关节的近侧环节及其运动

    关节可理解为由远、近两个环节构成.近头端的环节为近侧环节,远离头端的环节为远侧环节.正确地认识关节的组成,有利于描述环节的运动,有利于科学地分析体育技术动作,更有利于体育技术动作的教学与训练.

    作者:吴环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鼠面神经颅外段的解剖及其应用

    目的:为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的制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和观测大鼠面神经颅外段.结果:大鼠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可分为两段.第1段长度为(5.21±0.48)mm,中点外径为(1.31±0.13)mm,第2段分三个终末支,其中耳睑神经较短为(8.97±0.95)m,颊肌神经和下颌缘神经平均长度分别为(25.23±1.41)mm、(26.61±1.22)mm,中点外径为(1.05±0.20)mm、(0.95±0.20)mm.二者在口角外侧汇合成神经节样体.结论:大鼠面神经的第1段宜作钳夹、结扎损伤模型;第2段的颊肌神经和下颌缘神经宜作神经断离自体静脉套接、神经断端外膜缝合及电生理检测等.

    作者:单增强;王小标;赵莉;于光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BMC中TRAIL的表达情况.结果:淋巴细胞分离液得到的PBMC中,淋巴细胞占(97.48±3.43)%,单核细胞占(3.15±0.83)%,TRAIL免疫反应阳性的淋巴细胞占总数的(26.31±3.18)%,呈TRAIL免疫反应阳性的单核细胞占总数的(1.04±0.13)%,TRAIL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于胞质内,核呈阴性反应.结论:正常人外周血分离的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有TRAIL表达.

    作者:史治宙;宋朝君;黄威权;金伯泉;付建芳;姬秋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神经损伤的进展

    1神经损伤研究的现状1.1神经损伤机制及其随后的保护与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点.相当多的基因参与了神经损伤后复杂的基因调控,是分子水平上导致损伤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这些基因参与神经损伤的机理,探寻其在神经损伤中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了解神经损伤的机制,寻找潜在的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靶位,有着重要的意义[1].

    作者:蒋平;向正华;焦炳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苗族中小学生同身寸与身高的关系

    目的:了解苗族中小学生同身寸长度与身高的关系,为法医学、体质人类学和生长(年龄)解剖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了814例8~16岁发育正常的苗族学生的同身寸和身高,并作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按年龄、性别分组得出各组身高和同身寸长.男性各年龄组及女性8~、12~和15~16岁组同身寸长与身高间呈正的直线相关.并求出了苗族中小学生由同身寸长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结论:通过同身寸长可推算身高,与壮族资料比较,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作者:黄秀峰;莫锦丽;钟斌;韦荣耀;韦雪益;曹玲丽;杨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解剖学杂志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逐年上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名古屋大学的人体解剖学教学

    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解剖学教研室学习期间,感受到日本与中国医学院校在解剖学教学模式、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为了能改进或提高解剖学教学水平,作者对名古屋大学解剖学教学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作者:任振华;韩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嗅球成鞘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后脊髓灰质内Ca2+荧光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嗅球成鞘细胞(OECs)的移植对脊髓半横断后脊髓灰质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探索OECs促进脊髓再生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OECs制成细胞悬浮液移植到上颈段脊髓半横断的动物模型中,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颈段脊髓厚片[Ca2+]i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移植组与损伤组比较,损伤组损伤侧与非损伤侧[Ca2+]i荧光强度差异非常显著;而移植组损伤侧与非损伤侧[Ca2+]i荧光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1)OECs对脊髓的再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OECs能够抑制[Ca2+]i的升高,改善损伤部位的微环境.

    作者:刘霞;高秀来;宋一志;景鹏;郝彦利;万华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处理霉变解剖标本方法的改进

    霉变的解剖标本给教学和科研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造成不必要的材料和人力的浪费.关于霉变标本的处理,大多采用甲醛、苯甲酸、麝香草酚、克霉、石炭酸等传统方法,然而价格过高、标本的外观和颜色受到影响以及长期使用对操作者身体毒害作用很大.作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观察,利用过氧化氢(H2O2)的强渗透性和强氧化特性清除霉菌污染,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郭连军;田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带血供髂胫束-骨瓣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根据对膝上外侧动脉及髂胫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认为以膝上外侧血管为蒂可构成髂胫束-骨瓣,用于移植或转位修复跟、肘、膝、脊柱等部位肌腱及伴有骨质缺损的修复或骨不连的融合.为推广这一组织瓣的临床应用,以及充实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标本资料,作者设计制作了带膝上外侧血管蒂几种不同类型的髂胫束-骨瓣标本.

    作者:彭珍山;毛利冰;肖建忠;谭建国;陈胜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鼠发育中肾小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人胚胎时期肾小体发育就已经完毕[1],然而某些动物例如大鼠,生后仍有新的肾小体产生.目前国内外有关发育中肾小体数目的研究多见于人、猪和大鼠等[2~4],而关于发育中小鼠肾小体数目变化的定量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胚龄10d到生后40d共12组的小鼠肾小体进行了观察和数目的测量,为研究小鼠肾小体发育提供形态定量学依据.

    作者:王灵均;郭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国际组织化学新动态

    第十二届国际组织化学会议2004年7月24~29日在美国加州举行.会议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近4年来细胞与组织化学在国际学术前沿的新进展.

    作者:蔡文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及其与穴位的关系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及其与心经穴位的关系.方法:成人前臂动脉乳胶灌注及墨汁灌注的标本,解剖观测其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结果: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来自骨间前动脉及其前终末支的节段性分支,在心经沿线2、3寸处的动脉支出现率均大于59.3%,2寸处动脉支管径粗、分支多、供血量大,且向下密集分布到与心经穴位相关的骨间膜远段.结论: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呈节段性分支分布,与心经相关穴位的血管分布较密集.

    作者:丛兴忠;陈尔瑜;党瑞山;邹开军;汪爱国;沈雪勇;丁光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髌骨解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假体个性化设计

    目的:为髌骨假体个性化设计提供解剖参数.方法:对73块成人干燥髌骨标本的宽度、高度、厚度及其骨床厚度、关节面高度、厚度等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髌骨的高度和厚度与宽度、髌骨的厚度与高度、髌骨骨床和髌骨关节面的厚度与髌骨的厚度、髌骨关节面的高度与髌骨的高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由髌骨的宽度、高度和厚度的数值,可推算出髌骨假体个性化设计所需的参数.

    作者:罗滨;付敏;邱启祥;吴东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