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解剖学会第七届体调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

关键词:中国, 解剖, 学会, 委员会
摘要: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脑缺血后突触体素与突触密度的关系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大脑顶叶皮质突触体素的表达与突触密度的关系,为脑缺血后监测突触密度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间接方法.方法:采用大鼠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方法.结果:脑缺血后,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突触体素的表达逐渐减少;神经毡内突触数目逐渐减少.结论:脑缺血后,随缺血时间延长,突触体素表达减少,神经毡内突触数目逐渐减少,二者之间呈正相关,说明突触体素可作为监测突触密度的间接指标.

    作者:王慧娟;苏丽英;李陈莉;邢敏;赵秀丽;赵春芳;王立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胎儿肝的解剖测量

    胎儿肝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它的造血功能大约持续到第7个月[1].有关胎儿的测量报道不多[2],尤其是胎儿肝的外测量报道更少.依照1963年中国解剖学会国人脏器调查研究表的要求,对河南4~9个月胎儿肝进行解剖学测量,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

    作者:夏武宪;赵风臣;林秋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糖尿病大鼠下丘脑视上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丘脑视上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视上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着色深浅不一,着色较深的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神经元的形态多样,突起较少.对照组大鼠视上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较稀疏,各时期无明显改变.糖尿病2 w,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7 w,nNOS阳性神经元较密集,明显多于对照组;12 w,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略低于7 w,但仍多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大鼠下丘脑视上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

    作者:郭国庆;沈伟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慢性低氧时小鼠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目的:研究低氧时小鼠肺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k)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用雄性小鼠,低氧仓浓度分别为10%、7%、5%.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及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小鼠在低氧条件下肺组织中HIF-1α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小鼠肺组织HIF-1α无表达,低氧组HIF-1α表达增加,且随低氧时间的延长及低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低氧可诱导小鼠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增强,(HIF-k)可能参与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瓦龙美;宋海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海洛因成瘾复吸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和部分神经递质的变化

    目的:建立海洛因成瘾、脱毒,复成瘾、脱毒,再成瘾、脱毒3个阶段大白鼠模型,了解海洛因致各阶段大白鼠脑损害的动态趋势.方法:电镜下观察脑超微结构变化,荧光分光度法测定脑NA、DA、5-HT等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3个阶段大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都出现变性、凋亡、胀亡等超微病理结构改变,神经胶质细胞、神经毯也出现相应的超微病理结构改变,而且随复吸次数增多而病变加重.脑NA、DA、5-HT、含量升高,而且随复吸次数增多而升高.结论:大白鼠脑组织出现广泛性超微病理结构改变,随复吸次数增多而病变加重,脑神经递质含量也随复吸次数增多而升高.

    作者:叶峻;韦献良;韦世秀;蒙子卿;刘佳娟;梁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鼠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后前脑室下带的神经发生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前脑室下带(SVZ)神经发生的增殖规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实验组,缺血实验组再分为缺血后1、4、7、10、14 d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BrdU标记S期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含BrdU的阳性细胞;测量SVZ区域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结果:在缺血侧,缺血后4 d 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明显增加,7 d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在14d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缺血对侧,该区域也表现出同样的表达规律,在缺血后10 d达到峰值,但增幅较小.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前脑室下带的神经发生,提示成年脑有潜在的自我修复能力.

    作者:周建平;马瑞;于波;王鹤鸣;韩群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福建省解剖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后大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应激的基础是体内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应激所致机体生理功能改变进行了研究[1].而颅脑损伤后大鼠垂体远侧部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的变化尚未见报导.本研究利用落体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观察颅脑损伤大鼠垂体远侧部TSH细胞的变化.

    作者:李艳萍;史福军;唐军民;汪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E-cadher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目的:研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E-cadherin与PCNA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E-cadherin与PCNA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正常早期绒毛(NP)及其肿瘤(CM、IM、CCA)中表达率分别为56.29%、42.07%、19.30%、7.14%,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CNA在NP、CM、IM和CCA中表达率分别为10.40%、20.76%、53.60%、51.95%,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E-cadherin与PCNA阳性率呈负相关.结论:E-cadherin和PCNA的检测有助于良恶性GTT的鉴别;E-cadherin表达减弱或消失促进了GTT的增殖活性.

    作者:胡建功;胡凤贤;张和华;申兴斌;李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巨噬细胞与HepA细胞生长的相互作用

    目的:研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HepA-H、L细胞的相互作用,了解腹腔巨噬细胞在肝癌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自身活性的改变.方法:选择小鼠腹水型肝癌亚系HepA高、低转移株(HepA-H、L),腹腔内注射硫乙醇酸盐诱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定时用MTT法检测HepA和巨噬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在8~24 h,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自12 h~24 h巨噬细胞对HepA-H的抑制作用由41.6%降至36.9%,而对HepA-L的抑制则由39.4%上升至48.8%.高、低转移株HepA细胞对巨噬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巨噬细胞可分泌某些细胞因子抑制HepA-H、L的生长,但HepA-H、L对巨噬细胞的类似作用则不明显.

    作者:田菊霞;史丽云;周卸来;王海斌;楼忠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与记忆及海马 NMDA受体NR1亚基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和海马内NMDA受体亚基NR1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环境中达6 w,然后作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作业测试,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区内NR1的表达变化.结果:慢性复合应激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学会躲避电击的正确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海马内NMDA受体亚基NR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结论:慢性复合应激可增强学习与记忆能力,NMDA受体表达变化可能是影响学习与记忆的机制之一.

    作者:程少容;刘能保;张敏海;刘少纯;孙臣友;李辉;刘向前;汪薇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窦房结胶原纤维网架的构筑

    目的:观察人窦房结胶原纤维网架的构筑及其与窦房结中央动脉的关系.方法:用NaOH消蚀法扫描电镜观察成人窦房结.结果:人窦房结中央动脉管壁的纤维网架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在窦房结中央动脉周围,形成厚约50~80 μm的致密的动脉周围层;再向外是中央层,窦房结实质细胞就位于其胶原纤维隔围成的直径约8~16μm的孔洞中;中央层与普通心肌胶原纤维网架间的界限明显.结论:人窦房结胶原纤维网架的构筑,有利于消除中央动脉博动的影响,并为窦房结实质细胞构筑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作者:樊宇兵;张兴和;王保芝;王丽;张朝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成年猕猴盆骨的性别逐步判别分析

    目的:探讨盆骨有关变量在性差判别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15,♂9)成年太行山猕猴盆骨15项变量时行测量,进行单变量性别判别分析和多变量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有6项变量性别间差异显著.选择盆骨有关变量建立的性别判别函数式,正确判别率为87.5%~100.00%.结论:用猕猴盆骨变量时行性别判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晓进;张红绪;雷梦云;翟鹏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生长特性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过程.并比较不同接种密度,不同传代时间对神经干细胞生长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用吖啶橙(AO)/溴化乙啶(EB)检测细胞活性;用DAPI荧光染料标记细胞.结果:神经干细胞聚合成细胞团生长,细胞团成分复杂.细胞接种密度以5×105个细胞/ml组生长较好;原代细胞生长3~4 d后传代为宜.传代后4 d时可获得大量nestin阳性细胞.DAPI标记率为100%.结论:细胞团成分复杂.神经干细胞要高密度接种,及时传代.DAPI可作为有效的体外标记物.

    作者:曹翠丽;阎蕴力;马常升;郑力芬;李学平;周娜静;杨天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初孵扬子鳄小脑皮质生长抑素的免疫组织化学

    生长抑素是一种脑肠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1].生长抑素在哺乳动物[2,3]神经系统的分布已有报道.但在低等脊椎动物研究甚少[4~8],扬子鳄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和生长抑素的分布未见报道.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初孵扬子鳄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和生长抑素的分布,为进一步了解扬子鳄小脑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刘再群;华田苗;陈红;梅斌;孙庆艳;王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脊髓血供的计量学观察

    目的:探讨脊髓内部血管构筑和分布,为脊髓缺血性的有关病变、治疗和预后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碱性磷酸酶血管染色法,对脊髓内部血管,用体视学方法作计量和观察.结果:在脊髓内部灰、白质的毛细血管体密度,表面积密度、长度密度存在着差异.结论:灰质内毛细血管的体密度,表面积密度、长度密度均明显高于白质,灰质前角的毛细血管量明显多于后角,而自质毛细血管的体密度是:前索>侧索>后索.

    作者:伍思琪;王启华;张文光;黄兆林;刘艳慧;陈增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山东潍坊市汉族城乡学生身体体成分分析

    目的:探讨山东汉族儿童青少年身体体成分现状及变化规律.方法:对山东省潍坊市城乡汉族学生进行了体格测量,并计算出体脂率、总体脂量和瘦体重等身体体成分;通过逐步回归对瘦体重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身体体成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体成分在大多数年龄组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城乡男女生瘦体重与体重、肱三头肌和肩胛下位皮褶厚度之和、身高及上臂围存在回归关系(F=18290.0~58114.5,P<O.001).结论:瘦体重和皮褶厚度是评价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和诊断肥胖的有效指标.

    作者:金利新;朱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西壮族及汉族人群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在广西壮、汉两民族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壮族和汉族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比较其在两民族中的分布频率,并与其他种族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PvuⅡ等位基因P、p频率在壮族与汉族两个民族正常人群中分别为33.6%、66.4%和31.9%、68.1%;XbaⅠ等位基因X、x频率分别为22.4%、77.6%和24.2%、75.8%,在壮、汉两民族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与瑞典、韩国种族比较,PvuⅡ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瑞典、韩国种族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间的发生、转归和预后不同的遗传因素之一.

    作者:黄海玲;韦叶生;解继胜;赵琼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丝蛋白阳性神经元的实验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细胞供体[1],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不同的标志蛋白.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P)特异性地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中,是轴突成熟的标志之一[2].但是,WFP蛋白在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还不清楚.本实验从孕(E11)天大鼠胚胎分离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检测其NFP的表达,以观察胚胎神经于细胞分化为NFP-阳性神经元的状况.

    作者:孙晋浩;高英茂;杨琳;李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胎儿和新生儿脊髓和DRG内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

    目的:观察24~27 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果:(1)24~27 w人胎儿胸髓和腰1~3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和前角Ⅷ层和Ⅸ层内可观察到nNOS阳性神经元.颈、胸、腰各段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占DRG细胞总数的84%~88%.(2)新生儿脊髓和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与上述胎儿相似.但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体积有所增加,数量明显减少,约占DRG细胞总数的70%~73%.结论:人胎儿脊髓和DRG在发育的24~27 w至出生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但随胚胎发育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

    作者:熊抗辉;林爱华;李金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