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UNEL法与MTT法比较分析检测肿瘤细胞药敏

邱潮林;龚玉瑜;费新娣

关键词:细胞凋亡法, MTT法, 抗肿瘤药物敏感性
摘要:本文用细胞凋亡法(TUNEL法)和MTY法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株细胞、肝癌腹水中肿瘤细胞及实体瘤中分离出的肿瘤细胞对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检测.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与Molt4),TUNEL法和MTT法所测得的结果高度一致;对肝癌腹水中肿瘤细胞的药敏结果表明两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而对实体瘤中分离出的肿瘤细胞同时用两法检测药敏的实验结果有较大差异,统计分析表明TUNEL法优于MTT法.提示在细胞高度均一时(如白血病细胞株细胞)TUNEL法和MTT法均可准确反映药敏情况,而随着所分离的肿瘤细胞纯度降低,MTT法难以准确反映药敏实验结果.表明TUNEL法由于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生凋亡的肿瘤细胞,因此可减少混杂的组织细胞对结果的干扰.
现代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基因嵌合体与移植耐受关系的研究Ⅱ.成年小鼠联体共生诱导耐受的机制

    将BALB/c(H-2d)小鼠及C57BL/6(H-2b,B6)小鼠的脾细胞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对方,2d后再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150mg/kg,CY注射后1d对BALB/c及B6小鼠进行联体(parabiosis),1周后分开并进行相互间的植皮.发现BALB/c小鼠对B6小鼠的皮肤耐受期明显延长(MST=25.7d),但是B6对BALB/c小鼠的皮肤耐受期无明显延长(MST=11.9d).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FACS)分别对上述处理的BALB/c及B6小鼠在联体分开后的第1天和第30天进行胸腺及脾脏嵌合程度的检查,发现皮肤耐受期与嵌合程度不呈正相关.对联体后耐受的BALB/c小鼠进行体内和体外细胞转移实验,均未显示耐受小鼠脾细胞中存在抑制细胞活性.在耐受BALB/c→B6小鼠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中加入外源IL-2可以部分反转耐受BALB/c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表明本实验诱导耐受的机制可能与克隆不应答(clonalanergy)有关.

    作者:吕艳;谢蜀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用99%纯度的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scuPA的IgG1类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G7、E8、D1和A9.检测了这四株单抗的特异性,它们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无反应,与双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结合力很弱.其中G7细胞株单抗与单、双链结合的差异大.取纯化G7单抗制备亲和层析柱.用此柱直接从培养上清纯化scuPA,得到的scuPA纯度为96.3%,回收率为85.4%,纯化倍数50倍左右,比活1.29×105.纯化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避免了因步骤繁杂造成的scuPA的降解,同时降低了成本.

    作者:高丽华;肖成祖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天花粉蛋白引起个体间CD8细胞负调节功能差异性表达的免疫学机制

    在天花粉蛋白(Tk)作用下,正常人群可因CD8细胞是否显示负向调节作用而分为介导型(M+)和非介导型(M-)两类,并作为一对遗传性状受HLA-DQ基因调控.本研究表明,M-个体CD8细胞丧失抑制活性是因为激活了一群CD8VV+反抑制T细胞(Tcs),而Tcs的激活可能依赖于CD4阳性诱导细胞的存在.由于Tk可以在M-个体中却不能在M+个体中激活这一诱导细胞,造成只有前者出现CD8Tcs及特定的应答格局.由此推论,DQ基因对Tk相关免疫抑制的调节点在Tcs的诱导水平.

    作者:富赛里;陆佩华;周光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细菌内毒素对成纤维细胞合成IL-6、IL-8的诱导作用

    我们曾证明,LPS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并可促过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1].为探讨成纤维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本文观察了LPS对NIH3T3细胞分泌IL-6和IL-8的诱导作用.

    作者:闻平;张建琴;温旺荣;戴庚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Tec 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Itk PH结构域的克隆鉴定及其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自激活作用的检测

    Te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Itk特异地表达于T细胞,对T细胞的成熟与活化等具有很大影响,因而可能在T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处于重要位置.我们利用PCR的方法从含Itk基因全长cDNA的pME18S-EMT质粒中扩增出其PH结构域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人酵母双杂交载体pLexA,经测序鉴定正确,转化酵母细胞EGY48(p8op-lacZ),挑取阳性克隆,利用液相法和平板法检测,证实PH结构域无自激活作用,且对宿主菌无毒性作用,可用于T细胞cDNA文库的筛选,捕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

    作者:韩月恒;张晓光;杨敏;聂小燕;刘新平;白玉杰;苏成芝;药立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沉降法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随着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teaction syn-drome.SIRS)概念的提出,对中性粒细胞(PMN)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吕金星;汪健;张锡庆;张学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鼠卡氏肺孢菌肺炎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及TNF-α水平变化

    为探讨使用糖皮质激素(GC)患者诱发大鼠卡氏肺孢菌肺炎(PCP)的炎症反应强度及TNF-α对PCP的防御作用,采用清洁级SD大鼠,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配合低蛋白饮食建立免疫抑制诱导的PCP模型.分PCP组、细菌性肺炎组、阴性组、健康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沉淀行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法测定BALF中TNF-α值.结果显示,免疫抑制后,并发PCP鼠BALF中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比未并发PCP鼠高,但增高幅度低于并发细菌感染鼠;并发PCP鼠的BALF中TNF-α明显低于未并发PCP鼠,而并发细菌感染后TNF-α升高.GC致免疫抑制状态下,TNF-α分泌减少,可能为PC感染创造条件,PCP与细菌性肺炎在炎症免疫反应上存在差异.

    作者:刘斌;何礼贤;瞿介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肺癌患者GM-CSF检测及临床意义

    应用北京华英放免试剂盒检测78例肺癌患者血清、胸水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浓度,旨在探讨不同类型肺癌及病情程度与GM-CSF的关系.结果见1,2.

    作者:金益华;林跃跃;曾云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狼疮性BXSB小鼠B细胞增殖反应异常的初步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模型是研究人SLE发病机制的主要工具.本室曾发现狼疮性BXSB小鼠B细胞增生异常升高,更新速度明显加快[1].

    作者:徐志伟;邓鸿业;邓玉兰;丁桂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淋巴细胞克隆性免疫扩增与多发性硬化症

    免疫球蛋白(Ig)基因超突变(hypermutation),为高亲和力B细胞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其中涉及B细胞克隆选择性增殖.近年来,对人类B细胞Ig基因超突变及其选择性克隆增殖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人们对B细胞免疫应答的本质、生发中心的形成、B细胞克隆的产生和发育、抗原-B细胞-T细胞相互作用及不同B细胞亚群的调节,在分子与克隆水平上重新加以认识.从而推动了对中枢神经系统(CNS)B细胞超突变、克隆性增殖与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作者:秦幼棻;S.Van den Noort;张一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清CK、TnI、CRP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依据是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生化标记物,但此病约1/3无症状,而心电图诊断敏感度又小于50%,因此,选择能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损伤标记物是检验工作中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作者:刘小平;邓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头孢地秦在免疫抑制小鼠白念珠菌败血症中的作用

    为观察头孢地秦(cefodizime,CDZ)在实验性免疫抑制小鼠白念珠菌败血症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综合作用,本文用环磷酰胺(CTX)免疫抑制昆明种小鼠,分别腹腔注射CDZ600mg/kg、200mg/kg、50mg/kg及头孢曲松(cef-triaxone,CRO)200mg/kg×7d.并在第3天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第8天分别测定各组的炭廓清功能、血清溶血素的生成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小鼠注射白念珠菌后的生存期并作生存分析.研究表明CDZ600mg/kg、CDZ200mg/kg组能明显提高CTX抑制的炭廓清功能(P<0.05);CDZ各组亦能增加被CTX抑制的血清溶血素水平(P<0.01);与CTX组相比,CDZ600mg/kg组明显提高CD4/CD8比值(P<0.05).整体比较各组生存率,与其免疫调节功能基本一致.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后,CTX组3d就有小鼠死亡,其平均生存期为5d,而CDZ600mg/kg组、2mg/kg组、50mg/kg组长生存期分别为16d、17d和12d,其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2.8d、11.7d和9.6d,明显高于免疫抑制组小鼠(P<0.01).而CRO组和免疫抑制组相比,差别无显著差异.说明CDZ能提高免疫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作用,提示其在临床感染治疗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陈雪华;何礼贤;胡必杰;瞿介明;王葆青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ANA阳性为34.2%,其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27.5%)和慢性肝炎组(21.8%).三组ANA核型均以颗粒型为主,但抗核仁抗体随着病情加重,阳性比例显著升高.以免疫印迹法检测nRNP、Sm、SS-A、SS-B、Scl-70、Jo-1,发现30例ANA阳性(颗粒型和斑点型)的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中,仅4例慢性肝炎和6例肝硬化nRNP/Sm和/或SS-A阳性.结果表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不仅存在着ANA,而且其阳性率、核型随着病情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多集中在与细胞分裂、增殖相关的核仁蛋白上.ANA的靶抗原有多种,但明显与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抗原不同.

    作者:范列英;仲人前;赵文静;夏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国家级成人继续教育--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学习班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CD137单抗诱导不同状态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为了研究一种新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CDl37对不同状态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双重调节作用.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T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显示:(1)CDl37单抗可与T细胞表面的CDl37抗原结合,明显增强PHA刺激T细胞增殖,使T细胞增殖指数较PHA单独作用高2~3倍,但CDl37单抗单独不能刺激T细胞增殖;(2)对于慢性活化的T细胞,CDl37单抗可协同PHA诱导T细胞凋亡,使T细胞凋亡率从PHA单独作用的19.20%增加到36.31%,CDl37单抗单独并不能诱导慢性活化T细胞凋亡.CDl37单抗一方面可协同PHA刺激静止状态T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可协同PHA诱导慢性活化T细胞凋亡,对T细胞起双重调节作用.

    作者:张利宁;赵文璞;曹英林;马春红;宋静;孙汶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含IgG类抗-Sm抗体对HEp-2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本文研究进入性含IgG类抗-Sm抗体对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经SLE患者IgG(含抗-Sm)作用后,HEp-2细胞G0/G1期减少,G2/M期升高,Tc明显延长,部分细胞发生凋亡.从时间关系上看,至216h左右,HEp-2细胞周期复原,凋亡率的下降与HEp-2细胞偏离正常的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进入性抗-Sm在SLE病损中的作用可能是诱发受侵细胞凋亡.

    作者:沈燕;苏天水;秦东春;仲人前;孔宪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TUNEL法与MTT法比较分析检测肿瘤细胞药敏

    本文用细胞凋亡法(TUNEL法)和MTY法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株细胞、肝癌腹水中肿瘤细胞及实体瘤中分离出的肿瘤细胞对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检测.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与Molt4),TUNEL法和MTT法所测得的结果高度一致;对肝癌腹水中肿瘤细胞的药敏结果表明两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而对实体瘤中分离出的肿瘤细胞同时用两法检测药敏的实验结果有较大差异,统计分析表明TUNEL法优于MTT法.提示在细胞高度均一时(如白血病细胞株细胞)TUNEL法和MTT法均可准确反映药敏情况,而随着所分离的肿瘤细胞纯度降低,MTT法难以准确反映药敏实验结果.表明TUNEL法由于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生凋亡的肿瘤细胞,因此可减少混杂的组织细胞对结果的干扰.

    作者:邱潮林;龚玉瑜;费新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Te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Itk的研究进展

    Itk(亦称Emt或Tsk)是非受体性蛋白酪氨酸激酶Tec家族成员之一,它主要表达于T细胞,在T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其分化、增殖、活化等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Itk的酪氨酸磷酸化及与其它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作为T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它将有助于深入了解T细胞活化过程的分子机制.

    作者:韩月恒;药立波;苏成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HSVl-tk/GCV基因治疗系统的旁观者效应观察

    探讨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RV)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l-tk)基因转染,联合抗病毒药物核苷类似物羟甲基无环鸟苷(ganciclovir,GCV)对人卵巢上皮癌细胞系TYK细胞杀伤过程中所产生的旁观者效应.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LNTK5质粒转入包装细胞PA317后,以滴度高的PA317病毒上清液感染TYK细胞,遗传霉素G418筛选后,得到带有HWV1-tk基因的TYK细胞.将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后,给予10μg/mlGCV,4d后用MTT法计算细胞存活率,观察旁观者效应.PLNTK5质粒成功转入PA317细胞,病毒滴度高者为6×105cfu/ml.用病毒上清液感染TYK细胞,成功地得到了表达HSV1-tk的卵巢癌细胞株TYK/tk.混合培养结果显示,TYK/tk细胞占混合细胞10%时,低浓度的GCV就可使一半以上的细胞杀死,证明了HSVl-tk/GCV治疗方法存在着旁观者效应.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l-tk基因转入TYK细胞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系统存在旁观者效应.

    作者:姜洁;孔北华;刘春生;江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Heymann肾炎受体相关蛋白融合蛋白的实验研究

    通过Heymann肾炎受体相关蛋白的研究,探讨Heymann肾炎的分子发病机制.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编码受体相关蛋白羧基端108个氨基酸多肽(RAP324)的cDNA克隆到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载体pGEX.通过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了分子量为44×103的融合蛋白.经GST-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纯化了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分析.羧基端受体相关蛋白融合蛋白在pGEX中得到高效表达,其分子量为44×103.每升培养液纯化到20~30mg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表明抗RAP324融合蛋白的抗血清识别天然肾小管刷状缘膜抗原FXIA中分子量约44×l03的带.间接免疫荧光显示该融合蛋白抗体结合于肾小管刷状缘.表明受体相关蛋白羧基端108氨基酸多肽链上存在致肾炎的病理性表型.

    作者:达展云;钱桐荪;张卫苏;朱爱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