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毒蛇咬伤治疗8项注意

高国宇;王晓红

关键词:毒蛇咬伤, 患者, 治愈时间, 治疗, 临床, 经济负担, 医生, 外科, 家属, 急诊, 处理
摘要:毒蛇咬伤仍是目前外科临床上的常见急诊病之一,处理是否及时,治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治疗毒蛇咬伤常有8点内容易被患者、家属或医生忽视,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治愈时间,经济负担等.在此录出请同道指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胃切除手术粘膜下止血预防吻合口早期出血

    胃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胃肠道内出血,早期胃肠道内出血多来自吻合口缝合处,由于粘膜回缩,止血不完善或缝线结扎过松等原因所引起.笔者将8年来胃切除手术粘膜下止血与吻合口早期出血的关系作一探讨.

    作者:刘文生;吴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进展

    我国糖尿病(DM)患病率约1%~2%,且正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1].本世纪初期,发达国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20%左右.我国也将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DM将是21世纪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2].笔者对老年DM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于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地甘口服液对环磷酰胺致血小板减少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地甘口服液对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造模组、血美安组、地甘口服液小剂量组、地甘口服液大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四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mg/kg,连续3天,制成血小板减少模型,然后分组进行治疗,持续11天.于造膜后第2,4,6,8天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同时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变异系数(PDW),第8天心脏取血检测血小板内cAMP,cGMP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等.结果:地甘口服液可使凝血时间缩短,使血小板数量增高,加强血小板聚集功能,大剂量时有降低板内cGMP作用,小剂量时对板内cAMP,cGMP均无影响.结论:地甘口服液具有促进止血,改善血小板质量并加强其功能,防止血小板下降和促进血小板数量恢复的功效.

    作者:梁毅;王广宇;陈如泉;喻永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擂肠溃病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对1995年1~12月资料完整的41饲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使血流通畅,聚积减少,血管再通,血增加,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擂肠溃疡康复过程.

    作者:李庆选;沈玮;罗宪津;曹作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深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动脉3例

    深静脉穿刺置管常用于急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快速输血输液以及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但在急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易把静脉留置管误置入动脉而未能即刻发现,笔者遇到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荷蕃;黄珍治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管扩张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由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外周血管收缩,不但增加心排血阻力,而且由于静脉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心窒腔扩大,心肌收缩时张力增加,心肌耗氧量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心功能不全的排血量将更进一步下降.应用血管扩张剂后,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因而心肌耗氧量也下降.多数血管扩张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扩张,使静脉内血容量增加,故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和减轻肺瘀血.所以血管扩张剂在心衰治疗中已成为首选药物.

    作者:顾秀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病虚证特点初探

    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我国老年年龄的划分按亚太地区规定以60岁为界.到21世纪初我国的老年人数将跃居世界首位.老年医学已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的重大医学问题,所以对老年医学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论述了老年病虚证的特点,供同道参考.

    作者:肖仙祥;胡小梅;侯天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消风散证治举隅

    1.银屑病患者,女,45岁,因患银屑病10余年,曾到多家医院治疗,口服过乙亚胺片、维生素C、强的松,外搽过斑蝥酊等多方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反反复复,久治未愈,于1992年6月17日初诊.证见全身泛发红色斑丘疹,以头皮及四肢伸侧较重,皮疹边缘清楚,表层有银白色的细碎鳞屑,鳞屑刮除后可见有点状出血,自觉瘙痒明显,体倦乏力,口干不欲饮,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诊为荨常型银屑病,属血虚风燥,湿热互结,络脉不畅,肌肤失养.治则:滋阴养血润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风散加减治疗.药物:荆芥15g、防风10g、川芎10g、蝉蜕10g、生地30g、赤芍15g、苦参30g、白癣皮30g、当归15g、首乌30g、丹参30g、白蒺藜10g、红花10g、黄芪30g、地肤子10g、黄芩10g,6剂药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第3煎药液外洗患处.二诊病证好转,表层鳞屑减少,效不更方,继续用药18剂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作者:李爱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例重症白塞氏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1.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退休教师.因口唇、外生殖器皮肤红肿,眼睛发红,呈进行性加重,伴发热、发冷2天,全身皮疹半天,于1998年12月2日来诊收入院.查体:T 40℃,P 125次/分,R 25次/分,BP 21.3/13.5kPa,神志清醒,形体消瘦,咳嗽咳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罗音;头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广布粉红色米粒大小丘疹,下肢有部分融合成片,压之褪色,单个有结节感;口唇呈弥漫性红肿并外翻、糜烂,眼结膜充血明显,口角及双眼有较多的浅黄色分泌物,外生殖器红肿,龟头及阴囊表现广泛糜烂,有浅黄色分泌物覆盖,大小便失禁,肛周明显充血;左侧肢体大小关节变形,活动受限并且疼痛,四肢肌肉萎缩,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性失语多年.实验室检查:WBC 14.7×109/L,20%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血培养无细菌生长,类风湿因子阴性.住院诊断:白塞氏病;高血压Ⅲ期;脑血栓形成后遗症;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脏室壁瘤.

    作者:孙付春;李霞;侯钦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很多分类方式和类型,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虽不是一个独立类型,却有其共同特征.处理不当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给医患双方带来极大不利.现将1997年2月收治的5例诊断与治疗介绍如下.

    作者:蔡波;秦巧萍;肖福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骨髓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骨髓炎中医名附骨疽,是骨科常见且又非常难治的疾病,且愈合后易复发.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友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结核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填塞后的观察与护理

    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临床表现,反复大量咯血及其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我院从1992年10月~1997年12月先后对经止血药物及其他治疗手段不能控制咯血症状的122例肺结核患者用明胶海绵经股动脉插管行支气管动脉填塞治疗,经过2年的观察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严兰芳;黄久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医务人员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医学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素质对专业人员来说首先是要有较强临床能力,一般是指医生必须具备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总和.由于我国医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教育时间短,不可能学好众多的临床技能,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就显得相当重要.笔者就医学院校的基本教育与毕业后医学教育中临床能力(尤其是专业技能和态度)培养过程中几个问题发表浅见.

    作者:董必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清消补肝汤治疗乙型肝炎106例

    笔者用自拟清消补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06例均为1991~1998年的门诊病例,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76例,女30例;年龄小4岁,大69岁;病程短半年,长12年;伴胆囊炎者83例,伴早期肝硬化者17例.

    作者:刘玉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期护理体会

    1.一般资料165例患者中,男98例,女67例;脑出血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脑梗死106例;完全性瘫痪68例,不完全性偏瘫97例.2.护理体会2.1环境护理:环境的性质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它关系着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为康复患者提供适宜的室温(18~20℃),合适的湿度(50%~60%),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线,消除噪音,优美的环境,健康和快乐的气氛,适当的休息和心身状态,从而愉快接受康复护理.

    作者:黄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降纤酶和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纤酶和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用脑梗死患者85例,其中应用降纤酶治疗52例,东菱克栓酶治疗33例.结果:两组疗效分别为90.5%和93.9%,两组疗效相比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组疗效相当,且疗效与病程无相关性,故对病程较长者亦有一定疗效.

    作者:朱佩华;李东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术前过量误用阿托品的启示

    由于一些非麻醉因素方面的医疗操作行为的失误,在临床实践中所引发的患者围手术期很多急难问题,往往是导致麻醉工作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处理困难的原因之一,有时甚至可引起手术人员与麻醉人员之间的误解,终还将加重患者的痛苦.笔者曾在1周内重复处理5例因过量误用阿托品而发生严重中毒反应的病例,现就此经历所受到的启示报道如下,以供借鉴.

    作者:吴文林;李陆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2例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引起的意外与防范措施

    医务人员在给患者导尿时,都喜欢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因为这种导尿管,大的优点是固定性强,不易滑脱,避免重复插管引起感染.所以,在临床上很受欢迎.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双腔气囊导尿管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是不可忽视的,否则引起意外会给患者造成痛苦.

    作者:赵莉;马艳春;宫志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并植入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的护理

    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利用超声波能量,有小切口,对组织及邻近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治疗方便,患者痛苦小的特点.我科通过开展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已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现就手术特点及护理问题阐述如下.

    作者:孙春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维肤膏加甲硝唑治疗毛囊虫皮炎

    我科于1997~1999年应用维肤膏加甲硝唑治疗毛囊虫皮炎1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7例均为门诊患者,均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面部皮肤潮红,边缘弥漫不清,间有毛囊性丘疹、脓疱,伴轻度瘙痒,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毛囊口扩大.实验室检查均见毛囊虫成虫.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1~53岁,平均34岁.病程3周~2年.

    作者:王会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