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位心伴全内脏反位一例

赵联云

关键词:右位心, 全内脏反位, 全消化道, 膝关节疼痛, 主动脉, 症状和体征, 先天性畸形, 中专学生, 乙状结肠, 心尖, 位置, 十二指肠, 前方, 器官发生, 检查, 脊柱, 患者, 膈肌, 发育正常, 发育异常
摘要:患者,女,17岁,职业中专学生.因发热、咳嗽,关节疼痛等症状就诊.体检:发育正常,胸透时发现心位于右侧,心尖搏动在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胸片报告:两肺野清晰,两侧膈肌等高,肋膈角锐利,肋正常,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心脏大部分位于脊柱前正中线右侧,心尖指向右前方,主动脉结亦位于右侧,降主动脉位于脊柱的右前方.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钡剂随吞咽顺利通过食管下行,进入胃,胃呈钩型,胃底位于右侧膈肌下方,肝脏位于左侧膈下,胃小弯位于左上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及升降结肠与正常位置相反,回盲部及阑尾住于左髂窝,乙状结肠则位于右下腹及盆腔.全消化道未见器质性病变,诊为右位心伴全内脏反位. 右位心伴全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由胚胎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先天性畸形.本例无家族史,平时体质尚可,加大活动量时感心悸心慌.近几年冬、春季经常感昌,扁桃体发炎,偶有肩、膝关节疼痛.由于心和内脏完全反位,胸腹腔内的器官发生病变时所反应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其部位与正常位置相反.因此,对内脏反位的患者应作系统检查,以免发生疾病时,造成误诊,影响治疗.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猪房室结组织学观察和定量分析

    目的:研究家猪房室结的组织学和细胞特征,为探讨房室结的传导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家猪含房室结组织块的连续切片,光镜观测和图像分析.结果:家猪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前方,大小为7.02×2.65×1.29mm3,形态前后径略长的铁饼形,传导细胞分两类:(1)心肌样细胞,此类细胞多位于结上部和前部;(2)典型的移行细胞,这种细胞多位于结的后部和下部.图像分析表明:心肌样细胞>一般心肌细胞>T细胞.有2例的房室结左前方存在副房室结.结论:家猪房室结的位置比其它哺乳动物低;结上部和前部细胞主要为心肌样细胞,典型的P细胞少见,纤维细胞明显多于传导细胞.

    作者:郭志坤;徐振平;赵炳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去神经骨骼肌的营养作用

    目的:通过测定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比目鱼肌(SOL)和趾长伸肌(EDL)肌纤维横截面积,观察持续给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去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影响.结果: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持续给0.2mg/kg.d的CNTF20天后,损伤侧SOL和EDL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比实验对照组高27%(P<0.01)和14%,SOL肌纤维横截面积比EDL增加的幅度大,而给予0.05mg/kg.d的CNTF20天后,动物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实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CNTF可显著改善坐骨神经离断后SD大鼠骨骼肌的萎缩,并且CNTF效应的强弱与用药剂量和肌肉类型有关,0.2mg/kg.dCNTF作用明显强于0.05mg/kg.d CNTF,慢肌(SOL)比快肌(EDL)对CNTF更敏感.

    作者:邓小华;侍坚;罗嗣琼;何成;王成海;路长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三叉神经根滋养动脉的显微解剖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根的动脉供应.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测16例(3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三叉神经根血管标本.结果:三叉神经根的动脉主要来源于基底动脉的脑桥支和颈内动脉的分支.结论:供应三叉神经根动脉的受到损伤是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福;张奎启;仲维剑;李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应用解剖

    目的:填补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形态学资料,为鼻腔顶、颅前窝手术提供保护病人嗅觉功能的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正常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结果:上鼻甲内侧面的嗅丝密度高于鼻中隔上部.上鼻甲外侧列嗅丝数6~12条.硬膜、蛛网膜包裹嗅丝至鼻腔顶部呈囊状者为10%.嗅球前端距大脑额极19.33mm,嗅球中部、嗅束中部、嗅束后端的内侧缘距大脑眶面内侧缘依次为3.64mm、6.58mm、8.96 mm.结论:提供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一些解剖学数据,提示鼻腔或经鼻腔至颅前窝人路的手术,应尽量保护上鼻甲内侧面粘膜,应在一定范围内向上轻拉额叶眶面,保护嗅球和嗅束.

    作者:纪荣明;周晓平;许家军;张煜辉;曹鹏;黄章翔;汪志军;程林发;党瑞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目的:对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1.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在SGI工作站上,对踝、距下关节骨骼及外侧区韧带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并且,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结论: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的断面标本制作技术和contours+marching cubes算法,较之以往的三维重建研究,图像显示效果更好,较清晰地反映了各结构的解剖关系.

    作者:沙勇;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王欲;邓俊辉;唐泽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不同免疫状态下穹窿下器的一氧化氮合酶细胞的变化

    目的:实验通过对不同免疫状态下的穹窿下器处的一氧化氮合酶细胞变化的研究,以期证明穹窿下器可能参与脑内的免疫调节.方法: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瞟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化方法.结果:(1)穹窿下器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面密度值较高,明显高于一般脑区;(2)一氧化氮合酶细胞的表达即可随着大肠杆菌内毒素剂量的增大而增多,也可随着地塞米松剂量的增大而增多.结论:提示穹窿下器可能为血携免疫信息进入脑内的部位之一;一氧化氮可能是脑内免疫状态的双向调节介质.

    作者:朱望东;马常升;曹翠丽;扬天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32p整体放射自显影技术对人体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和穴位示踪的初步研究

    有关经络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1],证实了经络现象的存在.1981年以来,人们为寻找经络现象的物质基础,先后有罗马尼亚[2]、法国[3]和中国[4-6]的学者们用纯γ放射性核素99mTc,通过闪烁照相技术,研究经穴位注射99mTc后出现的线状放射性迁移轨迹.但因γ射线在机体软组织中的穿透力很强,所显示的线状放射自显影像不可能在毫米级范围内精确定位.因此,本组改用纯β放射性核素32P作示综剂,其β射线在机体软组织中的大射程不超过1cm,有放射程不足4mm,在经络循循行路线和穴位的放射自显影示踪研究中,其灵度和分办率比99mTc的γ射线都要高100倍.

    作者:周迪湘;闫平;郑呜;张鹏飞;马顺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桡骨下端骺线与骺软骨板的观测

    为积累国人桡骨下端骨成熟情况的年龄变化资料,作者在成都地区拍摄的108个正常人左侧手腕部后前位X线片上,对桡骨下端的骺线与骺软骨板进行了观测.结果:1.骺软骨板完整,即尚未形成骺线者,男:18岁15.38%,17岁46.43%;女:18岁4.17%,17岁6.67%.已形成骺线者,男:18岁65.39%,17岁28.57%;女性:18岁91.67%,17岁80.00%.2.全部骺线的内侧端都是位于桡骨的尺切迹关节面内.3.骺线至桡骨腕关节面的垂直距离,男平均为7.05mm,女为5.88mm.4.同性别的18岁组与17岁组比较,各项测量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和女比较,各项测量结果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且都是男大于女.

    作者:张光鹏;伍家农;李瑞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实验性隐睾术后大鼠睾丸生精上皮酶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热作用对睾丸生精过程影响中AKP、ACP和SDH活性的变化,探讨其生物学意义,为男性抗生育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人工隐睾术后1~70天取出大鼠睾丸,冰冻切片,显示AKP、ACP和SDH活性,光镜观察.结果:术后曲细精管界膜AKP活性减弱,直到晚期仍较弱;支持细胞术后1~10天酶增强,随后减弱,50天始为微弱反应;各级生精细胞反应不一.术后界膜ACP阴性;支持细胞酶增强,晚期仍较强;生精细胞酶反应不一.术后界膜SDH为阳性;支持细胞早期反应较强,3天始减弱,到晚期仍较弱;生精细胞酶减弱,15天始为阴性.结论:隐睾术后热作用影响生精过程,使AKP、ACP和SDH有明显变化,因各级生精细胞对热作用的反应性与耐受性不同,使以上三种酶反应强弱不一.

    作者:高佩安;孟文;王新成;李亚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压不稳定引起的大鼠血管重构

    目的:观察去窦弓神经大鼠引起的血管重构.方法:10周龄SD大鼠行去窦弓神经术或假手术,术后4、8、16和32周采用组织病理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各级动脉连续切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窦弓神经大鼠大动脉的重构主要以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和基质改变为主;中动脉的重构在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的同时可能有轻度的增生;小动脉主要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为主.结论:大鼠去窦弓神经后各级动脉均可发生重构.

    作者:陶霞;张树辉;缪朝玉;楚正绪;苏定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支气管肺段的分色铸型法

    支气管肺段铸型标本的分色显示多采用按段喷染法制作(李忠华,人体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64~65).我们在对支气管肺段铸型标本的研制中,采用了按段分色灌注铸型法.1 制作器械和材料输液管、塑料注射器、手术用小圆针和1号细丝线、血管钳等器械;自凝牙托粉、自凝牙托水、邻苯二甲酸二丁(辛)酯、5~10种色的油画颜料及502胶等材料.

    作者:邵正仁;陈士文;訾刚;王小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鼠腮腺内神经肽Y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腮腺内神经肽Y的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结果:腮腺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神经肽Y免疫反应阳性,免疫反应物分布于胞质,胞核为阴性反应.结论:大鼠腮腺导管上皮细胞内含有神经肽Y,其存在对调节腮腺分泌活动及局部血流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贾雪梅;陈晓宇;齐威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右位心伴全内脏反位一例

    患者,女,17岁,职业中专学生.因发热、咳嗽,关节疼痛等症状就诊.体检:发育正常,胸透时发现心位于右侧,心尖搏动在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胸片报告:两肺野清晰,两侧膈肌等高,肋膈角锐利,肋正常,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心脏大部分位于脊柱前正中线右侧,心尖指向右前方,主动脉结亦位于右侧,降主动脉位于脊柱的右前方.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钡剂随吞咽顺利通过食管下行,进入胃,胃呈钩型,胃底位于右侧膈肌下方,肝脏位于左侧膈下,胃小弯位于左上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及升降结肠与正常位置相反,回盲部及阑尾住于左髂窝,乙状结肠则位于右下腹及盆腔.全消化道未见器质性病变,诊为右位心伴全内脏反位. 右位心伴全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由胚胎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先天性畸形.本例无家族史,平时体质尚可,加大活动量时感心悸心慌.近几年冬、春季经常感昌,扁桃体发炎,偶有肩、膝关节疼痛.由于心和内脏完全反位,胸腹腔内的器官发生病变时所反应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其部位与正常位置相反.因此,对内脏反位的患者应作系统检查,以免发生疾病时,造成误诊,影响治疗.

    作者:赵联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经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的应用解剖

    目的:通过齿突的观测,为颈前路螺钉直接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50例枢椎干燥标本的枢椎的高度、齿突基底部的外径和基底部皮质厚度.结果:枢椎的高度为38.32±2.11mm,齿突基底部横径和矢径分别为10.51±0.83mm和11.65±0.92mm,齿突基底部前、后及左、右侧的皮质厚度分别为1.62±0.42mm、1.55±0.31mm、1.91±0.23mm和2.16±0.24mm.结论:96%齿突不适合两枚直径3.5mm的螺钉固定,建议用直径4.5mm螺钉以35~45mmm的深度和后倾10°角度固定.

    作者:章军辉;宋跃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鼠颈椎关节突关节神经的来源--HRP逆行追踪法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与支配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分支的关系,探讨椎孔外颈神经受压产生颈肩痛和头面部症状的机制.方法:选用8只Wistar大白鼠,右侧为实验侧,左侧对照,用微量注射器在右侧C5/C6颈椎关节突关节囊上注射30%HRP 5μl,对照侧注射0.9%的生理盐水5μl作为对照.动物存活48小时后经升主动脉灌流杀死,切取双侧C1~T1颈部脊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双侧颈交感神经节和双侧三叉神经节,冰冻切片后利用TMB法进行显色反应,观察切片内HRP标记细胞的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实验侧DRG和交感神经节内标记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结果:颈中、下交感神经节和C5~C7DRG内发现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以中型和小型细胞为主,其中颈中神经节和C6DRG内标记细胞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较高(P<0.01),而对照侧和双侧三叉神经节未发现标记细胞.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主要受相邻三条颈神经的感觉支和颈交感神经分支支配,可能与椎孔外颈神经卡压产生颈肩痛及头面部症状有关.

    作者:王金武;陈德松;王劼;方有生;顾玉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神经肽Y、P物质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

    目的:观察含神经肽Y(NPY)、P物质(SP)神经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扬子鳄泄殖腔壁内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神经纤维多见于肌层,也见于外膜、呈细线状或点线状,肌层内的SP-IR神经纤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或构成网络状;NPY免疫反应(NPY-IR)神经纤维呈细线状,密度较稀,主要见于肌层,也近似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免疫荧光法还证实,肌层内有散在分布的、多呈椭圆形的NPY-IR阳性神经元胞体,并见有突起与周围的神经纤维形成联系.结论:扬子鳄的泄殖腔壁也存在有SP、NPY能神经分布.

    作者:黄学应;吴连仲;韩卉;姚国刚;何娟娟;江家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人体头面部测量项目相关分析

    目的:研究人头面部测量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利用宁夏回族群体体质调查资料,对人类头面部16项测量项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1)头长与头水平围、额小宽、两眼外角宽、形态面高与容貌面高相关;(2)头水平围与头面部很多项目都相关;(3)头面部及五官的宽度项目彼此间密切相关,而与高度项目相关不显著;(4)头面部及五官的高度项目彼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5)头长与头宽之间、鼻高与鼻宽之间并不相关.结论:人类头面部测量项目间相关较为密切.与男性相比,女性头面部项目间相关更为多见.

    作者:栗淑媛;郑连斌;陆舜华;李咏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管壁切应力变化对动脉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脉血流受阻后血管壁切应力变化对动脉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影响.方法:60只实验兔建立颈总动脉血流减少模型,在术后0至30天8个不同时相点,制作血流减小后的颈总动脉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内皮细胞间连接和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动脉内皮细胞间连接结构及稳定性随血管壁切应力的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3天后,在部分细胞间近腔面出现间隙;细胞间紧密连接不象正常对照那样完好而致密,胞质内未见微丝附着;可见部分动脉壁内皮细胞脱离基底膜或完全脱落入管腔.在血管壁切应力递增阶段,近腔面内皮细胞间隙消失,可见窄而短的闭锁带.结论:血管壁切应力的降低可导致动脉内皮细胞间连接结构发生改变,细胞稳定性减小.提示低血流的切应力变化可能破坏动脉内皮细胞屏障的完整性.

    作者:陈卫军;应大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视神经的观测

    1 材料与方法为补充国人视神经的一些解剖学数据,本文在21例(男13,女8)正常成人头颅标本上,开颅后去除大脑半球,打开眶顶,保留视神经管下壁.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了视神经眶段、视神经管段和颅段的走行、长度和外径.

    作者:纪荣明;周晓平;许家军;曹鹏;黄章翔;汪志军;张煜辉;党瑞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提供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60侧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进行观察.结果:(1)视网膜中央动脉多发自眼动脉角(21.7%),内侧睫状后动脉(20.0%),眼动脉第一段(18.3%).(2)视网膜中央动脉发起后在视神经下方弯曲前行,其起始部在眶内视神经后1/3段与眼外直肌之间者占85.0%.(3)入鞘点在视神经的正下方者68.3%,内下方者占21.7%,外下方者占10.0%.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起点、走行变化较大,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时应保护好这些动脉,以免引起视神经等结构缺血.

    作者:曹焕军;鞠学红;冷志敏;朱世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