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粘附肽YIGSR的衍生物对Lewis肺癌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赵铁华;邓淑华;杨鹤松;高巍;施波

关键词:Tyr-Ile-Gly-Ser-Arg(YIGSR), 聚合肽,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摘要:采用高转移肿瘤细胞对基底膜成分的体外粘附、侵袭模型和Lewis肺癌细胞自发肺转移模型,研究了YIGSR均叉、杂叉聚合肽的抗肿瘤侵袭、转移活性.实验结果,RGD和YIGSR的杂叉肽和YIGSR的均叉肽对PG细胞较对照的YIGSR肽表现了更明显的粘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PG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降低了移值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小鼠的肺重量或肺转移瘤结节数,但对小鼠原发部位移植瘤重量无明显影响;YIGSR聚合肽的以上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现代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SLE病人外周血白细胞Bcl-2和Bcl-X mRNA表达研究

    测定SLE病人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cl-X mRNA表达量,探索凋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采用荧光标记RT-PCR半定量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照,对50例SLE病人、24例RA病人和24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cl-X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LE病人Bcl-2表达低于正常人(1.3728±1.2905 Vs 1.8418±1.01579,P<0.01),Bcl-Xs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3.1126±2.0136 Vs 1.3275±0.6619,P<0.0001),亦高于RA病人(3.1126±2.0136 Vs 1.3061±0.5307,P<0.0001),Bc1-xl无明显改变;而RA病人Bcl-2表达低于正常人(1.0066±0.5821 Vs 1.8418±1.01579,P<0.01),Bcl-Xs和Bcl-xl表达与正常人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别.SLE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抗凋亡的基因表达降低而促进凋亡的基因表达增加,提示凋亡在SLE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和意叉.

    作者:孙保东;沈南;裴军;钱捷;陈顺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对单个核细胞CD分子表达的影响*

    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对单个核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的影响.以属A型的GS株和属B型的南京株CN5株分别感染脐血单个核细胞,72h后以APAAP法检测细胞表面CD2、CD3、CD4、CD8和CD45RA分子,比较GS感染组、CN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各CD分子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1)CN5、GS两株病毒感染均可使CD3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尤以GS株感染更为明显;但对CD2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无明显影响;(2)两株病毒均可使CD4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但只有GS株感染导致CD8阳性细胞百分率降低,并使CD4/CD8比值显著增高;(3)GS株感染还可使CD45RA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但CN5株无此作用.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可干扰某些CD分子的表达,A型株GS较B型株CN5对CD分子表达的干扰更为显著.

    作者:季晓辉;姚堃;彭光勇;赵蓓;任强;陈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uPA阳性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T细胞亚群变化

    本文用RT-PCR方法测定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抑制剂1、2型(PAI-1、PAI-2)基因的表达;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细胞的应答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恶性肿瘤组织中uPA、PAI-1、PAI-2的基因表达分别为100%、66%和22%.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中PAI-1和PAI-2的表达为0%.表明PAI-1、PAI-2基因的表达与组织中肿瘤的恶性变化有关.实验发现恶性颌面部肿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达到50.1%,但经超抗原SEB刺激以后这一比例却由初的41%降低到17.1%.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上述变化的意义和可能的机制.

    作者:陈钰;许亦权;杨舸;步荣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IL-8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中IL-8水平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临床确诊的慢性肝病合并腹水患者32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13例,另采集3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

    作者:郑伟强;龙尧;张武英;高孝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肾小球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

    细胞免疫在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临床上尚无一致的结论[2],可能与运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有一定关系.本文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藉以探讨对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余仁欢;聂莉芳;许勇钢;王国栋;魏晓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抗粘附肽YIGSR的衍生物对Lewis肺癌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采用高转移肿瘤细胞对基底膜成分的体外粘附、侵袭模型和Lewis肺癌细胞自发肺转移模型,研究了YIGSR均叉、杂叉聚合肽的抗肿瘤侵袭、转移活性.实验结果,RGD和YIGSR的杂叉肽和YIGSR的均叉肽对PG细胞较对照的YIGSR肽表现了更明显的粘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PG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降低了移值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小鼠的肺重量或肺转移瘤结节数,但对小鼠原发部位移植瘤重量无明显影响;YIGSR聚合肽的以上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赵铁华;邓淑华;杨鹤松;高巍;施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IL-12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为分析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中的作用,我们用ELISA法对32例再障患者及15名正常人血浆IL-12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再障患者血浆IL-12与T亚群、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任翠爱;张茂宏;徐从高;张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国产Cla型皮埋避孕剂对妇女IL-2、IL-6、TNF-α和IFN-γ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探讨

    对159例应用国产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埋避孕剂(Cla型)妇女血清中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自发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该药应用早期(<1.5年),血清中和PBMC分泌的IL-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BMC分泌IL-6的水平则有所降低;而IFN-γ未见明显变化,以上变化在中晚期(1.5~6.0年)基本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血清中IL-2、IL-6和TNF-α的水平变化与PBMC自发分泌水平相关.PBMC在体外经PHA刺激后,分泌四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

    作者:蔡翠芳;万瑶;谭颖慧;方芳;于秀丽;关艳敏;杨学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低CD40L表达在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低IgG血症发生中的作用

    为研究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低IgG血症的发生机制.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术(FCM)等方法检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40配体(CD40L)表达.结果在发作期CD40L mRNA及蛋白质表达降低,恢复期其表达可接近正常水平,且CD40L表达量与血清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体外实验中加入CD40单克隆抗体(CD40mAb)可使患儿PBMC产生IgG及其亚类水平增高,但仍未达正常水平.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低IgG血症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CD40L信号减弱导致免疫球蛋白(Ig)同种型转换障碍是因素之一.

    作者:王菁;杨锡强;李成荣;李永柏;蒋利萍;王莉佳;张远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5-脂氧合酶及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表达的研究

    白三烯类(LTs)是花生四烯酸经5-脂氧合酶(5-LO)途径,并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FLAP)参与下生成的一类代谢产物,可趋化炎性细胞(LTB4),引起气道收缩、气道粘膜分泌增加和气道高反应性(LTD4、LTE4、LTC4),在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哮喘患者稳定期及发作期LTs水平均较正常人高,因此,本研究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了3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5-LO及FLAPmRNA的含量,并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以探讨LTs增高的机制,并为通过该途径治疗哮喘提供资料.

    作者:李伟杰;邓伟吾;郭雪君;黄绍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鸭IL-2 cDNA及基因组序列的初步分析

    从鸭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在体外经PHA(5μg/ml)刺激20h后,提取总RNA及mRNA并通过逆转录制备cDNA.采用近克隆的鸡白细胞介素-2(ChIL-2)cDNA序列为探针对cDNA进行Southem blot杂交,以识别鸭白细胞介素-2(DuIL-2)特异的cDNA序列.从鸭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EcoRI、XbaI消化后,以上述探针进行杂交,分析DuIL-2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无论是鸭cDNA或基因组DNA,经Southem杂交后,均得到特异性杂交条带,证实ChIL-2与DuIL-2具有较高序列同源性.DuIL-2 mRNA表达时形成两种转录子,大小分别为959bp、780bp.同鸡γ-干扰素(ChIFN-γ)探针产生的杂交信号比较,ChIL-2产生的杂交信号相对较弱,推测可能和DuIL-2 mRNA在上述条件下拷贝数相对较少以及ChIL-2与DuIL-2 cDNA序列同源性相对较低有关.

    作者:黄爱龙;Allison Jilbert;Ieva Kotlarski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重症肌无力胸腺提取液蛋白分析及其与AchR-Ab关系的研究

    为探讨胸腺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取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摘除胸腺制备胸腺提取液,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利用细胞培养和细胞增殖试验观察胸腺提取液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血清AchRab的含量.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约34%左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提取液中存在分子量约为11000的蛋白,这些患者的胸腺提取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胸腺摘除后血清AchRab水平也有更显著的下降,与胸腺提取液中没有这种蛋白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提取液蛋白成分和生物学活性异常,并可能与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

    作者:杜英;张清勇;阮丽荣;李付广;马希峰;李永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APL特异性T细胞系免疫生物学特性分析

    本文报告采用髓鞘碱性蛋白(MBP)的修饰性肽段配体(APL)对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治疗1年后,在细胞克隆水平分析T细胞免疫应答的结果.从5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建立了31个APL特异性T细胞系.首先测定患者和健康人体内APL特异性T细胞的反应频率,发现患者中平均为31.6%±23.7%,而10例对照者中仅为5%±2%.31株APL反应性T细胞系对APL抗原表现出高度的增殖特异性.同时发现,APL特异性T细胞系与MBP优势肽段(氨基酸83-99)发生交叉反应的比例,患者中为19.4%(6/31),而对照组中仅有4.3%(1/23).未发现与MBP优势肽段83-99有交叉反应.来自MS治疗组的APL特异性T细胞系中,67%分泌IL-5和/或IL-13,表明这些T细胞系具有Th2细胞特性.以上结果提示,这一修饰性MBP多肽作为一种治疗性疫苗,有可能在体内通过诱导Th2调节细胞,下调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张冬青;李宁丽;余奇文;马安伦;张勇;周光炎;Jack P.Antel;Yufen Qin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3表达及其意义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ELISA法检测了24例AGN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AGN急性期IL-13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重症患儿急性期IL-13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患儿.IL-13水平与血清补体C3和尿红细胞计数呈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IL-13在AGN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张爱华;陈荣华;吴元俊;潘晓勤;黄文彦;蔡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MHC Ⅱ类反式激活蛋白调控肿瘤细胞HLA分子的表达

    为研究肿瘤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及对IFN-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CIITA表达的关系,本文采用Westemblot、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HLA分子表达,以RT-PCR检测肿瘤细胞CIITA基因表达.肿瘤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与CIITA表达一致;组成性或诱导性表达CIITA的肿瘤细胞,经IFN-γ作用后其HLAⅠ、Ⅱ类分子表达增高;IFN-γ诱导后仍不表达CIITA的肿瘤细胞,其对IFN-γ促HLA表达的作用不反应.提示,某些肿瘤细胞对IFN-γ不能诱导HLA分子表达与CIITA诱导性表达缺陷有关.表面CIIT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HLAⅠ、Ⅱ类分子表达.

    作者:张笑人;葛海良;张惠珍;王颖;蔡晓敏;周光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P选择素在几种恶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研究P选择素在胃癌、肾癌、肺癌、胶质瘤及卵巢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分别检测P选择素在上述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选择素在上述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胃癌53.3%(32/60例)、肾癌55%(11/20例)、肺癌54%(27/50例)、胶质瘤61.5%(24/39例)、卵巢恶性肿瘤53.3%(16/30例).P选择素不仅在肿瘤血管内皮上表达,亦在肿瘤细胞膜上表达.胃癌患者P选择素阳性者平均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此外,Ⅲ、Ⅳ期肿瘤患者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选择素与上述肿瘤的浸润转移相关,并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转移及预后指标.

    作者:周同;王玲玲;陈金联;王懿;胡秉诚;季晓琼;朱延波;储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视网膜下液可溶性Fas表达的临床意义

    采用ELISA法检测了33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患者视网膜下液sFas和sICAM-1、sVCAM-1的水平.结果表明sFas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水平,而sICAM-1和sVCAM-1水平则明显低于血清水平.提示sFas可能参与了PVR的发病过程.

    作者:许迅;王裕发;何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IL-12、IL-2、PHA协同诱导狼疮肾炎患者PBMC增殖和合成Ig的研究*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采用MIT和ELISA等方法,观察IL-12、IL-2、PHA体外协同诱导狼疮肾炎(LN)活动期、静止期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增殖和产生Ig自身抗体.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IL-12与IL-2、PHA可明显刺激活动期、静止期PBMC增殖和产生大量IgG、IgM,IgA无明显变化,且活动期强于静止期.单独应用IL-12对活动期PBMC作用明显.提示:IL-12可通过促进PBMC增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参与狼疮肾炎的发病.

    作者:李清刚;李幼姬;李志坚;曾丽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SEB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

    肠毒素B(SEB)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抗原分子,具有多种免疫学活性,是超抗原(superantigen,SAg)中的一种.本研究以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为材料,用SEB刺激后,检查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报道如下:

    作者:李琳;季海生;陈钰;周严恒;任兴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含M-CSF条件培养液对RAW264.7细胞产生NO的影响*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种单核吞噬细胞特异性的生长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CSF可以增强巨噬细胞杀伤细菌等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的能力,对抗感染及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一氧化氮(NO)是可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的一种自由基,对病原体及肿瘤细胞同样具有杀伤作用.为探讨M-CSF的抗感染、肿瘤作用是否与其刺激单核吞噬细胞产生NO有关,我们以L929细胞条件培养液(L929-CM)作为M-CSF来源,观察了M-CSF对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NO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L929-CM可以刺激RAW264.7细胞NO的产生;且RT-PCR显示L929-CM处理使RAW264.7细胞诱导型NO合酶(iNOS)表达增加.

    作者:庞战军;周玫;陈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