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刚;陈传好;武开宏;秦登友;周晓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动物为模型的实验研究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采用.小型猪的血管结构、腹腔脏器解剖学特征均与人的相似,而且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实验动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本文通过静脉插管技术闭塞实验小型猪的上矢状窦的不同部位,制作静脉性脑梗死的动物模型并在不同时间段内用MRI监测脑实质的信号演变过程.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无气管插管的腹腔、静脉、肌注复合全身麻醉,取得了良好的麻醉及实验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琰;王光彬;武乐斌;唐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研究生培养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我科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50名,博士研究生40名.绝大部分毕业研究生已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下面仅谈谈我科硕士生的培养.
作者:朱星红;应大君;张绍祥;刘正津;李振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胎儿味腺发育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表达的规律.方法: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对人多组胎龄胎儿味腺NOS阳性表达进行观察.结果:胎4月初,舌上皮组织呈较强的NOS阳性反应,在轮廓乳头环沟处,上皮基底细胞向深部组织增生,形成许多上皮细胞条索,细胞条索NOS阳性反应随胎龄增加而增强,上皮条索生长迅速,向深部肌肉组织不断增长发支,分支的末端膨大成腺泡,起初腺泡数目较少,NOS阳性反应较弱.随着胎龄的增加,腺泡数目增多,NOS阳性反应逐渐增强,至胎6月时达到高峰.胎7~9月时,味腺导管增粗,腺泡体明显增大,接近成熟状态,NOS反应呈强阳性.胎10月时,味腺导管和腺泡细胞NOS阳性反应减弱.结论:胎儿味腺发育与NOS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邵金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对小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单次ST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16d处死动物,用扫描电镜观察外侧隐窝室管膜的结构变化.结果:ST灌胃后1h和2h组外侧隐窝处室管膜的纤毛稀少、粘连、倒伏;4h和8h组纤毛粘连和倒伏更加明显,并出现室管膜细胞的破损和分泌颗粒;16h组纤毛粘连变轻,纤毛数量和形态逐渐恢复到正常,分泌颗粒少见.结论:提示ST对小鼠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作者:郝庆卯;张祥宏;邢凌霄;王俊灵;马常升;王丽;刘贵生;严霞;王凤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大鼠胰腺的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用出生21d雄性SD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衡量其肥胖程度,检测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胰组织等变化.结果:经高脂饮食诱发的肥胖大鼠,血糖、胰岛素光子数均高于对照组,血C-肽光子数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肥胖大鼠的胰腺腺泡间或小叶间,出现脂肪细胞堆积,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纤维增生;某些腺泡和胰岛细胞出现脂肪或空泡样变性.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发大鼠肥胖,并出现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胰组织结构的变化;该变化可能与胰组织通道阻塞、胰淋巴回流障碍、胰岛素等多肽激素转运异常有关.
作者:李媛;王保芝;曹雷;焦力波;申新华;陈凯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下丘脑生长抑素(SS)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治疗颅脑伤时的变化.方法:建立颅脑伤模型并用CNTF进行治疗,采用SS原位杂交和AVP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进行观察.结果:颅脑伤时,下丘脑室周核SS神经元数目减少,视上核SS与AVP共存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经CNTF治疗均明显增多.结论:提示及时给予CNTF治疗颅脑伤,有利于神经元的恢复,进而促进SS与AVP的作用.
作者:汤淑萍;冀凯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β亚型的表达量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取自愿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方法测定平滑肌瘤组织中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并与正常的平滑肌组织相比较.结果:ERα mRNA和ERβ mRNA主要在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子宫肌瘤和正常的平滑肌组织中ERα mRNA的表达量高于ERβ mRNA;ERαmRNA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平滑肌组织,而ERβ mRNA的表达仅呈下降趋势.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ERα mRNA的高表达有关,亦可能与ERβ mRNA减少趋势有关.
作者:张桂香;赵学东;王文勇;郑纪宁;梅立新;许倩;张金环;孙春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肺及内脏感觉传入系统(C7-T5脊神经节及对应的脊髓后角)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印迹方法,观察生理盐水组、单纯致敏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豚鼠肺及内脏感觉传入系统(C7-T5脊神经节及对应的脊髓后角)NGF表达的变化.结果:哮喘组豚鼠NGF在肺及内脏感觉传入系统(C7-T5脊神经节及对应的脊髓后角)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地塞米松组则明显低于哮喘组.结论:NGF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地塞米松抑制哮喘豚鼠NGF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作者:曹德寿;刘晓湘;巩永凤;刘丽;方秀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上,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c-fos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缺血组大鼠纹皮质较假手术组c-fos mRNA和蛋白表达非常显著增加;CGRP组和NGF组c-fos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显著弱于缺血组;CGRP和NGF合用组c-fos mRNA和蛋白表达非常明显弱于缺血组、CGRP组和NGF组.结论:CGRP和NGF分别抑制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 mRNA及蛋白表达,联合应用则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 mRNA及蛋白表达,二者对保护缺血神经元可能有协同作用.
作者:金大成;王铁民;方秀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大鼠胚胎视网膜祖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分化特性. 方法:取孕18 d大鼠胚胎,用无血清培养技术扩增视网膜祖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技术对祖细胞的特性及诱导分化的细胞类型进行鉴定.结果:从胚胎大鼠视网膜神经部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球能表达Nestin并具有掺入BrdU的能力.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其中,Thy1.1+细胞多,Opsin+细胞次之,GS+细胞较少,PKC+细胞少,Syntaxin+及Peripherin+细胞极少,不表达Calbindin D-28K.结论:从胚胎大鼠分离的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属于视网膜祖细胞;诱导分化产生5种视网膜细胞,以节细胞多,未见水平细胞.
作者:李艳;佘振珏;周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Bax/Bcl-2蛋白的表达特征,了解银杏叶提取物(EGb)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分烫伤组和治疗组,各组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材,制成肠肌间神经丛铺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Bax/Bcl-2检测.结果:Bax/Bcl-2的表达是以烫伤后24h阳性强,以后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治疗组较对应时间点的烫伤组Bax阳性信号明显减弱,Bcl-2阳性信号明显增强.结果:细胞凋亡是大鼠严重烫伤后小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丢失的重要原因,而Bax/Bcl-2是参与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凋亡调控基因.并推测EGb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Bax/Bcl-2基因表达,而起到保护烫伤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的作用有关.
作者:王秋桂;陈业文;吕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国人提供枕寰枢复合体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寻求枕寰枢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依据和可行性.方法:测量枕骨髁和寰椎干燥标本;观察新鲜尸体标本的枕寰枢后部结构.结果:枕髁关节面舌下神经管间距约9.66mm,两侧枕髁前端间距约14.93mm,枕髁关节面内倾角,左侧约12.5°,右侧约11.6°.枕髁关节面的前后径和横径、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前后径、侧块上关节面横径、侧块与后弓移行处侧块厚度均在5mm以上.椎动脉第3段恒定行走于椎动脉沟.第1、2颈神经背侧支与寰椎侧块下关节突后方几无交叉,并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可行,其理想入钉点在寰椎后弓与侧块下关节突移行处的中点,螺钉指向枕骨髁前上方.
作者:严望军;黄会龙;周许辉;张咏;李家顺;贾连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糖元合酶激酶(GSK-3)过度激活对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 WT)处理野生型小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wt),免疫印迹技术及酶活性测定检测GSK-3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细丝(NF)的磷酸化状态.进一步采用GSK-3特异性的抑制剂LiCl处理上述细胞,检测上述相同指标.结果:WT处理N2a细胞1h后,GSK3酶活性显著增加,并使抗体SMI31显色增强,SMI32显色减弱,提示NF被过度磷酸化.而采用WT和LiCl联合处理N2a/wt细胞,GSK-3活性显著降低,与此同时,NF的磷酸化程度明显减少.结论:GSK-3过度激活可引起细胞骨架蛋白NF的异常过度磷酸化,而过度磷酸化的NF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过程.
作者:陈娟;周洁;王建枝;冯友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骨尤其是松质骨代谢的基础研究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其防治药物的研究已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在上述研究中松质骨的形态学研究是重要指标,大多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摄片,然后进行计量分析[1~7].已往所采用的SEM制样方法应用到已经骨质疏松的松质骨以及作高倍电镜观察时,还有不足.本实验中作者采用短时间脱钙后制样和用酶消化骨髓组织的方法,避免了机械损伤和骨髓组织腐蚀不尽的缺陷,现介绍如下.
作者:项晓人;袁莉民;夏卫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病理机制及黄精口服液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黄精口服液灌胃,应用透射电镜观测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微血管病理变化和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组织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模糊或消失,微管断裂、排列紊乱,神经毡中突起肿胀、变性,突触结构参数明显改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局部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也有病理改变.黄精口服液干预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海马CA1突触界面曲率增大、突触后致密物增厚、突触活性区增长.结论:(1)突触结构变化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之一;(2)黄精口服液促进突触重建、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赵小贞;王玮;康仲涵;周琳瑛;陈金水;钟秀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神经元在不同条件下及不同时间内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条件液培养中脑N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状态.结果:在 NSCs分化后的12d,可观察到神经元能够表达突触素,但水平较低;18d,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水平接近体外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并且也呈现典型的串珠样分布.结论:中脑NSCs分化而来的神经元在体外能够表达突触素,但与原代海马神经元相比,则需要更长的体外培养时间,提示NSCs分化的神经元发育成熟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作者:王彦永;娄淑杰;顾平;王铭维;路长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受损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视神经,缝接自体坐骨神经(AG).动物分对照组、 AG+MSCs组、AG+MSCs+tPNS(三七总皂苷)组.各组动物存活3、4周,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中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MSCs在玻璃体内的分化.结果:动物存活3、4周,再生的RGCs数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AG+MSC组和AG+MSCs+tPNS组,存活的细胞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 结论:玻璃体植入MSCs可促进受损伤的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
作者:项平;黄锦桃;李海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人手指指毛的分布进行研究,具有人类学价值.国内外已有关于指毛分布情况、出现率、遗传规律等方面的许多报道[1~4],但尚未见对土族指毛分布的报道.本文对土族人手指指毛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汪玉堂;吉宗月;马力杨;张芸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在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中,组织在脱水前必须经过脱水这一环节.通常的做法往往会耽误较多时间[1~3].由于组织块的大小、质地等各不相同,极容易脱水过度造成制片失败.我们首次对舌、肌腱、大动脉这3种组织,用时时称量的脱水方法来精确把握其脱水进度,并从中寻找规律和启示.
作者:陆海瑛;刘厚奇;汤瑞宝;施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乳腺癌差异表达谱,以筛选乳腺癌相关候选基因;比较金属基质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集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正常乳腺组织,用限制片段差异显示PCR技术(Restriction fragments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 RFDD-PCR)建立表达谱.以电泳和荧光扫描成像对表达谱片段进行分离、显示.筛选分析MMPs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共获得5407个基因片段,差异片段占30%以上;共显示13个MMPs基因及其相关基因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其中除MMP20外,其余均有量或质的差异.结论:有多个MMPs基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MMP2、MMP10、MMP11、MMP14、MMP15、MMP28基因的开启可能为肿瘤进程的早期事件.
作者:周鸿鹰;梅妍;卢友光;蒋吉英;李爱冬;羊惠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