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望东;马常升;曹翠丽;扬天祝
目的:通过对扬子鳄胆囊组织结构的观察,探讨其胆囊的功能.材料与方法:用组织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法,在光镜和电镜下对4例成年扬子鳄胆囊进行了观察.结果:胆囊及胆囊管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组成.胆囊粘膜表面较平整,粘膜上皮由单层高柱状细胞构成,细胞中含大量透明的分泌颗粒,PAS反应呈强阳性.胆囊管粘膜具许多规则的皱襞,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细胞顶部PAS反应阳性并含少数透明的分泌颗粒,粘膜下层有大量色素沉积.结论:扬子鳄胆囊及胆囊管除吸收作用外,还能分泌粘液.
作者:华田苗;陈士超;陈壁辉;汪仁平;王朝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积累国人桡骨下端骨成熟情况的年龄变化资料,作者在成都地区拍摄的108个正常人左侧手腕部后前位X线片上,对桡骨下端的骺线与骺软骨板进行了观测.结果:1.骺软骨板完整,即尚未形成骺线者,男:18岁15.38%,17岁46.43%;女:18岁4.17%,17岁6.67%.已形成骺线者,男:18岁65.39%,17岁28.57%;女性:18岁91.67%,17岁80.00%.2.全部骺线的内侧端都是位于桡骨的尺切迹关节面内.3.骺线至桡骨腕关节面的垂直距离,男平均为7.05mm,女为5.88mm.4.同性别的18岁组与17岁组比较,各项测量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和女比较,各项测量结果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且都是男大于女.
作者:张光鹏;伍家农;李瑞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对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1.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在SGI工作站上,对踝、距下关节骨骼及外侧区韧带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并且,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结论: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的断面标本制作技术和contours+marching cubes算法,较之以往的三维重建研究,图像显示效果更好,较清晰地反映了各结构的解剖关系.
作者:沙勇;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王欲;邓俊辉;唐泽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根的动脉供应.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测16例(3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三叉神经根血管标本.结果:三叉神经根的动脉主要来源于基底动脉的脑桥支和颈内动脉的分支.结论:供应三叉神经根动脉的受到损伤是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福;张奎启;仲维剑;李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材料与方法为补充国人视神经的一些解剖学数据,本文在21例(男13,女8)正常成人头颅标本上,开颅后去除大脑半球,打开眶顶,保留视神经管下壁.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了视神经眶段、视神经管段和颅段的走行、长度和外径.
作者:纪荣明;周晓平;许家军;曹鹏;黄章翔;汪志军;张煜辉;党瑞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支气管肺段铸型标本的分色显示多采用按段喷染法制作(李忠华,人体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64~65).我们在对支气管肺段铸型标本的研制中,采用了按段分色灌注铸型法.1 制作器械和材料输液管、塑料注射器、手术用小圆针和1号细丝线、血管钳等器械;自凝牙托粉、自凝牙托水、邻苯二甲酸二丁(辛)酯、5~10种色的油画颜料及502胶等材料.
作者:邵正仁;陈士文;訾刚;王小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实验通过对不同免疫状态下的穹窿下器处的一氧化氮合酶细胞变化的研究,以期证明穹窿下器可能参与脑内的免疫调节.方法: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瞟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化方法.结果:(1)穹窿下器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面密度值较高,明显高于一般脑区;(2)一氧化氮合酶细胞的表达即可随着大肠杆菌内毒素剂量的增大而增多,也可随着地塞米松剂量的增大而增多.结论:提示穹窿下器可能为血携免疫信息进入脑内的部位之一;一氧化氮可能是脑内免疫状态的双向调节介质.
作者:朱望东;马常升;曹翠丽;扬天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免疫器官突触体素、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支配和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正常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各30例.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结果:胸腺,突触体素、S-100蛋白和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从胸腺被膜随小叶间隔和血管到胸腺皮质,再延伸到髓质形成神经纤维网,在胸腺组织散在分布突触体素、S-100蛋白和NSE免疫反应细胞.淋巴结,免疫反应神经纤维沿被膜和门部结缔组织小梁及血管进入皮质后主要分布于副皮质区环绕淋巴滤泡,进一步分支到达髓质.在髓质髓窦内有NSE免疫反应细胞.脾脏,免疫反应神经纤维沿着血管的各级分支进入脾实质,主要沿着脾动脉的分支而分布在白髓、红髓和边缘区,穿插于淋巴细胞之间.结论:在人免疫器官可能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和调控.
作者:吕世军;刘雨清;宗佩君;张伟栋;郭爱华;孙永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去窦弓神经大鼠引起的血管重构.方法:10周龄SD大鼠行去窦弓神经术或假手术,术后4、8、16和32周采用组织病理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各级动脉连续切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窦弓神经大鼠大动脉的重构主要以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和基质改变为主;中动脉的重构在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的同时可能有轻度的增生;小动脉主要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为主.结论:大鼠去窦弓神经后各级动脉均可发生重构.
作者:陶霞;张树辉;缪朝玉;楚正绪;苏定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填补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形态学资料,为鼻腔顶、颅前窝手术提供保护病人嗅觉功能的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正常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结果:上鼻甲内侧面的嗅丝密度高于鼻中隔上部.上鼻甲外侧列嗅丝数6~12条.硬膜、蛛网膜包裹嗅丝至鼻腔顶部呈囊状者为10%.嗅球前端距大脑额极19.33mm,嗅球中部、嗅束中部、嗅束后端的内侧缘距大脑眶面内侧缘依次为3.64mm、6.58mm、8.96 mm.结论:提供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一些解剖学数据,提示鼻腔或经鼻腔至颅前窝人路的手术,应尽量保护上鼻甲内侧面粘膜,应在一定范围内向上轻拉额叶眶面,保护嗅球和嗅束.
作者:纪荣明;周晓平;许家军;张煜辉;曹鹏;黄章翔;汪志军;程林发;党瑞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IL-6(interleukin-6)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血液病及心、脑疾病时有异常表达.IL-6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各种血小板减少症的佳药物,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及抗白血病、抑制肿瘤转移及骨髓移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迄今,IL-6的检测多采用以细胞培养为基础的生物学活性检测,该方法不仅难以反映IL-6基因转录水平,而且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受到限制.本文采用随机引物法对人IL-6cDNA探针进行地高辛标记,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建立了在转录水平上直观检测IL-6mRNA表达的实验技术,为研究IL-6的基因表达与调控奠定了基础.
作者:姜蓉;王莎莉;王亚平;郑敏;王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尤为重要的是它能激活静息型T细胞,从而启动机体免疫反应.以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是近年来肿瘤生物治疗领域中发展为迅速的分支,并已初步呈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1].国外已有DC用于黑色素瘤[2]、肾细胞癌[3]、前列腺癌[4]等病人的临床一期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的报道.肝癌是常见的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尽管手术、化疗和放疗已取得一些经验,但治疗结果仍很不尽人意.因此,对肝癌的生物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焦点.然而,多年来的研究显示,肝癌抗原性弱,缺少特异性抗原,成为肝癌生物治疗中的一个主要难点.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一种胎性蛋白,它虽然并非肝癌特异性抗原,但临床上约7096的肝癌患者血中可检出AFP的事实,使人们考虑能否以AFP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肝癌生物治疗的研究.本文就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范强;钟翠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齿突的观测,为颈前路螺钉直接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50例枢椎干燥标本的枢椎的高度、齿突基底部的外径和基底部皮质厚度.结果:枢椎的高度为38.32±2.11mm,齿突基底部横径和矢径分别为10.51±0.83mm和11.65±0.92mm,齿突基底部前、后及左、右侧的皮质厚度分别为1.62±0.42mm、1.55±0.31mm、1.91±0.23mm和2.16±0.24mm.结论:96%齿突不适合两枚直径3.5mm的螺钉固定,建议用直径4.5mm螺钉以35~45mmm的深度和后倾10°角度固定.
作者:章军辉;宋跃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有关经络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1],证实了经络现象的存在.1981年以来,人们为寻找经络现象的物质基础,先后有罗马尼亚[2]、法国[3]和中国[4-6]的学者们用纯γ放射性核素99mTc,通过闪烁照相技术,研究经穴位注射99mTc后出现的线状放射性迁移轨迹.但因γ射线在机体软组织中的穿透力很强,所显示的线状放射自显影像不可能在毫米级范围内精确定位.因此,本组改用纯β放射性核素32P作示综剂,其β射线在机体软组织中的大射程不超过1cm,有放射程不足4mm,在经络循循行路线和穴位的放射自显影示踪研究中,其灵度和分办率比99mTc的γ射线都要高100倍.
作者:周迪湘;闫平;郑呜;张鹏飞;马顺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热作用对睾丸生精过程影响中AKP、ACP和SDH活性的变化,探讨其生物学意义,为男性抗生育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人工隐睾术后1~70天取出大鼠睾丸,冰冻切片,显示AKP、ACP和SDH活性,光镜观察.结果:术后曲细精管界膜AKP活性减弱,直到晚期仍较弱;支持细胞术后1~10天酶增强,随后减弱,50天始为微弱反应;各级生精细胞反应不一.术后界膜ACP阴性;支持细胞酶增强,晚期仍较强;生精细胞酶反应不一.术后界膜SDH为阳性;支持细胞早期反应较强,3天始减弱,到晚期仍较弱;生精细胞酶减弱,15天始为阴性.结论:隐睾术后热作用影响生精过程,使AKP、ACP和SDH有明显变化,因各级生精细胞对热作用的反应性与耐受性不同,使以上三种酶反应强弱不一.
作者:高佩安;孟文;王新成;李亚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头面部测量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利用宁夏回族群体体质调查资料,对人类头面部16项测量项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1)头长与头水平围、额小宽、两眼外角宽、形态面高与容貌面高相关;(2)头水平围与头面部很多项目都相关;(3)头面部及五官的宽度项目彼此间密切相关,而与高度项目相关不显著;(4)头面部及五官的高度项目彼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5)头长与头宽之间、鼻高与鼻宽之间并不相关.结论:人类头面部测量项目间相关较为密切.与男性相比,女性头面部项目间相关更为多见.
作者:栗淑媛;郑连斌;陆舜华;李咏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测定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比目鱼肌(SOL)和趾长伸肌(EDL)肌纤维横截面积,观察持续给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去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影响.结果: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持续给0.2mg/kg.d的CNTF20天后,损伤侧SOL和EDL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比实验对照组高27%(P<0.01)和14%,SOL肌纤维横截面积比EDL增加的幅度大,而给予0.05mg/kg.d的CNTF20天后,动物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实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CNTF可显著改善坐骨神经离断后SD大鼠骨骼肌的萎缩,并且CNTF效应的强弱与用药剂量和肌肉类型有关,0.2mg/kg.dCNTF作用明显强于0.05mg/kg.d CNTF,慢肌(SOL)比快肌(EDL)对CNTF更敏感.
作者:邓小华;侍坚;罗嗣琼;何成;王成海;路长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含神经肽Y(NPY)、P物质(SP)神经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扬子鳄泄殖腔壁内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神经纤维多见于肌层,也见于外膜、呈细线状或点线状,肌层内的SP-IR神经纤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或构成网络状;NPY免疫反应(NPY-IR)神经纤维呈细线状,密度较稀,主要见于肌层,也近似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免疫荧光法还证实,肌层内有散在分布的、多呈椭圆形的NPY-IR阳性神经元胞体,并见有突起与周围的神经纤维形成联系.结论:扬子鳄的泄殖腔壁也存在有SP、NPY能神经分布.
作者:黄学应;吴连仲;韩卉;姚国刚;何娟娟;江家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家猪房室结的组织学和细胞特征,为探讨房室结的传导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家猪含房室结组织块的连续切片,光镜观测和图像分析.结果:家猪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前方,大小为7.02×2.65×1.29mm3,形态前后径略长的铁饼形,传导细胞分两类:(1)心肌样细胞,此类细胞多位于结上部和前部;(2)典型的移行细胞,这种细胞多位于结的后部和下部.图像分析表明:心肌样细胞>一般心肌细胞>T细胞.有2例的房室结左前方存在副房室结.结论:家猪房室结的位置比其它哺乳动物低;结上部和前部细胞主要为心肌样细胞,典型的P细胞少见,纤维细胞明显多于传导细胞.
作者:郭志坤;徐振平;赵炳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病理性的视网膜表面膜在眼底病中有重要意义,但视网膜表面膜组织不仅薄,也非常软,手术取下的表面膜常呈卷缩状,如用常规方法处理样品不够理想.为了观察表面膜组织内各细胞形态、细胞膜受体和胶原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经过摸索之后,把微波照射应用于视网膜表面膜胶体金双重标记,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颜永碧;陆月良;谢志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