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大鼠胰腺结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

李媛;王保芝;曹雷;焦力波;申新华;陈凯宁

关键词:肥胖,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高脂饲料, 胰, 大鼠
摘要: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大鼠胰腺的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用出生21d雄性SD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衡量其肥胖程度,检测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胰组织等变化.结果:经高脂饮食诱发的肥胖大鼠,血糖、胰岛素光子数均高于对照组,血C-肽光子数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肥胖大鼠的胰腺腺泡间或小叶间,出现脂肪细胞堆积,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纤维增生;某些腺泡和胰岛细胞出现脂肪或空泡样变性.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发大鼠肥胖,并出现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胰组织结构的变化;该变化可能与胰组织通道阻塞、胰淋巴回流障碍、胰岛素等多肽激素转运异常有关.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环氧化酶-2、c-erbB-2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c-erbB-2、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中三者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中,(1)COX-2、c-erbB-2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ckes分期有关;(2)COX-2、c-erbB-2、Ki67蛋白表达水平,两两间皆呈正相关;(3)三者联合分析显示:COX-2(+)c-erbB-2(+)组的Ki67平均标记指数显著高于单独COX-2或c-erbB-2阳性,或共同阴性组Ki67的表达.结论:COX-2、c-erbB-2及Ki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活性,恶性程度的判断.

    作者:徐菁;李士瑛;兰向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体外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分析

    目的:观察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神经元在不同条件下及不同时间内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条件液培养中脑N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状态.结果:在 NSCs分化后的12d,可观察到神经元能够表达突触素,但水平较低;18d,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水平接近体外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并且也呈现典型的串珠样分布.结论:中脑NSCs分化而来的神经元在体外能够表达突触素,但与原代海马神经元相比,则需要更长的体外培养时间,提示NSCs分化的神经元发育成熟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作者:王彦永;娄淑杰;顾平;王铭维;路长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开胃素A在猪一些器官内的分布

    目的:研究苏钟猪一些器官内开胃素(或增食因子)A(orexin A)的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开胃素A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猪睾丸、肾上腺、胰腺、小肠、甲状腺和胸腺等部位,睾丸间质、胰岛和小肠的粘膜固有层有大量免疫阳性细胞存在,而在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和胸腺等部位仅有少量免疫阳性细胞分布.结论:猪一些器官内开胃素A的分布与人和其他动物的基本相似.首次报道了开胃素A在甲状腺和胸腺的分布,反映了开胃素在种系发生上的保守性,也说明存在种间差异.

    作者:李庆梅;雷治海;陈敏;邓碧华;苏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受损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视神经,缝接自体坐骨神经(AG).动物分对照组、 AG+MSCs组、AG+MSCs+tPNS(三七总皂苷)组.各组动物存活3、4周,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中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MSCs在玻璃体内的分化.结果:动物存活3、4周,再生的RGCs数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AG+MSC组和AG+MSCs+tPNS组,存活的细胞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 结论:玻璃体植入MSCs可促进受损伤的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

    作者:项平;黄锦桃;李海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

    心肌细胞培养作为一种体外实验研究模型,可以更方便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一项主要手段和基本技术.如何使心肌细胞培养的方法更为简单并且使分离的心肌细胞达到理想的存活率和纯度,是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模型的关键问题.我们在本实验室多年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培养的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获得了简单并且稳定、可靠的心肌细胞培养的方法.

    作者:杨晓宁;田宗文;黄焕斌;刘维新;陈锡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非视觉感光系统的研究进展

    自从人们研究感光系统以来,对于视网膜内主要细胞的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般认为:经典感光细胞(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对光线敏感并且其视色素发生相应化学变化;双极细胞是联系感光细胞与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中间神经元;而节细胞作为视网膜的第一级输出神经元,产生可以传导的动作电位,对来源于上一级神经元的信号进行整合与传递.这些认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2002年Science杂志刊登了有关非视觉感光系统(non-visual photosensitive system, NVPS)的两篇研究论文[1,2],打破了传统的视网膜内各主要细胞的分工,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眼睛以及它所具有的功能.

    作者:熊鲲;黄菊芳;罗学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体部测量项目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人体体部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宁夏回族256例成人的22项体部测量项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体部高度项目彼此相关显著,与围度项目、皮褶厚度项目多无相关;(2)体部宽度项目彼此相关,与高度项目、骨骼发育多呈相关,与体重及部分围度项目相关,与皮褶厚度项目无相关;(3)皮褶厚度项目彼此相关非常显著,但与体部高度、宽度项目无相关.结论:人体体部测量项目中,一些项目呈相关关系,反映体部生长发育的一致性;一些项目间无相关,反映体部生长发育在某些方面的异步性.

    作者:郑明霞;郑连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1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了解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1(GM1)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NS)组、NGF组、GM1组和NGF+GM1组,将大鼠坐骨神经造成5mm缺损,术中硅胶管内局部加药、术后大鼠损伤侧小腿肌注药物.术后定期光、电镜观察L 4~ L6脊髓前角神经元结构变化,测定损伤远段和近段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以及神经传导速度4周时,NGF组和GM1组均多于或快于NS组,NGF+GM1组则多于或快于NS组、NGF组和GM1组, 8周时NGF+GM1组、NGF组、GM1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多于或快于NS组.结论: NGF+GM1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退变的保护作用与单用NGF或GM1相比, 能更早期地发挥作用, 并且效果优于单用NGF或GM1.

    作者:黄飞;王怀经;邢毅;李振中;高薇;李永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上,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c-fos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缺血组大鼠纹皮质较假手术组c-fos mRNA和蛋白表达非常显著增加;CGRP组和NGF组c-fos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显著弱于缺血组;CGRP和NGF合用组c-fos mRNA和蛋白表达非常明显弱于缺血组、CGRP组和NGF组.结论:CGRP和NGF分别抑制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 mRNA及蛋白表达,联合应用则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 mRNA及蛋白表达,二者对保护缺血神经元可能有协同作用.

    作者:金大成;王铁民;方秀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MMP-9)表达的变化规律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点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流后24h可见MMP-2阳性细胞开始出现,3~7d时阳性细胞数达高峰,显色深,至14d时仍有表达,略高于假手术组.(2)脑缺血再灌流后6h缺血区内MMP-9阳性细胞开始出现,12h明显增高,至2d达高峰,3d后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至14d时恢复到基础水平,各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病变区MMP-2和MMP-9表达增加,二者在脑缺血再灌流后脑水肿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红兵;郭云良;孙圣刚;童萼塘;金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硝普钠和Nω-单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去垂体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

    目的:阐明NO对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去垂体,观察硝普钠(SNP)与Nω-单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生精功能的直接作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含量;Greiss法测定血清NO-x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生精细胞DNA含量,计算1c、2c及4c期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各组血清LH、FSH和睾酮浓度显著下降或逐渐下降.SNP组血清内NO-x含量显著升高,L-NAME组血清内NO-x含量显著降低;对照组、L-NAME组和SNP+L-NAME混合注射组的细胞分布均以1c为主;而SNP组的细胞以2c为主.结论:体内高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可屏蔽LH和FSH的分泌,进一步抑制睾酮的分泌;SNP与L-NAME可通过NO直接影响生精细胞的凋亡.

    作者:李美香;谢远杰;张晓红;温南;龙治峰;刘月顺;贺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静脉性脑梗死实验小型猪的麻醉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动物为模型的实验研究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采用.小型猪的血管结构、腹腔脏器解剖学特征均与人的相似,而且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实验动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本文通过静脉插管技术闭塞实验小型猪的上矢状窦的不同部位,制作静脉性脑梗死的动物模型并在不同时间段内用MRI监测脑实质的信号演变过程.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无气管插管的腹腔、静脉、肌注复合全身麻醉,取得了良好的麻醉及实验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琰;王光彬;武乐斌;唐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壳寡糖对新西兰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壳质衍生物-壳寡糖在新西兰兔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新西兰兔制备右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后,每日灌胃给予壳寡糖0.28g/kg.术后9、17、30、42d 4个时间段,X-线片、地衣红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并用VID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各时间段的骨折愈合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在9、17d时,实验组骨折端中TGF-β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壳寡糖能促进兔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胶原形成、提高骨折愈合早期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沈若武;王守彪;夏玉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青海土族手指指毛的分布

    对人手指指毛的分布进行研究,具有人类学价值.国内外已有关于指毛分布情况、出现率、遗传规律等方面的许多报道[1~4],但尚未见对土族指毛分布的报道.本文对土族人手指指毛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汪玉堂;吉宗月;马力杨;张芸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

    目的:为国人提供枕寰枢复合体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寻求枕寰枢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依据和可行性.方法:测量枕骨髁和寰椎干燥标本;观察新鲜尸体标本的枕寰枢后部结构.结果:枕髁关节面舌下神经管间距约9.66mm,两侧枕髁前端间距约14.93mm,枕髁关节面内倾角,左侧约12.5°,右侧约11.6°.枕髁关节面的前后径和横径、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前后径、侧块上关节面横径、侧块与后弓移行处侧块厚度均在5mm以上.椎动脉第3段恒定行走于椎动脉沟.第1、2颈神经背侧支与寰椎侧块下关节突后方几无交叉,并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可行,其理想入钉点在寰椎后弓与侧块下关节突移行处的中点,螺钉指向枕骨髁前上方.

    作者:严望军;黄会龙;周许辉;张咏;李家顺;贾连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颅脑伤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mRNA及加压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下丘脑生长抑素(SS)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治疗颅脑伤时的变化.方法:建立颅脑伤模型并用CNTF进行治疗,采用SS原位杂交和AVP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进行观察.结果:颅脑伤时,下丘脑室周核SS神经元数目减少,视上核SS与AVP共存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经CNTF治疗均明显增多.结论:提示及时给予CNTF治疗颅脑伤,有利于神经元的恢复,进而促进SS与AVP的作用.

    作者:汤淑萍;冀凯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元合酶激酶-3过度激活对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糖元合酶激酶(GSK-3)过度激活对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 WT)处理野生型小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wt),免疫印迹技术及酶活性测定检测GSK-3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细丝(NF)的磷酸化状态.进一步采用GSK-3特异性的抑制剂LiCl处理上述细胞,检测上述相同指标.结果:WT处理N2a细胞1h后,GSK3酶活性显著增加,并使抗体SMI31显色增强,SMI32显色减弱,提示NF被过度磷酸化.而采用WT和LiCl联合处理N2a/wt细胞,GSK-3活性显著降低,与此同时,NF的磷酸化程度明显减少.结论:GSK-3过度激活可引起细胞骨架蛋白NF的异常过度磷酸化,而过度磷酸化的NF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过程.

    作者:陈娟;周洁;王建枝;冯友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何首乌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VCAM-1、ICAM-1表达的影响

    内皮细胞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屏障,内皮细胞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始发因素,粘附分子在内皮细胞受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控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在防止AS发生中是至关重要的.中药何首乌临床证实其提取物对生物体多种代谢活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1~4],但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否有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用何首乌提取物作用内皮细胞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阐明何首乌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否有作用,为临床上用中药防治AS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晨;杨亚安;吴开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动脉切除重建术的应用解剖学

    目的:为肺动脉切除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肺内结节性病灶,直径<3.0cm的周围型肺癌或良性球灶,接受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对其肺动脉心包外段的长度、外径、分支及奇静脉各段的长度、外径进行观测.结果:左、右肺动脉出心包返折处至下叶背支动脉起点处的长度分别约为45.7mm、42.8mm;动脉起点处的外径:左侧分别为20.6mm、12.6mm,右侧分别为21.5mm、14.7mm.奇静脉可利用的第1段(奇静脉弓)和第2段的长度分别为44.8mm、46.8mm,第1段两端的外径分别为12.7mm、12.3mm.结论:肿瘤侵犯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根部,动脉切除后可采用侧壁扩大及袖式吻合重建术.肺动脉侧壁切除缺损较大时,右侧可首选自体奇静脉片;左侧首选心包片进行重建.

    作者:刘学刚;陈传好;武开宏;秦登友;周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两种染色方法对脑垂体三种嗜色细胞显示效果的比较

    脑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其中腺垂体内有3种类型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在常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脑垂体3种嗜色细胞显示的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学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辨认比较困难,为了更清晰地显示脑垂体3种嗜色细胞,我们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对脑垂体进行染色,经过多次实验显示,采用Mallory氏法染色,获得了较满意的染色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柳洁;马晓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