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洁;马晓健
在解剖技术工作中,我们经常利用电动磨盘机来进行有机玻璃磨口的磨削加工制作.在以往粘合电动磨盘机上的砂布时,由于粘胶剂使用量不当,涂抹得不够均匀,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几种条件因素的影响,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把砂布粘牢.为了缩短粘合砂布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笔者在磨盘机砂布的粘合技术上做了多次的实验和改进,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永春;杨景武;郭连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受损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视神经,缝接自体坐骨神经(AG).动物分对照组、 AG+MSCs组、AG+MSCs+tPNS(三七总皂苷)组.各组动物存活3、4周,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中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MSCs在玻璃体内的分化.结果:动物存活3、4周,再生的RGCs数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AG+MSC组和AG+MSCs+tPNS组,存活的细胞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 结论:玻璃体植入MSCs可促进受损伤的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
作者:项平;黄锦桃;李海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MMP-9)表达的变化规律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点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流后24h可见MMP-2阳性细胞开始出现,3~7d时阳性细胞数达高峰,显色深,至14d时仍有表达,略高于假手术组.(2)脑缺血再灌流后6h缺血区内MMP-9阳性细胞开始出现,12h明显增高,至2d达高峰,3d后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至14d时恢复到基础水平,各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病变区MMP-2和MMP-9表达增加,二者在脑缺血再灌流后脑水肿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红兵;郭云良;孙圣刚;童萼塘;金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下丘脑生长抑素(SS)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治疗颅脑伤时的变化.方法:建立颅脑伤模型并用CNTF进行治疗,采用SS原位杂交和AVP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进行观察.结果:颅脑伤时,下丘脑室周核SS神经元数目减少,视上核SS与AVP共存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经CNTF治疗均明显增多.结论:提示及时给予CNTF治疗颅脑伤,有利于神经元的恢复,进而促进SS与AVP的作用.
作者:汤淑萍;冀凯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骨尤其是松质骨代谢的基础研究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其防治药物的研究已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在上述研究中松质骨的形态学研究是重要指标,大多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摄片,然后进行计量分析[1~7].已往所采用的SEM制样方法应用到已经骨质疏松的松质骨以及作高倍电镜观察时,还有不足.本实验中作者采用短时间脱钙后制样和用酶消化骨髓组织的方法,避免了机械损伤和骨髓组织腐蚀不尽的缺陷,现介绍如下.
作者:项晓人;袁莉民;夏卫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α-synuclein转基因细胞内α-synuclein过表达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Lipofectamine法转染SH-SY5Y细胞,用G418对转基因细胞进行筛选,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α-synuclein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转基因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转基因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明显的自体吞噬体并伴有线粒体结构紊乱.结论:α-synuclein过表达可致细胞出现自体吞噬现象.
作者:张宇新;张子明;杨慧;蔡青;鲁强;陈彪;徐群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1(GM1)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NS)组、NGF组、GM1组和NGF+GM1组,将大鼠坐骨神经造成5mm缺损,术中硅胶管内局部加药、术后大鼠损伤侧小腿肌注药物.术后定期光、电镜观察L 4~ L6脊髓前角神经元结构变化,测定损伤远段和近段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以及神经传导速度4周时,NGF组和GM1组均多于或快于NS组,NGF+GM1组则多于或快于NS组、NGF组和GM1组, 8周时NGF+GM1组、NGF组、GM1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多于或快于NS组.结论: NGF+GM1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退变的保护作用与单用NGF或GM1相比, 能更早期地发挥作用, 并且效果优于单用NGF或GM1.
作者:黄飞;王怀经;邢毅;李振中;高薇;李永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课程中的两门基础学科.两门学科在长期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推进、密切关联.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组织学与胚胎学被列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并习惯于将两者分别先后讲授.但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受精卵发育为一个复杂的人体,一直到人体衰老死亡,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机体发育及其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认识日益深刻,组织学与胚胎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也紧密交叉,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并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海涛;高俊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胎儿味腺发育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表达的规律.方法: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对人多组胎龄胎儿味腺NOS阳性表达进行观察.结果:胎4月初,舌上皮组织呈较强的NOS阳性反应,在轮廓乳头环沟处,上皮基底细胞向深部组织增生,形成许多上皮细胞条索,细胞条索NOS阳性反应随胎龄增加而增强,上皮条索生长迅速,向深部肌肉组织不断增长发支,分支的末端膨大成腺泡,起初腺泡数目较少,NOS阳性反应较弱.随着胎龄的增加,腺泡数目增多,NOS阳性反应逐渐增强,至胎6月时达到高峰.胎7~9月时,味腺导管增粗,腺泡体明显增大,接近成熟状态,NOS反应呈强阳性.胎10月时,味腺导管和腺泡细胞NOS阳性反应减弱.结论:胎儿味腺发育与NOS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邵金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国人提供枕寰枢复合体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寻求枕寰枢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依据和可行性.方法:测量枕骨髁和寰椎干燥标本;观察新鲜尸体标本的枕寰枢后部结构.结果:枕髁关节面舌下神经管间距约9.66mm,两侧枕髁前端间距约14.93mm,枕髁关节面内倾角,左侧约12.5°,右侧约11.6°.枕髁关节面的前后径和横径、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前后径、侧块上关节面横径、侧块与后弓移行处侧块厚度均在5mm以上.椎动脉第3段恒定行走于椎动脉沟.第1、2颈神经背侧支与寰椎侧块下关节突后方几无交叉,并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可行,其理想入钉点在寰椎后弓与侧块下关节突移行处的中点,螺钉指向枕骨髁前上方.
作者:严望军;黄会龙;周许辉;张咏;李家顺;贾连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内皮细胞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屏障,内皮细胞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始发因素,粘附分子在内皮细胞受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控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在防止AS发生中是至关重要的.中药何首乌临床证实其提取物对生物体多种代谢活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1~4],但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否有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用何首乌提取物作用内皮细胞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阐明何首乌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否有作用,为临床上用中药防治AS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晨;杨亚安;吴开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嗅成鞘细胞(OECs)是一种独特的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分布于嗅球和鼻腔嗅黏膜,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现已证明来自嗅球的OECs与来自鼻腔嗅黏膜的OECs形态学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性质是一致的,且都具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的作用[1].目前用于移植的OECs多数取材于嗅球,由于嗅黏膜OECs在自体取材上有着方便、快捷和安全性的特点,故我们对成年大鼠鼻腔嗅黏膜的OECs进行了不同方法的纯化,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培养纯化方法.现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如下,以期能更早的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作者:王珂;雷季良;王君;于恩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β亚型的表达量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取自愿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方法测定平滑肌瘤组织中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并与正常的平滑肌组织相比较.结果:ERα mRNA和ERβ mRNA主要在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子宫肌瘤和正常的平滑肌组织中ERα mRNA的表达量高于ERβ mRNA;ERαmRNA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平滑肌组织,而ERβ mRNA的表达仅呈下降趋势.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ERα mRNA的高表达有关,亦可能与ERβ mRNA减少趋势有关.
作者:张桂香;赵学东;王文勇;郑纪宁;梅立新;许倩;张金环;孙春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头颈部血管铸型是铸型标本制作和设计中难度较大的标本之一,结合婴儿头颈部的结构特点及研究需要,我们参考有关文献[1~5],改进填充剂的配制方法,在环氧树脂填充剂的基础上,通过加入四氯乙烯对其进行改良,以增加铸型的柔韧性,现已制作出一批高质量婴儿头颈部血管的铸型标本(附图),且成功率高,以动脉铸型为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海龙;陈勇;刘斌;韦嫚;王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甲壳质衍生物-壳寡糖在新西兰兔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新西兰兔制备右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后,每日灌胃给予壳寡糖0.28g/kg.术后9、17、30、42d 4个时间段,X-线片、地衣红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并用VID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各时间段的骨折愈合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在9、17d时,实验组骨折端中TGF-β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壳寡糖能促进兔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胶原形成、提高骨折愈合早期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沈若武;王守彪;夏玉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在解剖一具青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胸大肌腹部和背阔肌变异.该例右侧胸大肌腹部可被明显的分为两部分肌束,上方部分起于腹直肌鞘前层的上份,肌束斜向后外上方与胸大肌的胸部和锁骨部共同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其肌腹长16.8cm,宽处宽1.4cm,宽处厚0.4cm;下方部分也起于腹直肌鞘前层的上份,肌束斜向后外上方,在腋中线附近以腱性结构止于背阔肌,此肌束长13.1cm,止点处宽0.8cm,止点处厚0.7cm.
作者:韩文祥;曲永松;安月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从人们研究感光系统以来,对于视网膜内主要细胞的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般认为:经典感光细胞(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对光线敏感并且其视色素发生相应化学变化;双极细胞是联系感光细胞与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中间神经元;而节细胞作为视网膜的第一级输出神经元,产生可以传导的动作电位,对来源于上一级神经元的信号进行整合与传递.这些认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2002年Science杂志刊登了有关非视觉感光系统(non-visual photosensitive system, NVPS)的两篇研究论文[1,2],打破了传统的视网膜内各主要细胞的分工,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眼睛以及它所具有的功能.
作者:熊鲲;黄菊芳;罗学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脑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其中腺垂体内有3种类型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在常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脑垂体3种嗜色细胞显示的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学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辨认比较困难,为了更清晰地显示脑垂体3种嗜色细胞,我们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对脑垂体进行染色,经过多次实验显示,采用Mallory氏法染色,获得了较满意的染色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柳洁;马晓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糖元合酶激酶(GSK-3)过度激活对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 WT)处理野生型小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wt),免疫印迹技术及酶活性测定检测GSK-3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细丝(NF)的磷酸化状态.进一步采用GSK-3特异性的抑制剂LiCl处理上述细胞,检测上述相同指标.结果:WT处理N2a细胞1h后,GSK3酶活性显著增加,并使抗体SMI31显色增强,SMI32显色减弱,提示NF被过度磷酸化.而采用WT和LiCl联合处理N2a/wt细胞,GSK-3活性显著降低,与此同时,NF的磷酸化程度明显减少.结论:GSK-3过度激活可引起细胞骨架蛋白NF的异常过度磷酸化,而过度磷酸化的NF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过程.
作者:陈娟;周洁;王建枝;冯友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c-erbB-2、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中三者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中,(1)COX-2、c-erbB-2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ckes分期有关;(2)COX-2、c-erbB-2、Ki67蛋白表达水平,两两间皆呈正相关;(3)三者联合分析显示:COX-2(+)c-erbB-2(+)组的Ki67平均标记指数显著高于单独COX-2或c-erbB-2阳性,或共同阴性组Ki67的表达.结论:COX-2、c-erbB-2及Ki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活性,恶性程度的判断.
作者:徐菁;李士瑛;兰向昀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