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牙齿发育过程中牙本质形成的超微结构

朱平;张秀丽;张伟国

关键词:牙, 牙本质, 发育, 钙化
摘要:目的:了解牙齿发育过程中牙本质形成的超微结构.方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14天,21天胚胎大鼠和新生大鼠牙本质发育的超微结构.结果:1.成牙本质细胞是在成釉器发育到钟状后期由牙乳头细胞分化;2.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具有活跃的生物合成功能,分泌基质,产生和释放基质小泡;3.羟磷灰石晶体初在基质小泡内形成,并不断生长终进入胶原基质沉积钙化;4.牙本质形成过程中可见凋亡的成牙本质细胞.结论:成牙本质细胞形成牙本质,牙本质矿化开始于基质小泡,细胞凋亡参与牙本质发育过程.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的观察

    测量了90侧成人尸体髂内动脉及其分支和输尿管数值,解剖观察了髂内动脉分支的起源、髂内动脉与输尿管及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同时也为经髂内动脉插管及结扎双侧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时,保护输尿管提供临床应用数据.结果如下:

    作者:邓兆宏;陈家强;邹俊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侧脑室微血管基膜和紧密连接发育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目的:探讨侧脑室微血管基膜和紧密连接的发育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相关性.方法:20例早产儿分为死于脑室内出血(ⅣH)组和死于非脑室内出血组;6例胎龄小于20周的胎儿.取他们侧脑室壁标本,常规透射电镜和冷冻蚀刻技术观察微血管基膜和紧密连接;抗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抗体标记,图像分析阳性染色的单位面积和阳性染色呈不连续线状的微血管数.结果:大部份微血管无完整的基膜,紧密连接简单;脑室内出血组的三种抗体阳性染色单位面积小于胎龄≤20周组和非脑室内出血组,胎龄≤20周组的小于非脑室内出血组.结论:侧脑室室管膜下微血管基膜发育未成熟,同时在缺氧缺血等病理条件下,基膜成分如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进一步减少,是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玮;沈馨亚;刘才栋;康仲涵;陈春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医学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USG、XCT、ECT和MRI等现代影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引发了医学影像学的革命.断层解剖学作为医学影像专业的主干课程,围绕教学模式这个核心的诸多问题亟待更深入地研究,以使解剖学教育适应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1993年我院设立了医学影像专业,在开设断层解剖学课程的同时,我们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现将点滴经验介绍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作者:王震寰;秦登友;赵莉;邵正仁;王小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呼吸道插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材料和方法本文所取材料为长春地区经防腐固定的50例足月新生儿,(男30,女20),排除器质性死因.仰卧,将右侧下颌颈部软组织自正中线剔除,暴露悬壅垂、声门,测量鼻前柱、门齿至悬雍垂、声门、咽后壁的距离.开胸去心,去除软组织,在尸体原位上,测左右支气管夹角.断喉,取下完整的支气管肺,剔除肺实质,用游标卡尺,量角器,双角规规测量有关数据.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x±S-x,单位mm、角为度.

    作者:顾树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与颞骨手术有关的颈静脉球形态学

    颈静脉球是乙状窦转折出颅入颈内静脉所形成的球状结构.在岩骨的下面有一深的骨窝一颈静脉窝,容纳颈静脉球.颈静脉球存在着较大的解剖变异,是经颞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耳神经外科手术日益广泛的开展,这一结构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作者:吕春雷;李兆基;吴皓;纪荣明;周水淼;张素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对短肠大鼠小肠粘膜吸收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对短肠大鼠小肠粘膜吸收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选用4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按2×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附加谷氨酰胺、附加生长激素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持续6天.应用生化酶学的方法测定各组小肠粘膜上皮Na+,K+-ATPase的活性.结果:谷氨酰胺组小肠粘膜Na+,K+-ATPase的活性较常规组明显增高;生长激素组Na+,K+-ATPase的活性无明显增高;而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组小肠粘膜上皮Na+,K+-ATPase的活性较常规组亦有显著性增高.结论: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能够有效的增加小肠粘膜上皮Na+,K+-ATPase的活性,从而提高其吸收功能.

    作者:谢建新;顾岩;刘银坤;赵淑民;罗宝国;陈丽琏;吴肇汉;左焕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EGFR、TGFβ1蛋白和基因的变化

    目的:探讨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EGFR、TGFβ1蛋白和基因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脊柱量侧制作中厚断层皮肤缺损创面,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伤后3、6、9、12及16天,EGF、EGFR、TGFβ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EGF蛋白、EGF基因、EGFR蛋白在伤后9天含量高,16天仍高于正常皮肤.EGFR基因表达在伤后3天达高峰,12天与正常皮肤近似.TGFβ1蛋白和基因表达在伤后6天达高峰,12天近似与正常皮肤.结论: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1)EGF、EGFR、TGFβ1蛋白水平呈伤后中期高,早期和晚期低的曲线;(2)EGF、TGFβ1基因表达呈伤后中期高,早期和晚期低的曲线,而EGFR基因表达呈伤后早期高到晚期低的直线.说明在创面愈合各阶段内源性EGF、EGFR、TGFβ1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陈东明;牛星焘;谷庭敏;王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60Co照射诱导胸腺哺育细胞内胸腺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研究60Co照射是否会诱导胸腺哺育细胞内的胸腺细胞(thymocyte within thymic nurse cell,TNC-T)凋亡,并探讨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与TNC-T凋亡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全身非致死量60Co照射,照射后6、12、24、36小时,采用透射电镜,对胸腺悬液中的TNC及TNC-T进行观察,结果:60Co照射后6小时,少数TNC-T呈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延长,大多数RNC-T发生凋亡,并逐渐消失,在TNC胞质内留下大小不等的空泡.同时TNC胞质内溶酶体增多、体积增大.结论:大多数TNC-T对60Co照射敏感,发生凋亡.TNC能消化和清除凋亡的TNC-T.

    作者:杨宁;尹兰珍;晋光荣;缪继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有机玻璃打槽机的设计制作及使用

    有机玻璃易弯曲成型的特点,根据需要可制成各式各样有机玻璃标本盒,而方形有机玻璃盒折角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耐用与美观.通常在制盒折角时先用由钢锯制成的有机玻璃钩刀钩出折角线后再加热折角,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损伤有机玻璃表面.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加热折角,多达不到预定效果.由我室自行设计的有机玻璃打槽机解决了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金生;姜苏明;涂良携;王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胃伤害性刺激后胃壁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目的:探索胃在受到外源性酸、碱伤害性刺激后,胃壁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染色强度的变化.方法:分别用0.6%乙酸和0.2%NaOH造成大鼠胃伤害性刺激,按不同时程,以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法对胃壁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染色强度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胃壁皮区的粘膜下层中都没有观察到NADPH-d阳性神经元,胃壁腺区(特别是泌酸区)粘膜下层中都观察到阳性神经元.两实验组泌酸区此层内的阳性神经元数约是对照组的1.4倍,P<0.05,灌酸组此层内强染色阳性神经元与弱染色阳性神经元的比例由对照组的1:1.5变为1:2.5;灌碱组泌酸区此层内的阳性神经元数强弱比约为1.5:1.结论:胃的外源性酸、碱刺激影响胃粘膜下层中氮能神经元的表达.

    作者:越晓蓉;秦玉兰;齐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癌发生与转移过程中E-选择素在裸鼠肝、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

    目的:观察肝原位种植肝癌裸鼠模型在肿瘤发生与转移过程中E-选择素在肝、肺、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人肝癌组织块直接种植于裸鼠肝内,术后15、17、19、21、40天取材,免疫组化法观察.结果:肝癌种植后第15~17天,肝、肺、肾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呈弱阳性表达,种植后第19天,肝血窦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种植后第19天,肺组织内E-t选择素表达增强,至40天时,表达强.结论:E-选择素的表达和增强与肝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作者:朱继红;刘丽萍;童蓓燕;成令忠;刘银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欢迎购买《中国人体质调查续集》和《中国人体质调查第三集》

    作者:《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胃裸区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给胃底部和食管腹段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30例,研究了胃裸区在连续冠状断层上的典型表现及胃裸区内的结构.结果:(1)胃膈韧带右层与小网膜的后层相续,左层与膈脾韧带右层及胃脾韧带后层相续,向下左、右层靠拢而续为胃胰襞左部.在冠状断层上寻找胃裸区的佳层面在A11(下腔静脉前份层面)和A12(下腔静脉中份层面).(2)胃裸区居胃膈韧带的左、右层之间,其存在率为100%.胃裸区内除有迷走神经后干、血管、淋巴结外,左肾上腺、左肾上极及胰体上份亦可进入其内.结论:(1)胃为腹膜间位器官.(2)胃膈韧带很短且两层间的距离较宽,加上胃裸区较大,胃底后壁的活动度较小,在施行胃底和食管腹段手术松解胃底后壁时,对胃裸区内的结构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李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对短肠大鼠小肠粘膜形态结构的影响--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对小肠粘膜的营养作用.材料和方法:研究选用4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按2×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附加谷氨酰胺、附加生长激素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持续6天.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残留小肠进行形态学对比研究.结果:单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均可不同程度增加小肠粘膜的粘膜厚度、肠腺深度、绒毛高度和表面积(P<0.01),维持肠粘膜上皮吸收细胞超微结构的正常形态,但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的效果优于各自单独使用(P<0.01).结论: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能够更有效的防止小肠粘膜萎缩,维持其上皮吸收细胞超微结构的正常形态和结构完整性,为临床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的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谢建新;顾岩;赵淑民;罗宝国;陈丽琏;吴肇汉;左焕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小鼠房室结的光镜观察和定量分析

    目的:研究小鼠房室结组织结构和年龄变化.方法:用石蜡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测,用图像分析仪分析房室结区的组织结构特点.结果:小鼠房室结位于中心纤维体前下方,房室隔右侧的心内膜下,主要由P细胞和T细胞构成.3例有副房室结存在.6天鼠、2月鼠和10~12月鼠P细胞的面积分别是124.50,190.00,115.10 μm2;T细胞的面积分别为113.20,136.50和114.80μm2.胶原占房室结的面积分别是12.85%,25.54%和23.44%.结论:小鼠房室结的P细胞和T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但10~12月期接近6天期大小.

    作者:徐振平;郭志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视网膜表达生长抑素mRNA细胞的发生

    目的:研究视网膜中表达生长抑素mRNA神经元的发生和发育规律.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结果:胚胎第十三天(E13),视网膜内层就可以检测到生长抑素mRNA阳性细胞.从E14到E17阳性细胞增加迅速,E17达到高峰,此时视网膜节细胞层大部分为生长抑素mRNA阳性细胞,细胞排列紧密.从E18开始,阳性细胞逐渐减少,细胞排列开始稀疏.出生后当(PND0)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从PND0到PND15,阳性细胞继续减少,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节细胞层.PND20时,阳性细胞的数目及分布均与成年动物相似,部分已迁移至内核层的内表面.细胞开始或停止表达生长抑素mRNA均是从视网膜中央开始,然后向周围.结论:首次发现生长抑素基因在胚胎期的节细胞中一过性表达,提示生长抑素在视网膜节细胞的产生,分化以及视觉通路的形成与成熟有关.

    作者:康志敏;向正华;刘厚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第2、3颈椎骨性融合一例

    在21副尸骨材料中发现一例第2、3颈椎椎体,椎弓骨性融合.此尸骨购自东北地区,死者生前状况不明.

    作者:曹嗣瑜;曹福余;王汉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牙齿发育过程中牙本质形成的超微结构

    目的:了解牙齿发育过程中牙本质形成的超微结构.方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14天,21天胚胎大鼠和新生大鼠牙本质发育的超微结构.结果:1.成牙本质细胞是在成釉器发育到钟状后期由牙乳头细胞分化;2.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具有活跃的生物合成功能,分泌基质,产生和释放基质小泡;3.羟磷灰石晶体初在基质小泡内形成,并不断生长终进入胶原基质沉积钙化;4.牙本质形成过程中可见凋亡的成牙本质细胞.结论:成牙本质细胞形成牙本质,牙本质矿化开始于基质小泡,细胞凋亡参与牙本质发育过程.

    作者:朱平;张秀丽;张伟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影像解剖学技能考核达标测试的思考

    1994年部颁中等卫校影像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以下称新大纲),制定严格的培养目标,并对每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按此目标体系分解为知识、技能、态度三种目标.新大纲对<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用约20个行为动词,从而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本文就近年在该专业课程目标教学技能考核中的做法谈点体会,并为完善以后的测试提些思考.

    作者:王其华;王汝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X线解剖和介入放射解剖研究现状及瞻望

    医学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快速发展,而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快速发展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医学影像学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又给断层影像解剖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影像提出问题,解剖解决问题,为影像学诊治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而使我国医学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作者:刘军;富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